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茴香豆

2021-02-13 馬承鈞說古論今

 2020/08/13

上海茴香豆

 提起茴香豆,人們想起魯迅先生在《孔乙己》中的描述,茴香豆也隨著小說的傳播不脛而走名揚天下。如今凡到紹興的遊客,多半都去鹹亨酒店一聚,品嘗一下正宗的紹興茴香豆和紹興老酒,順便欣賞一下吳越的民風

 

紹興茴香豆做法不複雜,有個順口溜說:「蠶豆洗淨上鍋煮,加入桂皮大茴香,邊煮邊攪再加鹽,水幹豆熟滿室香。」紹興茴香豆固然名氣不小,但紹興畢竟是個小城市,茴香豆也只是一種軟糯鮮嫩的下酒小菜。比起作為大眾休閒食品的上海茴香豆來,就遜色多了

 

上海茴香豆又稱五香豆,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起就是上海灘著名小吃了,最富盛名者當數上海老城隍廟(豫園)的茴香豆了。老城隍廟茴香豆的創製元老是郭瀛州。生於1908年的郭瀛州是江蘇楊中人,他18歲背井離鄉來到上海,開初以擺小書攤為業。抗戰爆發後,郭瀛州逃進設在城隍廟裡的難民所,做點小生意。當時上海灘已經有人賣茴香豆,生意也不錯。郭瀛州對附近一家山東人開的茴香豆鋪注意已久,想學點製作技藝,但那個老闆總是守口如瓶。

 

血氣方剛的郭瀛州決定自己研製,他買來兩斤蠶豆回來自己琢磨,在煤球爐上反覆試驗,從選豆到煮豆、從用料到配方,經過反覆摸索與實踐,除了放桂皮、茴香、食鹽外,還根據上海人習慣增添了奶油、香精、冰糖等,終於燒制出比別人的茴香豆更堅韌醇香的滬式五香豆。他分給鄰居們品嘗,都說風味獨特,大家讚不絕口。 

技壓群芳的郭瀛州旗開得勝,生意漸入佳境,很快超過了其他店鋪,遂將自己的產品命名「興隆郭記」,自詡「冰糖奶油豆大王」。老城隍廟奶油五香豆從此名聲鵲起,顧客紛湧而至,申報也專訪了郭瀛州成功之路。滬上一些名人雅士也競相來城隍廟購買五香豆,包括魯迅、胡適、梁實秋、張愛玲和周信芳、蓋叫天等。當年宋氏三姐妹也是老城隍廟茴香豆的粉絲,愛屋及烏,讓蔣介石也愛上了此物

 

解放後,郭瀛州的「興隆郭記號」經過公私合營成立了老城隍廟五香豆總店,豫園內其他五香豆攤販統統被吸收進來,門面擴大了,每天產量高達3000公斤上下,天天門庭若市供不應求,有時排隊的長龍延綿幾百米。我打小就喜歡這個尤物,家裡也從未斷過五香豆。記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老城隍廟奶油茴香豆還一度列為特供商品是稀罕物資,在僑匯店才能買到呢


    上海茴香豆也深受老外的喜愛。商店還要常常送貨到國際、和平、上海大廈等涉外酒店,供外賓品嘗。1975年,柬埔寨國家元首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一行來華,郭瀛州四弟郭宗喜還親手燒煮一批茴香豆,送給西哈努克伉儷享用。

 

改革開放後,上海老城隍廟茴香豆迎來新的春天,銷售網店迅速擴至上海全市,並在杭州、寧波、北京、天津、深圳、西安、武漢、桂林等20多個省市的100餘座城市設立專賣店,還遠銷港澳、日本和東南亞各國。小小茴香豆形成一個大市場。1992年被評為上海市著名品牌,在海內外先後榮膺數十個榮譽稱號。

 

我每次途經上海,總會買上十幾城隍廟茴香豆帶回家分送親友,久而久之他們也成為這一滬上名吃的擁躉。我想,上海茴香豆受人歡迎有幾個原因:第一,它既經濟實惠、醇香可口,是四季皆宜雅俗共賞的理想休閒小吃;二,它攜帶方便久放不壞,饋贈親友或自享用都很適宜;三,它勁道耐嚼、營養豐富,蠶豆中含有8種必需胺基酸,其中賴氨酸和亮氨酸含量最高。同時還富含維生素A、B2和鈣、磷、鐵、鋅等礦物質,是久經考驗的保健食品。昨日親友自滬來鄭,其伴手禮正是老城隍廟奶油五香豆,他開口就道:「阿拉曉得儂頂喜歡這個嘞!」筆者大笑,贈一打油——

 

上海朋友來鄭州,

曉得我愛五香豆。

一股奇香令人醉,

此物粒粒是鄉愁!

