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增長潛力持續釋放 武漢GDP連續7季度增速超8%

2020-12-14 同花順財經

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記者張衡

連日來,各省份、各大城市相繼曬出上半年經濟成績單。據長江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1日,至少有27個省份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GDP數據。在經濟總量上,廣東、江蘇、山東繼續以明顯優勢領跑全國,其中廣東優勢明顯,上半年GDP總量達到50501.17億元,也成為上半年「5萬億GDP俱樂部」的唯一成員。

在全國城市中,北上廣深遙遙領先,與二線城市差距拉大。之後,由天津、重慶兩直轄市領銜,蘇州、成都、武漢、杭州緊隨其後,六座城市又構成第二陣營。值得注意的是,中部省會城市崛起,成都、武漢、長沙、鄭州,不僅都已躋身萬億GDP俱樂部,而且實際增速都還保持在8%以上,體現了強大的發展潛力。其中,武漢GDP增長8.1%,自2017年四季度以來,武漢連續7個季度保持8.0%以上增速。

廣東率先突破5萬億

GDP總量,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實力的主要指標。長江商報記者通過梳理已公布的省份GDP總量發現,今年上半年全國經濟總量前七名沒有發生變化,依次分別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

從經濟總量來看,廣東、江蘇、山東繼續以明顯優勢,位列全國前三強。其中,廣東省上半年GDP總量達到50501.17億元,是上半年「5萬億GDP俱樂部」的唯一成員。

民營企業是廣東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今年上半年,廣東省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實現增加值增長7.5%,佔規模以上工業的52.3%,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79.2%。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5.9%,快於進出口總額增速4.6個百分點,佔進出口總額比重的50.7%;民營經濟吸納七成以上就業人員,6月末,民營經濟就業人員同比增加68.56萬人,同比增長4.4%,佔全部「四上」企業就業人員比重的73.1%。此外,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5月26日初步統計,目前廣東省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的民營企業達109家,首次「破百」。

如今,廣州和深圳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的強大雙翼。其中,廣州持續反彈,名義增速領跑一線(由於統計部門發布的統計數據中「增速」均為實際增速,是扣除了通貨膨脹因素後,以不變價格計算的增速,而名義增速則包含了價格的變動。價格變動是無處不在的。城市的經濟總量變化,因此名義增速更為直觀)。今年上半年,廣州GDP總量高達11755.54億元,同比增長7.1%,比去年同期提升0.9個百分點。從名義增速來看,廣州更是高達10.35%,反超深圳,在一線城市中排名居首。這背後,首先得益於固定投資提速。今年上半年,廣州固定資產投資高達3033.63億元,同比增長24.8%,創下6年以來的新高,無論是規模還是增速,都位居全省第一。而廣州投資飆升是基建、工業和房地產投資全面開花的結果。從數據上,基建投資同比增長34.6%,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2.7%,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26.1%,全部超過20%,體現了強大的發展動能。

其次,廣州新「四新經濟」蓬勃發展。近年來,廣州已培育出以智能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軌道交通為代表的八大新興產業,這些產業正在成為廣州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而深圳1—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9%,高新產業增長表現亮眼,先進位造業增加值增長10.4%,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達11.0%,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中西部增長潛力或將進一步釋放

上半年,中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快於東部地區3.5個百分點;中部、西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快於東部地區。

在已公布「半年報」的省份中,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高增速的省份多位於西南和中部地區。就板塊來看,中部板塊表現亮眼,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6省份上半年GDP增速全部超過全國水平,在7.2%至8.6%之間。而東部、西部板塊則相對「失色」,板塊內各省份GDP增速高低不一,差異較大,如西部各省份在5.4%至9.2%之間,東部各省份則在4.6%—8.1%之間,但多數仍在年初預期的合理區間內。

中西部新舊動能加快轉換,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以湖北為例,上半年,湖北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3938.49億元,增長13.7%,比一季度加快0.5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增長16.0%,快於全部規上工業7.1個百分點。新產品產量保持較快增長。新能源汽車和工業機器人的產量分別增長31.2%和19.8%。傳統產業方面,上半年,湖北農副食品加工、化工、建材、電氣機械4大行業分別增長9.8%、9.6%、11.4%和12.2%,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工業技改投資高速增長。全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項目投資增長22.6%。

值得注意的是,從實際增速看,在經濟30強城市中,增速最快的5個城市分別是:成都8.2%、長沙8.2%、武漢8.1%、合肥8.1%、南京8.1%。

從名義增速看,在經濟25強城市中,增速最快的5個城市分別是:泉州12.32%、成都12.1%、鄭州10.74%、廣州10.35%、武漢10.3%。可以看到,中西部崛起不僅是個省域現象,在核心城市更為明顯。成都、武漢、長沙、鄭州,不僅都已躋身萬億GDP俱樂部,而且實際增速都還保持在8%以上,名義增速均超過10%,體現了強大的發展潛力。可以看到,上面兩組數據存在一定重合之處。成都、武漢,無論是名義增速還是實際增速,都遙遙領先。

