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這種美食名字讓人嚇出冷汗,味道卻讓人回味無窮

2021-01-13 大埔視窗

廣東、美食、老鼠粄,這幾個詞彙聯繫到一起,可能前來廣東梅州旅遊或者在外地的朋友聽到這個大名,會被嚇出一身冷汗,又驚悚又好奇,心想著:老鼠粄?老鼠做的粄嗎?


其實,老鼠粄裡不僅沒有老鼠,還因為其獨特風味引得梅州人口口稱讚。日前,記者走進老鼠粄發源地大埔縣西河鎮,尋找這被名字耽誤了的獨特美味。


老鼠粄上的肉粒需要肥瘦相間,用魚露翻炒入味


叫「鼠」不見鼠

老鼠粄取名有妙處


主食,無論米麵,都不會有唯一形態。客家人從中原地區遷徙而來,把北方小麥「磨粉」蒸煮文化應用到稻米上,1000多年前就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客家「粄」文化,一直傳承至今。


「粄」是客家人用來稱呼米製品的專有名詞,客家話保留了很多漢族中原地區的古音,「粄」在古書中也寫作「䉽、䬳」,和我們常用的「飯」字同源。


客家稱為「粄」的食品非常多,常見的隨便數數,都有「蘿蔔粄」,「艾粄」,「捆粄」,」紅粄」,「發粄」「甜粄」「粄條湯」「炒粄」等等。流行於大埔縣西河鎮的客家小食「老鼠粄」也是其一,可別以為這道小食跟真正的老鼠有什麼聯繫,只是因為長長的米粉外形特別向老鼠尾巴,因而得名。西河民間製作老鼠粄已有100多年歷史,原為民間鄉民接待親朋好友的美食,漳溪圩設置圩場後,作為傳統美食應運而生。70年代著名作家杜埃曾品嘗過老鼠粄,隨後覺得此粄似珍珠,美名曰:珍珠粄。但因為長期被叫成「老鼠粄」,時至今日,其依舊是在大埔乃至客家地區流傳最廣的稱呼。


一醃一煮一炒

三種吃法香入味


上午10點,走進位於鎮中心地帶的迎賓餐廳,只見鍋氣蒸騰,鐵勺揮舞,老闆娘劉美金正為中午的兩桌食客而忙碌著。一旁的菜單上,「西河老鼠粄」被放在了顯目的位置。

迎賓餐廳老闆娘劉美金做老鼠粄有十幾年經驗


「你們稍坐,嘗嘗我們西河最出名的小吃!」說罷,只見她熟練地操作了起來,首先將老鼠粄清水煮熟,瀝乾撈出放入碗中,再挑出一塊牛肉,細細切碎,鐵鍋大火熱油,下肉丁翻炒,加入潮汕地區特產的魚露,炒至肉粒表面變色後小火收汁,出鍋澆蓋於粄上,撒些許蔥花攪拌均勻,閃轉騰挪間,一份醃老鼠粄成功完成。


劉金美正在為老鼠粄鋪上炒制的肉粒


老鼠粄上桌,香氣四溢,一入口,首先能感受到肉粒帶來的飽滿肉汁,隨後粒粒老鼠粄柔韌爽滑,回饋舌尖,肉香與農家稻米獨特的清香交相呼應,相互滲透,給食客帶來豐富的口感。「老鼠粄好不好吃,米質和肉粒是關鍵,好的粄需要選用上下季優質農家米混合製成,肉粒則需要肥瘦相間,再用魚露炒透入味。」劉美金說。


老鼠粄本身味道不「霸道」,因此,除了醃,它能配以「三及第」、蔬菜加入高湯煮,亦或者伴以蝦米、香菇、雞蛋翻炒,長久以來,這三種做法都為食客所喜愛。不得不說,如今雖然因為生活節奏加快,手工逐漸被機器所取代,但在西河鎮,老鼠粄的吃法卻還是很好地流傳了下來。


1982年,年僅21歲的劉美金開始在西河鎮老信用社附近開店,手工製作老鼠粄,直到1997年,店址變遷,生意才逐漸交由兒子打理。30多年過去了,說起那時候的辛苦,她依舊記憶猶新。「我們提前一天會把米浸好並打漿,第二天凌晨4點天還沒亮就起來做老鼠粄剩下的工序,差不多到下午才能全部做好拿出店裡賣,那時候30斤米能做60斤老鼠粄,手工要一個多小時製作。」

