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沃蒂格恩的「引狼入室」,導致不列顛人幾乎喪失了全部國土。沃蒂格恩率部逃到西部半島地區,在那裡建立基地。這一地區就是「威爾斯」,居民以不列顛凱爾特後裔為主,語言與文化接近蘇格蘭與愛爾蘭,而與英格蘭明顯不同。
為了抵禦盎格魯-薩克森人的侵略,沃蒂格恩在斯諾多尼亞山頂修建了堡壘,定都於此。
無父之子墨林,威爾斯國旗上的紅龍;
他因為屢戰屢敗,感到前途一片黯淡,迫切希望通曉未來,就去求助於土著巫師。巫師讓國王去找一個無父而生的男孩,名字叫做墨林.安布羅休,他的母親說孩子的父親是一個精靈。巫師得到這個男孩之後,就引領沃蒂格恩來到一個池塘邊,見裡面有2條大蛇,一紅一白,正在激烈搏鬥。巫師解釋說,它們都是龍,白龍象徵盎格魯-薩克森人,而紅龍象徵不列顛人。二龍搏鬥的結果是;白龍首先佔據上風,但紅龍絕地反擊,轉敗為勝。巫師據此預言,盎格魯-薩克森人將無法消滅不列顛人,不列顛人將來必有復興之望,只可惜沃蒂格恩是看不到了。沃蒂格恩長嘆一聲,吐血而亡。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沃蒂格恩臨終前請求沃蒂格恩放過墨林一命,巫師欣然答應。從此紅龍便成為威爾斯的標誌,至今仍繪在威爾斯國旗之上。
康沃爾公爵奧勒留返回不列顛建國;
沃蒂格恩死後,不列顛人四分五裂,山頭林立。同時,流亡海外的康沃爾公爵奧勒留攜帶弟弟尤瑟自布列塔尼半島返回,自立為不列顛王。
根據其他史料記載,沃蒂格恩是被這位康沃爾公爵包圍在斯諾多尼亞城堡裡燒死的。所幸,此時的日耳曼人也搶到了足夠的土地和財寶,各個部落忙著劃地建國,無暇西進,給了不列顛人喘息之機。
而那個無父之子墨林在巫師的教導下,最終成長為一名神奇的聖人,能夠呼風喚雨,撒豆成兵,點石成金,而且擅長預言生前身後事。正如墨林大師預言的那樣,沃蒂格恩死後,奧勒留率兵攻打薩克森人,俘虜並殺死了亨吉斯特。
「龍頭王」-尤瑟;
但此後風雲突變,奧勒留也在宴會上被薩克森人毒死。於是,公元460年左右,尤瑟繼位為不列顛王,史稱「龍頭王」。
尤瑟繼位後,封墨林為太師,並封親戚格羅伊斯為新的康沃爾公爵。顯然,康沃爾公爵在當時就像現在的威爾斯親王一樣,實際上就等同於王儲。尤瑟狂熱的愛上了格羅伊斯公爵的妻子伊格娜。
格羅伊斯發現二人相愛,便將妻子軟禁在一座三面環水的城堡裡,派重兵看護。但在墨林的幫助下,尤瑟還是躲開衛兵的監視,爬進城堡與伊格娜幽會,不久伊格娜懷孕了。眼看著尷尬的事情掩蓋不住了,巧合的是,格羅伊斯公爵在戰場上陣亡,於是龍頭王便娶了他的遺孀。不久,伊格娜產下一子,取名亞瑟。
傳奇英雄-亞瑟王及身份考證;
15年後,龍頭王尤瑟又被薩克森人毒死,王子亞瑟順理成章地繼承了不列顛王位,他就是後人耳熟能詳的不列顛傳奇英雄-亞瑟王。當然上述這些故事儘管出自看似嚴謹的古代歷史著作,但可信程度存疑。
1,比如,薩克森人居然能夠一再毒死不列顛王,而繼承者卻不吸取任何教訓,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2,康沃爾公爵奧勒留
如果,亞瑟王在歷史上真有其人,那麼他也是一位好戰,並深得民心的不列顛王,活躍在公元5世紀後半夜到6世紀初,生前曾多次與盎格魯-薩克森人交戰,但肯定沒有統一過不列顛,其控制範圍不過就是今天包括威爾斯和英格蘭西南邊陲的一小片領土。由於許多原始史料並無亞瑟王的記載,所以此人究竟是何人,一直眾說紛紜。聯繫時代背景,最有可能入選的就是那個曾經斬殺不列顛人的主要對手-薩克森國王亨吉斯特的康沃爾公爵兼不列顛國王奧勒留。
3,薩爾馬特人後裔-亞瑟
另一種理論認為,依據圓桌騎士的記載,認為亞瑟王深受薩爾馬特文化的影響,可能是一位薩爾馬特血統的不列顛軍官。薩爾馬特人是與波斯人有親緣關係的東歐遊牧民族,他們的重騎兵舉世聞名,在當時的世界是罕見的。該民族崇拜龍,騎士之間地位平等,而且特別尊重女士,被其它民族譏諷為「女主人的男僕」,這些特點與圓桌騎士相同。1世紀前後,羅馬帝國選拔了一部分薩爾馬特騎兵。175年,按照皇帝馬可.奧勒留的命令,薩爾馬特酋長卡斯圖斯率領本部5500騎兵進駐不列顛抵抗皮克特人,此後他們便在不列顛定居下來。有學者認為,亞瑟就是卡斯圖斯酋長的直系後裔。
公元5世紀末或6世紀初,亞瑟王在卡姆蘭戰役中受傷,後被送往神秘的阿瓦隆島,交由8位女巫醫護,但最後還是不治身亡。他死後,越來越多的日耳曼人擁擠不列顛,這個島嶼最終也沒擺脫盎格魯-薩克森化的結局。
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的複雜關係;
不過日耳曼人也沒有完全同化或消滅不列顛人,他們一直生活在威爾斯和布列塔尼半島,保持自己獨特的凱爾特文化。為了更好地控制凱爾特,幾百年來,英格蘭王儲一直兼任威爾斯親王。
同時,英格蘭把越來越多的騎士屠龍的故事編進騎士文學,藉此打擊以龍為圖騰的威爾斯。而北部喀裡多尼亞地區的問題更加嚴重,當地的原住民凱爾特人就以彪悍聞名於世,後來隨著來自愛爾蘭島的蘇格蘭人的不斷湧入,變得更加難以對付。
他們頑強地抵抗英格蘭人達千年之久。日耳曼人則在戰勝不列顛原住民之後,在後世稱為「英格蘭」的地區陸續建立了7個國家,也是英國歷史上戰國林立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