上半年,武漢市經濟實現高開穩走,GDP增長8.1%,分別快於全國、全省1.8個和0.1個百分點。這也是自2017年四季度以來,武漢市連續7個季度保持8.0%以上增速。這半年,武漢經濟「穩」的特徵明顯,各項主要指標穩中有升,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創2018年以來新高,時隔一年再次高於全省增速。工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民間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均有一定幅度回升。憑藉雄厚的科教實力,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目前東湖高新區集聚了烽火通信、華工科技等數十家上市公司,是我國上市公司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

7月28日,武漢市發布了大學畢業生等人才落戶及其直系親屬隨遷政策。高等學校專科及以上畢業生(經教育部認證),年齡不滿45周歲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不受年齡限制),可憑畢業證申請登記為武漢市常住戶口,並且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均可隨遷落戶。同時,取消自有房屋和婚齡等限制。

同樣,成都近年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去年,該市有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000家,淨增超500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3543家,在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三;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首次突破1萬億元,達到10071億元,同比增長14.5%。

除了成都和武漢,長沙、鄭州、合肥這些中西部強省會的經濟增速也名列前茅。這些強省會所在省域都是人口大省,省會城市又是高校、金融、人才等要素資源最為集中的地區,公共配套最為完善,在中西部經濟加快發展、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這些強省會都展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

