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下午消息,高德地圖聯手阿里雲發布城市大腦·智慧交通戰略,首批在國內50個城市落地,預計平均為用戶的每次出行節省時間10%。
「城市大腦是驅動未來城市交通發展的新變量」,高德集團總裁劉振飛認為,真實世界三元素人車路不斷變化,讓交通擁堵、公共資源佔用等城市問題趨於嚴峻。
第一,人的出行需求從出行方式向出行全周期轉變,出行決策、目的地服務正在逐漸成為用戶關注的重點.
第二,車的形態也在不斷變化。不僅交通工具的空間和技術在創新,無人駕駛汽車、飛行汽車、膠囊高鐵等已經不再遙不可及;而且交通工具的服務模式也在創新,車不再是單純的載具,而是繼手機之後,正在成為新的移動網際網路服務平臺.
第三,路的概念也在立體化。除了普通路網之外,包括了地下、天空、水上的新空間,以及景區、酒店等真實世界的新地點。
「人、車、路的新變化,給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劉振飛稱,城市大腦將喚醒分散、沉睡的數據,打通數據孤島,形成全局規劃,最大化將數據「資源」變為「資產」,重塑人車路,驅動未來交通發展。此次,高德地圖與阿里雲一起,建立了城市大腦·智慧交通的「數據底盤」,提供標準化、普適的數據融合、計算、分析和輸出能力。
雙方介紹,城市大腦·智慧交通的應用服務可以分為左腦和右腦。左腦是城市交通治理解決方案,打通城市數據神經系統和城市交通疏導系統,服務於政府部門;右腦是城市智慧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公共出行調度系統、智能引擎規劃系統和無人駕駛高精地圖,服務於用戶。
阿里雲機器智能首席科學家閔萬裡稱,數據資源平臺的技術能實現全球首例城市五維數據融合,搭建城市數據治理成熟度模型,具備製造、能源、物流、交通等六領域知識圖譜。城市將能夠快速的藉助這一技術實現數據的全量、標準、乾淨、智能。
此外,城市大腦·智慧交通的公共服務版同步推出,為行業用戶提供基礎預警、智能誘導、事件管理、研判解決四大方案。
目前,城市大腦·智慧交通已在大出行領域取得階段性成果:在北京,通過信號燈配時優化,機動車通過路口的平均延誤下降了6%、停車比例降低了3%;在上海,針對南北高架各路段交通狀態所建立的神經網絡模型的預測精度提高了10%。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