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院聯合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同步直播,互曬館藏巴蜀文物。圖為四川博物院藏擊鼓說唱俑。 四川博物院供圖
觀眾參觀「清代中日伊萬裡瓷器特展」。成都博物館供圖
三星堆雲直播畫面截屏。
「清代中日伊萬裡瓷器特展」上的展品。成都博物館供圖
《金玉琅琅——清代宮廷儀典與生活》特展上的精美文物。
《金玉琅琅——清代宮廷儀典與生活》特展上的精美文物。 金沙遺址博物館供圖
在北京工作的川妹子謝娜這幾天很高興。春節前,閨蜜要她相陪到四川旅遊,點名要去三星堆。豈料新冠肺炎疫情一來,旅行泡湯。那天,她們關注了三星堆微信公眾號,居然發現三星堆早已推出線上VR虛擬展廳,「點開一看,界面人性化、文物精度高,真的有穿越現場之感……」
在線上推出VR虛擬展,並非三星堆一家的新創意。今年疫情發生以後,各大博物館推出種類繁多的「雲上博物館」項目,既有常規的線上基本陳列展,也有專門策劃的金牌講解員「雲遊」直播;既有針對文物愛好者的線上文物賞析專題,也有針對「剁手黨」的博物館文創「直播帶貨」。就連三星堆博物館的新展開幕式,也直接搬到網上。
如今,新技術的植入+網際網路思維,在「雲端上的博物館」漫遊,越來越精彩。
□本報記者 吳曉鈴
炫
三星堆雲開館 21萬網友「剪彩」
今年2月29日,三星堆博物館綜合館在展陳提升後重新開放,並且請來「各界人士」舉行了開幕式。當然,疫情背景下,這個史無前例的開幕式是放在網上舉行。
三星堆博物館綜合館,是三星堆兩大基本陳列展的精華部分,青銅神樹、金杖等國寶級文物都陳列在這座館內。去年10月,綜合館閉館進行展陳提升改造,原本打算1月24日恢復開放,結果遭遇疫情。
宅家抗疫,老百姓也需要文化滋養,三星堆博物館很快對展覽進行數位化採集。製作沉浸式VR雲展廳,配上「先導影片」「設計師說」「策展人說」「館長致辭」等視頻,一場轟轟烈烈的網上開幕式由此展開。
這是一場面向大眾的文化盛宴。開幕式的主角不再是領導或專家學者,每一個普通觀眾都是活動特邀嘉賓。只要從三星堆微信推文《你有一封展覽開幕式邀請函,請查收!》中識別二維碼,就可進入網上開幕現場。這天,21萬多網友「應邀出席了開幕式」,成都網友劉婭是其中一員。她發現線上開幕式有呆萌的青銅大立人倒計時和迎賓,可以手寫籤到、挑選嘉賓就座位置,還可以親手給展覽揭幕——只要為青銅人頭像貼上金面具,便可完成剪彩環節,然後「入場參觀」。
線上展覽準備了全景超清VR,還有專業語音講解。參觀結束,劉婭選擇了「大會合影留念」:上傳照片,生成了一張與三星堆戴金面具、成都博物館天府石犀等文物的「合影」。
劉婭把這張開幕合影發到朋友圈,配文:「今天,我應邀給三星堆新展剪了彩。」引來點讚無數。更多參與活動的觀眾則紛紛在網上開幕式彈幕留言,「這個開幕式接地氣!」「這是一個先於行業時代的創新玩法……」來自三星堆博物館的數據顯示,這次開幕式,人氣值達30.4萬;淘寶直播間瞬時觀看人數最高達到120萬。
快
博物館直播齊上陣
雲端上的博物館看什麼?在博物館數位化建設背景下,雲遊博物館已基本覆蓋大多數博物館。
打開成都博物館官方微信,可以深度VR漫遊的不僅有最新的「清代中日伊萬裡瓷器特展」,已經撤展的「絲路之魂」「映世菩提」等特展均可網上重溫;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同樣把常設展和往屆舉行的精彩特展以VR方式推出。不僅如此,歷屆金沙太陽節也做了全景漫遊。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早已準備就緒的線下太陽節被迫叫停。線上太陽節卻仍未落幕。打開官微,與實體建築等高的北京天壇燈組氣勢恢宏,宮廷彩燈長廊如夢如幻。這個線上太陽節,吸引了1萬多名網友線上觀展。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建川博物館等數十家博物館均開放了線上觀展服務。足不出戶逛博物館早已不再是夢。
