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三國和俄羅斯接壤,原本是蘇聯加盟國,為何卻倒向西方

2020-12-20 多邊形的歷史

波羅的海三國,很多人對這個國家沒什麼印象。只知道這三個國家位于波羅的海沿岸,所以被稱為波羅的海三國。如果我們對這三個國家稍加了解,就能發現,這三個國家可以說一直都倒向西方國家。為了倒向西方,可以說付出了巨大代價。很多人都好奇,他們原本是蘇聯加盟國,和俄國關係不錯。而且和俄國還接壤,為何會一直倒向西方呢?我們看一下這三國歷史就知道了。

波羅的海三國分別為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三國面積加起來只有17多萬平方千米,三國人口也只有600多萬,可以說是真正的小國寡民。不過由於這三個國家旁邊是波羅的海,是戰略要地,所以自古以來這裡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進入近代以來,不僅周邊國家想要佔領這裡,歐洲其他大國都想要佔領這裡。

18世紀時,波羅的海三國地區先後被俄羅斯佔領。這裡的人是有自己的民族、語言、文字的,所以他們雖然被俄羅斯佔領,但從沒有放棄過獨立。不過由於這裡地理位置重要,而且俄國實力強大,他們也一直沒有機會獨立。一戰期間,他們的機會來了。俄國爆發二月革命之後,周邊很多地區開始獨立。這時波羅的海三國也開始了獨立。

立陶宛在1918年2月恢復獨立。1918年11月18日,拉脫維亞宣布獨立。1920年,愛沙尼亞獨立。就這樣,三國被俄國佔領了兩百多年時間後,重新恢復了獨立。不過獨立後的波羅的海三國仍有重大麻煩,就是俄國。十月革命後,俄國建立了蘇俄政權,後來建立了蘇聯。當時的蘇聯實力強大,他們實力和蘇聯完全無法相比。而且沙俄對他們的影響並沒有消除,國內還有人想要重新加入俄國。可以說,這三個新生的國家隨時面臨亡國的危險。

不過這三個國家好在有英法等大國的支持,蘇聯不敢輕舉妄動。二戰爆發後,德國、義大利、英國、法國這些大國打了起來,英法自身難保,也管不了波羅的海三國了,蘇聯這時開始蠢蠢欲動。尤其是法國投降後,蘇聯立刻加緊了行動。蘇聯先找個藉口在三國取得駐兵的權力,後來扶持成立新的政權。最後這些傀儡政府決定加入蘇聯。就這樣剛獨立二十多年的波羅的海三國,再次被蘇聯吞併了。

波羅的海三國雖然再次亡國了,但他們還是一直在暗中反對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後,德國人佔領了這裡。他們視德國人為救星和解放者,和他們合作。德國戰敗後,當初和德國合作的那些人全部被流放了。而且蘇麗還在這些國家中進行了清洗。二戰後的蘇聯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超級大國,實力強大。波羅的海三國再也沒能力獨立了。

20世紀八十年代沒末期,蘇聯實力開始下降,這時波羅的海三國看到了機會,再次掀起了獨立的狂潮。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率先宣布脫離蘇聯獨立,蘇聯不予承認。當蘇聯軍隊進攻立陶宛時,立陶宛人民直接手拉著手在邊境線上阻擋蘇聯的坦克。最後蘇聯被迫承認立陶宛獨立。之後其他兩國也先後獨立。1991年8月20日,愛沙尼亞宣布恢復獨立。1991年8月22日,拉脫維亞恢復獨立。

波羅的海三國這次獨立後,可以說為了防止再次亡國真的是不惜任何代價。這三國獨立後,立刻全面倒向西方。愛沙尼亞在1994年加入北約,2004年加入歐盟,2011年加入歐元區。拉脫維亞在2004年加入了歐盟和北約。立陶宛在獨立後也先後加入了歐盟和北約。三國可以說是徹底倒向西方了。當然,他們為了加入這些組織付出了很大大家。經濟上向西方靠攏,政治上向西方學習,軍事上甚至讓北約在本國駐軍等。可以說他們徹底和西方連為一體了。

看完他們的歷史,現在是不是發現他們為什麼一直倒向西方了吧。畢竟,血淋淋的歷史擺在眼前,他們被侵略的歷史仿佛在眼前一樣。為了維護好不容易得來的獨立,他們真的是不惜一切代價。

