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臉川普?2000億中日貨幣互換背後的秘密!

2020-12-24 和訊

◣貨幣互換雖然是個好東西,但我們希望永遠用不上它,因為在用它的那一刻,就意味著,留給我們的時間,或許真的不多了。

機智的小夥伴或許已經察覺,最近中日兩國之間的關係,就好像那琢磨不透的颱風,一夜之間就轉向了。

隨著日本首相安倍晉三7年來首次破冰訪華,別說砸日本車、抵制日貨這種民族情緒被按下了暫停鍵,就連在各大電視臺黃金時段霸屏好幾年的抗日神劇們,也都見不著了。

取而代之的,是長安街上兩國國旗相映成輝,中日的和平與友誼似乎要開啟新篇章。

「中日關係正常化」來得如此突然,背後,少不了美國總統川普大打保守主義的一份功勞。

而安倍在北京好吃好喝的三天,更是帶著巨大的經濟任務,在隨後的行程裡,他宣布了兩件大事。

其一,考慮到中國當前的經濟水平,日本將停止向中國提供發展援助的計劃。希望能與中方作為平等的夥伴,在發展中國家開展基礎設施和其它項目。

其二,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重啟央行間相互融通日圓與人民幣的「貨幣互換協議」,並從過去協議的30億美元,擴大十倍。

而這筆價值2000億人民幣&3萬億日元的貨幣互換協議,到底是什麼?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和戰略深意?

貨幣互換,簡單來說,就是指市場中持有不同幣種的兩個交易主體,按照事先約定在期初交換等值貨幣,在期末再換回各自本金並相互支付相應利息的行為。

說得再簡單點,就是兩個國家交換各自國家的貨幣,等到期滿後,再各自返還。

舉個例子:

中國和日本互換貨幣,按照協議,匯率若為1:16,則中國給日本100億人民幣,日本拿出1600億日元給中國。

期滿,日本返還100億人民幣給中國後,中國也就把1600億日元物歸原主。

別看操作讓人摸不著頭腦,但背後的深意可並不小。

第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是,借人民幣還人民幣,借日元還日元。這就不存在借出去的錢,因為匯率變動而導致損失。

其次需要劃的重點是,匯率為固定的1:16,這也就意味著,無論是借錢的時候,還是還錢的時候,都按照這個匯率交易。

哪怕借的時候1塊錢人民幣值16日元,等到還錢的時候,1塊錢人民幣值160日元,還是按照原來的價值換回來。

那這樣有什麼風險呢?

其中最大風險,就是借出去的錢,有可能會被賴帳。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大多數國家雖然籤署了很多貨幣互換協議,但一般不會輕易動用,要用上的時候,這個國家的貨幣信用就處於岌岌可危的地步了。

只有大量資本外逃,金融擠兌發生,所有的手段都失靈時,才會大規模使用貨幣互換來補充外儲。

因此,選擇和某國進行貨幣互換相當於給這個國家充當最後貸款人,如果連貨幣互換的錢都花光了,這個國家很可能就徹底喪失信用,也不存在還錢的可能。

因此,貨幣互換相當於承擔別國的金融系統風險,是一種「為兄弟兩肋插刀」的行為。

中國,就在2014年為瀕危的阿根廷政府兜底近200億人民幣,該國至今仍未歸還。

那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候,擴大和日本的貨幣互換呢?

在外交部對中日經貿關係的總結裡,日本是中國的第三大外資來源,中國則是日本第二大對外投資對象。

今年1-8月,中日經貿總額達到了2141億美金,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2%;1-8月,日本在中國新設企業數量達到529家,較去年增長了40%多。

