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星評論的基調和邏輯來評價《星際穿越》

2020-12-19 娛樂我小主

用一星評論的基調和邏輯來評價《星際穿越》

看電影《流浪地球》討論區想到了這個問題。我認為既然是從電影本身的角度來評價電影,那麼國內外的電影必須使用相同的一套評價標準,否則就會成為一種雙重標準,所以請用這些一星評價標準和邏輯來評價《星際穿越》。《星際穿越》是一部失敗的影片。對於這部失敗影片的普遍讚譽,那些看過早期放映的編劇和大v們,只會讓我質疑他們的審美。

第一,科學設置失敗。作為一部科幻電影,一部被大肆宣傳的科幻電影,《星際穿越》從來沒有在科學背景方面超越過這個標準。整個區域最大的危機來自於地球氣候變化和植物病害導致的生存環境的持續惡化,這最終需要人類找到一個新的家園。這是對整個地球科學和工程界的無情蔑視。

如果全球氣候變化的各種後果還沒有被計算出來,沒有被考慮到,那還找什麼呀。如果不對這個已知且進展緩慢的問題預先發出警告,這是不可接受的,因為在現實中,如果全球氣溫上升哪怕一度,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就會大呼小叫,危機是因為愚蠢而產生的。

有了這樣先進的智慧機器人已經很容易設置,甚至可以發現和使用蟲洞,這是不能接受的,太空人需要手動駕駛太空飛行器,沒有自動駕駛。玉米仍然不受環境變化的影響,人們可以食用。但是在電影中卻意外地說人類社會大規模的衰落,連大名都能吃玉米吃到人口爆炸,咩俚幹國還不如大明?

這是不可接受的。NASA,應該組織得很好,隨便僱傭一個老農就可以來拉太空梭嗎?這可能足以愚弄外國觀眾。在美國有數百名專業的後備太空人。這對觀眾來說是完全不可接受的。這樣一個可愛的小智慧機器人如果進入黑洞,沒有網際網路連接,沒有數據備份,就會死掉,這樣的設置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人可以用手控制重力。你是耶穌嗎?這是不可接受的。人可以在跳入黑洞後從黑洞中出來。這是20世紀70年代星球大戰的場景嗎?它能用於科幻電影嗎?未來人類種植蟲洞?誰拯救了第一批人類?發如此明顯的缺陷都沒有發現嗎?不接受……

在這樣的科學環境中有如此多的問題,小編無法一一記錄下來。這大大影響了觀看效果。看到一個不可靠的場景,我想,這是為什麼?然後小編說服自己:情節需要。這是另一個不太可能的設置。然後我又想,這到底是什麼?我知道很多諾蘭的粉絲會說,你不能太挑剔。好吧,諾蘭的粉絲們要高興了:《星際穿越》的科學設置幾乎和《藍貓》一樣了,大約是《流浪地球》的10%。

第二,劇本的失敗。如果《星際穿越》的科學能夠趕上《藍貓》,那麼這部電影的劇本就像好萊塢曾經製作的那樣糟糕。人物性格沒有特點,線條從來沒有打磨過,動作費解,情節缺乏鋪墊,聳人聽聞生硬可憐。《星際穿越》中的每個人都是一個木偶,一個為了完成導演任務而設立的木偶。

他們沒有思想,沒有個性,他們的行動缺乏動力。主角只能在家裡種地築巢……還有兩個孩子…然後就沒錢了……他不斷地證明自己是一個無所不能的機械工程師……演員對工程師有什麼誤解?布蘭德教授是一個純粹的功能性角色。雖然在電影中他似乎想拯救人類,但他沒有感情。

或者他沒有機會在劇本中表達自己的感情。在電影中,他是一個博學的教授,但他不是那個特定的教授,就像所有在小學生作文中編造名言的教授一樣。主角的兒子在整部電影中無足輕重。他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給主角發一段尷尬的視頻,就像《獨立日》裡的狗一樣。

比兒子更糟的是其他探險家,一群人都是沒有意義的。它們甚至沒有探測的能力。他們的作用是跟著劇情走,然後當劇情需要把一個人摔死,或者重傷的時候。究竟是死是傷,取決於導演的心情。不在討論劇本的問題。研究滿是漏洞的劇本中的漏洞有什麼意義?

