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提起南極時,你腦海中冒出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是冰天雪地的景象還是可愛至極的企鵝?南極,可以稱得上是地球上最為神秘的區域,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地面受熱不均,且氣候寒冷,所以很少人會去南極。此外,南極時常還會爆發暴風雨,環境可謂十分惡劣,完全不適合人類生存。
近些年來,南極洲受到廣泛的關注,最主要的原因是溫室效應問題。首先,一位對南極洲進行了多年研究的科學研究者公開了一段視頻,主要內容是是南極洲冰川崩塌的瞬間。該視頻沒有經過任何的後期處理,可以清楚地聽見冰川崩塌時的風鳴聲,那是大自然對人類行徑不滿的怒吼。
除此之外,根據報導,南極洲某地出現了「紅雪」,並夾帶著甜甜的西瓜味。經過調查後發現,所謂的「紅雪」其實是一種藻類植物。在冰天雪地中居然能生長出植物,其溫度之高,可想而知。
2月初,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發表了一份調查報告,稱2020年1月份的南極洲最高溫度將突破20℃。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數值,對南極洲的環境勢必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就在大家為南極洲的未來走向感到擔憂時,一些專家發表意見稱:南極洲正在逐漸回歸原始面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熟知地理知識的朋友們都清楚,在早期南極洲並不是冰天雪地的,反而是一片綠洲。如白堊紀時期,南極洲上就生長了一片茂密的森林。
約翰·克拉格斯是一位德國博士,在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工作。2017年,他帶領團隊前往南極洲執行一項神秘實驗,他在派恩島冰川附近的海底鑽了一個洞,並從中提取出一批沉積物。經過詳細研究後,他們發現,這批沉積物中除了泥巖和煤炭成分之外,還發現了大量樹木的鬚根、孢子以及花粉,後來經過證實,這些東西都是針葉樹遺留下來的。研究人員用碳-14方法進行檢測後,發現這批沉積物距今的時間約為9000萬年,即白堊紀時期。
眾所周知,白堊紀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超級溫暖的時期,那時的植皮覆蓋率極高,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亦高,因而孕育了不少超級巨獸。在當時,南極洲並不是處於如今的位置,它的地面溫度也非常高,可順利孕育各種動植物。
後來,大自然遭遇浩劫,即6500萬年前的生物大滅絕。災難發生後,地球上的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且地殼也進行了移動。那時,南極洲隨著海水的流動,漂移到地球的最南端,發展成為如今的模樣。
由於各種特殊的原因,南極洲成為了人類活動痕跡最少的地域,原始環境保持得相當完整。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社會生產活動需求增大,資源緊缺問題日益嚴重。此時,某些人將目光投向了南極洲,假如真的將南極洲開發了,會造成哪些影響呢?會產生連鎖反應嗎?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何種想法?不妨留言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