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上...

2020-12-25 騰訊網

第三講

臺北故宮國寶故事|

《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是北宋範寬創作的一幅絹本墨筆畫,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該畫作描繪的是典型的北國景色,樹葉間有「範寬」二字題款。圖上重山迭峰,雄深蒼莽。山頭茂林叢密,兩峰相交處一白色飛瀑如銀線飛流而下在嚴肅、靜穆的氣氛中增加了一分動意。近處怪石箕居,大石橫臥於岡丘,其間雜樹從生,亭臺樓閣露於樹顛,溪水奔騰著向遠處流去,石徑斜坡透迤於密林蔭底。山陰道中,從右至左行來一隊旅客,四頭騾馬載著貨物正艱難地跋涉著。

該畫作畫幅右上角上有明末書法家董其昌用楷體工整寫就的「北宋範中立溪山行旅圖」十個字,在畫幅的右下樹蔭草葉間有「範寬」字題款。

在該畫上還有很多收藏者的題款,包括具有明顯宋代特點的「御書之寶」方的印文、印色,畫卷上還有乾隆皇帝專門用於收藏的「御書之寶」的印鑑。

《早春圖》

《早春圖》是北宋宮廷畫家郭熙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此畫創作於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為郭熙晚年之作,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早春圖》以全景式高遠、平遠、深遠相結合的構圖,表現初春時北方高山大壑的雄偉氣勢。主要景物集中於中軸線上,近景巨石與高大的松樹,銜接中景彎曲的山石,遠山隔著雲霧,最主要的山峰居中,緊挨著深淵,溪水在谷間流淌,深山中有宏偉的建築樓閣,懸崖上有瞭望的草亭,左側平坡有渡船岸歸的路人,人與遠山之間遙之千裡,這幅畫實現了可行,可望,可居,可遊的理想山水 。

《萬壑松風圖》

《萬壑松風圖》是宋代畫家李唐所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山水畫作品。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李唐是一個愛國主義畫家,在他心中奔躍著愛國的熱血,在他思想中,想的是復國大計,他的情緒是剛猛的,所以,出現在他筆下的是剛性的線條,急促的頓挫,猛烈的大斧劈皴,而不是柔弱的清淡的萎靡的線條。《萬壑松風圖》實則以強烈的筆觸,表現著他內心無法掩飾的復國情懷,外在的安靜阻擋不住內在的熾熱,萬壑松風,蘊涵著巨大的能量——特定時代的情感積蓄。

《萬壑松風圖》畫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巖,峭壁懸崖間有飛瀑鳴泉,山腰間白雲繚繞清嵐浮動。深山中幽僻的崖谷間,奔躍的泉水和鬱茂的松林,襯託山峰高峙,山石危巖。其在構圖上,大膽裁剪、提煉,整體看來空間立體感強,層次分明。雙峰交錯,堂堂正正,厚重而拙實,給人以渾厚大氣之感,表現為「萬壑松風」之境。

