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直把自己當做是和中國同等地位的國家,不論是武器研發,還是經濟發展,亦或是建造能力,印度都積極對標中國,並經常誇下海口稱要做的比中國更強更好。最近,印度又眼紅中國在馬爾地夫影響力的增長,開始積極行動抗衡中國,兩國在馬爾地夫開始了新的競爭。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5日發表了一篇名為「雙橋記:印度和中國在馬爾地夫的影響力」的文章,這篇文章寫道,中國在馬爾地夫不斷擴大的足跡讓印度感到不安,印度將該地區視為其傳統勢力範圍的一部分,認為馬爾地夫面臨「被拉離其軌道的風險」。為了「挽回尊嚴」,印度決定在此地同樣修建一座大橋,來媲美中國早前修建的中馬大橋。印度政府制定好計劃,要花費五億美元來執行這一項目。
馬來西亞
馬爾地夫是亞洲最小的國家,他由近1200個低洼珊瑚島和不到50萬人口組成,風景迷人是個度假旅遊的好地方,但是對於此地的居民來說,過多的島嶼卻造成了生活的不便。例如馬爾地夫的首都馬累和機場所在的島嶼並不在一塊,兩個島嶼之間隔著大海,人們想要通行於兩個島嶼之間必須排隊搭乘渡輪,原本不到5公裡的路程一番折騰要花將近兩三個小時。早在2008年,馬爾地夫前總統加堯姆就宣布說要在這兩座島嶼之間建立一座橫跨大海的橋梁,但是由於施工難度過高,金額不菲,計劃一直擱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工程隊出馬了。對於經驗豐富的「基建狂魔」來說,這樣的程度的大橋自然是小意思。2018年,馬爾地夫的總統已經變成了亞明,但是造橋的夢想卻沒有停止,中國在這一年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原本數個小時的路程現在僅需二十分鐘,即可實現兩地通車,馬爾地夫人民世代的願望,終於在中國的幫助下實現了。
中馬友誼大橋
而印度聲稱要建造的大橋呢?CNN的報導不知道是實在收集不到數據還是覺得沒什麼好說的,幾乎就是一筆帶過。大概的信息就是印度想建造一座6.7公裡長的大橋,將把馬累與附近的三個島嶼連接起來,在長度、規模和價格上都讓中國的大橋「黯然失色」,號稱是馬爾地夫「最大的民用基礎設施項目」。但是有一說一,印度有這個基建水平嗎?印度基建差是出了名的,自己都要靠日本幫忙才能建高鐵,而且到現在還沒建起來。有這5億美元,不如先把自己國內的基建做好,而不是為了與中國爭奪地區影響力,把資源浪費在一些做不到的項目上。
印度尚存在此種景象
《環球時報》記者曾在2017年前往馬爾地夫進行採訪,他們發現在胡魯馬累島上,中國建築公司一處工地旁邊就有印度人建的市政工程項目。兩國的基建團隊幾乎就是緊靠著的,但相比中國項目,印度建設的工程並不順利,中建附近的印度工地已停工半年有餘。印度自發挑起的「基建之戰」已經在一開始就註定了失敗。(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