第三、導演和表演失敗。星際穿越的節奏是很有問題的,無論是臺詞還是鏡頭語言都不總是正確的。同樣的一個笑話,高手能說得有趣,水平差的說的那麼生硬。例如,影片的開頭展示了一個地球生態的鏡頭,鏡頭中的玉米顯得過於刻意。導演迫不及待地向大家打招呼:快來看,地球是這樣的。

合格的方法,應該是讓信息在後臺,讓受眾去發現去感受。然而導演卻沒有這樣的信心。他對觀眾沒有信心,對自己也沒有信心。主人公在空間站與女主人公討論愛情,這是兩位新演員之間的對話。而這一場強行打破了操作規則的劇情真的很尬,也只是為了在影片結尾介紹用愛發電……這還不如讓女主角踢一腳,畢竟打是親罵是愛。

墨菲是一位數學天才,程序大師。當初什麼也不懂,結果突然看了看手錶,就解決全人類都沒辦法解決的問題,你這是神啊。但這部電影仍在積極地塑造這個角色。導演和演員的無能是顯而易見的。所有演員的表演都失敗了。

第四、價值觀失敗。《星際穿越》和諾蘭的很多作品一樣,在價值觀上失敗了。進入飛船的設定是內定的。那些沒有關係的人呢?地球出問題應該是100年後的事了,那些猶豫不決的人可能會自然死亡,這將會困難得多,因為你要做宇宙飛船,花了人家很多稅。這部電影對此隻字未提。

因為在諾蘭的心目中,在演員們的心目中,這是不值得談論的,不是嗎?因為是一名太空人,女兒直接去美國宇航局工作。這僅僅是純粹的腐敗和特權嗎?然而,這部電影仍然不打算討論這個問題。因為在諾蘭的心目中,在劇組成員的心目中,這樣一個有能力、有權勢的人,這個家庭得到了一點特權,當然不值得討論,對吧?

在整部電影中,普通人根本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聲音,只有在災難來臨的時候才會奔跑和哭泣。除了被動接受,還是被動接受。因為在諾蘭的心目中,在演員們的心目中,公眾只是在傾聽,對吧?簡而言之,《星際穿越》是一部糟糕透頂的電影。美國科幻電影的崛起?史詩?洗洗睡吧。如果我沒看過那麼多電影的話,我可能會給這部電影兩顆星。現在我只給它一顆星。(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小編刪除)

