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三國迷思,曾經是蘇聯的一部分

2020-12-20 在山看海

大家知道波羅的海三國一般指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這三個國家之前屬於前蘇聯,蘇聯解體後,就分別獨立了。

圖1:波羅的海

蘇聯高光時刻總共有15個加盟共和國,波羅的海三國在所有加盟共和國當中算是比較富裕的,其原因有很多。

發展較好的原因

人文傳統。這三個國家,從傳統意義上講,不屬於斯拉夫民族,他更像是瑞典、芬蘭等北歐國家,愛沙尼亞語與芬蘭語比較接近,而立陶宛和德國關係比較近。比如著名skype軟體就誕生於愛沙尼亞。

圖2:愛沙尼亞的skype

位置較好。這三個國家,在波羅的海沿岸,海運交通比較便利。相對於前蘇聯其他加盟共和國,它們更加靠近西歐。就像當年沙皇俄國,為了找出海口與瑞典進行了多年的戰爭,最終才拿下了今天的聖彼得堡。從地圖上來看,聖彼得堡的位置相對於這三國來說,還是比較偏的。

圖3:聖彼得堡

對外開放。蘇聯解體後,這三國積極向西歐靠攏,截至目前均加入了OECD組織,這是進入了發達國家的重要標誌,客觀上也帶動著它們的發展。但是,這些國家迅速向西方靠近的同時,與俄羅斯也漸行漸遠,存在一定戰略風險。三國簡介

愛沙尼亞。愛沙尼亞共和國,簡稱愛沙尼亞。愛沙尼亞位于波羅的海東岸,芬蘭灣南岸,西南瀕臨裡加灣,南面和東面分別同拉脫維亞和俄羅斯接壤。國土總面積45339平方公裡,主體民族為愛沙尼亞族,總人口131.3萬,首都塔林。愛沙尼亞民族形成於12~13世紀。13~16世紀先後遭普魯士和丹麥侵佔,16世紀被瑞典,丹麥和波蘭瓜分,17世紀全境被瑞典佔領,18世紀併入俄羅斯帝國,1918年宣布獨立,成立愛沙尼亞共和國。同年2月德國乘虛而入佔領愛沙尼亞。同年11月,蘇俄宣布對愛擁有主權。在此期間,愛沙尼亞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不懈的鬥爭。1920年2月,蘇俄承認愛沙尼亞獨立。1940年6月,受到蘇聯的武裝侵略而全境淪陷。7月,在蘇聯的策劃下,成立了傀儡政權。8月,被蘇聯吞併,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1991年8月20日,正式宣布獨立。

圖4:愛沙尼亞

拉脫維亞。拉脫維亞共和國,簡稱拉脫維亞。國名源自民族語,意為「鎧甲」「金屬制的服裝」,是一個位於歐洲東北部的議會共和制國家。西鄰波羅的海,東與俄羅斯、白俄羅斯二國相鄰,全國總面積64589平方公裡。10~13世紀建立封建公國,17世紀初形成拉脫維亞民族,1710年至1918年先後被俄羅斯帝國和德國佔領, 1918年11月18日宣布獨立 ,1940年7月成立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8月5日被蘇聯吞併,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後期實行的經濟改革徹底改變了前蘇聯僵化的經濟舊模式,最終建立起西歐式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1991年8月22日,拉脫維亞恢復獨立。

圖5:拉脫維亞

立陶宛。立陶宛共和國,簡稱立陶宛,位于波羅的海東岸,東南鄰白俄羅斯,西南是俄羅斯的加裡寧格勒州和波蘭,首都維爾紐斯。立陶宛是一個擁有輝煌文明的歷史古國 ,1240年成立立陶宛大公國,1569年與波蘭合併成波蘭立陶宛聯邦, 成為歐洲強國之一,並與俄羅斯一直在北歐和東歐爭霸,後由於國力衰退,成為俄羅斯帝國的附庸國並最終遭到吞併。一戰時被德國佔領,1918年2月宣布獨立,但在二戰時又遭蘇聯吞併,1940年成立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脫離蘇聯再次獨立,直到1991年9月6日蘇聯才承認其獨立。後加入歐盟和北約。

圖6:立陶宛

波羅的海迷思

最初,筆者對這三國的了解還是來源於高曉松的《曉說》,他在俄羅斯那個篇章裡重點解說了聖彼得堡,然後順帶提到這三個國家。聖彼得堡是那個時期俄國重要的出海口,對於俄國人來說獲得它意義非常。我在想,彼得大帝帶領俄羅斯從一個比較封閉的國家走向開放,真的很了不起。當封閉多年的俄國人向西看到大海時,一定有種豁然開朗之感。

