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三國在與俄羅斯接壤地區修建隔離牆

2020-12-18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2月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上臺後宣布要修建與墨西哥邊境的隔離牆,有關籌款一事鬧得沸沸揚揚。現在,波羅的海國家也要修隔離牆。拉脫維亞國家邊防局4號表示,拉脫維亞目前正在與俄羅斯接壤地帶修建隔離牆。此外,立陶宛和愛沙尼亞也在修建類似的隔離牆。這三個波羅的海國家是在「跟風」修建隔離牆嗎?俄羅斯對此又有何反應?

  據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東歐記者時光介紹,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這三個位于波羅的海沿岸的國家通常被稱為波羅的海三國。其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都與俄羅斯本土接壤,立陶宛則是與俄羅斯的飛地加裡寧格勒接壤。此外,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還與白俄羅斯接壤。近年來,不斷有來自阿富汗、敘利亞、喬治亞等國的偷渡者從俄羅斯、白俄羅斯一側進入波羅的海三國境內。因此,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相繼在2015年宣布在邊境地區建立隔離牆的計劃。目前,拉脫維亞已經在拉俄邊界修建起一段23公裡長的隔離牆,頂部設有鐵絲網,高度超過2.7米。拉政府計劃在2019年底之前將隔離牆再延長60公裡,以保衛邊境地區安全。愛沙尼亞也計劃在2018年之前沿該國與俄羅斯的邊界線建造一道長108公裡、高2.5米的隔離牆,並利用閉路電視和無人機進行監測。另外,立陶宛今年年初也開始在邊境地區修建隔離牆。

  計劃建造的和在建的隔離牆高度都不到3米,這樣的隔離牆能否有效防止非法難民入境?在軍事衝突中是否可能發揮作用?中國社科院東歐問題專家孫壯志分析:「軍事衝突不會起到任何作用,特別在現在這種情況下,修兩米多高的牆對軍隊不會起到任何防範和制止作用。更多的是非常不好的信號,俄羅斯跟臨近的中東歐國家不正常的關係可能會在未來得到進一步強化,如果不解決這方面問題,新冷戰或者新形勢的俄羅斯跟西方對抗,還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看來這些隔離牆除了阻止非法難民入境,也跟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之間的緊張關係息息相關。時光表示,波羅的海三國聲稱建設隔離牆的目的是保衛邊境安全,除了阻止非法難民入境,將本國與俄羅斯「隔離」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由於歷史原因,波蘭的海三國與俄羅斯的關係一直比較緊張,近年來經常爆發各種衝突和摩擦。烏克蘭危機爆發後,波羅的海三國對俄羅斯的忌憚情緒隨之升溫。2014年,烏克蘭政府宣布在烏東部與俄羅斯接壤的邊境地區建造隔離牆。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隨後效仿了烏克蘭的做法,並加強了與俄羅斯接壤地區的巡邏和檢查。有分析認為,波羅的海國家修建隔離牆是想向外界渲染俄羅斯威脅,顯示他們與俄羅斯關係進一步惡化,其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不過,對于波羅的海三國的做法,俄羅斯顯得相當淡定。俄羅斯獨立國協國家研究所副所長扎裡欣曾表示,「他們有錢就建吧」。

  聽起來這三個波羅的海國家是不惜自掏腰包也要修隔離牆。而在美國墨西哥邊境的隔離牆籌款一事好像還沒著落。有報導說,川普就職總統前曾暗示可能「截留」在美國工作的墨西哥人匯回家鄉的錢款,用於支付美墨邊境隔離牆修建費用。在美國境內的不少墨西哥人深感擔憂,最近正抓緊匯錢回家。

