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聯辦第二屆媽祖文化節暨施琅平海大檢閱,媽祖靖海盛況《第一集》

2021-02-10 平海那些事


新朋友點標題下方「平海那些事」查看歷史攻略

新聞投稿小小微信:958869999

平海素有「海上絲綢之路」、「東方夏威夷」和「莆田天涯海角」之美稱

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土豪請隨意!



媽祖文化節暨施琅平海大檢閱,媽祖靖海盛況  由兩岸媽祖宮聯辦的第二屆海峽媽祖文化節暨施琅將軍大檢閱活動在莆田平海天后宮舉行。22尊臺灣媽祖金身和5尊平海天后宮媽祖金身一起登上漁船,在平海灣靖海巡遊。

平海天后宮聯合臺灣臺南大天后宮、高雄新莊天后宮、等共同舉辦第二屆媽祖文化節暨媽祖靖海活動,以祈求媽祖保佑兩岸和平。

同時該活動也旨在進一步促進媽祖文化的弘揚和傳播,發揮媽祖文化連接兩岸同胞的感情紐帶作用。

平海天后宮創建於宋鹹平二年(999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整個宮廟由108根木柱支承而成,匠心獨運,又稱「百柱宮」,是世界上第一座媽祖分靈廟,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原構天后宮,是全國首批涉臺重點文保單位和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

據介紹,臺灣省南部有部分媽祖宮廟就是由平海天后宮分靈出去的。也由於其悠久的歷史底蘊及深厚的媽祖文化積澱,吸引了眾多來自東南亞和港澳臺地區的媽祖信徒,來到平海天后宮進香朝拜媽祖。
湧泉濟師

清康熙二十一年福建水師提督、總督姚啟聖率三萬水師、223隻戰船、集結平海衛、平海澳訓師待機進剿臺灣。因乾旱缺水,水師將士士氣低落,軍心不振。之後,施琅將軍誠心祈求媽祖顯靈庇佑,掘枯井「湧泉濟師」。

開臺金身

「澎湖之戰」,媽祖顯靈調遣「千裡眼」、「順風耳」兩將軍率天兵天將參戰。危難時,媽祖顯靈,「漲水助戰」化驗為夷,旗開得勝,留下美麗動人的故事。收復臺灣前,施琅將軍把平海天后宮媽祖神像恭請在旗艦上,庇佑護航。登島後把媽祖神像供奉在臺南大天后宮,成為開臺的首尊媽祖金身。也是基於此,平海天后宮與臺南大天后宮締結為「姐妹宮」。

在平海天后宮裡還有許多動人的傳說。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十月,閩浙水師軍總督靖海侯施琅將軍奉命駐師平海,此處遍地鹽滷,僅媽祖廟前一口淺井,井水枯竭,大軍面臨絕水。於是施琅將軍禱於神,媽祖顯聖,井水清泉湧溢,取用不絕。因為井泉濟師,施琅親筆勒石「師泉」碑記。康熙二十三年(1684),施琅揮軍徵戰臺澎,時值小潮,戰船無法靠岸登陸,祈於神,媽祖顯威,潮漲三尺,媽祖化為五位紅衣少女,裙衩潮溼,扶戰船前進,登港成功,大勝榮歸。

明朝洪武君率漕糧船隊行抵平海東邊海面,遇到颶風,浪高風急,船體搖晃不定,無法行進,拋錨南日島前行,錨錠拋不住,船體倒退,船隊萬分危急。此時媽祖化為五位紅衣少女,按住錨錠,穩住大船,並神示開往平海港避風,果然平海港風平浪靜,漕糧船隊化險為夷,這就是「怒濤穩船」靈變五姐妹,壓錠拯救朱元璋於狂飈白浪中的故事。於是賜「皇帝萬歲萬萬歲」之匾額,並塑五尊媽祖像。


天后宮門口的師泉,不管幹旱雨澇,永不乾涸,水位不變,清澈見底。師泉的「井盤」由四塊石頭圍成一隻巨龜,龜頭為一顆圓石,雕刻得栩栩如生。傳說,遇到乾旱時節,當地老百姓可用扁擔敲龜頭三次,並潑三次水,即可求雨成功。





同謁媽祖 共享平安 結親聯誼 共建和諧

平海,這一座海濱小城市,正唱著春天的故事,在莆田秀嶼的東方悄然崛起。

視頻都看完了不點個 嗎?