相關焦點

  • 波羅的海三國在蘇聯解體以後為何選擇疏遠俄羅斯,加入北約歐盟?
    波羅的海三國從蘇聯獨立以後,奉行向西方一邊倒的政策,逐漸疏遠同俄羅斯的關係,其後三國紛紛加入北約和歐盟。曾經作為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為何選擇遠離俄羅斯,而加入北約和歐盟呢?今天銘蘇先生就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從地緣環境來看,波羅的海三國北邊與芬蘭隔海相望,東邊與俄羅斯、白羅斯接壤,南部與波蘭和俄羅斯的海外飛地加裡寧格勒接壤,西側隔波羅的海與丹麥、瑞典相望。波羅的海三國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歷史上這一地區成為周邊強國爭奪的對象。
  • 疫情見證一切,波羅的海三國素來反覆無常,為何向我國求助?
    面對疫情,波羅的海三國對華釋放友好,為何此三國反覆無常?疫情席捲全球時,美國成為世界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當然美國能領先,也很詭異,一來有2019年大流感的存量,二來美國為何突然檢測能力上升?如果沒有充足的準備,不可能檢測能力和速度如此之快,這也是宇宙速度了。老特實現連任已經有希望了。
  • 波羅的海三國在歷史上與俄羅斯有何淵源,為何與俄羅斯形同寇讎?
    波羅的海三國分別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而他們其實和俄羅斯不是屬於一個族系的,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屬於同一族系或沾點親戚,這是一種誤解,可能是因為三國之前都是從蘇聯中分離出來的吧。
  • 波羅的海三國一味力挺西方 俄羅斯心臟暴露在北約槍口之下
    就在近日,在俄羅斯空軍本土和歐洲飛地的例行飛行行動中,英國空軍駐紮在波羅的海三國中的愛沙尼亞的颱風戰機就對俄軍的行動進行了幹擾,而作為俄羅斯戰略區域,西方軍事力量在波羅的海方向的存在還是能夠讓俄羅斯擔憂的。只是,波羅的海三國一味的迎合西方,又會給自己帶來多少好處那?
  • 波羅的海三國在與俄羅斯接壤地區修建隔離牆
    現在,波羅的海國家也要修隔離牆。拉脫維亞國家邊防局4號表示,拉脫維亞目前正在與俄羅斯接壤地帶修建隔離牆。此外,立陶宛和愛沙尼亞也在修建類似的隔離牆。這三個波羅的海國家是在「跟風」修建隔離牆嗎?俄羅斯對此又有何反應?  據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東歐記者時光介紹,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這三個位于波羅的海沿岸的國家通常被稱為波羅的海三國。
  • 波羅的海三國中,拉脫維亞在中間,與俄羅斯關係如何?
    位于波羅的海東岸的波羅的海三國非常有名,從北往南分別是面積4.53萬平方公裡的愛沙尼亞(首都塔林),面積6.45萬平方公裡的拉脫維亞(首都裡加),面積6.53萬平方公裡的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波羅的海三國原是蘇聯的加盟國,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脫離蘇聯獨立。
  • 蘇聯解體時,波羅的海三國比俄羅斯還率先獨立,這是為什麼呢?
    可是,在蘇聯即將解體之際,這三個國家竟然率先就單方面宣布從蘇聯獨立了,這是為什麼呢?有人說了,這是因為這三國加入蘇聯時間太晚,歷史上也有諸多恩怨。如果這樣說的話,那這一類的國家可不少,絕不是波羅的海三國而已。不過這確實是一個原因之一。
  • 波羅的海三國迷思,曾經是蘇聯的一部分
    大家知道波羅的海三國一般指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這三個國家之前屬於前蘇聯,蘇聯解體後,就分別獨立了。蘇聯解體後,這三國積極向西歐靠攏,截至目前均加入了OECD組織,這是進入了發達國家的重要標誌,客觀上也帶動著它們的發展。但是,這些國家迅速向西方靠近的同時,與俄羅斯也漸行漸遠,存在一定戰略風險。三國簡介愛沙尼亞。
  • 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關係如何?為何迫不及待加入北約
    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地處波羅的海東岸,位於蘇聯西北角上。和中亞五國,高加索三國一樣,都是前蘇聯解體出來的三個國家。地理上將波羅的海以東、芬蘭灣以南的國家劃在東歐,實際上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各方面都算是北歐國家。
  • 波羅的海三國,當年為何率先脫離蘇聯,並且也不願加入獨立國協
    1991年,蘇聯解體,15個加盟國分道揚鑣,各自獨立,其後在俄羅斯主導下,12個加盟國成立獨立國家國協。 一、種族和文化上的巨大差異。 從地理位置上看,波羅的海三國介於東歐和北歐之間,和俄羅斯遷徙至東歐的東斯拉夫人祖先不同的是,波羅的海三國人被稱為歐羅巴人的後裔。 從語言上看,愛沙尼亞可視為芬蘭語的方言,兩國間差異很小,拉脫維亞則介於芬蘭語和瑞典語之間。
  • 不做兄弟,便是世仇:解讀波羅的海三國對俄羅斯的棄之如破履
    看著跨越高山叢林的人群,一貫「大度」的戈巴契夫被深深「感動」,批准了三國的自立門戶之舉。話說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文化同源,血緣同種,幾個世紀以來羈絆頗多,更是在紅色旗幟下共存了近50年,按說兄弟做不成了,朋友還是可以當吧,但他們並不這麼認為,先是果斷拒絕了加入獨立國協的邀請,後又在2004年聯手加入歐盟和北約,成為西方圍堵俄羅斯的前沿陣地。
  • 波羅的海三國反俄,視俄羅斯為仇敵,三國能否成第二個烏克蘭?