  這兩大隔離牆的區別僅僅是「差錢還是不差錢」的問題嗎?中國社科院東歐問題專家孫壯志表示,其實這兩堵牆的意味完全不同,「實際上美國對墨西哥更多的可能還是從非法移民對美國社會的衝擊,更多還是從社會安全角度造成美國社會的不穩定,包括保護美國社會治安、甚至包括美國人就業從這樣一個角度考慮,但是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這些國家修建隔離牆可能更有點像過去冷戰時像東德和西德之間修柏林圍牆的意味,其實更多還是心理上非常明確的暗示,希望把跟俄羅斯非常密切的經濟文化聯繫割裂開來,變成對抗的關係;這個可能是更危險的信號,說明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包括俄羅斯其實在很多方面並沒有非常順暢的融入到歐洲和西方國家建立非常平等、友好的關係,特別在烏克蘭危機後,反而強化對抗,實際上這種隔離牆也是一種現實的體現。」

  矮矮的隔離牆體現的是俄羅斯與歐洲西方國家之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隔閡」。而俄羅斯與美國的關係似乎由於川普的上臺在出現鬆動,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5號接受奧地利媒體採訪時表示,希望俄美關係正常化,加強雙邊在貿易投資、創新技術、人文等領域的合作。未來俄美、俄歐關係會出現巨大變化嗎?孫壯志認為:「歐盟現在不想讓俄羅斯的經濟儘快得到復甦,成為強大的外部威脅。另外也是一種在道義上、在各方面對烏克蘭的支持。從美國新政策說,雖然在一些方面出現了緩和的跡象,包括川普的言論,也包括最近在某些點上對俄羅斯制裁有所鬆動,引起俄羅斯包括其他一些國家的猜測,認為俄美關係會不會出現大轉折。我覺得這種情況可能很難出現,畢竟美國站在整個西方利益角度看,還是要對俄羅斯採取一種打壓、遏制的政策,這個政策總體不會變。但是會在局部做些調整,這些調整可能會使俄羅斯覺得是很好的機會,俄羅斯也會利用這樣一種機會進一步希望和美國改善關係。」

