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斯小島有兩萬聖徒墳冢 亞瑟王或亦安息於此

2020-12-24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日3日報導,距離英國威爾斯麗茵半島西南部僅2英裡(約3.2公裡)的巴德西島只有四個居民,然而這裡曾經是受迫害基督徒朝聖和避難的重要場所,一些人甚至認為這片土地是傳說中的亞瑟王的安息之地。

巴塞島的文明可以追溯到1.2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據說,在公元6世紀,當林半島的國王艾因農邀請布雷頓聖卡德凡來到巴塞島時,這座名為伊尼斯恩尼的島嶼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宗教中心。他們一起建造了聖瑪麗修道院——整個七世紀有2500名僧侶居住在這裡。

這座1.5英裡(約2.4公裡)長的島嶼在中世紀是基督教的朝聖地,據說造訪三次巴德西相當於造訪一次羅馬。許多人相信很多僧侶都希望埋葬在巴德西,這或許是這塊土地在民間傳說中被稱為「2萬聖人之島」的原因。這個故事刻在教堂墓地的碑文上:向埋葬在附近的2萬名聖徒的遺體致敬。這麼多人埋葬在一個只有1.5英裡長的島嶼之下,看似有些牽強,但當地人相信可以在巴德西的任何地方挖到屍體。其實,在20世紀90年代,考古學家在這座現代教堂附近的一次發掘中,發現了25座中世紀墓穴。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其中一具屍體嘴裡含一枚10世紀硬幣。聖瑪麗修道院一直繁榮發展,直到1537年,在亨利八世解散小修道院時被毀。這座建築和13世紀的奧古斯都建築只剩下一座8米高的石塔,矗立在巴德西教堂的墓地裡。也許並不奇怪,這個有著豐富而輝煌歷史的島嶼,是斯諾登尼亞許多神話和傳說的源頭。

一些人相信這裡是亞瑟王最後的安息之地——儘管它只是傳說中的幾十個地點之一。還有人說,巫師梅林和「英國十三件珍寶」沉睡在島上的一座「魔法玻璃城堡」。作家克裡斯巴伯(Chris Barber)和大衛皮凱特(David Pykitt)說,就是在這裡,他「在被施了魔法的睡眠中,等待亞瑟的歸來」。

直到19世紀,這個島上才出現了一個繁榮的群體,當時人們仍在出售從愛爾蘭海捕撈的龍蝦和牡蠣。但到了1841年,人口已經減少到90人,1961年又進一步減少到17人。該島的學校於1919年在一個從前的小教堂辦學,1953年關閉,2003年減少了目前的4人。巴塞島一直為紐伯勒勳爵所有,直到1979年,巴塞島信託基金接管了其懸崖峭壁的監護權。但是,儘管島上人口不斷減少,但這並不比中世紀時的朝聖地遜色多少。

如今的巴德西是30多種鳥類、200隻灰海豹、310隻威爾斯山地綿羊和大約30頭牛的家園。

島上唯一的農場鳥瞰臺由兩戶家庭經營,他們是島上的管理者,成為島上常住民。(實習編譯:支浩亦 審稿:朱盈庫)

