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9000萬年前的南極洲,那裡全是雨林,科學家拿出確切證據

2020-12-16 奇點使者

每當提起南極時,你腦海中冒出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是冰天雪地的景象還是可愛至極的企鵝?南極,可以稱得上是地球上最為神秘的區域,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地面受熱不均,且氣候寒冷,所以很少人會去南極。此外,南極時常還會爆發暴風雨,環境可謂十分惡劣,完全不適合人類生存。

近些年來,南極洲受到廣泛的關注,最主要的原因是溫室效應問題。首先,一位對南極洲進行了多年研究的科學研究者公開了一段視頻,主要內容是是南極洲冰川崩塌的瞬間。該視頻沒有經過任何的後期處理,可以清楚地聽見冰川崩塌時的風鳴聲,那是大自然對人類行徑不滿的怒吼。

除此之外,根據報導,南極洲某地出現了「紅雪」,並夾帶著甜甜的西瓜味。經過調查後發現,所謂的「紅雪」其實是一種藻類植物。在冰天雪地中居然能生長出植物,其溫度之高,可想而知。

2月初,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發表了一份調查報告,稱2020年1月份的南極洲最高溫度將突破20℃。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數值,對南極洲的環境勢必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就在大家為南極洲的未來走向感到擔憂時,一些專家發表意見稱:南極洲正在逐漸回歸原始面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熟知地理知識的朋友們都清楚,在早期南極洲並不是冰天雪地的,反而是一片綠洲。如白堊紀時期,南極洲上就生長了一片茂密的森林。

約翰·克拉格斯是一位德國博士,在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工作。2017年,他帶領團隊前往南極洲執行一項神秘實驗,他在派恩島冰川附近的海底鑽了一個洞,並從中提取出一批沉積物。經過詳細研究後,他們發現,這批沉積物中除了泥巖和煤炭成分之外,還發現了大量樹木的鬚根、孢子以及花粉,後來經過證實,這些東西都是針葉樹遺留下來的。研究人員用碳-14方法進行檢測後,發現這批沉積物距今的時間約為9000萬年,即白堊紀時期。

眾所周知,白堊紀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超級溫暖的時期,那時的植皮覆蓋率極高,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亦高,因而孕育了不少超級巨獸。在當時,南極洲並不是處於如今的位置,它的地面溫度也非常高,可順利孕育各種動植物。

後來,大自然遭遇浩劫,即6500萬年前的生物大滅絕。災難發生後,地球上的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且地殼也進行了移動。那時,南極洲隨著海水的流動,漂移到地球的最南端,發展成為如今的模樣。

由於各種特殊的原因,南極洲成為了人類活動痕跡最少的地域,原始環境保持得相當完整。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社會生產活動需求增大,資源緊缺問題日益嚴重。此時,某些人將目光投向了南極洲,假如真的將南極洲開發了,會造成哪些影響呢?會產生連鎖反應嗎?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何種想法?不妨留言告知。