相關焦點

  • 波羅的海三國和俄羅斯接壤,原本是蘇聯加盟國,為何卻倒向西方
    波羅的海三國,很多人對這個國家沒什麼印象。只知道這三個國家位于波羅的海沿岸,所以被稱為波羅的海三國。如果我們對這三個國家稍加了解,就能發現,這三個國家可以說一直都倒向西方國家。為了倒向西方,可以說付出了巨大代價。很多人都好奇,他們原本是蘇聯加盟國,和俄國關係不錯。
  • 波羅的海三國一味力挺西方 俄羅斯心臟暴露在北約槍口之下
    就在近日,在俄羅斯空軍本土和歐洲飛地的例行飛行行動中,英國空軍駐紮在波羅的海三國中的愛沙尼亞的颱風戰機就對俄軍的行動進行了幹擾,而作為俄羅斯戰略區域,西方軍事力量在波羅的海方向的存在還是能夠讓俄羅斯擔憂的。只是,波羅的海三國一味的迎合西方,又會給自己帶來多少好處那?
  • 波羅的海三國在蘇聯解體以後為何選擇疏遠俄羅斯,加入北約歐盟?
    今天銘蘇先生就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從地緣環境來看,波羅的海三國北邊與芬蘭隔海相望,東邊與俄羅斯、白羅斯接壤,南部與波蘭和俄羅斯的海外飛地加裡寧格勒接壤,西側隔波羅的海與丹麥、瑞典相望。波羅的海三國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歷史上這一地區成為周邊強國爭奪的對象。
  • 波羅的海三國中,拉脫維亞在中間,與俄羅斯關係如何?
    位于波羅的海東岸的波羅的海三國非常有名,從北往南分別是面積4.53萬平方公裡的愛沙尼亞(首都塔林),面積6.45萬平方公裡的拉脫維亞(首都裡加),面積6.53萬平方公裡的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波羅的海三國原是蘇聯的加盟國,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脫離蘇聯獨立。
  • 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關係如何?為何迫不及待加入北約
    一戰後三國趁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曾取得獨立地位。不料三國只獨立了二十多年,二戰時再次被蘇聯佔領。 1989年,蘇聯解體已經是大勢所趨。為了爭取領土的完整,也為了擺脫俄羅斯的統治,波羅的海三國抱團,宣布若俄羅斯動武,三國將互相進行軍事援助。
  • 波羅的海三國反俄,視俄羅斯為仇敵,三國能否成第二個烏克蘭?
    而且波羅的海三國獨立後與俄羅斯關係並不好,而且該三國不斷有反俄和仇俄的傾向,經常有三國政客站出來指責俄羅斯,而俄羅斯除了外交回應外,並沒有大的動作。從波羅的三國的歷史看,都是在18世紀至19世紀被俄羅斯帝國所佔領,一戰後雖然有的國家有短暫獨立歷史,但很快被蘇聯重新奪回。二戰後,德國佔領波羅的海三國,但二戰後,蘇聯再次奪回。
  • 不做兄弟,便是世仇:解讀波羅的海三國對俄羅斯的棄之如破履
    看著跨越高山叢林的人群,一貫「大度」的戈巴契夫被深深「感動」,批准了三國的自立門戶之舉。話說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文化同源,血緣同種,幾個世紀以來羈絆頗多,更是在紅色旗幟下共存了近50年,按說兄弟做不成了,朋友還是可以當吧,但他們並不這麼認為,先是果斷拒絕了加入獨立國協的邀請,後又在2004年聯手加入歐盟和北約,成為西方圍堵俄羅斯的前沿陣地。
  • 拉脫維亞「冬季盾牌」聯合演習 說一說波羅的海三國「瘋狂作死」
    加之拉脫維亞與俄羅斯、白俄羅斯接壤,很快拉脫維亞就成為遏制俄羅斯的最前沿。北約軍隊根據增強型前瞻防禦計劃(eFP),向「波羅的海三國」派遣軍隊,以協助三國的防務,抵禦俄羅斯可能的侵略。儘管看上去北約很多成員國都派出了軍隊,就連捷克、羅馬尼亞這樣的小國都派出軍隊,可謂是聲勢浩大。
  • 獨立、聯合與再分裂:淺析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的歷史關係
    現今的東北歐地區有著三個並不起眼的小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它們又被合稱為「波羅的海三國」。別看這三個國家現在的領土面積不大,但是在受到俄羅斯帝國的影響之前,它們在東北歐地區的影響力都十分強大,特別是歷史上威名赫赫的立陶宛大公國,甚至一度成為當時歐洲地區面積最大的國家。
  • 大德意志還是大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國的命運走向
    人們對波羅的海並不陌生,多半有兩個原因:一,從蘇聯獨立後極度仇恨俄羅斯的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這三個小國經常是「抱團出現」,統稱為波羅的海三國。二,俄羅斯著名的波羅的海艦隊。  波羅的海德裔因其得天獨厚的出身,是半亞洲化的俄國與說德語地區的歐洲進行外交、商業和軍事溝通的最佳媒介。
  • 波羅的海三國迷思,曾經是蘇聯的一部分