圖7:波羅的海位置圖

這個讓俄羅斯開拓眼界之海就是波羅的海,這個海的周圍就有波羅的海三國。

相關焦點

  • 蘇聯是如何兼併波羅的海三國的?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稱為「波羅的海三國」,這三個國家不僅臨海,而且擁有不凍港,更重要的是它們剛好位于波羅的海。當年沙皇俄國對入海口瘋狂的追求,國小民寡的波羅的海三國,便註定了其跌宕起伏的命運。此時蘇聯已經預感到戰爭的威脅,於是竭力同英法達成共同對抗德國的防禦協定,不過受綏靖主義思想的束縛,英法一心幻想「禍水東引」,因而遲遲不肯與蘇聯達成實質性的「攻守同盟」。預感時日無多的蘇聯只得轉頭與德國磋商,果然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籤訂僅9天後,德軍開始大舉入侵波蘭。
  • 蘇聯解體時,波羅的海三國比俄羅斯還率先獨立,這是為什麼呢?
    波羅的海三國是指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三國。這三國被沙俄吞併了近百年,雖然一戰後短暫獨立,但很快就走上了社會主義,而加入了蘇聯,成為了加盟共和國之一。從實力上講,這三個國家都不強,完全就是小國罷了。
  • 波羅的海三國在蘇聯解體以後為何選擇疏遠俄羅斯,加入北約歐盟?
    波羅的海三國從蘇聯獨立以後,奉行向西方一邊倒的政策,逐漸疏遠同俄羅斯的關係,其後三國紛紛加入北約和歐盟。曾經作為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為何選擇遠離俄羅斯,而加入北約和歐盟呢?但是這次獨立是短暫的,20多年以後,三國將會再一次面對被蘇聯吞併的厄運,這也是波羅的海三國比較反感蘇聯的重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籤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後來披露的密約顯示,波羅的海三國已被希特勒私相授受,劃入蘇聯的勢力範圍。在蘇德聯合瓜分波蘭以後,蘇聯為了建立和德國之間的緩衝區,佔領併吞並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
  • 波羅的海三國系列,苦難的三兄弟,為什麼痛恨蘇聯?
    前蘇聯對于波羅的海三國的「丟失」一直耿耿於懷,到了1939年,前蘇聯終於開始訴諸強硬手段來恢復沙俄時代的帝國邊界。1939年8月23日,前蘇聯與宿敵納粹德國籤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其附件「秘密議定書」 確認波羅的海三國領土劃歸前蘇聯(了解內情的希特勒果斷地提前從三國撤出了全部德國僑民)。在排除了德國幹涉的前提下,史達林開始伸手了。
  • 蘇聯是通過怎樣的方式,「生吞」了波羅的海三國?
    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正好位於蘇聯和波蘭之間,波蘭都成了緩衝地,離蘇聯更近的波羅的海三國,在蘇聯看來,沒有理由讓它們保持獨立。在未來可能的戰爭中,成為蘇聯不可控俄因子。所以當蘇聯和德國在商量如何瓜分波蘭之時,蘇聯提出了一個合作的先決條件,即德國認同蘇聯未來將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 二戰中的那些事兒,波羅的海三國是如何被蘇聯吞併強行併入的
    躲開了這個蘇聯的魔爪。但是芬蘭的三個鄰居,波羅的海沿岸三國沒能逃過被侵吞的命運。1939年8月23號,蘇德籤訂互不侵犯條約。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被納入蘇聯的勢力範圍,9月28號,蘇德兩國籤訂友好和邊界條約,立陶宛也被蘇聯的魔爪籠罩。蘇聯從德國那獲得了承諾之後,立刻著手兼併波羅的海三國。波羅的海三國對兩個強盜惡林的接近極為擔憂。
  • 二戰之初,波羅的海三國是如何被強行併入蘇聯的?
    位于波羅的海的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雖然領土面積並不大,人口也只有幾百萬,但是,地理位置優越、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的波羅的海三國,歷來經濟發達、人民也十分富裕。而扼守波羅的海出海口的地理位置,也賦予了波羅的海三國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也因此,波羅的海三國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 蘇聯吞併波羅的海三國內幕!史達林:讓他們自願加入蘇聯!
    而與此同時,蘇聯也開始對波羅的海三國行動了。9月17日,國際局勢突變,蘇聯入侵波蘭。這一變化令愛沙尼亞政府始料不及,但更意外的是,「雄鷹」號潛艇副艇長格魯欽斯基少校竟然武力奪回了潛艇,並且逃離了愛沙尼亞。這一變化對蘇聯而言可謂是一個天賜良機,雖然在與德國的秘密協定中,德國已經承認了蘇聯對波羅的海三國的控制,但是蘇聯還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藉口,將自己的觸角伸向波羅的海。
  • 波羅的海三國被蘇聯壓了半個世紀,200萬人手拉手組人牆反抗蘇聯
    波羅的海三國指的是位于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總面積17.40萬平方公裡。所以二戰爆發後不久,日劇強大的蘇聯就以當時波羅的海三國「威脅蘇聯說」為由,打算奪回此地的統治能力,要求三個國家成立親蘇政權,並允許蘇聯軍隊進駐。