相關焦點

  • 南極的溫帶雨林?科學家在9000萬年前的土壤中,發現了秘密!
    南極的溫帶雨林?科學家在9000萬年前的土壤中,發現了秘密!全球變暖已成為了當下的熱門話題。在全球變暖之後也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效應,它對地球造成的影響絲毫不亞於前幾年的臭氧層空洞。有科學家認為南極大陸溫度的持續升高是非常正常的現象,這只不過是地球氣候循環演化的一個過程而已,因為曾經他們在南極洲發現了來自於9000萬年前的雨林痕跡。南極地區的溫度極低,是截止到目前為止,唯一沒有人類長期生存過的一片大陸。
  • 一項史無前例的發現,南極9000萬年前的雨林
    研究人員發現了南極洲古代雨林的證據,表明在9000萬年前的那個時候氣候異常溫暖,史前世界比以前想像的要溫暖。來自英國和德國的一個小組在距南極900公裡處發現了白堊紀森林土壤,土壤分析表明存在根,花粉和細菌,表明存在古老的雨林。
  • 南極大陸突現溫帶雨林!全球矚目:地球穿越回了9000萬年前?
    文/行走天涯南極大陸突現溫帶雨林!全球矚目:地球穿越回了9000萬年前?南極和北極地區就像是地球上的溫度計一樣。時刻監視著地球上的一舉一動,因此很多科學家也非常的關注南極和北極。一旦南極地區氣溫顯著上升,就意味著全球氣溫肯定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據美國最權威的自然雜誌報導,研究小組進入到南極洲西部地區的松島冰川時,就從土壤中提取了一部分的沉積物,並帶回到了研究中心,研究的數據成果讓科學家們非常的震驚。這是因為ct結果顯示南極大陸竟然出現了具備開花可能性的植物花粉和孢子!
  • 距今9000萬年,南極曾被溫帶雨林覆蓋,地球的過去你真的了解嗎?
    早在20世紀初,由於人類技術與裝備落後等因素,使得南極洲成為了我們根本無法踏足的地方。但是現代的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表示,南極洲並不總是這樣,很久以前,它曾擁有過茂密的雨林,並且這裡的溫度也非常溫和。當然,這對於如今的人類來說的確難以理解,但根據南極洲的沉積物樣本顯示,大約在9000萬年前,這裡的地貌環境的確屬於溫帶氣候,植被茂盛且充滿了各類生物。
  • 南極大陸突現溫帶雨林!全球矚目:地球穿越回了9000萬年前?
    文/行走天涯南極大陸突現溫帶雨林!全球矚目:地球穿越回了9000萬年前?南極和北極地區就像是地球上的溫度計一樣。時刻監視著地球上的一舉一動,因此很多科學家也非常的關注南極和北極。一旦南極地區氣溫顯著上升,就意味著全球氣溫肯定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據美國最權威的自然雜誌報導,研究小組進入到南極洲西部地區的松島冰川時,就從土壤中提取了一部分的沉積物,並帶回到了研究中心,研究的數據成果讓科學家們非常的震驚。這是因為ct結果顯示南極大陸竟然出現了具備開花可能性的植物花粉和孢子!
  • 數百萬年前,南極洲還是一個溫帶雨林
    南極洲溫帶雨林想像圖9000萬年前,南極洲遍布溫帶雨林,即使在冬季漫長的極夜中也是如此。如今冰雪覆蓋的南極洲似乎不可能不是這樣,為了更多地了解這塊冰凍大陸,研究人員分析了他們從地下近100英尺處獲得的沉積物樣本。這個團隊使用了一個來自德國不萊梅大學的海底鑽探器,當時他們正在北極星號研究船上進行一次海底鑽探,他們驚奇地發現他們的樣本中含有來自西南極大陸架的泥巖中保存下來的化石根、花粉和孢子。
  • 科學家最新發現,南極洲冰蓋下方存在遠古溫帶雨林
    德國著名的赫爾姆霍茲極地和海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最近在專業期刊《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DOI:10.1038/s41586-020-2148-5)表示,他們找到了南極洲一段獨特的氣候歷史時期。研究人員從2017年南極西部阿蒙森海獲得的鑽芯中發現了森林沉積物。
  • 北極海冰加快融化,或回到9000萬年前的地球,科學家拿出證據!
    曾經南極和北極被一片白雪覆蓋,由於兩者都處於高緯度地區,常年接受的光照較少,再加上氣候極為寒冷,很少會有人敢來到這一極寒區域,然而最近幾年這兩個區域卻發生巨大變化,隨著地球溫度逐漸升高,南極和北極出現了冰川融化現象,目前北極已經受到嚴重影響,人類頻繁行為有可能會將地球帶回9000萬年前
  • 9000萬年前光景再現?南極發現茂密雨林,海平面比今天高170米!
    近日,科學家在南極洲發現了9000萬年前的雨林痕跡,這一發現立即引發全球矚目。南極洲的曾經似乎物產豐富、植被茂密,海平面也比今天高出百十米。這種景象會重新到來嗎? 這片擁有9000萬年歷史的雨林得到了特殊保護,但它所揭示出的世界卻更加令人驚訝。
  • 南極洲9000萬年前或為雨林 引發巨大氣候變化問題
    據外媒報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現在的南極洲可能是不適宜居住的冰封之地,但在9000萬年前那裡可能是一片繁榮的雨林的家園。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將改寫人們對這個極地地區的假設並引發關於地球氣候如何會發生如此劇烈變化的新問題。
  • 科學家在南極冰層之下發現雨林遺蹟
