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共性是「傳統文化」,文化沒有國界,只有傳承

2020-12-13 李太白讀史

文明和文化二者是互通的,而文明則是文化的合集。在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中,二者也是相通是,都是世界歷史中最古老的文明,在兩河文明中的楔形文字是在時間的發展中演變而來,在此之前兩河文明中的楔形文字也叫象形文字,也是世界歷史中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在世界文明史都是佔據著重要地位,對世界文明的影響非常大的。

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也被稱之為「大河文明」,優越的地理位置是大河文明發展的基礎

兩河文明是西亞最早形成的文明,而古埃及文明則是世界上首個大統一的國家,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分別引領著當代文明的發展,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稱號是大河文明。兩河文明是指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地處兩河之間,兩河文明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兩河文明的發展越來越好。尼羅河則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它貫穿著整個埃及,為埃及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

不管是兩河文明還是埃及文明,雖然都瀕臨海域,水資源非常豐富,但優越的地理環境並沒有眷顧大河文明,大河文明的水源是十分充足的,但大河文明中並非每個地區都有豐富的水資源,在一些谷地中並沒有充足的水源可以供農作物生長,建設水利工程就是重中之重,還有一些農作物的不適合在大河文明內生長的,這些農作物就不得不被大河文明所拋棄。

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之所以可以被稱之為大河文明,是因為二者之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大河文明在文字中就有很多相似之處,兩河文明中楔形文字和埃及文明中象形文字,兩種文字的書寫手法和寓意看似不同,但它們都是屬於大河文明。

優越的地理位置就是大河文明的優勢,這種優勢促進了大河文明的發展,但這種文明也是有限制的,豐富的水資源和水利工程,使大河文明可以做到自給自足,但大河文明想要長遠的發展,就要發展貿易,大河文明的優勢在於地理位置和農作物,大河文明時期的農作物品種是非常豐富的,大河文明有充足的水源和勞動力。

貿易是大河文明發展的源頭,約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兩河流域中的居民和埃及居民就已經進入了文明時期,發展貿易的基礎就是農業,農業在大河文明是最發達的,而且還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種植農作物和生產農作物是大河文明貿易的開端。

農作物只是大河文明發展的基礎,把農作物利益最大化才是關鍵。穀物是大河文明中最常見的農作物,大河文明中的居民就把大麥做成了麵包和啤酒進行銷售,提高大河文明的經濟收入。大河文明又在農作物發展的基礎上發展了畜牧業,畜牧業給大河文明帶來了更多的商機,如奶製品和紡織業以及交通,多元化的發展促進了大河文明的發展。

農業是大河文明發展的基礎,經濟是大河文明發展的關鍵,而「傳統文化」則是大河文明最強大的「後盾」

文明是發展的基礎,而文化則是一種傳承。

不管大河文明如何發展,農業都是文明發展的根基。大河文明發展的基礎就是農業,農業的發展是比較緩慢的,交通就是阻礙大河文明發展的根本原因,畜牧業的發展只是暫時緩和了大河文明的發展,但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經濟基礎才是大河文明發展的關鍵,但大河文明的發展不僅僅只限於農業和經濟,在宗教信仰和工商業的發展中,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之間基本都是相通的,這也是為什麼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可以共稱之為大河文明。在大河文明中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分別用各自的文字,把大河文明最繁榮的景象記錄了下來。

石碑是埃及人最喜歡用的一種工具,在石碑中主要記錄的都是一些歷史大事,如大河文明,在埃及文明中就記載,而兩河文明對與大河文明也有記載,只是二者記錄的方式不同。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可以被後人稱之為最古老的文明,不僅僅是它們歷史比較悠久,最主要的是它們所傳播的文明影響力非常大。