    大家知道波羅的海三國一般指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這三個國家之前屬於前蘇聯,蘇聯解體後,就分別獨立了。愛沙尼亞位于波羅的海東岸,芬蘭灣南岸,西南瀕臨裡加灣,南面和東面分別同拉脫維亞和俄羅斯接壤。國土總面積45339平方公裡,主體民族為愛沙尼亞族,總人口131.3萬,首都塔林。愛沙尼亞民族形成於12~13世紀。13~16世紀先後遭普魯士和丹麥侵佔,16世紀被瑞典,丹麥和波蘭瓜分,17世紀全境被瑞典佔領,18世紀併入俄羅斯帝國,1918年宣布獨立,成立愛沙尼亞共和國。
  • 波羅的海三國在歷史上與俄羅斯有何淵源,為何與俄羅斯形同寇讎?
    波羅的海三國分別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而他們其實和俄羅斯不是屬於一個族系的,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屬於同一族系或沾點親戚,這是一種誤解,可能是因為三國之前都是從蘇聯中分離出來的吧。
  • 它是俄羅斯唯一飛地,一旦失去,將損失一半波羅的海不凍港
    海峰還是先從地理位置上給大家簡單聊聊加裡寧格勒,加裡寧格勒州是俄羅斯的聯邦主體之一,是俄羅斯聯邦最小的州,位於歐洲中部地區,與波蘭和立陶宛兩國接壤,屬于波羅的海沿海地區,南距波蘭首都華沙400千米,到柏林 哥本哈根 斯德哥爾摩的距離均在600千米左右,屬西北聯邦管區。
  • 愛沙尼亞共和國是東歐波羅的海三國之一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愛沙尼亞共和國是東歐波羅的海三國之一,西向波羅的海,北向芬蘭灣,南面和東面分別同拉脫維亞和俄羅斯接壤。1991年,在立陶宛宣布獨立以後,愛沙尼亞也緊接著獨立,首都為塔林。
  • 美國支持波羅的海三國向俄羅斯索要賠償!俄:紅軍付出了60萬生命
    來自美國方面報導稱,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希望俄羅斯為蘇軍佔領波羅的海三國期間,付出賠償。而俄羅斯波羅的海研究協會負責人,歷史學家尼古拉·梅澤維奇在簡報中談到了這一點。「當人們談論波羅的海國家的歷史時,波羅的海國家故意在希特勒和史達林之間,不承擔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責任。
  • 波羅的海三國介紹
    波羅的海三國在波蘭北側的波羅的海三國一直是國人印象中沒有任何「標籤」的國度,甚至在我向同事提起我十一的旅行地拉脫維亞的時候,同事皺了皺眉毛,問拉脫維亞指的是一個城市還是一個國家?可見因為歷史上時間和地域都「毫無交集」的緣由,中國和波羅的海三國彼此之間的認識都存在著巨大的盲區…波羅的海三國指的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它們雖偏居東北歐一隅,卻扼控波羅的海出海口「門戶」及海上貿易通道,戰略價值令歷史上個各個列強垂涎不止。近代以來的數百年間,在此爭鬥的主角囊括了普魯士、俄羅斯、波蘭和瑞典。
  • 「解讀」張弘:白俄羅斯對波羅的海三國的意義
    事實上,對於這次「白俄羅斯街頭革命」,波羅的海三國發揮的作用也十分特殊。波羅的海三國即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都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獨立後又都加入了歐盟和北約。三國在文化上與白俄羅斯和俄羅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安全上屬於「唇亡齒寒」的利益攸關方;在經濟上三國還與白俄羅斯、俄羅斯有著難以割捨的合作關係。
  • 波羅的海三國系列,苦難的三兄弟,為什麼痛恨蘇聯?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這三個國家我們可能不熟悉,但是這三個國家旁邊有個海叫波羅的海,所以這三個國家統稱為波羅的海三國。這樣說的話大家可能會有點印象了,就是在俄羅斯的東北方向。這三個國家的歷史比較曲折,由於靠近波羅的海,擁有天然的出海口,所以當年北歐的國家和沙俄都一直想要這個地方。
  • 川普會見波羅的海三國元首
    中新社華盛頓4月4日電 (記者 刁海洋)美國總統川普3日在白宮會見波羅的海三國元首(愛沙尼亞總統卡柳萊德、拉脫維亞總統韋約尼斯、立陶宛總統格裡包斯凱特),並共同出席聯合記者會。川普當天在記者會上表示,作為北約成員國,美國與波羅的海三國保持著強有力的盟友關係。美國願與三國發展更緊密的夥伴關係,進一步深化在保障安全、促進繁榮等方面的合作。當地時間4月3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會見波羅的海三國元首,並出席聯合記者會。圖為川普出席聯合記者會。
  • 波羅的海飛著大批「北約之鷹」 非常靠近俄羅斯
    由於所處空域非常靠近俄羅斯,所以外界格外關注這一突發事件是否會進一步激化北約與俄羅斯在波羅的海的對峙局面。而西班牙戰機飛行員的這一誤操作也把北約2004年開始的「波羅的海空中警巡任務」推到了風口浪尖。迄今為止,已有17個北約國家執行了此項任務,意外事件以及空中對峙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