相關焦點

  • 墨林,「龍頭王」,亞瑟王的身份考證,威爾斯國旗為什麼是紅龍
    這一地區就是「威爾斯」,居民以不列顛凱爾特後裔為主,語言與文化接近蘇格蘭與愛爾蘭,而與英格蘭明顯不同。為了抵禦盎格魯-薩克森人的侵略,沃蒂格恩在斯諾多尼亞山頂修建了堡壘,定都於此。眼看著尷尬的事情掩蓋不住了,巧合的是,格羅伊斯公爵在戰場上陣亡,於是龍頭王便娶了他的遺孀。不久,伊格娜產下一子,取名亞瑟。傳奇英雄-亞瑟王及身份考證;15年後,龍頭王尤瑟又被薩克森人毒死,王子亞瑟順理成章地繼承了不列顛王位,他就是後人耳熟能詳的不列顛傳奇英雄-亞瑟王。
  • 宮、府、宅、家以及陵、冢、墳、林、墓的區別
    中國傳統社會有嚴格等級制度,即尊卑之「禮」,嚴格區分不能混淆,而日常住處和死後葬地的名稱也是如此。宮、府、宅、家和陵、冢、墳、林的區別正在於此。一般情況下皇帝生前住所曰「宮」,王侯將相曰「府」,縉紳住所曰「宅」,百姓住所曰「家」。
  • 別再被影視劇騙了,被徹底英格蘭化的亞瑟王,其實是威爾斯人
    說到亞瑟王,這次在威爾斯才忽然意識到:常在影視作品裡看到的英國人亞瑟王,其實發跡在威爾斯。許多代代相傳的神話傳說,也都能在今日威爾斯的某個中世紀山丘堡壘、山崖、河流中找到種種註腳。卡美洛城堡是黃金時代的亞瑟王朝統治中心,儘管今日在英格蘭就有兩處鄉村自稱是城堡原型,但根據《不列顛諸王史》中記載,卡美洛的原址其實位於威爾斯巫師梅林的家鄉,在今日威爾斯南部。而且,最早有關亞瑟王的傳說是用威爾斯語寫成的。
  • 亞瑟王的傳說究竟從何而來?
    亞瑟,這個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在《王者榮耀》中有一位英雄就叫做亞瑟,很多人對於亞瑟的理解也僅僅局限於此,那麼這樣一位活躍在遊戲中的英雄實際上又是什麼樣的呢?在羅伯茨的《英國史》中對於亞瑟的記載很簡單:不列顛人在巴登山俘獲的俘虜中有一個名叫亞瑟的英勇武士,其人情況不明,但到中世紀時,有關亞瑟王、卡米洛、亞瑟王的神劍和圓桌騎士的傳說就是圍繞著這個騎士展開的。
  • 亞瑟王的前世今生
    隨著遊戲《Fate》的出現,凱爾特神話人物亞瑟王變得廣為人知。在遊戲中,亞瑟王以阿爾託莉雅·潘德拉貢的萌妹子形象出現,收穫了大批狂熱粉絲。那麼,真正歷史上的亞瑟王是什麼樣子哪?最早的有記錄亞瑟的史料是威爾斯地方教會的編年史,大約在公元8-9世紀,裡面提到一位叫亞瑟的人在公元5-6世紀抗擊入侵的蠻族,但是記錄很簡短。這一部分的原型顯然就是在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不列顛之時領導殘留的羅馬人和羅馬化的不列顛人與之對抗的許多位首領。
  • 蚩尤君與亞瑟王的神奇相似
    他怎麼能夠與亞瑟王相提並論?他怎麼被稱為「君」呢?  歷史的魅力往往就在於此,當兩個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擺放在一起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有著那麼多相似之處,在這種比較當中,人們總是會比單看一面所得到的更多。  亞瑟王的故事就來自凱爾特民族的民間傳說。
  • 墳、墓、冢、陵都是什麼意思?又有哪些不同?
    在現代語境中,談及墳、墓、冢、陵,如不深究,皆為埋葬死者之處。然而,在講究禮制與等級的古代社會中,墳、墓、冢、陵卻有著特定的含義,甚至存在著巨大差異。墳《說文解字》中講到:「墳,墓也。」段玉裁註:「此渾言之也。析言之則墓為平處,墳為高處。」即墳可泛指一切墓葬,但深究起來,則特指有高出地面土堆的埋葬場所,與平地埋葬的「墓」相對。
  • 亞瑟王原型大揭秘
    至於你說,亞瑟王怎麼是個女的?哈哈哈……歷史上的亞瑟王當然不一定是女的,其實亞瑟王只是傳說,並不是真實的。在公元8至9世紀威爾斯地方教會的編年史中,記錄了一位叫亞瑟的人,他在5至6世紀抗擊了蠻族的入侵。這是關於亞瑟王最早的記錄,而且記錄非常簡短。
  • 英國傳奇的亞瑟王:虛構還是真實存在?
    英國的亞瑟王傳說:是一個偽造的歷史還是真實的歷史?在很多個世紀以來,歷史學家都的存在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大家爭論的焦點,是亞瑟王是否真實的存在,但是基本沒有定論。由於古代的英國歷史文獻和資源有限,並且這個神話歷史故事是在一千年前發生,因此歷史學家對亞瑟王提出了強烈的質疑亞瑟王故事的由來最早提及這一位傳奇的英國國王的人,是來自威爾斯的叫做吉爾達斯修士和他寫的作品《大不列顛》,這是唯一公元6世紀倖存的那個時候的歷史資料 。
  • 亞瑟王的魔法師,變形金剛的預言家,巨石陣的建造者,梅林
    梅林生於公元五世紀末,是英格蘭傳說中的亞瑟王的摯友和導師。據說他是修女和精靈的兒子,是著名的「亞瑟王傳奇」故事的唱者。傳說中梅林指引亞瑟王得到了王者之劍,並統治了英格蘭。對此,在《亞瑟王》,以及《變形金剛5》中,梅林都有登場。