雲端上的講解,同樣豐富多彩。2月23日,三星堆與國家博物館、敦煌研究院等全國著名博物館一起參與了8館聯合直播。資深講解員向霞出馬,「青銅神樹象徵著什麼?」「青銅大立人手上握的是象牙還是權杖?」一個個問題讓直播間裡一派沸騰,「話癆」網友頻頻發言,「青銅大立人是祭司嗎?」「我好想知道他手裡究竟抱的是什麼!」網友「小魚兒」感嘆,「平時參觀博物館要安靜,網上逛館氣氛太熱烈了!」這場直播,獲得160萬+的觀看量和20萬+的點讚量。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直播同樣乾貨滿滿。資深講解員姚凱帶著網友逛了博物館後不過癮,在文創區拿起一件文創青銅小立人。把小立人後腦勺對準屏幕以後,網友發現立人腦後居然梳著長長的髮辮!此時,姚凱拿出三星堆青銅大立人的圖版對比兩者的髮型,揭曉古蜀人不同的髮型意味著掌握不同權力的不同族群。「太過癮了!」如此深度解讀,直播好一陣刷屏。
面對不同群體的網友,金沙遺址博物館還打造了多款「定製直播」,請出四川唯一一名手語講解員史宇明在同事的配合下,用手語為殘障人士「定製講解」;設計Q版皇帝變身線上導遊,親自解說《金玉琅琅——清代宮廷儀典與生活》特展。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背景下,四川博物院也聯合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同步直播,互曬館藏巴蜀文物。
全
博物館花花草草皆成網紅
雲觀展、雲直播,雲端上的博物館,你還能想到什麼?
在四川博物院,是館藏文物的線上精品賞析,是文物現身演繹動畫。在這裡,連博物院的花花草草都是網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小川川逛展覽」「小川川聊文物」等話題迅速在官方微博上線。宋徽宗的《臘梅雙禽圖》,張大千的《擁衾仕女圖》等川博鎮館之寶每天上線精品賞析,兩個多月累計閱讀量便超過2500萬人次。博物院還推出「見字如面,文物傳情」AR公益明信片創意活動。打開手機掃描二維碼,川博明星文物戰國牛鼠紋銅矛便親自上演抗疫動畫鼓舞士氣。考慮到公眾宅家抗疫對大自然的嚮往,工作人員利用博物館裡百花齊放的園林資源,結合館藏文物裡的「花花世界」,做了持續的線上分享。沒想到僅這個系列就有357萬網友閱讀。
在成都博物館,雲上生活同樣別具特色。1月底,「耳朵裡的古往今來」系列音頻在喜馬拉雅推出,博物館策展人和熱心的電臺主持人齊上陣,將成都通史、成博臨展等不同專題講得讓人神往。天府石犀、漢代經穴漆人也化身漫畫主角,或指導防疫或致敬英雄。「成博,成都」的系列視頻也在官方微信上線。其中,疫情後期推出的《成都,笑顏永在》視頻以館藏文物漢代陶俑的笑臉,詮釋樂觀豁達的天府文化,尤為暖心。
直播帶貨這種網絡新形態,同樣被引入雲端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在8館聯合直播時,專門派出專家級講解員出身的文創經理從文化與美學角度解讀文創產品,讓原本就造型獨特的耳環、項鍊以及擺件等仿佛擁有了生命,直播間一直刷屏:「上個連結!」金沙遺址博物館文創部專門開了3場淘寶直播帶貨。文創設計人員、銷售人員和電臺主播首次坐在一起,向網友展示各種文創爆款的設計理念與產品特性。「以前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也會去帶貨!」金沙遺址博物館文創與營銷部負責人邱陽感嘆,「但這個嘗試還不錯,能讓更多網友通過直播愛上博物館文創,並最終愛上博物館。」
記者手記
雲上博物館覆蓋面還可以更廣
今年疫情以來,人們驀然發現,原來雲端上的博物館已經如此精彩。為此,記者還在川報觀察客戶端做了宅家逛博物館系列報導,川內稍有名氣的博物館線上版都專門體驗過。其間,有三星堆博物館這樣的驚喜,也發現了諸多遺憾。大多數雲端博物館保證了VR遊覽,但畫面精度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有的對館藏精品缺乏重點推介,讓人只能走馬觀花;有的界面設計人性化不足,經常逛到「死胡同」,需退到主頁另選場景才能繼續參觀。總之,記者過了一把穿越逛館的癮,但感覺意猶未盡。