在今年中國汽車銷量連續四個月下滑之後,唯一逆勢上漲的,有且僅有日系車。

看得出來,不管兩國民眾之間的情緒如何對立,中日之間的經濟關係可謂是口嫌體直,分外密切。

如今,川普上臺後,中日兩國共同面對同一個朝令夕改、四處挑事的霸道美帝,更是前所未有的團結。

就好比一個班裡的第三名,看著第二名被第一名往死裡欺負,絕對會有「狡兔死,走狗烹」的焦慮感。

而對於第二名來說,最讓人焦慮的則是貨幣禁不禁得起考驗。畢竟,許多國家沒有倒在美軍的飛彈下,卻倒在美元回流的匯率戰上。

在美元強勢周期裡,大多數新興國家貨幣幣值波動性不斷下行。

印尼、印度、俄羅斯、南非、墨西哥和阿根廷的貨幣貶值幅度都曾經超過50%,資本大量外逃,本國經濟陷入衰退怪圈。

而今年開始,阿根廷比索和土耳其裡又再次率先領跌,僅1-8月份,土耳其和阿根廷匯率就分別跌去51.9%和58.3%。

這些小兄弟的倒下給大國敲響警鐘,而貨幣互換協議則無疑是雪中送炭,溫暖程度相當於一句「外匯用盡了也別慌,大不了『我撐你』」。

因此,做足功夫的安倍成功了,而這也為增強雙方互相投資鋪好了友誼的臺階。協議籤署後,外匯儲備壓力將大幅減少,甚至於雙方互相投資也不再需要動用各自的外匯儲備。

兩國投資方以及兩國央行可直接交易,無需繞經美元,除開友好的味道,也為喊了很久的人民幣國際化打下一城。

事實上,貨幣互換並不是日本或者中國發明的,早在1962年,美元霸權崛起之時,美聯儲就布局了自己的貨幣互換網絡。

2013年,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士央行,全球六家主要央行把現有的臨時雙邊流動性互換協議,轉換成長期貨幣互換協議,目的就是為了抵抗金融風險。

在協議裡,美聯儲在事實上成為歐、日、英、加、瑞央行的最後貸款人,也就是說,這些央行的美元用完了也不要緊,找美聯儲借就是了。

此舉將在底線上穩定這些盟友的金融體系,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無論美元如何回流,新興國家如何爆倉,六大國家的匯率也穩如狗。

當然,從央行發布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來看,中國也正在貨幣互換上布局,目前我們已經跟30多個國家,地區的央行籤訂互換協議,總額度超過3萬億。

其中包括中國香港,韓國,歐洲中央銀行,日本,英國和瑞士以及外蒙古,阿根廷,俄羅斯和埃及。

不過尷尬的是,在美元回流的情況下,有些國家正在拿從中國借來的人民幣兌換美元緩解外儲壓力。

上次貨幣互換,阿根廷拿到人民幣後,就「準確」地在人民幣被國際資本做空時拋售,背後插了中國一刀。

而阿根廷的情況可能表明,如果美元繼續強勢下去,將促使協議裡頂不住壓力的發展中盟國,再次利用與中國的貨幣互換獲得美元流動性。

這將給人民幣帶來一定的壓力,也會阻礙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甚至加劇中國金融危機的風險。

前段時間俄羅斯盧布暴跌,就有不少國內媒體表示擔心,害怕中俄的貨幣互換協議虧了。

但其實這是一種完完全全的誤解,如果你仔細看了上面的文章,稍微了解貨幣互換原理後,就知道,更該擔心的是俄羅斯而不是中國。

畢竟,在貨幣互換裡,虧的永遠是本幣下跌的那個國家,貨幣貶值得越多,則虧得就越多。

一旦盧布下跌,俄羅斯需要賣掉更多的貨物,才能籌集到相應的人民幣還帳。這就像一個魔咒一樣,會使得一個國家「階級跌落」,一步一步走向深淵。

因此,貨幣互換雖然是個好東西,但我們希望永遠用不上它,因為在用它的那一刻,就意味著,留給我們的時間,或許真的不多了。

你對中日重啟2000億貨幣互換這事怎麼看?你未來會去日本旅遊麼?