[臺北故宮國寶故事]共八講此欄目持續分享

生活、藝術、美學

喜歡的朋友關注我哦

聲明:除原創內容特別聲明外,推送內容圖片及音頻均來源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範寬的《溪山行旅圖》為什麼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
    它們分別為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今天就先跟大家聊一聊範寬的《溪山行旅圖》之故事。第一,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的博物館,而大陸和臺灣對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三寶」有著不同的說法。
  • 「溪山行旅、早春、萬壑松風」將同時展出
    2011—2012年之交,臺北故宮曾舉辦「精彩一百——國寶總動員」特展,在書畫主展廳正面陳列幾張山水巨製,範寬的《溪山行旅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郭熙的《早春圖》。
  • 從李唐《萬壑松風圖》淺析南北宋山水畫風格演變
    (三) 《萬壑松風圖》承上啟下的論據李唐被視為北宋山水畫的繼承者,又是南宋院體山水畫的開創者,在兩宋山水畫的流變時期是個關鍵人物,而《萬壑松風圖》在兩宋山水過渡期的重要橋梁,此畫即繼承了北宋山水的技法,也有創特徵,以下將以構圖和筆法分析此畫與北宋山水畫特點的異同。
  • 《萬壑松風圖》李唐,大斧劈法,開南宋水墨蒼勁、渾厚一派先河
    《萬壑松風圖》,這幅巨作與郭熙的《早春圖》、範寬的《溪山行旅圖》,並列為北宋山水畫的三大經典作品,將北宋全景式繪畫推向了一個高峰。李唐是南宋美術史上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居於南宋四大家之首。《萬壑松風圖》的畫面便是繼承、採用了北宋前期範寬、李成慣用的主峰正中對稱,上留天、下留地,突出北方山水雄渾氣勢的全景式構圖。雖然皴法上與範寬不同——李唐使用更強調角度與速度的小斧劈皴,但他用於勾勒山石的線條同樣中鋒用筆,力透紙背。在刻畫松枝與樹幹時,也能明確分辨出立鋒回鋒的筆跡,甚至在溪水的處理上,他也以骨法用筆,畫出富有力度的流轉,使全圖呈現厚重雄渾的非凡氣度。
  • 何謂高山仰止——範寬的《溪山行旅圖》賞析
    《溪山行旅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絹本,206.3釐米X 103.3 釐米。 2011年——2012年之交,臺北故宮曾舉辦「精彩一百——國寶總動員」特展,在書畫主展廳正面陳列幾張山水巨製,範寬的《溪山行旅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郭熙的《早春圖》。這些作品,均曾被現代名家陸儼少稱為「銘心絕品」,每一張都堪稱國寶中的國寶,被學界認為「共同代表著宋代山水的黃金時代」。其中,範寬的《溪山行旅圖》更令人流連忘返、嘆為觀止。
  • 郭熙《早春圖》為何是鎮館之寶?
    郭熙的《早春圖》有何魅力?為何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被譽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三寶」,那麼,郭熙的《早春圖》有何魅力?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郭熙的《早春圖》。
  • 千年後發現《溪山行旅圖》範寬籤名 李霖燦:能與範寬有此因緣,不負...
    ■範寬 溪山行旅圖■藏在畫作右下角樹叢中的畫家籤款■郭熙 早春圖■範寬 雪景寒林圖軸 天津博物館■ 收藏周刊記者 潘瑋倩近日,國之瑰寶、北宋山水畫扛鼎之作《溪山行旅圖五代到北宋,山水畫高峰日前,三件在美術史上鼎鼎大名的北宋山水巨作——範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和李唐《萬壑松風圖》,再度引起各方關注。有媒體報導,它們極有可能在2021年10月,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再度展出。
  • 中國名畫《萬壑松風圖》李唐
    中國名畫《萬壑松風圖》李唐 全圖畫芯萬壑松風圖 能入選中國名畫理由:⊙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館「鎮院三寶」之一;畫外音該圖與《早春圖》《溪山行旅圖》,歷來被稱作宋畫之三大精品,在圖的左上石柱形的遠山中有畫家自題「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陽李唐筆」十二個小字,遠觀或誤以為皴筆,不細觀無以辨認。
  • 《溪山行旅圖》為何被稱宋畫第一?
    圖 | 《溪山秋色圖》 宋徽宗 宋宋代山水畫的繁榮興旺,名家名畫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堪稱古今一流。如今許多名作都誕生於這個時代,其中就包括範寬那幅被稱為「宋畫第一」的《溪山行旅圖》!圖 | 《溪山行旅圖》範寬 宋範寬,何許人也?
  • 一生必看臺北故宮「北宋三座大山」,代表宋代山水的黃金時代-萬壑松風
    範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雖然這三幅都是「全景式」構圖,但放在一起,立現不同氣象!範寬安靜雄渾、郭熙靈動縹緲、李唐壯美剛勁。《溪山行旅圖》在中小學課本中「出鏡率」很高,更不要說美術史。細看《溪山行旅圖》,迎面而來一座巨峰,佔據畫幅的三分之二,所謂泰山壓頂、高山仰止。山頭上是蔥蔥蘢蘢的雜樹,大山靜穆沉穩之中,又透出勃勃生機。
  • 【故宮90周年】兩岸大展:北京的「石渠寶笈」,臺北的「範寬」
    範寬的《溪山行旅圖》 書畫歷來被認為是「國之重寶」。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翡翠玉白菜、五花肉型石雖然名聲最大,但真正被館內專家認定為「鎮館之寶」的,是3件古畫: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以及李唐的《萬壑松風圖》。《溪山行旅圖》是傳世範寬作品中最受重視的真跡。
  • 北宋愛國畫家,75歲畫了《萬壑松風圖》,成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他是北宋愛國畫家,75歲畫了《萬壑松風圖》,成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李唐的《萬壑松風圖》有別與《早春圖》和《溪山行旅圖》,這幅畫作裡沒有出現任何一個人物,其中之意表達的是什麼?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中國古代十大傑出畫家,淺聊李唐及其代表作《萬壑松風圖》
    「以形寫神」的顧愷之,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基礎;「開圖千裡」的荊浩,創造了全景山水的基本模式;「無一點塵土」的 倪瓚,是中國文人的精神彼岸;「墨點無多淚點多」的朱耷,將中國水墨寫意畫藝術推向高峰……他們每個人都代表著一個時代!
  • 《溪山行旅圖》賞析,宋畫第一的畫究竟是怎麼樣的
    《溪山行旅圖》是北宋範寬創作的一幅絹本墨筆畫,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宋畫第一。」溪山行旅圖作者是北宋範寬,範寬(950—1032),北宋繪畫大師,又名中正,字仲立,漢族,陝西人。北宋 李成 晴巒蕭寺圖這幅《溪山行旅圖》,後世也有模仿之作,例如元末畫家倪贊的《虞山林壑》,明朝的沈周《策杖圖》等,都有相似之處,但在氣勢與胸懷上,就差了很多了。
  • 三說範寬《溪山行旅圖》真偽(圖)
    夏文彥《圖繪寶鑑》中謂之:「峰巒渾厚,勢壯雄強」,「落筆雄偉老硬,真得山骨」,這不禁讓我想到了南宋畫家李唐和劉松年的山水畫作。並且,以上畫論文字形容的繪畫風格,與每一幅範寬名下的山水畫都能符合。所以回到我最初的立論,以《溪山行旅圖》為例,像這樣一幅最能代表範寬繪畫風格的千古名跡,也還是問題重重,中國畫鑑定之難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