新朋友點標題下方「平海那些事」查看歷史攻略
新聞投稿小小微信:958869999
平海素有「海上絲綢之路」、「東方夏威夷」和「莆田天涯海角」之美稱
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土豪請隨意!
平海天后宮聯合臺灣臺南大天后宮、高雄新莊天后宮、等共同舉辦第二屆媽祖文化節暨媽祖靖海活動,以祈求媽祖保佑兩岸和平。
同時該活動也旨在進一步促進媽祖文化的弘揚和傳播,發揮媽祖文化連接兩岸同胞的感情紐帶作用。
平海天后宮創建於宋鹹平二年(999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整個宮廟由108根木柱支承而成,匠心獨運,又稱「百柱宮」,是世界上第一座媽祖分靈廟,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原構天后宮,是全國首批涉臺重點文保單位和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
據介紹,臺灣省南部有部分媽祖宮廟就是由平海天后宮分靈出去的。也由於其悠久的歷史底蘊及深厚的媽祖文化積澱,吸引了眾多來自東南亞和港澳臺地區的媽祖信徒,來到平海天后宮進香朝拜媽祖。清康熙二十一年福建水師提督、總督姚啟聖率三萬水師、223隻戰船、集結平海衛、平海澳訓師待機進剿臺灣。因乾旱缺水,水師將士士氣低落,軍心不振。之後,施琅將軍誠心祈求媽祖顯靈庇佑,掘枯井「湧泉濟師」。
開臺金身「澎湖之戰」,媽祖顯靈調遣「千裡眼」、「順風耳」兩將軍率天兵天將參戰。危難時,媽祖顯靈,「漲水助戰」化驗為夷,旗開得勝,留下美麗動人的故事。收復臺灣前,施琅將軍把平海天后宮媽祖神像恭請在旗艦上,庇佑護航。登島後把媽祖神像供奉在臺南大天后宮,成為開臺的首尊媽祖金身。也是基於此,平海天后宮與臺南大天后宮締結為「姐妹宮」。
在平海天后宮裡還有許多動人的傳說。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十月,閩浙水師軍總督靖海侯施琅將軍奉命駐師平海,此處遍地鹽滷,僅媽祖廟前一口淺井,井水枯竭,大軍面臨絕水。於是施琅將軍禱於神,媽祖顯聖,井水清泉湧溢,取用不絕。因為井泉濟師,施琅親筆勒石「師泉」碑記。康熙二十三年(1684),施琅揮軍徵戰臺澎,時值小潮,戰船無法靠岸登陸,祈於神,媽祖顯威,潮漲三尺,媽祖化為五位紅衣少女,裙衩潮溼,扶戰船前進,登港成功,大勝榮歸。
明朝洪武君率漕糧船隊行抵平海東邊海面,遇到颶風,浪高風急,船體搖晃不定,無法行進,拋錨南日島前行,錨錠拋不住,船體倒退,船隊萬分危急。此時媽祖化為五位紅衣少女,按住錨錠,穩住大船,並神示開往平海港避風,果然平海港風平浪靜,漕糧船隊化險為夷,這就是「怒濤穩船」靈變五姐妹,壓錠拯救朱元璋於狂飈白浪中的故事。於是賜「皇帝萬歲萬萬歲」之匾額,並塑五尊媽祖像。
天后宮門口的師泉,不管幹旱雨澇,永不乾涸,水位不變,清澈見底。師泉的「井盤」由四塊石頭圍成一隻巨龜,龜頭為一顆圓石,雕刻得栩栩如生。傳說,遇到乾旱時節,當地老百姓可用扁擔敲龜頭三次,並潑三次水,即可求雨成功。
同謁媽祖 共享平安 結親聯誼 共建和諧
平海,這一座海濱小城市,正唱著春天的故事,在莆田秀嶼的東方悄然崛起。
視頻都看完了不點個 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