    科學家在南極冰層之下發現雨林遺蹟一項新的科學研究表明,在大約9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南極曾經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溫帶雨林,鳥語花香,恐龍奔走。圖註:今天的南極洲,圖片來自網絡9000萬年前白堊紀時期的地球與今天截然不同,當時恐龍還在地球上漫遊,海平面比今天高出170米(558英尺),熱帶地區的海平面溫度在35攝氏度左右,那是一個溫暖的世界。
  • 南極洲發現首個現存蛙類化石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4月23日電 (記者張夢然)歐洲科學家團隊報告在南極洲發現首個現存蛙類的化石,這一發現提供了進一步證據,證明了南極半島在與南部超大陸(岡瓦納大陸)分離之前擁有暖溫帶氣候。這些化石樣本大概有4000萬年的歷史,來自始新世,全都屬於智利蟾科,也被稱為「頭盔蛙」。此前,人類尚未在南極洲發現過屬於現存科的冷血兩棲動物或爬行動物的痕跡。 既往證據顯示,在南部岡瓦納超大陸最終裂解成今天的南半球(包括南美洲和南極洲)之前,整個南極半島都有冰蓋形成。
  • 阿爾卑斯山冰川上,出現紅色藻類,人類或將地球帶回9000萬年前?
    南極地區可以說是現今地球上最寒冷的一片區域之一,這麼多年來,人類對於南極地區的探索,腳步從未停歇,有不少的研究人員也曾經在南極這一塊冰川島上發現了許多的海底沉積物,並且在通過對這些沉積物的分析當中發現了很多的沉積物,竟然存在根系網絡,並且還有許多的食物殘留物,通過對這些沉積物進行進一步的鑑定分析,發現最早能夠追溯到9000
  • 年平均氣溫12℃,極寒南極曾經是一片綠洲,時間在9000萬年前
    然而讓人想像不到的是,極寒的南極洲在9000萬年前卻是一片綠洲,氣候也變得十分暖和。近日,來自英國諾桑比亞大學的烏爾裡希·薩爾茲曼教授稱,在9000萬年前,處在白堊紀中期的南極被定義為「溫帶沼澤低地雨林」,因為這裡存在一大片原始森林。
  • 南極洲衝擊!2000萬年前的完整「樹葉」化石顯示地球的氣候變化
    南極洲的研究人員在地表下發現了一塊2000萬年前的化石,他們稱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好的」一段歷史。這片冰冷的大陸是科學家們未受破壞的避風港,也是地理南極的家園,1000多名科學家居住在橫跨冰凍沙漠的不同營地,勇敢地面對零下90攝氏度的低溫。
  • 南極發現遠古溫帶雨林,全球氣候變暖,這片雨林能否重生?
    常年的低溫使得這些地方幾乎寸草不生,然而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在9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這片冰雪之地曾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溫帶雨林。鳥語花香,恐龍奔走,是眾多動物繁衍生息的家園。科學家稱,那時的海平面比現在高出170多米,整個表面溫度在35攝氏度左右。這樣的適宜氣候使得南極洲大部分地區被植被覆蓋,根本沒有永久的冰蓋。
  • 中國人造太陽獲重大突破;南極洲9000萬年前或為雨林丨科技早新聞
    新華社發 (鄧智煒 攝)純科技資料圖: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託卡馬克(EAST)東方超環●日前,我國大科學裝置「東方超環」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近10秒。「東方超環」是我國自主設計研製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也被稱為「人造太陽」。
  • 南極洲發現首個現存蛙類化石,證明南極半島曾擁有暖溫帶氣候
    歐洲科學家團隊報告在南極洲發現首個現存蛙類的化石,這一發現提供了進一步證據,證明了南極半島在與南部超大陸(岡瓦納大陸)分離之前擁有暖溫帶氣候。新發現的化石屬於「頭盔蛙」科,這一化石的出現為人們帶來了對古代南極的全新認識。相關研究報告23日發表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
  • ...發現第一塊青蛙化石 或許說明這片寒冷的大陸曾覆蓋一層溫帶雨林
    這或許說明,這片寒冷的大陸曾經也覆蓋著一層溫帶雨林。這是一隻頭盔蛙?摩爾斯博士所帶領的團隊,曾在2011、2012及2013年多次到南極進行研究,帶回上千件的樣本,包括睡蓮種子、鯊魚和魟魚牙齒的化石等。這次的青蛙化石則是他們從位於南極半島南端的西摩島採集的,總共有兩塊,一塊是頭骨,另一塊則是髂骨,髂骨是青蛙身上一塊重要的骨頭。
  • 約7萬年前東南亞雨林就有現代人居住
    新華社北京8月14日電 科學家重新分析了印度尼西亞一處古人類遺址後發現,在7.3萬到6.3萬年前,東南亞雨林裡就有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居住。  此前關於東南亞最早現代人的估計是約6萬年前,但證據不夠確鑿。新研究以堅實證據顯示,現代人到達東南亞的時間比原先預計的早得多。這也是現代人居住在雨林地區的最早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