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收復臺灣出師地——天后宮

2021-02-21 廈門輕工集團

東山島宮前村的聖母山,古榕挺拔,綠樹掩映下的一座古廟——天后宮,更顯得古樸典雅。天后宮供奉媽祖神像,因媽祖「暗助」清朝施琅率軍從這裡出師收復臺灣而聞名遐邇,2005年被評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中華(臺灣)道教文化團體聯合會數次到這裡舉行朝聖活動。

天后宮始建於明代,初建時稱「天妃廟」。清康熙年間重修。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再次修建。現佔地面積31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0平方米,頗具閩南沿海建築藝術風格。

據《靖海記》、《臺灣通史》等歷史文獻記載,從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開始,福建水師提督施琅主張進軍澎湖、臺灣,使「四海歸一」。施琅曾3次進軍臺灣,因颶風所阻均無功而返。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閏6月,施琅經過嚴密勘察東山島地形和風信特點後,認為最南端的平海澳(今宮前灣)最有利於戰事,便領2萬多將士候風汛於平海澳附近。6月13日,施琅舉行祭海、誓師儀式。6月14日辰時,施琅率水師戰船200多艘、將士2萬多人從宮前灣啟駕直抵澎湖,最後收復臺灣。 施琅將軍正確選擇了從宮前灣出師臺灣的戰略,終於以較小的代價換來輝煌的戰果。宮前灣作為施琅將軍平臺出師地,永載史冊。

史載,當年施琅率將士駐紮在平海村(今宮前村)「天妃宮」附近,並設立營盤(指揮部)。施琅出師臺灣前,曾在「天妃宮」祭祀媽祖。「天妃宮」廟前有一口水井,即使雨季,井水也不能供應百人飲用,施琅率水師到此地時,因將士飲用水困難而擔憂,便求助於媽祖。果然,不久井底泉水突湧,滿足了4萬多水師飲用,後這口井被稱為「萬軍井」。施琅將軍發兵時,向媽祖神像求籤,是「吉利」籤。施琅以這兩件「美事」鼓舞士氣,因而軍心大振。

施琅收復臺灣後,向康熙皇帝奏請敕封媽祖。施琅奏文寫道:「前奉旨徵剿臺灣,師次平海澳,有天后廟之左有一井,往常雨順,水已不能資百口;遣人淘浚,泉忽大湧,足供四萬餘眾,及澎湖鏖戰之日,平海之人,但見廟中神像,衣袍透溼,知為助戰致然,乃以神明顯助破逆.」康熙皇帝準奏,敕封媽祖從「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妃」晉升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天妃」晉封為「天后」,「天妃廟」因而改名為「天后宮」,臺灣澎湖、臺南、鹿港的不少媽祖廟、天妃廟也因此改為天后宮。當時,平海村因建在天后宮前,故將平海村改名為宮前村。康熙帝還派禮部郎中雅虎專程到東山天后宮致祭。朝廷撥出專款修建天后宮。康熙帝還敕賜每年在宮前村媽祖誕辰日(農曆3月23日),供銀在天后宮前廣場上演10臺戲。這個習俗延續至今。

如今,天后宮前的「萬軍井」、宮內立於清康熙二十四年(1898年)的康熙帝御賜匾額保存完好。匾額鐫刻施琅的奏本和康熙帝差禮部郎中雅虎致祭的祭文。該匾額曾被省文化廳選為福建「媽祖信仰民俗文物展」文物,多次赴臺灣展出。

據記載,當年跟隨施琅出徵臺灣的許多將士,每人脖子上掛有一個用紅布縫製的「媽祖香火袋」,以求庇護。收復臺灣後,部分將士留守、定居臺灣,並修建天后宮供奉媽祖,香火遠播。據調查,臺灣北港朝天宮聖母廟、鹿港朝清宮媽祖廟等近100家宮、廟,是從東山宮前村天后宮分靈過去的。10多年來,中華(臺灣)道教文化團體聯合會理事長吳光輝、臺北中華道教文化團體聯合會副秘書長唐忠義先生、臺北世界弘道復興協會理事長陳再發先生等,多次率團到東山宮前天后宮朝聖。

●專家點評:

東山縣博物館研究員孫英龍:東山宮前天后宮是施琅收復臺灣出師地、臺灣部分天后宮的祖廟,成為閩臺關係密不可分的重要見證。兩岸人同根、神同源,宮前天后宮也是兩岸一座「連心橋」,值得兩岸同胞維護和珍惜。