老鼠粄傳統的做法是選用上等的大米,浸泡之後磨成米漿,用布袋吊起瀝乾水分形成米糰,取一半的米糰掰小塊放入燒開的水中煮熟撈起。然後和另一半生的米糰拌勻搗在一起,使其發酵帶來韌性,既成粄團。鍋中放水燒開,架上特製的粄擦,將米糰在粄擦上用力來回摩擦,便可有一條條的粄條掉在鍋中,待老鼠粄熟時就會浮起,把它撈起放入冷水中浸泡,最後撈起瀝乾既成。


劉美金回味無窮地說道,那時候的老鼠粄,吃起來又香又滑又韌。「小時候,大家經濟條件沒那麼好,老鼠粄不像現在容易吃到,一般只有年節才能吃。但在圩日時,賣粄小販會擔著擔子上街吆喝賣老鼠粄,父母有時候會買給我們吃,那時候大家有的會買回去煮,有的則會蹲坐在擔子旁,聊著家長裡短,看著小販邊刷邊煮,然後熱乎乎一碗下肚,非常滿足。」

充分攪拌後一份老鼠粄便可上桌


傳承發揚

小吃也能有品牌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西河老鼠粄被評為「廣東名小吃」、「中華名小吃」。西河老鼠粄製作技藝入選第七批共14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去年12月,大埔縣在翰林劇場舉行大埔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啟動儀式,標誌著大埔縣全面啟動《西河老鼠粄》、《百侯薄餅》申報國家地理標誌工作。並聘任廣東省非遺法援律師團團長鄧堯為「西河老鼠粄」、「百侯薄餅」等大埔非遺項目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的專家顧問。


啟動會議指出,智慧財產權是大埔縣打造非遺品牌的重要手段,地理標誌可以成為「西河老鼠粄」「百侯薄餅」這兩個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項目助推器。採取地理標誌進行保護,一方面有利於保護非遺傳承和發展,另一方面有利於擴大行業的規模,由此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進一步推動當地經濟、文化發展。