歡迎在下方留言,說出你的觀點!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菜鳥理財。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中日兩國時隔5年重啟貨幣互換 規模2000億元人民幣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26日訊 據央行網站消息,經國務院批准,2018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與日本銀行籤署了中日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旨在維護兩國金融穩定,支持雙邊經濟和金融活動發展。協議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34000億日元,協議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 中日籤訂貨幣互換協議,買日本車會更便宜嗎?
    安倍本次訪華可謂成果頗豐,和我國籤訂了包括貨幣互換協議在內的若干經濟合作協議,中日關係大有回暖跡象。在《中日和平友好協議》締結40周年之際,中日首腦舉行正式會面的意義可謂重大。並且,現在正值中美貿易戰打得火熱,美國更是宣布將對日本徵收無優待的進口關稅,在經濟方面依賴出口的日本,此時主動對中國示好,大有抱團取暖之勢。
  • 最新:繼去年籤下2000億元本幣互換後,中日央行將擴大貨幣合作
    來源:金十數據近年來,隨著中日經濟聯繫日益密切,日本也在不斷擴大與我國的合作。據媒體11月29日最新報導,中國央行指出,隨著中日經貿往來密切,中日兩國央行及相關部門將為推動雙邊本幣結算創造良好的環境。日本央行理事內田真一認為,在中日兩國不斷加深金融領域合作下,將為亞洲供應鏈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
  • 中日籤貨幣互換協議後,中英續籤貨幣互換協議,羅傑斯:美元或受挫
    在全球去美元化的進程中,不同經濟體央行或貨幣當局之間籤訂廣泛的本幣互換協議,是最為簡單高效地向美元說「不」的方法。與此同時,本幣互換協議籤訂後,還將有助於兩個經濟體商家之間貿易的便利。根據中國央行最新發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截至今年三季度,在中國央行與境外貨幣當局籤署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下,境外貨幣當局動用人民幣餘額為324.80億元,中國人民銀行動用外幣餘額折合8.92億美元,對促進雙邊貿易投資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們注意到,今年以來,全球多家央行都在加速與中國央行籤訂貨幣互換協議。
  • 中國和日本將進行2000億元的貨幣互換,我們能從中獲得什麼好處?
    上周,在日本首相訪華期間,兩國達成了多項合作協議,其中包括了中國央行與日本銀行達成的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34000億日元的貨幣互換協議。這是自2013年之後兩國再次啟動貨幣互換協議。不過相比上一次,這一次的規模要大得多。對我們來說,貨幣互換協議能帶來什麼好處呢?
  • 金鐘:從中韓貨幣互換協議看韓國經濟的兩難走向
    一條是在經歷了艱難的談判之後,中國和韓國的中央銀行終於續籤了兩國間的貨幣互換協議,總金額達到560億美元,時限三年。在另一條新聞裡,韓國三星電子的CEO及三星集團副會長權五鉉突然宣布辭職,震驚了電子行業的業內人士。 在第一條新聞中的中韓貨幣互換協議,最初是在2009年4月經濟危機的頂點時刻籤訂的,目的是為了在關鍵時刻央行能有充足的外匯資金支持,防止金融風暴擴散,提升市場信心。
  • 中國巴西達成1900億人民幣貨幣互換協議 或在金磚國家峰會上簽訂
    兩國同意,將於未來籤署1900億人民幣的貨幣互換協議,協議有效期將達十年。背景:截止今年三月份,中國已經和19個國家建立了貨幣互換關係,涉及金額達16000億元人民幣。中國近年來已籤署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包括:2008年12月,央行和韓國籤訂了260億美元(按當時匯率約合1800億元人民幣/38萬億韓元)貨幣互換協議。2009年1月20日,央行和香港金管局籤署2000億元人民幣貨幣互換協議。
  • 「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哪些國家和中國籤訂了貨幣互換協議?
    2013年10月9日,中國和歐盟籤訂了3500億元人民幣/450億歐元的貨幣互換協議,有效期為三年。二:阿爾巴尼亞。2013年9月12日,中國和阿爾巴尼亞籤訂了20億元人民幣/358億阿爾巴尼亞列克的貨幣互換協議, 有效期為三年。三:匈牙利。
  • 30億美元!GDP出現2位數下滑後,日本和馬來西亞籤貨幣互換協議?
    王爺說財經導讀:就在本周,日本和東南亞國家——馬來西亞籤署貨幣互換協議,允許想對方提供30億美元,而且還能將其本幣兌換成美元。那麼為何這個時候,日本和馬來西亞要籤署這樣一條貨幣協議?背後有何深意?GDP增速呢周五(18 日),據越通社援引日本財務大臣表示,日前,日本與馬來西亞已達成一項貨幣互換協議,其中允許兩國中的一個向對方提供30億美元。兩國在一份聯合聲明中指出,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反映出馬來西亞與日本繼續展開雙邊金融合作,將有助維持金融市場穩定。
  • 中國人民銀行與日本銀行籤署中日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經國務院批准,2018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與日本銀行籤署了中日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旨在維護兩國金融穩定,支持雙邊經濟和金融活動發展。協議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34000億日元,協議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 央行與香港金管局再度貨幣互換,背後隱藏哪兩大原因?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11月26日最新報導,我國央行周三(11月25日)宣布,已與中國香港金融管理局續籤貨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從原來的4000億元人民幣/4700億港元,擴大至5000億元人民幣/5900億港元,有效期五年,經雙方同意可展期。