==============================

相關焦點

  • 東山天后宮「暗助」施琅攻臺(圖)
    (朱少文 攝)  本報訊 (見習記者黃樹金)近日,記者來到東山縣陳城鎮宮前村時,只見在蒼松翠竹的掩映下,有一座古樸典雅的古廟——天后宮。宮廟建於明代中後期,雕梁畫棟,保存著以古代人物、花鳥、山水為內容的瓷雕圖案和罕見的透雕藝術品,頗具閩南沿海建築風格。天后宮因清朝著名軍事家、海軍統帥、愛國將領施琅率軍駐紮此地並出師臺灣而遐邇聞名。
  • 施琅被鄭成功逼得走投無路,卻得到康熙重用,最終收復臺灣報仇
    順治八年,施琅處決了鄭成功麾下的部將曾德,從此鄭成功和施琅就有了嫌隙,可見鄭成功心胸也不怎麼寬闊,隨後鄭成功藉故把施朗的父親和兄弟全部扣押。施琅走投無路,又投降了清廷,鄭成功就把他的父親和兄弟全部誅殺了,以至於施琅和鄭成功,結下了不世之仇。投降後,施琅先後擔任同安總兵、福建水師提督等職務,也是封疆大吏。
  • 收復臺灣時,康熙為什麼啟用施琅,施琅有多大作用?
    因為收復臺灣非施琅莫屬,於公於私、於恩於怨,於才於志,施琅都是收復臺灣的不二人選。可以說,施琅收復臺灣,也為康熙獲得清聖祖的廟號加分不少。康乾盛世的締造者、奠基者清聖祖康熙皇帝,其一生堪稱傳奇。他智擒鰲拜、他勇平三藩、收復臺灣、驅逐羅剎、親徵噶爾丹!
  • 臺灣最老的廟宇:澎湖天后宮
    資料圖: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位在臺灣澎湖縣馬公市區的中央裡,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公元1624年,清政府派人驅逐荷蘭人,收復了澎湖,又改建媽祖宮而成為現今之貌。當時地名為「娘宮」。公元168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領軍隊進攻澎湖,打敗明軍。當時施琅認為能進攻取勝,全靠媽祖顯靈相助,於是奏請康熙皇帝加封。清庭據奏許準,並且特派禮部郎中雅虎專程來澎湖致祭,表示敬意。第二年,就正式加封為媽祖為天后。從此,媽祖宮又稱為「天后宮」,地名「媽宮」。
  • 張志軍訪鹿港天后宮後將離臺
    張志軍訪鹿港天后宮後將離臺 2014-06-27 18:09:12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中新社北京6月27日電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28日將結束四天三夜的臺灣之旅。在臺最後一天,張志軍一行將繼續「走基層」,赴臺中市霧峰林家等地參訪,並於當日下午赴彰化縣鹿港天后宮出席活動,此後搭機離臺。
  • 全國最早的天后宮,位於福建泉州,知名度卻遠不及湄洲島天后宮
    明成祖敕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妃」,清康熙帝敕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后」,神號「天上聖母」,俗稱「媽祖娘」。據《泉州府志》記載,泉州天后宮廟址所在之處,當時是「蕃舶客航聚集之地」。自宋代以來,無論軍艦、海舶、 漁船出海均奉祀媽祖娘娘。
  • 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 泉州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是我國現存建築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年代最早的媽祖廟。,媽祖信仰也隨著商人和移民的足跡更為廣泛地傳播。,由泉州天后宮分靈而來的稱「溫陵媽」。天后宮最早稱天妃宮,元封天妃,清康熙年間,施琅收復臺灣後奏請,特封天后,天妃宮改稱泉州天后宮。
  • 【媽祖文化】媽祖·臺灣·施琅
    彰化鹿港天后宮
  • 施琅是怎麼收復臺灣,一舉佔領澎湖列島
    施琅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人,是明末清初軍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將領,擔任福建水師提督,主要成就是率軍攻克臺灣,結束海峽兩岸對立局面。施琅是怎麼一舉佔領澎湖列島,收復臺灣?施琅1683年7月8日,施琅率領水兵2萬餘人,大型戰船300餘艘,中小戰船230餘艘,從今福建東山揚帆起程,鋒芒直指臺灣的戰略前哨澎湖列島
  • 【故事南昌】「天后娘娘」媽祖的傳奇故事——天后宮
    南昌老城曾經有一座輝煌壯觀的「天后宮」,其原址就是今天疊山路上的八一中學。上世紀30年代初疊山路擴建修整之前,自東向西有路名:永和門街、毛家橋、北營坊街、陳家祠、天后宮、道尹前街、新建縣前、省署後牆。天后宮供奉媽祖,媽祖又叫天后娘娘。媽祖本是福建莆田縣湄洲嶼紅螺鄉人,姓林名默娘,生於公元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