相關焦點

  • 客都梅州,人文大埔,美景與美食的自然享受
    對於梅州的印象一直都是以美食為主,尤其這裡的大埔客家味道可謂是首屈一指,這一次剛好有機會可以去到梅州大埔,索性拉上三五好友一起去感受一次深厚的梅州大埔客家美食與人文情懷。第1天千人長壽宴此次的大埔之行,在大埔縣城西湖公園偶遇到一場別開生面的大埔縣千人長壽宴,頂級大廚、美食專家、來自各地的美食達人一起品鑑客家美食、感受客家美食文化。
  • 叉燒包樣子不如別的美食好看,但是味道讓人回味無窮!
    現在很多人都會用美食來放鬆心情,那麼吃完主食之後也會去吃一些小零食,小食品,小食品的話,我個人認為叉燒包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叉燒包本身長相呢,就是非常普通,看起來就像一個普通的包子,然後沒有什麼特別的,叉燒包長的樣子跟豆沙包一樣,但是我們很多人吃的豆沙包,他們吃完之後呢,就會感覺有一點甜甜的是太甜了
  • 紐西蘭航空換新制服 樣式雷人被批「會嚇出冷汗」
    紐西蘭航空打算在最近全面更新制服,但在公布新制服的樣式後,這套由紐西蘭當地設計師所設計的粉紅花紋洋裝卻被媒體諷刺「會害乘客嚇出一身冷汗」、「比飛行還可怕的經驗」,懷疑設計師的靈感可能是來自「芭比的羊群」。
  • 最豐盛的美食莫過於家的味道,不是山珍海味,但回味無窮!
    銘記一生的味道,從來都不會變味。還記得多年前與父母一起吃飯的場景嗎?嬉笑中帶著撒嬌的埋怨,卻又大口大口的吃著碗中的飯菜,整個人都是快樂的。不是什麼山珍海味才能俘獲我們的胃,美食其實就在身邊,在與父母每一次相聚的時光裡頓頓都是好味道,總是回味無窮的。
  • 史無前例地深度梅州客家人文美食美酒之旅(大埔記)
    此文是五篇深度梅州遊記的第二篇,地點由興寧轉向大埔,深度介紹了大埔厚重的歷史與文化以及大埔娘酒的味道。本文閱讀時間大約需要三分鐘。這是昨天入住的溫泉酒店的自助早餐,算得上是本人見過的最精簡的早餐,簡是簡在花樣,太少太少,精是精在味道,味道卻是極佳。
  • 這個大埔熟食中心,是香港人隱蔽美食據點,蔡瀾也推薦過
    要數新界美食最多的地方,元朗肯定排第一。第二的話,應該是大埔了。大埔和元朗,是香港原住民最早落地生根的地方。以鄧氏家族為首的原居民民,來得最早,紮根於土地肥沃的元朗,一般稱為「本地圍」。後來者,也就是以客家人為主的原居民,散落在大埔及新界各處,稱為「客家圍」。
  • 大埔,決不辜負你的美食!
    大埔,「中國最美小城"之美稱,                 美食是大埔人的智慧和驕傲。            尋味大埔記,才驚覺各種不起眼的山間食材,                在樸實、勤儉的大埔人手中變化出無數花樣,                下面就來感受下外地遊客眼中的大埔美食吧!兩日時間實地品嘗大埔小吃,對小吃評論有錯之處或不了解希望大家可以指出~謝謝!
  • 6種舌尖上的美食,每一種做法都很經典,味道回味無窮!
    6種舌尖上的美食,每一種做法都很經典,味道回味無窮!首先要給大家介紹的第一道菜的名字叫做紅燒魚頭湯,這是一種非常美味非常滋養的美食,選用的是最好的大花蓮魚頭,這種美味加上中草藥和其他調料輔助一下,就變成了特別美味的美食,味香肉鮮口感好。
  • 韓國2018驚悚懸疑片,全程沒有鬼,卻把人嚇出一身冷汗
    文:點點最近,點點看了一部韓國驚悚片通篇沒有鬼,卻活生生把人嚇出一身冷汗,不敢一個人睡覺。故事中,所有驚悚橋段都是發生在觀眾已知的情況下:猜到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但還是提心弔膽,掩耳盜鈴,不願相信這種事情會發生。
  • 臺媒:蔡英文嚇大家一身冷汗 恐怖喔!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短評說,島內最近許多人都被蔡英文「嚇出一身冷汗」!  短評指出,首先說出這句話的是陳菊市長,那是因為蔡英文在高雄喊出「要開百萬票,別讓小英不開心」的狂言。其次是臺灣地區前副領導人呂秀蓮,她是因為蔡英文放話,要邀非民進黨才德兼具人士出任副手。
  • 大埔美食何處覓芳蹤?奉上《大埔美食攻略》
    作為中國小吃名縣,大埔的小吃有約200種,現在在大埔城鄉群眾商家常做常見的就有80多種,其中「中華名小吃」有十種:筍板、薄餅、算盤子、鴨雙羹、珍珠板、煎豆乾、粟米烙餅、發板燜花肉、憶子板、粟板;還有「廣東客家名小吃」十五種;特色菜有釀豆腐、苦筍煲、白切雞、姜酒雞、藥根雞煲、梅菜扣肉、炒豬腸、全豬煲等客家傳統名菜。
  • 4個以動物為原型的車,看到最後一個,網友:嚇出一頭冷汗!
