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上臺後宣布要修建與墨西哥邊境的隔離牆,有關籌款一事鬧得沸沸揚揚。現在,波羅的海國家也要修隔離牆。拉脫維亞國家邊防局4號表示,拉脫維亞目前正在與俄羅斯接壤地帶修建隔離牆。此外,立陶宛和愛沙尼亞也在修建類似的隔離牆。這三個波羅的海國家是在「跟風」修建隔離牆嗎?俄羅斯對此又有何反應?
據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東歐記者時光介紹,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這三個位于波羅的海沿岸的國家通常被稱為波羅的海三國。其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都與俄羅斯本土接壤,立陶宛則是與俄羅斯的飛地加裡寧格勒接壤。此外,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還與白俄羅斯接壤。近年來,不斷有來自阿富汗、敘利亞、喬治亞等國的偷渡者從俄羅斯、白俄羅斯一側進入波羅的海三國境內。因此,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相繼在2015年宣布在邊境地區建立隔離牆的計劃。目前,拉脫維亞已經在拉俄邊界修建起一段23公裡長的隔離牆,頂部設有鐵絲網,高度超過2.7米。拉政府計劃在2019年底之前將隔離牆再延長60公裡,以保衛邊境地區安全。愛沙尼亞也計劃在2018年之前沿該國與俄羅斯的邊界線建造一道長108公裡、高2.5米的隔離牆,並利用閉路電視和無人機進行監測。另外,立陶宛今年年初也開始在邊境地區修建隔離牆。
計劃建造的和在建的隔離牆高度都不到3米,這樣的隔離牆能否有效防止非法難民入境?在軍事衝突中是否可能發揮作用?中國社科院東歐問題專家孫壯志分析:「軍事衝突不會起到任何作用,特別在現在這種情況下,修兩米多高的牆對軍隊不會起到任何防範和制止作用。更多的是非常不好的信號,俄羅斯跟臨近的中東歐國家不正常的關係可能會在未來得到進一步強化,如果不解決這方面問題,新冷戰或者新形勢的俄羅斯跟西方對抗,還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看來這些隔離牆除了阻止非法難民入境,也跟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之間的緊張關係息息相關。時光表示,波羅的海三國聲稱建設隔離牆的目的是保衛邊境安全,除了阻止非法難民入境,將本國與俄羅斯「隔離」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由於歷史原因,波蘭的海三國與俄羅斯的關係一直比較緊張,近年來經常爆發各種衝突和摩擦。烏克蘭危機爆發後,波羅的海三國對俄羅斯的忌憚情緒隨之升溫。2014年,烏克蘭政府宣布在烏東部與俄羅斯接壤的邊境地區建造隔離牆。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隨後效仿了烏克蘭的做法,並加強了與俄羅斯接壤地區的巡邏和檢查。有分析認為,波羅的海國家修建隔離牆是想向外界渲染俄羅斯威脅,顯示他們與俄羅斯關係進一步惡化,其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不過,對于波羅的海三國的做法,俄羅斯顯得相當淡定。俄羅斯獨立國協國家研究所副所長扎裡欣曾表示,「他們有錢就建吧」。
聽起來這三個波羅的海國家是不惜自掏腰包也要修隔離牆。而在美國墨西哥邊境的隔離牆籌款一事好像還沒著落。有報導說,川普就職總統前曾暗示可能「截留」在美國工作的墨西哥人匯回家鄉的錢款,用於支付美墨邊境隔離牆修建費用。在美國境內的不少墨西哥人深感擔憂,最近正抓緊匯錢回家。
這兩大隔離牆的區別僅僅是「差錢還是不差錢」的問題嗎?中國社科院東歐問題專家孫壯志表示,其實這兩堵牆的意味完全不同,「實際上美國對墨西哥更多的可能還是從非法移民對美國社會的衝擊,更多還是從社會安全角度造成美國社會的不穩定,包括保護美國社會治安、甚至包括美國人就業從這樣一個角度考慮,但是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這些國家修建隔離牆可能更有點像過去冷戰時像東德和西德之間修柏林圍牆的意味,其實更多還是心理上非常明確的暗示,希望把跟俄羅斯非常密切的經濟文化聯繫割裂開來,變成對抗的關係;這個可能是更危險的信號,說明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包括俄羅斯其實在很多方面並沒有非常順暢的融入到歐洲和西方國家建立非常平等、友好的關係,特別在烏克蘭危機後,反而強化對抗,實際上這種隔離牆也是一種現實的體現。」
矮矮的隔離牆體現的是俄羅斯與歐洲西方國家之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隔閡」。而俄羅斯與美國的關係似乎由於川普的上臺在出現鬆動,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5號接受奧地利媒體採訪時表示,希望俄美關係正常化,加強雙邊在貿易投資、創新技術、人文等領域的合作。未來俄美、俄歐關係會出現巨大變化嗎?孫壯志認為:「歐盟現在不想讓俄羅斯的經濟儘快得到復甦,成為強大的外部威脅。另外也是一種在道義上、在各方面對烏克蘭的支持。從美國新政策說,雖然在一些方面出現了緩和的跡象,包括川普的言論,也包括最近在某些點上對俄羅斯制裁有所鬆動,引起俄羅斯包括其他一些國家的猜測,認為俄美關係會不會出現大轉折。我覺得這種情況可能很難出現,畢竟美國站在整個西方利益角度看,還是要對俄羅斯採取一種打壓、遏制的政策,這個政策總體不會變。但是會在局部做些調整,這些調整可能會使俄羅斯覺得是很好的機會,俄羅斯也會利用這樣一種機會進一步希望和美國改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