    蘇聯最早獨立的三國:波羅的海三國讎俄,命運是否像烏克蘭?我們都知道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共和國都先後獨立,其實在蘇聯解體前就有獨立的加盟國,這三國就是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波羅的海三國獨立後,迅速融入歐洲,加入歐盟,並成為北約成員國。
  • 輝煌一時的蘇聯到底有多少個加盟國?
    曾經輝煌一時,如今早已沒入塵埃的蘇聯,一共有16個加盟國,包括15國正式加盟國和1個非正式加盟國。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共產主義國家,蘇聯的崛起和滅亡,都是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1922年12月在蘇維埃十大上,東斯拉夫三國及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與外高加索共和國,共同組成蘇聯。不過在1936年,作為蘇聯締造者的外高加索共和國分裂為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三個加盟共和國。
  • 面對疫情,波羅的海三國多次對華發出「友好」煙霧彈,這是為何?
    此時,很多歐洲國家向我國拋出了橄欖枝,希望得到我們的大量援助。比如,波羅的海三國,也發出了同樣的信號。但是,他們對中國的態度卻反覆無常,那為什麼還向我們國家求助?編輯4月中旬,中國派出的第一架援助愛沙尼亞的飛機抵達拉脫維亞,該國獲得了中國提供的人道主義援助。
  • 蘇聯是如何兼併波羅的海三國的?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稱為「波羅的海三國」,這三個國家不僅臨海,而且擁有不凍港,更重要的是它們剛好位于波羅的海。當年沙皇俄國對入海口瘋狂的追求,國小民寡的波羅的海三國,便註定了其跌宕起伏的命運。長達二十年的大北方戰爭以沙皇彼得的全勝告終,作為失敗的代價,瑞典喪失了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波羅的海沿岸地區,自此俄國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夙願。此後兩百年間,波羅的海沿岸一直是沙俄最富足和最宜居的部分,不過這一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夜宣布中止,因為無休止的戰爭已經讓俄國拖不下去了。
  • 蘇聯15個加盟國中,這3個是被強迫加入的,不過發展的最好
    為了鞏固革命成果,俄羅斯同烏克蘭、白俄羅斯、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喬治亞建立了軍事政治同盟。等這些反對勢力都被消滅後,他們開始考慮成立一個新的聯邦組織。經過討論,1922年,蘇聯正式成立。當時加入蘇聯的有俄羅斯、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4個加盟共和國。後來這個組織不斷擴大,最後有15個加盟共和國。不過這15個加盟共和國並不都是自願加入蘇聯的,有3個是被強迫的。
  • 輝煌一時的蘇聯到底有多少個加盟國?
    曾經輝煌一時,如今早已沒入塵埃的蘇聯,一共有16個加盟國,包括15國正式加盟國和1個非正式加盟國。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共產主義國家,蘇聯的崛起和滅亡,都是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1922年12月在蘇維埃十大上,東斯拉夫三國及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與外高加索共和國,共同組成蘇聯。不過在1936年,作為蘇聯締造者的外高加索共和國分裂為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三個加盟共和國。
  • 探析:蘇聯解體後,為何只有俄白哈三國能實現國家穩定?
    探析:蘇聯解體後,為何只有俄白哈三國能實現國家穩定?1991年,蘇聯正式解體,蘇聯12個加盟共和國獨立,再加上之前獨立的波羅的海三國。在這裡我們要注意時間節點,對於蘇聯解體,在時間上主要研究兩段,一段時波羅的海三國的獨立,一個是1991後的蘇聯的正式解體。
  • 波羅的海三國系列,苦難的三兄弟,為什麼痛恨蘇聯?
    在前蘇聯看來,立陶宛距離前蘇聯較遠,不與其接壤,所以德國的提議也就得到了前蘇聯認可。但不知出於什麼樣的目的,「秘密議定書」最終還是把立陶宛劃歸了前蘇聯。如果歷史可以假設,立陶宛也許可以避免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那樣的悲劇,最多也就像斯洛伐克那樣成為德國的附庸國。
  • 男女比例最失調的國家,脫離蘇聯後混成發達國家,非常仇恨俄羅斯
    1991年,敢於和美國分庭抗禮的蘇聯帝國突然倒塌,分裂成了15個國家,眾多加盟國紛紛獨立,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更是搶在正式解體前就宣布獨立了。20多年過去了,原加盟國成員獨立後也有了截然不同的命運,分到大量「遺產」的烏克蘭卻混成了三流國家,人均GDP僅2600美元左右;而波羅的海三個小國,卻紛紛邁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不過這三國卻恨俄羅斯恨到咬牙切齒。下面介紹波羅的海三國之一的拉脫維亞,一個女多男少懸殊最大的「女光棍」國家。拉脫維亞在歷史上曾兩度被蘇俄佔領,留下了極深的仇恨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