    4個以動物為原型的車,看到最後一個,網友:嚇出一頭冷汗!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它在國內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甚至比起普通的動物來他都上升到另一個層次上,而吉利也是看中了大熊貓憨態可掬的相貌,這麼可愛的動物應該在汽車上體現出來,於是利用大熊貓的外形製造出來了一款汽車,名字叫做吉利熊貓。不得不說看到這臺車子的時候,和熊貓的樣子還是有些相似的,尤其是兩側的大燈像是熊貓的兩隻眼睛,怎麼看都覺得十分可愛!
  • CCTV報導大埔傳奇美食[視頻]|大埔美食歌匯聚各鎮美食
    中央電視臺報導大埔傳奇美食客家,漢族的一個分支,歷經數次遷徙從中原做客到閩粵贛等地區
  • 讓人回味無窮的美食——醃老鼠粄
    老鼠粄源於梅州大埔一帶,因為兩端尖,形似老鼠,客家人慣稱粉為「粄」(bǎn),因此稱為老鼠粄。客家小吃是主食的延伸,用米製成,它的用途首先是充飢,所以老鼠粄這種經濟實惠的小吃常見於客家人的餐桌上。老鼠粄製作方法:老鼠粄的主要原料是粘米,用冷水浸泡幾小時後,撈起滴幹磨成粉狀後用開水攪拌,反覆搓至適度後擰成團,即以特製的「千孔板」上擦拭,便可擦出每條1-2寸粄條掉在鍋中,待粄熟浮面時,置冷水浸泡,冷卻後再撈起晾乾備用。
  • 這個河南人幾次冒死戲耍日本人,嚇出冷汗,竟然是為了這一件國寶
    這個河南人幾次冒死戲耍日本人,嚇出冷汗,竟然是為了這一件國寶我們對古代的歷史了解,除了依靠保存下來的文獻之外,埋藏在地下的文物也起了巨大的作用,應為這些文獻在時間的洗滌和戰火的蔓延下,所剩下來的實在不多,而一件出土的文物往往可以填補一段時期的歷史空白
  • 【客家美食】大埔小吃來一發
    大埔小吃有約200種,這些底蘊深厚的大埔美食,每一道美味,都會讓你感到客家源遠流長的歷史,體會到濃鬱的客家民俗文化特色。更為可喜的是,薄餅、筍粄、鴨松羹、珍珠粄等幾十項風味小吃被評為「廣東客家十大名菜」。大埔經廣東烹飪協會組成國家級專家認定,正式被冠名「廣東客家美食名縣」。
  • 越南這種美食名字聽起來像黑暗料理,可吃起來卻讓人回味無窮!
    圖文:豬遇上巧克力 南寧埌西菜市旁有一家些湄越南雞肉粉,它家的東西讓人聽了印象深刻:「火車頭」、「越南水果涼拌粉」。聽起來好像是黑暗料理,味道卻讓人留戀。吃的時候撒入一些生菜、薄荷、紫蘇、羅勒葉,再擠上幾滴青檸汁,米粉細膩入味,牛肉鮮嫩無比,牛骨湯鮮甜中帶著香料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大多數人第一次聽說水果涼拌粉,都會覺得驚訝且會有疑問,水果和米粉搭配在一起會不會是黑暗料理?
  • 《你那邊怎樣.我這邊OK》曾沛慈身高174 曹西平嚇出冷汗(圖)
    曹西平與曾沛慈合演《你那邊怎樣.我這邊OK》   因合演電視劇《你那邊怎樣.我這邊OK》,資深藝人曹西平認識了自歌唱比賽出道的曾沛慈,但他卻被曾沛慈嚇出一身冷汗   曹西平入行40年,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怎會被曾沛慈嚇出冷汗?他娓娓道來:「因為曾沛慈身材高挑,居然有174公分,真的嚇死人了。」除了身高優勢,曹西平也誇曾沛慈私底下雖調皮但可愛,兩人還沒認識前,曹西平就知道曾沛慈自歌唱比賽出道:「常看她戲劇演出,非常精彩。」
  • 6道屬於甘肅人的美食,清香可口,好吃好看,味道真是無與倫比!
    6道屬於甘肅人的美食,清香可口,好吃好看,味道真是無與倫比!第一個想要介紹給大家的美食就是油炒粉,油炒粉是用油把切成麻將牌大小的方塊粉放入鍋內,加糖色、蔥花、精鹽,不斷翻炒,直至呈表面金黃、燙熱的小吃,吃起來真的味道相當的不錯 ,讓人吃了還想吃,難以忘懷第二個想要介紹給大家的美食就是牛奶雞蛋醪糟,乾果增加了口感和嚼勁,而醪糟的清爽與甘甜才是這道特色小吃畫龍點睛的地方 ,口感非常的棒 ,讓人回味無窮 ,這個味道真的讓人很難忘第三個想要介紹給大家的美食就是糊鍋
  • 嶺南寫真:僑鄉大埔美食街展現客家悠久美食文化
    中新社梅州11月13日電 題:僑鄉大埔美食街展現客家悠久美食文化  作者 楊草原 古敏靈 鄧廣敬  客家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有著「客家傳統美食之都」美譽的廣東大埔美食就很好地詮釋了客家飲食文化。港澳臺同胞及海外華僑每回桑梓,總要品嘗一下家鄉的傳統食品,以慰思念故土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