相關焦點

  • 雙面影評人08:《星際穿越》
    《星際穿越》的總體節奏,大致是逐漸加快的模式;到了第三幕,更是奇峰迭起,稍有分心,便可能錯過重要信息。在這種整體的緊張氛圍下,個別安靜的太空畫面,讓人從激動中沉靜下來,間或可以超脫於情節之外,來讓純粹的視覺體驗激發想像與思考。 不過,這種在《2001太空漫遊》中比較多見的、游離於敘事之外的純啟示性畫面,在《星際穿越》中出現得很克制。
  • 萬物|張雙南:來一場「星際穿越」,探索黑洞和引力波的真相
    快速射電暴和外星人有什麼關係?12月20日,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辦了一場由天體物理學家、「慧眼」天文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教授的演講活動,這場演講也是《亦莊學院》創院的第一課,以「黑洞與中國慧眼天文衛星」為演講主題,張雙南教授帶領觀眾展開了一場星際穿越,探索黑洞和引力波的真相,也引領觀眾感受了中國智造的「慧眼」天文衛星的魅力。
  • 《星際穿越》票房走高 逆天口碑引觀影熱潮
    截止13日下午5點,《星際穿越》上映不到兩天已將5116萬票房收入囊中,繼續以搶眼的票房表現和壓倒性的好口碑稱霸11月電影檔期。影片在12日零點一開畫便立刻在網絡上掀起了一股「星際熱」,科幻迷「怒贊」宏大視效「嗨」到不行,理工男淡定解讀影片秒變「男神」,普通觀眾情感共鳴「存在感」爆棚。總之,無論你是誰,總會從《星際穿越》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滿足感,總有機會加入年度最熱「神片」的討論大潮中。
  • 當前標籤:星際穿越
    2014年《星際穿越》首輪放映斬獲7.55億元,成為當時年度進口電影票房亞軍,2020年8月2日起重映後,到8月6日票房已經超過4500萬。《星際穿越》在重映首日就收穫了2000萬票房,並且助力大盤重回5000萬。《星...
  • 現實中的太空人們如何評價《星際穿越》?
    一個真正的太空人如何想《星際穿越》?(加勒特雷斯曼)我們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一行人利用下午的休假去看了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星際穿越》。我們很喜歡。當然,我們很少有這樣的機會出去玩。所以,就算我們看《鴛鴦綁匪》這種爛片也是很開心的。
  • 以《星際穿越》為標尺,深度評價《流浪地球》
    拿《星際穿越》來對比一下《流浪地球》,來看看我們的電影還需要完善哪些方面。首先說故事。《星際穿越》的故事是根據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的理論來支撐,經過編劇團隊近一步細化而成,《流浪地球》的故事來自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小說,兩個故事各有特點,不分伯仲。
  • 用「神作」來形容「星際穿越」,是這個詞的榮幸
    用「神作」來形容《星際穿越》,是這個詞的榮幸。這可不是什麼阿諛奉承,而是《星際穿越》確定值得這份讚美,它是好萊塢最後一位作者導演諾蘭,評分最高的作品。《星際穿越》也許是近十年最好的科幻片。因此那些在網絡上流傳的關於《星際穿越》的bug,基本都屬於雞蛋裡面挑骨頭,根本立不住腳。在《星際穿越》中,諾蘭一共構造了三種人類,以時間劃分為過去、未來和現在。
  • 電影《星際穿越》:宛如華麗的花火,愛能夠穿越時空
    《星際穿越》繼承了科幻的傳統,人們有了能力探索更遙遠的太空,而作為母星的地球卻變得不宜人居、即將滅亡。影片中表現出了數種不同星球的樣貌;充滿海洋、大浪的重力星球;終年冰凍的星球;也詳實地呈現了黑洞、星體的理論形態;儘可能地用畫面表現出五度空間的維度;可以說是有史以來人們第一次能最「真實」地「看到」這些存在於物理天體學家腦海中的形象。《星際穿越》中壯麗的天體畫面都有著嚴謹的物理學考證,可說是人們對太空想像的客觀具體呈現。
  • 《星際穿越》回來了
    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又回來了,將於8月2日登陸大銀幕。《星際穿越》是一部諾蘭風格非常濃鬱的科幻電影,融合了時空、燒腦、懸疑等多種類型元素於一身,豆瓣斬獲9.3分超高評價,與《盜夢空間》並列位居諾蘭作品豆瓣評分第一位。硬科幻的設定處處彰顯了諾蘭的嚴謹精神,也造就了最適合大銀幕觀賞的、近乎完美的壯麗太空。
  • 潭溪山旅遊區:體驗現實版「穿越星際」——《星洞傳說》
    現實版「穿越星際」——《星洞傳說》  2020年6月9日,淄博潭溪山旅遊度假區「星洞傳說」超媒體夢幻樂園項目圓滿建成。超媒體夢幻樂園·《星洞傳說》以「宇宙、天文、星際」為大背景,是一座集「聲音」、「光學」、「自然」相結合的藝術洞穴體驗空間。  整場體驗充滿故事性、參與性,通過外星人「塔塔」遺落到宇宙星空尋找親人,與好友們進行了一段奇妙夢幻之旅為主線。採用多媒體互動通過交互式技術讓人與空間、影像和裝置發生互動,使參觀者參與其中,親身感知、「觸摸」到信息,並成為展示空間和活動的一部分。