目前,四川博物館數量達到200多家,各有特色,然而有線上VR展的尚不足三分之一。博物館是公眾獲取知識、了解歷史的重要窗口,擴大雲上博物館的覆蓋面,提升用戶體驗,是讓博物館活起來的重要途徑,也將更好地滿足二三線城市以及廣大鄉村地區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
當然,經費不足是制約雲上博物館建設的一個客觀因素。各大博物館在沒有條件建設線上VR展廳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文物高清圖文、視頻、定期講解文物背後的故事等方式,讓文物活起來,讓文化浸潤人心。
對話
用網際網路思維為公眾提供優質文化服務
當雲逛館、雲觀展成為博物館常態,未來,博物館如何運用新技術吸引更多公眾?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接受了記者採訪。
記者:三星堆博物館疫情期間推出網上開幕式,備受好評,成功的秘訣在哪裡?
朱亞蓉:主要還是創新讓我們在眾多同類雲端產品中脫穎而出,收穫了口碑。
首先網上舉辦開幕式這種方式前所未有,它突破了時空局限,極大提升公眾參與度。其次設計了儀式感十足的流程、強化公眾參與感,另外開幕式界面也充分進行了風格化的藝術設計,趣味十足。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也就是傳播方式的創新。為了增加活動關注度,我們在宣傳、推廣方式上下足了功夫,既設計了H5產品通過微信平臺進行發布和分享傳播,媒體推廣也進行了精心策劃。開幕式前三天在各媒體預熱造勢,開幕當天在重要博物館公號發布開幕式連結,同時聯合淘寶、快手等平臺對開幕式進行網絡直播。當天,這場直播觀看人數累計高達200多萬人次。
記者:網上開幕式只是把公眾目光吸引過來。雲端上的博物館還是要有乾貨才能留住觀眾?
朱亞蓉:是的。所以我們在網上開幕式以外,將三星堆博物館綜合館雲展廳VR展進行了重點打造。我們使用了當前最新的高保真影像技術,讓虛擬展廳畫面解析度達到了1.5億像素,極度高清。另外分層加載技術和場景平滑切換,能夠保證加載速度和圖像的清晰,對手機性能要求大大降低,幾乎所有手機用戶甚至老年機都能流暢觀看。我們還配備了專業人聲講解,每個場景還添加了重點文物的高清圖片和專業文字介紹,線上觀看效果並不遜色於線下參觀。最重要的是,線上博物館真正支持渲染式VR體驗。用戶只需要一副VR眼鏡,就可真正「穿越」現場。
記者:今年疫情以來,博物館的雲服務受到了公眾好評。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下,博物館還應該怎樣利用新技術為觀眾服務?
朱亞蓉: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拓展了博物館的服務空間,也帶來了博物館文化服務和信息傳播方式的深刻變革。當公眾有線上文化服務的需求,就需要我們突破常規,運用網際網路思維融合創新,以適應新時代博物館行業發展。這次網上開幕式給我們很多啟發,一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用戶思維,網上文化服務要充分考慮觀眾的信息需求和參與方式,重視「體驗感」的塑造,打造真正滿足觀眾需求的線上文化產品。其次還是要「內容為王」,產品內容本身是博物館獲得公眾認可的價值基礎。唯有做好內容、創新形式才能贏得口碑和公眾支持。此次網上開展,許多觀眾看了VR展後都紛紛表示還要到現場來看實體的展覽,從而達到了我們線下引流的目的。另外酒香也怕巷子深,博物館也需要通過網絡傳播最大限度吸引觀眾注意力。而為了滿足公眾需求,博物館也應有開放的眼光開展跨界合作,為公眾提供更多元優質的文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