  • 波羅的海三國,當年為何率先脫離蘇聯,並且也不願加入獨立國協
    它們分布于波羅的海沿岸,因此常被稱為波羅的海三國。由於它們擁有天然的出海口,因此在歷史上,無論是沙俄還是北歐國家,都想將它們據為己有。 最終戰鬥民族的俄國人笑到了最後,成功把波羅的海三國,變為俄國的邊疆,雖然十月革命後,三個國家曾短暫獨立,但隨著二戰的臨近,蘇聯再一次將它們佔為己有。
  • 當年蘇聯為啥非要吞併波羅的海三國?都是英法德惹的禍
    然而,沒過幾個月,德國在一戰中戰敗並被英法肢解,這樣,蘇德的《布列斯特-立託夫斯克和約》自然廢止了,而當年蘇聯割讓的波羅的海地區,在英法的操作下,不但沒有歸還蘇聯,還獨立為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四個國家,除了芬蘭,其它三國被稱為「波羅的海三國」。
  • 波羅的海三國和俄羅斯接壤,原本是蘇聯加盟國,為何卻倒向西方
    波羅的海三國,很多人對這個國家沒什麼印象。只知道這三個國家位于波羅的海沿岸,所以被稱為波羅的海三國。如果我們對這三個國家稍加了解,就能發現,這三個國家可以說一直都倒向西方國家。為了倒向西方,可以說付出了巨大代價。很多人都好奇,他們原本是蘇聯加盟國,和俄國關係不錯。
  • 波羅的海三國介紹
    波羅的海三國在波蘭北側的波羅的海三國一直是國人印象中沒有任何「標籤」的國度,甚至在我向同事提起我十一的旅行地拉脫維亞的時候,同事皺了皺眉毛,問拉脫維亞指的是一個城市還是一個國家?可見因為歷史上時間和地域都「毫無交集」的緣由,中國和波羅的海三國彼此之間的認識都存在著巨大的盲區…波羅的海三國指的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它們雖偏居東北歐一隅,卻扼控波羅的海出海口「門戶」及海上貿易通道,戰略價值令歷史上個各個列強垂涎不止。近代以來的數百年間,在此爭鬥的主角囊括了普魯士、俄羅斯、波蘭和瑞典。
  • 三國反蘇遊擊隊戰鬥到80年代:1940年8月3日波羅的海三國併入蘇聯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三國反蘇遊擊隊戰鬥到80年代:1940年8月3日波羅的海三國併入蘇聯很多人不知道,蘇聯是靠武力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更誇張的是,波羅的海三國的反蘇遊擊戰,一直持續到上世紀70年代。
  • 蘇聯解體,波羅的海三國為何會率先脫離?這裡面的矛盾有多複雜
    蘇聯解體時,波羅的海三國的確率先脫離。蘇聯正式解體發生在1991年12月26日,而在當年的9月,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波羅的海三國已全部獨立。而在更早之前的3月,立陶宛宣布恢復獨立,儘管蘇聯不予承認,還是引發了蘇聯的解體潮。
  • 獨立、聯合與再分裂:淺析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的歷史關係
    但是隨著俄羅斯帝國的擴張和崛起,三國的領土被壓縮至波羅的海一線,最終被沙俄所吞併,並且遭受著俄羅斯帝國的殘暴剝削。在近現代的東北歐世界格局之中,波羅的海三國往往與俄羅斯呈現出「獨立、聯合與再分裂」的歷史關係,而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三國民族與俄羅斯人有著完全不同的歷史起源、民族文化與宗教信仰。
  • 波羅的海三國反俄,視俄羅斯為仇敵,三國能否成第二個烏克蘭?
    蘇聯最早獨立的三國:波羅的海三國讎俄,命運是否像烏克蘭?我們都知道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共和國都先後獨立,其實在蘇聯解體前就有獨立的加盟國,這三國就是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波羅的海三國獨立後,迅速融入歐洲,加入歐盟,並成為北約成員國。
  • 一生一次的旅行 - 波羅的海三國主要景點介紹
    波羅的海,對很多人來講聽起來就感覺遙遠,這個全世界含鹽度最低的內海有太多的故事我們還不了解。波羅的海沿岸有12個國家,除了著名的北歐國家以外,佇立在波羅的海邊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三國,被稱為「波羅的海三國」,仿佛是被世界遺忘的角落,低調而神秘,讓人忍不住想要揭開它們「桃花源」一般的面紗。
  • 精選一組關于波羅的海三國的知識
    一,波羅的海三國指的就是位于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總面積17.40萬平方公裡。波羅的海三海,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波羅的海三國於2002年11月21日加入北約。俄曾把從波羅的海到黑海一帶列為北約不能逾越的「紅線」。如今,北約新一輪東擴已經突破「紅線」,使俄西北部邊界直接暴露在北約戰車面前。波羅的海三國,2004年也加入了歐盟。二,愛沙尼亞。a,愛沙尼亞1918年宣布獨立,成立愛沙尼亞共和國。
  • 不做兄弟,便是世仇:解讀波羅的海三國對俄羅斯的棄之如破履
    1989年8月23日,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俄羅斯的邊境線上出現了一條長達600公裡的人鏈,工廠停工,學生停學,200萬人手牽手,跨越三國領土,史稱波羅的海之路。或許你會問,這是在弄啥呢?蘇聯解體在即,鬧獨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