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和文化二者是互通的,而文明則是文化的合集。在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中,二者也是相通是,都是世界歷史中最古老的文明,在兩河文明中的楔形文字是在時間的發展中演變而來,在此之前兩河文明中的楔形文字也叫象形文字,也是世界歷史中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在世界文明史都是佔據著重要地位,對世界文明的影響非常大的。
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也被稱之為「大河文明」,優越的地理位置是大河文明發展的基礎
兩河文明是西亞最早形成的文明,而古埃及文明則是世界上首個大統一的國家,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分別引領著當代文明的發展,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稱號是大河文明。兩河文明是指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地處兩河之間,兩河文明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兩河文明的發展越來越好。尼羅河則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它貫穿著整個埃及,為埃及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
不管是兩河文明還是埃及文明,雖然都瀕臨海域,水資源非常豐富,但優越的地理環境並沒有眷顧大河文明,大河文明的水源是十分充足的,但大河文明中並非每個地區都有豐富的水資源,在一些谷地中並沒有充足的水源可以供農作物生長,建設水利工程就是重中之重,還有一些農作物的不適合在大河文明內生長的,這些農作物就不得不被大河文明所拋棄。
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之所以可以被稱之為大河文明,是因為二者之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大河文明在文字中就有很多相似之處,兩河文明中楔形文字和埃及文明中象形文字,兩種文字的書寫手法和寓意看似不同,但它們都是屬於大河文明。
優越的地理位置就是大河文明的優勢,這種優勢促進了大河文明的發展,但這種文明也是有限制的,豐富的水資源和水利工程,使大河文明可以做到自給自足,但大河文明想要長遠的發展,就要發展貿易,大河文明的優勢在於地理位置和農作物,大河文明時期的農作物品種是非常豐富的,大河文明有充足的水源和勞動力。
貿易是大河文明發展的源頭,約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兩河流域中的居民和埃及居民就已經進入了文明時期,發展貿易的基礎就是農業,農業在大河文明是最發達的,而且還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種植農作物和生產農作物是大河文明貿易的開端。
農作物只是大河文明發展的基礎,把農作物利益最大化才是關鍵。穀物是大河文明中最常見的農作物,大河文明中的居民就把大麥做成了麵包和啤酒進行銷售,提高大河文明的經濟收入。大河文明又在農作物發展的基礎上發展了畜牧業,畜牧業給大河文明帶來了更多的商機,如奶製品和紡織業以及交通,多元化的發展促進了大河文明的發展。
農業是大河文明發展的基礎,經濟是大河文明發展的關鍵,而「傳統文化」則是大河文明最強大的「後盾」
文明是發展的基礎,而文化則是一種傳承。
不管大河文明如何發展,農業都是文明發展的根基。大河文明發展的基礎就是農業,農業的發展是比較緩慢的,交通就是阻礙大河文明發展的根本原因,畜牧業的發展只是暫時緩和了大河文明的發展,但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經濟基礎才是大河文明發展的關鍵,但大河文明的發展不僅僅只限於農業和經濟,在宗教信仰和工商業的發展中,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之間基本都是相通的,這也是為什麼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可以共稱之為大河文明。在大河文明中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分別用各自的文字,把大河文明最繁榮的景象記錄了下來。
石碑是埃及人最喜歡用的一種工具,在石碑中主要記錄的都是一些歷史大事,如大河文明,在埃及文明中就記載,而兩河文明對與大河文明也有記載,只是二者記錄的方式不同。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可以被後人稱之為最古老的文明,不僅僅是它們歷史比較悠久,最主要的是它們所傳播的文明影響力非常大。
工商業的快速發展就是檢驗大河文明經濟實力最好的方法,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中的手工業的發展是最為強大的,傳統手工業是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傳統了千年留下了文化,手工業對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來說是非常具有紀念意義的,其價值也不是工商業可以衡量的。在大河文明中最可貴的不是經濟發展的有多好,而是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傳統文化才是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最堅強的後盾。
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不管是從文化中,還是從經濟發展中,都可以看出二者之間有非常大的聯繫,而這種聯繫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所依靠的是文化的魅力,而且大河文明在整體的發展中,最看重的也是文化的發展,比較文明也是文化中的一部分,二者是不可分割。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就是文化和文明之間最好的結合體。
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引領著世界文明的發展,而文化使兩個世界文明碰撞在一起,展現出文化不同的魅力
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之間有很多的共性,這種共性是文化帶來的,兩個世界文明碰撞在一起,給人的整體是不同的,就像兩河文化和埃及文明一樣,從文明的發展的角度來看,二者之間有很多共同點,但從一些細小的環節中,還是可以看出兩者有很大的區別,但它們都引領著世界文明的發展,從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中可以展現出來,文化不同的魅力。
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早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就已經有密切聯繫了,在後來的發展中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之間的發展越來越密切。在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發展經濟中,手工業的發展是最為繁榮的,其次的陶瓷業,手工業和陶瓷業都是兩河文化和埃及文明的傳統文化,是最具代表的傳統文化,促進了兩河文化和埃及文化的傳播。
手工業和陶瓷業是傳播文化的最好途徑,兩河流域中的居民和尼羅河流域中的居民,早就已經進入文明時期,但文明時期也只局限於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大部分地區依然沒有進入到文明時期,而且當時的交通特別不發達,非常不利於文化的傳播,但在農業發展中,打開了對外貿易,使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可以更好的對外傳播文化。
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中的手工業和陶瓷業,通過貿易,傳播到世界的各個地區中,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了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貿易只是傳播文化的途徑之一,兩河文明中的手工業和陶瓷業,所體現的是兩河文明中的傳統文化,在手工業的發展中,還是可以看出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自己的差異性,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畢竟是不同的文化,即便二者有很多的相似一處,但從本質上來看,二者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
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之間的共性是文化,文化是沒有任何國界的,文化使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之間相結合,文化的意義在於傳承,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在文化傳承中都是依靠文化傳播的手段,運用貿易帶動文化發展,貿易可以打通文化的交流渠道,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之間的文化交融是一個循循漸進的過程。
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在文化發展中,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逐漸滲透,文化是需要一直傳承下去的,而且文化不是經濟發展,可以在短時間迅速的發展起來,文化則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使文化融入人民的生活中,只有這些文化才能夠傳承下去,對兩河文化和埃及文明而言,文化發展和傳承同樣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看著非常相似,但在文化的本質上二者是有很大的差異性,文明時期的兩河流域居民和尼羅河居民在一些傳統文化上是有一定的差異,但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之間的共性遠比差異性要多。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之間有直接聯繫也有間接聯繫,從文化的發展角度看,兩河文化和埃及文明之間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傳承文化和保護文化。
參考文獻:
《舊約全書》
《尼羅河頌》
《古埃及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