  • 潭溪山旅遊區:體驗現實版「穿越星際」——《星洞傳說》
    現實版「穿越星際超媒體夢幻樂園·《星洞傳說》以「宇宙、天文、星際」為大背景,是一座集「聲音」、「光學」、「自然」相結合的藝術洞穴體驗空間。採用多媒體互動通過交互式技術讓人與空間、影像和裝置發生互動,使參觀者參與其中,親身感知、「觸摸」到信息,並成為展示空間和活動的一部分。
  • 星際文:種族種田天賦,修理荒蕪星《滿級錦鯉在星際種田》
    :九重雪(完結)短評:有種植異能女主被喪屍咬死之後,魂穿到星際時代成了一個被流放到死亡之星做苦工的18歲「赤星暴民」,然後女主有「植物圖鑑」可以吸收體內輻射,而且還可以用輻射值兌換植物,所以女主反而不怕輻射,然後女主發現珍貴能源石擊殺異獸,買了一片荒漠綠洲和防護罩,開啟「植樹造林」和美食模式,男主是聯邦軍區上將,在進入最危險的九區深淵受傷失去意識被機甲帶進了女主的綠洲防護罩裡
  • 為什麼《星際穿越》是不可替代的?
    當諾蘭執導的《星際穿越》在2014上映時,這部電影獲得了超過十項土星獎提名。豆瓣的得分也一直在上升。為什麼《星際穿越》能成為許多科幻迷心中不可替代的電影?一。它有許多「硬貨」不管《星際穿越》的效果有多神奇,它的想像都是基於現實的。要充分理解電影中的各種現象和如果中所包含的各種原理和知識,可能會是一個讓廣大觀眾頭疼的問題。重力異常,可能是電影使用的許多科學概念中最好的一個。
  • 重看《星際穿越》,依舊是不可超越的神作!
    而這一切成功的元素,都曾在《星際穿越》中體現。時隔6年,當《星際穿越》再次在大銀幕與觀眾見面時,仍然能讀出那份仰望星空的浪漫與詩意。同時,經歷了6年的世事變遷與風霜,觀眾們再看此片,也會多一層理解與反思。來自科學的極致浪漫當2014年《星際穿越》公映時,幾乎全世界的影迷都被電影中光怪陸離的宇宙震撼。
  • 《星際穿越》選在「奧斯卡周」重映
    《星際穿越》有機會重上銀幕,但本屆奧斯卡卻不會重新提名      時光網訊  眾所周知,克里斯多福·諾蘭不會保留他刪除的戲份,所見即所得,你在影院看到的永遠是他作品的最終版。但《星際穿越》卻成了一個例外,該片將在美國重映,並會增加12分鐘從未被公布的幕後片段。      雖然對影片評價眾說紛紜,但《星際穿越》毫無疑問是一部話題之作,那些一刷再刷的粉絲以及在電影院裡錯過該片的觀眾,將有機會在大銀幕再過過癮,因為派拉蒙和AMC院線要將這部電影重新上映。
  • 為什麼《星際穿越》無可取代?
    2014年由諾蘭執導的《星際穿越》上映,此片一經上映,就拿下當年土星獎的十餘項提名。在豆瓣的評分,也是一直在上漲。為什麼《星際穿越》能成為很多科幻影片愛好者心中無可取代的一部片子呢?1.它「硬貨」多不管《星際穿越》呈現出來的效果多麼夢幻,但它的所有想像都是有現實依據的。電影中展現的各種現象,包含的各種原理、知識,如果要全弄懂,可能會讓很大一部分觀眾頭疼。
  • 怎麼評價《星際穿越》這部電影?
    今天給大家講述的電影是《星際穿越》,這部電影是由馬修·麥康納 、麥肯吉·弗依、麥可·凱恩、安妮·海瑟薇、大衛·吉雅西、韋斯·本特利領銜主演,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近未來的地球黃沙遍野,小麥、秋葵等基礎農作物相繼因枯萎病滅絕,人類不再像從前那樣仰望星空,放縱想像力和靈感的迸發,而是每日在沙塵暴的肆虐下倒數著所剩不多的光景。
  • 關於《星際穿越》不為人知的6個秘密!
    不過這部《星際穿越》雖然是諾蘭電影裡,國內評分最高的一部,但同時也是關於電影本身,最有爭議的一部。這期節目我們仍然用夾敘夾議的形式,以二刷的心態回顧劇情,結合導演手法、配樂等角度的分析,也會分享一些搜集到的創作背景。即便剛剛看過《星際穿越》的朋友,也一定會有新的發現!開嘮!
  • 《星際穿越》8月2日重映,2020年的你再看有什麼新的感受?
    而星際穿越在衝進黑洞之後的表現,完全是一部三流商業片的水平。很多人拿星際和流浪比,帶入很多主觀站隊的情緒,我覺得完全沒必要。流浪地球從作品的完成度細節、演員能力和鏡頭語言好多方面都被星際完爆了,如果拋開價值觀,單從電影技術角度講,毫無疑問是星際要強至少兩檔。為這部影片給五星評價,三刷四刷也都是值得的。
  • 對比《盜夢空間》《星際穿越》
    目前,貓眼票房專業版給出票房預測為4.57億元,估計難以達到前作《星際穿越》突破8億元的優秀票房成績。  至於北美方面,《花木蘭》選擇不上院線、進行網絡流媒體放映,這對《信條》而言是個好消息。《信條》於9月3日在北美上映,目前收穫2020萬美元的票房,創下自2006年《致命魔術》以來諾蘭作品的開映票房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