  • 西班牙對外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夏樂:美聯儲貨幣互換能夠解決國際...
    3月20日,宣布建立9個新的臨時性貨幣互換,包括澳大利亞央行、巴西央行、韓國央行、墨西哥央行、新加坡金管局、瑞典央行(以上最高限額為600億美元)、丹麥央行、挪威央行和紐西蘭央行(上限為300億美元)。3月20日,宣布將與五大央行的互換操作頻率從每周提高到每天。
  • 繼日歐後,辛巴威與中國籤貨幣互換協議!人民幣國際化更進一步
    不過,剛剛傳出好消息,津巴韋布與中國籤署了貨幣互換協議,有望打破國內發展受限的局面,同時這也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更進一步。 據官方的介紹,在貿易領域,2019年,中國和非洲的進出口規模超過2000億美元,中國連續11年穩坐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寶座。
  • 中日籤訂貨幣互換協議後,外媒:印度擬與中國在貿易中用本幣結算
    分析認為,在美元對伊朗經濟限制之際,印度選擇繼續採購伊朗原油,則意味著印度或將用盧比、人民幣等非美元貨幣交易石油了。事實上,印度或用人民幣交易石油是有跡可尋的。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央行10月26日發布消息,與日本央行籤署了中日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協議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34,000億日元,協議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事實上,上述人民幣的一系列跡象,都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以及今年三月原油人民幣期貨誕生後,已與布倫特原油和WTI原油形成鼎足之勢必不可分。
  • 5年貨幣互換3萬億中國吃虧了嗎?人民幣不跌就不虧
    《中俄籤訂1500億人民幣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價值已貶近20%》、《中俄貨幣互換協議有可能淪為「送錢機器」》……近日來,俄羅斯盧布不斷貶值,匯率跌跌不休。盧布陷入金融漩渦,也把剛跟俄羅斯籤訂完本幣互換協議的中國推上了國內輿論的風口浪尖。
  • 央行與香港金管局續籤貨幣互換協議
    11月底,中國人民銀行對外宣布,已與香港金融管理局續籤貨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擴大至5000億元人民幣/5900億港元,有效期五年。 中國人民銀行介紹,互換規模由原來的4000億元人民幣/4700億港元擴大至5000億元人民幣/5900億港元,有效期五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雙方認為,貨幣互換協議的續籤將利於維護香港與內地及區域金融穩定,便利兩地貿易和投資,推動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
  • 「貨幣互換」在今日中國含義更豐富
    中國中央銀行本著中國把自己的經濟發展好,本身就是對國際經濟最大的支持,就是對世界經濟和金融穩定貢獻的原則,應對金融危機以講究實效為第一原則,近期所採取的「固定匯率制+貨幣互換」不啻為最優貨幣政策選擇。     在2000年5月於泰國清邁舉行的10+3財長會議上,各方一致通過了關於建立貨幣互換協議網絡的《清邁倡議》。
  • 印尼與中國將在10月籤署400億美元貨幣互換協議
    據媒體報導,印尼貿易部長Gita Wirjawan稱該國將在10月與中國籤署一項貨幣互換協議,規模多達400億美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自10月2日起訪問印尼,預料在習近平訪問期間兩國央行將籤署上述協議。傳出此一消息之際,印尼正受到近幾個月資金流出新興市場的打擊。
  • 中國與印尼籤訂本幣互換協議
    據中國人民銀行19日公布,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與印度尼西亞銀行續籤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旨在便利兩國貿易和投資,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協議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440萬億印尼盧比,協議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讓世界看到了美元本位制以及對美元的過度依賴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 中國人民銀行與泰國銀行籤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六日電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今天與泰國銀行行長德瓦庫拉在北京籤署了中國央行與泰國銀行雙邊貨幣互換協議。  根據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中國央行可在必要時向泰國銀行提供最多達二十億美元的信貸資金,作為對國際金融機構援助資金的補充,支持泰國解決國際收支問題和維護金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