相關焦點

  • 平海天后宮喜迎盛事
  • 媽祖顯靈的地方丨平海天后宮遊記
    媽祖顯靈的地方平海天后宮香火旺盛,聞名遐邇。近日,為探尋媽祖顯靈的聖跡,我們一行心無旁騖,實地遊覽了平海天后宮。
  • 平海天后宮——"靖海",海峽兩岸信眾共同創造的民族文化史上創新性的成果
    2010年,應平海董事會的邀請,以臺南大天后宮管委會為首,組織臺灣十八座媽祖廟,二百多信眾,護送臺南大天后宮媽祖神像以及其他媽祖宮廟媽祖神像,穿越海峽,先駐蹕莆田市區文峰宮,翌日來到平海。平海全村男女老幼,傾村出動,迎接來自彼岸的媽祖神像和信眾,軍樂隊、腰鼓隊、俥鼓隊、舞蹈表演隊,在村口迎接,護衛媽祖鑾駕進駐平海天后宮。
  • 見證兩岸同根的平海天后宮
    創建於媽祖升天后十二年的宋鹹平二年(999年),是湄洲媽祖廟分靈的第一座行祠。  「平海天后宮是世界僅存的幾座宋代最早的天后宮之一。」天后宮董事長宋文宗向記者介紹說,平海天后宮宋時稱為靈慈宮,明代擴建後,易名天妃宮;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改名天后宮。佔地33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64平方米。
  • 2017浙臺(蒼南)媽祖信俗活動暨第五屆媽祖文化節在蒼南舉辦
    盧孔祥(圖 )         5月10-12日,「民間民俗•多彩浙江——2017浙臺(蒼南)媽祖信俗活動暨第五屆媽祖文化節」在蒼南舉辦,活動內容採取傳統與現代相結合,來自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臺灣北港朝天宮等媽祖宮廟和各地媽祖文化機構嘉賓及數千名兩岸媽祖信眾前來參加。
  • 【媽祖文化】媽祖·臺灣·施琅
    據史料記載,施琅修建了鹿港天后宮,捐建了臺灣縣西定坊的大媽祖廟和府治鎮北坊天妃廟,還把明朝寧靖王朱術桂的府邸元子園亭按照平海天妃宮的式樣改建為天后宮,即著名的臺南大天后宮。此外,澎湖馬宮澳的天妃宮相傳也與施琅有關。施琅平臺後,鳳山興隆莊左營建起了天后廟。這是建在公署內的媽祖廟。其後歷任臺灣官員則紛紛仿效。
  • 【媽祖】陸豐:「鹿港烏面媽」元山寺喜會佛祖公
    開元寺活動盛況玄武山元山寺是國家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佛道儒匯流相得益彰,集宗教、文化、旅遊於一體的國家AAAA級旅遊勝地,2007年玄武山廟會被列入廣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暨第二十二屆中國 莆田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
    中國網海峽11月1日訊 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暨第二十二屆中國 莆田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於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隆重舉行。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以「媽祖文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由文化和旅遊部、自然資源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革中央、澳門特區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 【世界媽祖】《走進平海天后宮》之五
    編者按:為了貫徹落實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三屆四次會員大會精神,更好地展示世界各地媽祖文化機構15年來的輝煌成就,協會傳媒部在《世界媽祖》公眾號,推出「世界萬座媽祖宮廟行"系列報導,每天一期,每個單位分若干期連載刊發。今天刊發的是走進平海天后宮之五。
  • 【媽祖】馬六甲媽祖文化節紀實
    馬六甲興安天后宮和興安會館執事經各方之集思廣益,策劃號召馬六甲古城內數十間有安奉媽祖的宮廟,於閏九月初九(2014年11月1日)舉辦馬六甲古城首次的媽祖巡境祈福大遊行,並於是年的農曆九月初九至閏九月初十期間,舉辦一系列的媽祖文化節活動。馬六甲媽祖文化節活動從10月2日開始,在興安天后宮大殿舉行媽祖升天日祭典,傍晚則舉行文化節亮燈及推展禮。
  • 攻略:第十一屆媽祖旅遊文化節,透露了這麼多信息……這屆媽祖誕太會玩了!
    話不多說,請收好以下打卡攻略!開幕式當天,來自潮汕地區的三百多名年輕的演員將穿著傳統的華麗服飾,表演大型《媽祖頌》歌舞,營造傳統文化氛圍,是歷屆廣州南沙媽祖旅遊文化節的重點保留節目。4月27日(正誕)下午,兩岸四地媽祖文化旅遊方面的專家、學者將齊聚天后宮召開媽祖文化旅遊發展論壇,另外也邀請了陸豐福山天后宮、中山(臺灣)勝母宮、東莞(臺灣)朝安宮負責人參加,搭建兩岸四地媽祖文化交流平臺,共謀粵港澳大灣區媽祖文化旅遊合作發展。