工商業的快速發展就是檢驗大河文明經濟實力最好的方法,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中的手工業的發展是最為強大的,傳統手工業是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傳統了千年留下了文化,手工業對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來說是非常具有紀念意義的,其價值也不是工商業可以衡量的。在大河文明中最可貴的不是經濟發展的有多好,而是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傳統文化才是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最堅強的後盾。

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不管是從文化中,還是從經濟發展中,都可以看出二者之間有非常大的聯繫,而這種聯繫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所依靠的是文化的魅力,而且大河文明在整體的發展中,最看重的也是文化的發展,比較文明也是文化中的一部分,二者是不可分割。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就是文化和文明之間最好的結合體。

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引領著世界文明的發展,而文化使兩個世界文明碰撞在一起,展現出文化不同的魅力

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之間有很多的共性,這種共性是文化帶來的,兩個世界文明碰撞在一起,給人的整體是不同的,就像兩河文化和埃及文明一樣,從文明的發展的角度來看,二者之間有很多共同點,但從一些細小的環節中,還是可以看出兩者有很大的區別,但它們都引領著世界文明的發展,從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中可以展現出來,文化不同的魅力。

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早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就已經有密切聯繫了,在後來的發展中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之間的發展越來越密切。在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發展經濟中,手工業的發展是最為繁榮的,其次的陶瓷業,手工業和陶瓷業都是兩河文化和埃及文明的傳統文化,是最具代表的傳統文化,促進了兩河文化和埃及文化的傳播。

手工業和陶瓷業是傳播文化的最好途徑,兩河流域中的居民和尼羅河流域中的居民,早就已經進入文明時期,但文明時期也只局限於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大部分地區依然沒有進入到文明時期,而且當時的交通特別不發達,非常不利於文化的傳播,但在農業發展中,打開了對外貿易,使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可以更好的對外傳播文化。

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中的手工業和陶瓷業,通過貿易,傳播到世界的各個地區中,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了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貿易只是傳播文化的途徑之一,兩河文明中的手工業和陶瓷業,所體現的是兩河文明中的傳統文化,在手工業的發展中,還是可以看出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自己的差異性,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畢竟是不同的文化,即便二者有很多的相似一處,但從本質上來看,二者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

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之間的共性是文化,文化是沒有任何國界的,文化使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之間相結合,文化的意義在於傳承,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在文化傳承中都是依靠文化傳播的手段,運用貿易帶動文化發展,貿易可以打通文化的交流渠道,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之間的文化交融是一個循循漸進的過程。

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在文化發展中,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逐漸滲透,文化是需要一直傳承下去的,而且文化不是經濟發展,可以在短時間迅速的發展起來,文化則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使文化融入人民的生活中,只有這些文化才能夠傳承下去,對兩河文化和埃及文明而言,文化發展和傳承同樣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看著非常相似,但在文化的本質上二者是有很大的差異性,文明時期的兩河流域居民和尼羅河居民在一些傳統文化上是有一定的差異,但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之間的共性遠比差異性要多。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之間有直接聯繫也有間接聯繫,從文化的發展角度看,兩河文化和埃及文明之間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傳承文化和保護文化。

參考文獻:

《舊約全書》

《尼羅河頌》

《古埃及史》

相關焦點

  • 地理環境與古代文明:埃及與兩河文明究竟如何產生與發展?
    由於尼羅河對埃及土地的自然分割,古埃及人民在統一之初就形成了上埃及與下埃及的二元觀念,這種地域二元性深刻影響了埃及人的精神世界,對埃及文明的宗教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代兩河流域在對外聯繫方面,由於埃及文明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交界地帶的撒哈拉沙漠東部,四周存在著自然屏障,它只有通過東北部的西奈半島才能和其他文明交流。
  • 世界四大古文明,為何只有中華文化傳承至今?
    四大古文明一般指四大文明古國,其流傳於我國國內,在國際上卻尚存爭議。分別是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以及中國。然而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早已徹底滅亡,被穆斯林佔據。希臘與印度更是失落的文明,飄散在歷史的長河中。唯有中華文化傳承至今,這是為何呢?
  • 同是大河孕育的文明,為何兩河文明與古埃及文明差異那麼大?
    兩河文明與埃及文明都是古老的中東文明,均發源於大河流域,被稱為大河文明,他們之間有著許多共同點,但是也存在許多差異,兩種文明的相似性形成了今天人類文明的人類文化和倫理道德。埃及文明和巴比倫文明不同,埃及人更加受宗教的影響,宗教成為約束埃及人的行為準則,從思想上樹立戒律,所以很多人把埃及的宗教文化看成是做法文化。
  • 兩河文明,其實也可以稱為「古伊拉克文明」
    一般認為,兩河文明是人類最早的文明。兩河文明,又稱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希臘對這一地區的稱呼,即兩河——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地方,大致相當於現在的伊拉克共和國。因此,既然古埃及文明可以用「埃及」來稱呼,兩河文明其實也可以稱為「古伊拉克文明」。
  • 失落的文明——兩河文明
    兩河流域的文明多少有一點神秘的色彩,很多的一部分「史實」來自於傳說,以及那古老的楔形文字(這一部分的史實也不能保證沒有誇大的意味)。從現在的考古發掘上來看,能找到代表其文明的很多遺存,但是隱藏在其背後的古老的文明內涵卻不知該如何正確解讀,只有進行嘗試的判別。
  • 四大文明古國消失三個,為何只有中華文化傳承下來?原因很簡單
    我們現在都是有著四個文明古國的說法,這樣的觀點在我們國家更加盛行,畢竟這是觀點最早就是由我們的學者提出來的,所以也就是能夠得到我們的認可,而這四個古代文明也就是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和我們中華文化,但是除了我們的文明能夠傳承至今,其他三個都是斷絕在歷史中,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失落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兩河文明)|西行文化
    歷史學家把從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之間的蘇美爾文明稱作「早期高度文明」,這一時期的文化有烏魯克文化與傑姆代特奈斯爾文化,一方面,這一時期各蘇美爾城邦都已經存在,蘇美爾人的文字也已經存在,但是這段時期的歷史仍然很不清楚
  • 兩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早已消亡,但對人類文明的發展仍有巨大意義
    兩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是人類文明的兩大先行者,如果我們將人類上古的文明再細分,那麼兩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是第一階段,中國、印度、波斯、希臘則是第二階段。兩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消亡之時,我國正處於春秋戰國時期,同一時期的印度處於十六雄國時期,希臘處於城邦文明時代,而波斯則一統中東地區,這應該才是真正的四大古典文明。不過,古埃及和兩河文明雖然早已消亡,但卻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遺產,人類文明中至今仍然閃耀著這兩大文明的光輝。
  • 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說只剩中國?印度和埃及不是還在麼?
    全球有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中國、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倫。但傳承下來的,只有古中國文明。文明是否傳承至今,有幾個重要的判別標準:一是當年的血脈是否流傳至今;二是當年的文化是否傳承至今;三是地理上是否還存在。
  • 蘇美爾文明與兩河流域
    蘇美爾位於兩河流域(指亞洲西南部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裡斯河一帶)的南部,是兩河流域最早進入文明的地區。蘇美爾人是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先驅者,也是蘇美爾文明的創造者。公元前5000年代後期,蘇美爾人進入了銅石並用時代。
