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在今年6月獲得了來自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和現有股東合計390億港元的救助,但每天現金流的持續流失,依然迫使國泰航空開始了進一步的自救行動。
停運裁員減薪
10月21日早間,國泰航空(0293.HK)發布公告,披露了公司的重組計劃。
重組計劃包括:
1,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港龍航空將停止營運,今天開始生效。公司擬尋求監管機構批准,由公司及旗下全資子公司香港快運航空營運國泰港龍航空的大部分航線。
2,國泰航空集團(包括國泰港龍航空)將整體削減約8500個職位,約佔國泰航空集團總數35000個職位的24%。由於近月實行凍結招聘及關閉若干海外基地等節流措施,加上自然人手流失,已將實際削減的員工減少至約5900名(約佔集團職位總數的17%)。未來數周將裁減約5300名駐港員工,另有約600名非駐港員工可能受到影響,但須視乎有關地區的監管規定而定。
3,國泰航空將要求駐港機艙服務員及機師同意更改其服務條件,以達至包括令薪酬更貼近生產力及提升市場競爭力的目標。
4,公司將於2021年全年繼續實施現行的高級管理層減薪安排,並於明年上半年向非機組人員員工推出第三輪自願性特別休假計劃。所有員工於2021年將不獲加薪,亦不會獲發2020年度的酌情年終獎金。
國泰航空方面表示,此次企業重組將保障公司的未來發展,盡力保留最多的工作崗位,同時履行對香港航空樞紐和顧客的責任。預計此次重組將使集團於2021年每月減少約港幣5億元的現金支出。此次的重組成本約22億元港幣,將以公司內部資源撥付,同時將就重組作出港幣13億元的遞延稅項資產減值。此外,儘管國泰港龍航空停止營運,公司將確保國泰港龍航空有足夠資金履行其承諾及責任。
外航水深火熱
國泰航空行政總裁鄧健榮表示,「疫情席捲全球,持續為航空業帶來沉重打擊。我們必須進行根本性的重組,否則集團最終將無法繼續營運下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盡力量保留最多的工作崗位,同時履行對香港航空樞紐和顧客的責任。目前首要的工作是為所有受今日公布影響的員工提供支援。要告別我們所尊重的眾多優秀同事,我們感到十分傷感及難過。我衷心感謝他們過去克盡己任,盡心盡力地為集團作出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的6月,國泰航空曾實施一項資本重組計劃,向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和國泰現有股東募集約390億港元。
不過,鄧健榮指出,即使作出多番努力,公司每月仍然流失15億至20億港元的現金。
今年上半年,國泰航空集團營收276.69億港元,同比下降48.3%;虧損98.65億港元,上年同期則盈利13.47億港元。
民航業內人士林智傑曾對記者預計,在香港特區政府和國航等股東的合力救助下,國泰航空活過今年沒有問題,但能活幾年不好說,因為未來國泰仍然面臨四大挑戰。一是在內地航司越來越多直飛歐美洲際航線的背景下,香港的樞紐競爭力在下降;二是疫情對民航業的影響可能會持續2~3年,後疫情時代運力過剩,如何消化?近幾年想賺錢不容易;三是國泰自身經營管理也有壓力,在上一輪燃油套保巨虧幾十億港元後,去年再次下注,上半年又將迎來套保巨虧;四是借的錢總是要還的,這次的390億中,政府注資的195億和貸款78億都是要還的,而且政府注資部分的利息在三年後逐年增長,會有不小的還款壓力。
而除了國泰航空,很多歐美航空公司的日子更不好過。
在美國,僅第二季度,美聯航、美航、達美三大航司的虧損就接近100億美元,這是在此前任何一個年份都沒有出現過的數字。
雖然整個歐洲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不及美國的2/3,但歐洲三大航同樣躲不過巨額虧損和大規模裁員。
國際航協預計,到2024年,全球航空客運量才能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為此,國際航協呼籲各國政府延長已經到期的薪資支持計劃,否則將有更多航空企業宣告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