  • 臺灣最古老的媽祖廟——澎湖天后宮
    澎湖馬公鎮上的天后宮,可說是全臺灣最古老的媽祖廟,也是全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古蹟。據考,該廟建於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萬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荷蘭海軍將領韋麻郎率艦侵入澎湖,在馬公島登陸,佔領媽祖宮。當時福建金門守將沈有容率所部趕來,諭荷人退出。
  • 收復臺灣以後,施琅想進攻日本,為何康熙皇帝不同意?
    施琅是我國的民族英雄,他在清朝康熙年間,通過一系列海戰收復臺灣。為我國統一大業和確定基本的領土版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施琅在收復臺灣以後,曾經向康熙皇帝上奏,希望趁著士氣大振,進攻日本,徹底解決自明朝以來倭寇的危害。
  • 施琅在收復臺灣後,曾上書康熙帝應趁勢拿下日本,為何沒被同意?
    17世紀中葉,荷蘭殖民者入侵臺灣,最終被鄭成功率軍趕出,成功收復了臺灣;清朝康熙年間,施琅奉命成功收復臺灣。施琅在收復臺灣後,曾上書康熙帝趁勢拿下日本,以絕後患,為何最終沒被同意呢?施琅,福建泉州晉江龍湖衙口人。他早年是鄭芝龍(鄭成功之父)的部將,後來隨鄭成功與清廷抗爭,曾立下汗馬功勞。
  • 三百三十多年前,大將軍施琅收復臺灣究竟用了多少兵力和戰船?
    清朝順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南明的「延平王」鄭成功親率2.5萬名兵將,分乘百艘戰船越過臺灣海峽,從荷蘭侵略者手裡收復了淪陷38年的中國領土臺灣島。 這場戰爭,結束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中國臺灣的殖民經營,明鄭政權開始對臺灣實行統治,並與大陸上的滿清王朝分庭抗禮。
  • 歷史上的四次收復臺灣
    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為保衛祖國這個美麗的寶島,歷史上中國政府曾四次收復臺灣。 沈有容收復臺灣後,1604年又隻身登上被荷蘭殖民者搶佔的澎湖列島,陳說利害後,荷軍撤走,使荷蘭侵佔臺灣推遲20年,當地人民讚譽沈氏「以三寸之舌,勝百萬之師」,還豎起了「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荷軍頭目)碑」。該碑至今還豎立在烏公島天后宮清風閣。
  • 大清收復臺灣始末:鄭成功殺施琅全家,施琅終於報了仇
    和談期間,鄭經斷定清廷不會趁機來攻,將鄭泰留在金廈,自己率領舟師急赴臺灣。清廷明面上按兵不動,但背地裡卻在通過間諜散布流言,藉以擾亂鄭氏人心。鄭經來到臺灣後,展開了一場大清洗,一大批熟悉水戰將領被逼出走。這些官兵後來成為清廷水師的主力。
  • 想去臺灣看一看廟宇?大天后宮和萬華龍山寺一定要去!
    臺灣夜市有很多可供祭祀的廟宇的,有護佑出海漁民平安的大天后宮,也有思念故土而建立的萬華龍山寺。這兩座廟宇在臺灣都是非常有名的,每年都會有很多人來這裡上香祭拜。下面,小編就來好好介紹一下這兩個地方。大天后宮傳說北宋時期的林默娘死後成神,護佑出海漁民的平安,她便是媽祖。媽祖屢次經過朝廷冊封,封號不斷進顯,從「夫人」進而「妃」,到了清初已經是「天妃」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4),清廷將領施琅率領水師平定臺灣。施琅原是鄭成功下屬,因和鄭氏發生嫌隙投清。
  • 臺中彰華縣鹿港鎮鹿港天后宮
    臺中彰華縣鹿港鎮鹿港天后宮 pt.fjsen.com 2008-04-24 13:16   來源:東南新聞網       位於彰華縣鹿港鎮,是臺灣400多座媽祖廟之冠。
  • 南沙天后宮一日遊|燒香拜佛,香菸嫋嫋,令人頓生超凡脫俗的感覺
    久有耳聞,所以慕名而來~天后宮前身是明代的天妃古廟,擁有悠久的歷史,雖然是後期重建,但文化氣息還是比較濃厚的。了門票進去,宮殿分為三大主體構成,正中間是天后聖象以及依山而建的宮殿。天后宮左右兩側分別有一個龜池以及姻緣樹。是除宮殿與聖象外的兩個大的景點。左側龜池,養了長生龜,引來很多老人家的觀賞與祈福。
  • 歷史上收復臺灣背後之英雄們的恩恩怨怨
    康熙時期收復臺灣,第一功臣當然是施琅,然後是姚啟聖,其實還有一個重要人物李光地,明珠也能算半個。這幾個人之間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在收復臺灣的問題上都很堅決,都有貢獻,但在收復臺灣以後,對臺灣是棄是守上則意見相左,好在康熙深明大義,終於把臺灣納入版圖。這些人的故事我們一個一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