來源: 長江商報

相關焦點

  • 2018年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額增長14.7% 中西部增幅超18%
    資料圖國家統計局21日發布的「2018年1至12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顯示,2018年全國樓市成交呈現分化格局,中西部地區成銷售主力;土地交易量價增速雙雙連續4個月回落,其中土地成交價款總額全年跌三成以上。
  • 歷史性變化:中西部東北地區連續5年GDP增速跑贏東部
    2007年,西部地區經濟增長速度首次超過東部地區。至今,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經濟增速已經連續5年全面超過東部地區,標誌著長期以來我國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   新的區域發展戰略版圖正在形成,欠發達地區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但區域發展差距依然較大。
  • 28省份前三季度GDP增速排名出爐:25省份增速超全國
    記者注意到,前三季度GDP出現增幅的省份,多集中在中西部,「這些省份過去利潤不是很高,經濟沒有出現過熱和暴漲暴落現象,具有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袁鋼明說。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近年來,從東部向中西部的產業轉移也為中西部前三季度GDP增速提高立下汗馬功勞。由於東部人力成本上升,資金、技術等自然會從東部轉向中西部,給中西部帶來新的產業發展機會。
  •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大直轄市2020年第一季度gdp數據公布
    根據國家統計局本月17日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為206504億元,按照可比價計算的話,同比下降了6.8%,這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首次出現經濟上的大幅下滑,由於疫情期間停工停產長達數月,我國經濟受到損失最嚴重的第二產業,即工業和製造業類,同比下降9.6%,可想而知,第二產業佔比較高的省市受到的影響會更加嚴重。
  • 我國最新經濟排名:中西部省份增速冠絕全國,未來潛力不可限量
    但在我國公布的最新省份經濟排名當中,與從前相比,我國中西部的省份可以說是好好的揚眉吐氣了一番。雖然在此榜單當中,佔據榜首的依舊是廣東、江蘇這些經濟大省。但在經濟增速排名當中,佔據前幾名的卻都是中西部的省份。其中,最令人驚豔當屬當屬雲南省,其在2019前三季度的經濟增速高達11.64%。是所有省份當中,增速最高的省份。
  • 湖北省2019年各市州gdp發布:武漢增速低迷 10地市經濟暴漲
    最受人關注的武漢市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223.21億元,與前一年相比,名義增速為9.27%,名義增量為1375.92億元,這一增可謂相當低迷,因為這是按照前一年初步核算數據來計算的,如果按照2018年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後終核數據來計算的話,2019年武漢的經濟增速可能還不到7%甚至更低,而這與之前網傳的17147億相差巨大,差距大到了快一千億。
  • 4G用戶規模超2.7億 手機上網流量連續8月翻倍增長
    中新網9月23日電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工信部今日發布了8月份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8月,4G用戶維持高速增長,淨增超過2600萬,4G用戶規模超2.7億,月戶均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達340.8M,手機上網流量連續8月翻倍增長。
  • 深圳2019年GDP增長7% 四季度增速反彈
    【財新網】(記者 屈慧)2019年第四季度,深圳市緊追猛趕,終於在年底實現了年初定下的GDP增速7%的目標。2019年全年,深圳GDP總量超過2.6萬億元。1月8日下午,在深圳市人大開幕式上,市長陳如桂作工作報告,披露上述數據。
  • 前三季度地方經濟戰報:中西部增速領先,東北華北持續墊底
    其中,23個省份GDP高於去年同期,比上半年增加6個,20個省份經濟增速好於全國0.7%的增長水平。 分析師指出,前三季度大多數省份GDP增速超過了全國整體水平,顯示中國經濟在新冠疫情衝擊下仍保持了相當的韌性。
  • 越南最新GDP增速公布,今年已連續增長三個季度,能追上印度嗎
    文/李閏1、越南公布三季度GDP增速。亞洲雖然不是發達國家數量較多的大洲,但是在經濟發展潛力與目前的實際發展情況上面,不少亞洲國家排名還是比較靠前的。昨日,越南有關部門公布了其國內第三季度的GDP增長情況,數據顯示,越南在第三季度的GDP同比實際增長2.62%。前兩個季度越南GDP的同比增速分別是3.68%與0.36%,越南經濟成功保持三個季度的增長。點評:從越南前三個季度的表現來看,今年全年越南保持經濟增長應該沒有什麼疑問。
  • 商服地價增速連續八季度放緩 開發商不願意為商業用地買單了?
    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報告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國105個主要監測城市的綜合、住宅、工業地價環比增速均由降轉升,而商服用地繼續下降。事實上,商服地價的環比增速已經連續四個季度下降。開發商不願意為商服用地買單了嗎?
  • 重慶2018年GDP增速6% 地區生產總值首破2萬億
    陳超 攝2018年,重慶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378.27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328.79億元,增長3.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656.13億元,增長9.1%。數據顯示,重慶工業「6+1」支柱行業中,電子製造行業增加值增長13.6%、材料行業增長11.0%、化醫行業增長4.9%、裝備製造業增長3.2%、消費品行業增長1.9%、能源工業增長1.7%,汽車製造業下降17.3%。2018年,重慶第三產業增加值首次突破1萬億元,增長9.1%,增加值和增速均超過第二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達72.7%。
  • 廣州各區前三季度GDP出爐:九區增速轉正,南沙增速領跑
    此外,GDP增速實現「轉正」的還有從化區(1.9%)、天河區(1.7%)、番禺區(1.7%)、海珠區(1.1%)、花都區(0.1%),共9個區的GDP增速實現「轉正」,8個區的GDP增速高於廣州市前三季度GDP增速(1.0%)。
  • 武漢確定今年發展主要目標:GDP增長7.5%至7.8%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武漢確定今年發展主要目標 GDP增長7.5%至7.8% 城鎮新增就業22萬人1月7日,武漢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馬國強主持會議。政府工作報告透露,2019年,武漢頂壓前行,加壓奮進,較好完成了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其中,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圓滿舉辦,賽事規模、競技水平創歷屆之最。主要指標保持全國同類城市前列,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8%左右,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經濟總量比重達24.5%,數字經濟佔比40%左右,「芯屏端網」產業規模不斷壯大,五大產業基地建設全面提速。
  • 海銀財富:假期遊客突破6億人次 消費潛力加快釋放
    消費需求持續釋放「十一」長假期間,消費市場回暖趨勢明顯。貝殼報告統計,年內第三季度到期債務規模2862億元,較第二季度增長54.4%,相對應的發債規模增長29.7%,雖然二者保持同方向變化,但緊張的金融環境抑制了部分房企的發債需求,導致發債規模低於同期債務到期規模增速。貝殼報告統計顯示,8-9月連續兩月環比發債規模下降,且降幅逐步擴大,融資監管影響已初步顯現。
  • 近年我國GDP增速「太穩」遭質疑?統計局回應
    記者:這些年來,中國經濟增速明顯換擋,為什麼還說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盛來運:中國經濟的「穩」,主要是指經濟運行持續處在合理區間。首先,從經濟增長來講,增長速度換擋比較平順,且近幾年季度間增長速度波動幅度不大。
  • 2019韓國gdp增長率多少?2019年韓國gdp總量預測
    與此同時,韓國的支柱企業——三星、LG的全年利潤均同比負增長,韓國的現代集團汽車銷量也未能完成預定目標……,總之在2019年韓國多家大型企業的業績不佳,拖累經濟增長。  按照韓國央行的預測,2019年全年韓國經濟實際增速或由2018年的2.7%下降到2%左右,且由於韓元貶值,GDP換算成美元後,預計降為1.63萬億美元。韓國的人均GDP預計也將由2018年的3.33萬美元,下降到3.14萬美元。
  • 武漢GDP公布2019年總量達多少?對標成都情況如何?
    武漢市2019年GDP已經悄然公布,連續三年低於成都。  3月20日,湖北潛江市統計局官網發布《2019年12月潛江市國民經濟統計月報》,顯示湖北省去年GDP為45828.31億元,增速7.5%,其中,武漢市16223.21億元,增速7.4%。
  • 2019年北京gdp多少?2019北京人均gdp預測
    1月12日,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市開幕。會議上,北京市市長陳吉寧發表了政府工作報告。  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根據政府工作報告,2019年北京GDP同比增長6.2%左右。而2020年,北京市GDP增長任務安排在6%左右,將繼續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全力推動首都社會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中平穩增長。
  • 僑外賽普勒斯移民:今年第一、二季度GDP增長均超歐盟,房價持續上漲
    近日,賽普勒斯財政部長Haris Georghiades表示,5年來賽普勒斯經濟增長保持強勁。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第一季度歐元區國內生產總值環比增長了0.4%,歐盟28國增長了0.5%,賽普勒斯增長了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