  • 同樣是先人長眠之地,為何有墳、墓、冢、陵四種叫法?該怎麼區分?
    同樣是先人長眠之地,為何有墳、墓、冢、陵四種叫法?該怎麼區分? 自古就有「逝者為大」的說法,對於已故之人,在世之人都會表達出發出內心的尊重。不管身前有沒有作為,都有入土為安的權利。但五千年歷史不斷傳承下來,同樣是人死後安葬之所,卻有了墳,墓,冢,陵四種叫法,它們所對應的都是什麼人?
  • 墳,墓,冢,陵都是什麼意思?有什麼不同?
    墳,墓,冢,陵都是表示人死後下葬的地方,為什麼會有不同的 叫法,其實這和我們封建社會等級觀念相關。在封建社會關於住宅是有詳細的規定的,比如說皇帝居住的地方稱為「宮」,王侯居住的地方稱為「府」,官員居住的地方稱為「宅」,平常百姓居住的地方稱為「家」。
  • 墳、墓、冢、陵究竟有什麼區別?看完漲知識了
    墳、墓、冢、陵究竟有什麼區別?看完漲知識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很多詞語,當我們將其拆分來看的話,會發現這兩個字代表著不同的意思,也存在一定的區別。下面,我們再來說一下墳、墓、冢、陵這四個字的區別!首先來說「墳」,對於這個字,我們通常會將它聯合「墓」來理解,即所謂的「墳墓」,但其實兩字之間卻存在一定區別的。在《禮記·檀弓》中記載:「土之高者謂之墳」,即高出地面的土堆就叫做墳,在後來也指埋葬死人的地方。
  • 同是逝者埋骨地,墳、墓、冢、陵都有何不同?造型不一地位有別
    雖說大家最後的歸宿都在地下,但是我們稱呼不同人的埋骨地時,總會使用不同的名詞,有的稱為「墳」,有的稱為「墓」,那麼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普通人稱呼死者埋骨地,大多都是墳墓、墓地等等名詞,但事實上,「墳」和「墓」還有「冢」和「陵」,代表的意義並不相同。
  • 電影「亞瑟王」日本宣傳冊談及亞瑟王娘化
    ­  喜歡fate系列的月球大佬們都知道在型月世界中很多英靈都被娘化了,比如荊軻、三藏法師、宮本武藏、源瀨光、織田信長、歐洲人才有的衝田總司以及我們最熟悉的亞瑟王·阿爾託利亞。­  最近「亞瑟王:鬥獸爭霸」這部電影的日本宣傳冊上就提到了吾王。
  • 墳,墓,冢,陵,這四字看上去有點像,實際上的意思大不同
    「墳,墓,冢,陵」這4個字在現代漢語中都有埋葬死者之處的意思,但它們在產生以後乃至等級禮制繁多的古代社會裡,都有著特定的含義。 「墳」本意是土堆,最早在屈原的《九章》中有「等大墳以遠望兮」的句子,也引申出大堤的意思,在《詩經》中有「遵彼汝墳,伐其條枚」之語。後來才有今日墳墓的意思。
  • 墳,墓,冢,陵,這四字看上去有點像,實際上的意思大不同!
    「墳,墓,冢,陵」這4個字在現代漢語中都有埋葬死者之處的意思,但它們在產生以後乃至等級禮制繁多的古代社會裡,都有著特定的含義。   「墳」本意是土堆,最早在屈原的《九章》中有「等大墳以遠望兮」的句子,也引申出大堤的意思,在《詩經》中有「遵彼汝墳,伐其條枚」之語。後來才有今日墳墓的意思。
  • 古時的墳、墓、冢、陵分別是什麼意思?它們的區別是什麼?
    說到墳、墓、冢、陵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別,很多人只知道它們統稱為墳墓,但要細分區別卻不太清楚了。那麼,它們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科普一下。墳、墓、冢、陵古往今來都是安葬死者的地方。
  • 墳、墓、冢、陵有啥不一樣?簡單的四個字,體現了嚴格的尊卑制度
    在古人的認知中,人死後會去到另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也有嚴格的尊卑等級,因此,人死後的陰宅,也有墳、墓、冢、陵的區分。墳墓墳墓通常是埋葬死人之地的通稱,但也有明顯的區別,《禮記·檀弓上》曰:「古也墓而不墳」,意思很明了,就是說墓是平的,死後不堆土、不植樹,謂之墓。
  • 同樣是墓地,「墳、墓、冢、陵」有什麼區別?該怎麼區分?
    同樣是墓地,「墳、墓、冢、陵」有什麼區別?該怎麼區分?中國人對房子的重視之情,想必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吧,可能正是介於這種房子情懷,所以人們對死後的墓地也是非常地重視。我們先來說說「墳」,相信這個很多人都聽過,它也確實和大多數人相關,普通平民百姓的墓地就稱為墳,它的構造很簡單,就是地下棺材,地上土丘。這些墳地大部分沒有立碑作記,因為他們的子孫經濟條件比較一般,沒有能力為死者立碑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