  • 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文明與印度河谷文明(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
    本文來源於雅昌論壇作者:書童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文明兩河流域指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中下遊 通常稱做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n希臘語意為「兩河之間的土地」)平原這個地方是人類文明的搖籃 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兩河流域文明早在公元前5000年  蘇美爾人就在兩河流域繁衍生息兩河流域文明由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和亞述文明三部分組成其中巴比倫文明以其成就斐然而成為兩河流域文明的典範古巴比倫王國與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構成了人們所說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
  • 【收藏馬未都】失落的兩河文明
    古巴比倫文明是距今6000年到公元前500年兩河流域一系列城市文明的總稱。
  • 西方文明的起源之「埃及文明」
    再來談一談埃及文明。這個文明起源於尼羅河,因為尼羅河孕育了它的農耕文明。尼羅河兩岸每年都有泛濫的時候,就成了他們的農業豐收的時候。
  • 飲食文化,伊斯蘭宗教,古代農業文明建設
    入侵與雅利安人入侵取代了印度南亞哈拉巴達羅古代文化一樣,阿拉伯人的入侵是繼希臘人、羅馬人的入侵之後,再一次改變了兩河流域埃及的文化面貌,使中東地區逐漸形成了蘊含伊斯蘭教義的阿拉伯飲食文化新類型。公元前2000世紀,歐亞大陸處於一個騷動時期,遊牧民族的入侵消滅了舊的農業文明建立起新的農牧文明秩序,首先改變中東泛埃及文明的主要是印歐族群中的閃米特民族。印歐人與其說是一個種族群體,不如說是一個文化群體,民族成分相當複雜和豐富。
  •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印度和埃及也都在,為何只承認中國唯一延續?
    提到世界四大文明古國,那肯定就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和中國了,這四個國家是人類的發源地,承載著人類從古至今的種種經歷。那為何現在只有中國被承認是文明古國,而其他的印度和埃及也在,卻不被稱為文明古國?首先,應該來解釋一下文明古國的意思。
  • 四大文明古國中,為什麼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文明相繼夭折
    一方面,外族多次侵佔三大文明古國的整個疆域,外族文化取代本族文化古埃及曾經建起了世界史上第一個跨洲的大帝國,然而,公元前525年,波斯人侵入尼羅河流域,埃及頓時成為波斯帝國的行省之一。公元前332年,希臘馬其頓王國推翻了波斯帝國,埃及隨之劃為亞歷山大帝國的屬地。官方語言不再是埃及語言,變為希臘語。
  • 世界歷史005 古代兩河流域文明(下)
    對基督徒來說,它成為一個明確的、永恆的期望,而穆罕默德將尼布甲尼撒之破壞視為猶太人失去神寵的標誌,從而為他的伊斯蘭教啟示開路。巴比倫之囚僅僅是猶太人多舛命運的開始,在以後的幾千年裡,猶太人先後數次遭受外族的迫害和驅逐,喪失了家園,流散在世界各地。在俄羅斯、捷克波蘭德國、美國、甚至在中國都有猶太人的身影。猶太人是讓兩河流域文明流傳後世的主要功臣。
  • 兩河文化藝術雕刻長廊
    中華民族則是世界文明古國中,唯一以其頑強的凝聚力和雋永的魅力,延續下來的民族。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文明之源,沒有水,大地封閉靈氣,人類無法生存。長江黃河賦予了中華民族物質和精神雙重意義上的充盈之水,繁衍誕生了兩河文明,給予了我們生存的空間,因而成為了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
  • 中國世界古文化:涅伽達文化——埃及文明的奠基者
    達文化處於塊及由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的時期,前段原始社會末期,後段已建立若干奴隸制小國,在埃及史上有「前王朝時期」之稱。嚴格說來,埃及的文明是從涅伽達文化工的末期開始,到涅伽達文化Ⅱ時代最後形成,因此也可以說涅伽達文化是埃及文明的奠基者。涅伽達文化時期石器和陶器製作日趨精細,對外貿易發展迅速,銅器逐步增多,人工灌溉系統逐漸發達。
  • 俯瞰:兩河文明 東西堂主
    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是古希臘對兩河流域的稱呼:而對這裡眾多古老族群的劃分和命名,大多來自希伯來《塔納赫》諾亞的後裔:閃與含。但無論古希臘,還是希伯來,都只是對於既存事實的追認。兩河文明,比當今已知文明,都要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