  • 青島首屆媽祖文化節29日啟幕 將在港東祭海
    5月3日上午,將在嶗山區港東社區漁人碼頭廣場舉辦媽祖海上繞境儀式暨港東祭海典禮。 本屆青島媽祖文化節以「天下媽祖,祖在湄洲,恩澤青島,福佑中華」為主題,旨在依託媽祖文化平臺和青島獨特的文化體系,以交流合作為目的,深挖海峽兩岸共通的媽祖文化淵源,推動兩岸友好往來,傳承弘揚媽祖文化。
  • 施琅在平海的史跡
    康熙二十一年冬,施琅率領水師3萬多人,浩浩蕩蕩,「駐集平海之澳,俟長風破巨浪。以靖掃鮫窟」。施軍在平海,邊訓練官兵,邊制訂攻臺計劃,籌集糧船,等待季風。施琅為了振奮士氣,完成戰備任務,邊祈求天妃保佑,邊發動將士疏浚枯井。在疏浚天妃宮前右側一口廢井時,奇蹟出現了,泉湧如注。將士們高興極了,爭相品嘗,井水甘甜,沁人心脾。於是,官兵們認為他們是正義之師,受到媽祖保佑,一時之間士氣大振。施琅也興奮不已,率將士們全身心投入海上作戰訓練。
  • 東山天后宮「暗助」施琅攻臺(圖)
    天后宮因清朝著名軍事家、海軍統帥、愛國將領施琅率軍駐紮此地並出師臺灣而遐邇聞名。同時,這裡還完整保存著有500多年歷史的天后媽祖神像、「康熙帝御賜匾額」、「萬軍井」等文物和遺址。去年,宮前村天后宮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福建「媽祖第一行宮」赴澳門參加媽祖文化旅遊節
    原標題:福建「媽祖第一行宮」赴澳門參加媽祖文化旅遊節   受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邀請,素有「媽祖第一行宮」美譽的福建霞浦縣松山天后行宮慶賀團一行30人,10月19日攜媽祖金身啟程赴澳門參加媽祖文化旅遊節。   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是澳門一年一度的旅遊文化盛事,已成功舉辦十二屆。
  • 施琅收復臺灣出師地——天后宮
    天后宮始建於明代,初建時稱「天妃廟」。清康熙年間重修。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再次修建。現佔地面積31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0平方米,頗具閩南沿海建築藝術風格。據《靖海記》、《臺灣通史》等歷史文獻記載,從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開始,福建水師提督施琅主張進軍澎湖、臺灣,使「四海歸一」。施琅曾3次進軍臺灣,因颶風所阻均無功而返。
  • 兩岸共祭媽祖 青島媽祖文化聯誼會赴臺參訪
    應臺灣板橋慈惠宮邀請,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一行8人在趙起良會長帶領下,於9月19日-26日赴臺參加恭迎湄洲祖廟媽祖金身巡安臺灣二十周年活動,該活動是兩岸同心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盛事。  在儀式現場,由於信眾太多天氣炎熱,一位阿婆在等待目睹盛況時暈倒在地,在場的人措手不及,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會張航琪理事挺身而出拿出精油為老人家緊急施救,李政軒會員疏散人群,給阿婆騰出一小塊空間,她們還不停扇扇子呼喊阿婆,慢慢地,阿婆的嘴唇有了顏色,人也可以緩緩爬起,她一邊感謝,一邊堅持著要留下來見媽祖娘娘,這正是媽祖人的大愛與虔誠體現。
  • 【媽祖日報】「海上女神」誕辰1058周年,刷屏「媽祖文化圈」
    此次活動共有「天下媽祖回娘家」活動,升幡掛燈儀式,紀念媽祖誕辰1058周年大會暨戊戌年春祭大典,包括貢品展覽、祈福平安燈、莆仙戲演出、民俗表演等在內的非遺展示,大型民俗歌舞《祥瑞湄洲》,國家級非遺正字戲《媽祖》展演等9項活動內容。
  • 在臺灣的媽祖廟
    臺灣與莆田淵源很深,雖隔一灣海峽,仍阻斷不了兩岸人民的密切往來,在海對面寶島臺灣,不僅繁衍著眾多的興化裔,而且在臺灣的高山族中今還有幾個社通用興化話作為口語。    餘文以《續修臺灣府志》卷十五(番社風俗)中指明,福建興化府漢人渡海到臺灣後,娶高山族婦女為妻,隨後「令其子孫婚配,皆由父母主婚,不與別番同」。
  • 第三屆媽祖文化節在汕頭市後溪天后宮隆重舉行
    5月4日,汕頭市第三屆媽祖文化節在汕頭市潮陽區後溪天后宮隆重舉行,本次媽祖文化節為歷屆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次。臺灣媽祖俗信文化研究中心名譽主任陸炳文到會致詞並參加了相關活動。    媽祖信仰在臺灣傳播非常廣泛,2000多座媽祖廟遍布全島,三分之二的臺灣民眾信仰媽祖,每年的臺中大甲媽祖繞境活動都吸引百萬人次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