 

(1400 Z)

相關焦點

  • 茴香豆的樣子
    誦讀  正大光明因了魯迅及其筆下那位著名人物孔氏乙己的緣故,甫一踏上紹興的街道,那濃鬱獨特的茴香豆的氣息便已直撲面門,直抵肺腑了。在越諺吳語與杯盞互碰,極富樂感的韻律與節奏中,品味著酒入酣腸的濃稠與快意,一碟碟樣貌各異,頗具神採的茴香豆已然款款登場,盛排桌案。細目之下,品嚼之間,不禁訝然:這所謂的茴香豆,分明就是我們北方人茶飯間再普通再尋常不過的蠶豆嘛。
  • 在紹興,遇上茴香豆
    可有一個地方不算好玩,有一種吃食不算好吃,卻是非去不可、非嘗不行,那就是鹹亨酒店和那裡的——茴香豆。茴香豆,因魯迅小說《孔乙己》而聞名。這篇早已入選學生課本的名篇,讓國人記住了那個可笑又可憐的落魄讀書人,也記住了「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的豪言,和「多乎哉?不多也」護著自己碟中茴香豆的細節。
  • 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孔乙己最愛的茴香豆,竟是如此好吃!
    「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魯迅的《孔乙己》雖說是我們三十多年前語文課本上所學,但是至今仍記憶猶新。孔乙己是魯迅筆下的悲情人物,是新舊社會過渡時期少數知識分子的典型,沒有功名利祿,卻清高無比;沒有經濟來源,卻端著讀書人的架子,不願意靠雙手勞動去賺取錢財!
  • 鹹亨茴香豆是硬邦邦的,還是糯柔柔的?
    鹹亨茴香豆有兩種,一種是紹興鹹亨酒店內才能吃到的茴香豆,那是糯柔柔的。還有一種是外面賣的鹹亨茴香豆是硬邦邦的。自從幾年前一葉在紹興鹹亨酒店吃過店內的鹹亨茴香豆後,一直戀戀不忘那糕柔柔的味道。於是一葉下定決心要重新做出最正宗的「老上虞茴香豆」。
  • 「黃酒棒冰」之後 「黃酒茴香豆」再成「網紅產品」
    「茴香豆的茴字有四樣寫法,你知道麼? 」孔乙己懇切地對「我」說。隨著魯迅小說《孔乙己》的廣泛傳播,茴香豆這一紹興特色小吃也「名滿天下」,然而,吃過的遊客都會發出感嘆,「相見不如想見。太硬、難吃。」不過,日前記者在紹興魯迅故裡看到,經過改良,茴香豆的做法已達8種之多,其中的「黃酒茴香豆」更是成為「網紅產品」。10月24日下午3點左右,記者在孔乙己土特產有限公司魯迅故裡門店看到,8種口味的茴香豆正一字排開:什錦味、海苔味、蟹黃味、辣味、爆開豆、筍乾味、黃酒味、原味。五六名顧客正在排隊購買,一名外地遊客挨個看了一圈後,挑了一包原味和一包黃酒味。
  • 老黃酒、茴香豆、臘腸、醉魚……紹興的年味都在這了!
    溫一壺陳年黃酒,來一碟茴香豆,切一盤腊味,擺上幾塊香糕,再配上幾碟小菜,這是小城紹興獨有的年味。 年味禮盒(0.5L裝):0.5L的2006年老黃酒×1、茴香豆×1、五香筍豆×1、原味香糕×1、椒鹽香糕×1 年味禮盒(1.5L裝):1.5L的2006年老黃酒×1、茴香豆×1、五香筍豆×1、原味香糕×1、椒鹽香糕×1、安昌臘腸×1、醉魚乾×1
  • 從孔乙己的「茴香豆」到蘇東坡的「紅燒肉」,淺談人性之豁達
    少時喜慕,孔乙己的「茴香豆」少年之時,初讀魯迅先生的《孔乙己》,可惜當時年少不知愁滋味,對於人生、對於苦難,還未嘗有個深刻的認識,卻只記得孔乙己桌前的那碟」茴香豆「了,想像著它們多半是金黃而又焦脆的模樣,那時家貧無美味可以時常入口,而我又不在南方,不識南方小吃之特色,總覺得那些金黃焦脆的豆類,有著異乎尋常的美味,似乎還看見那些酥黃的
  • 一壺黃酒 一碟茴香豆 | 醉夢中煙雨紹興遊
    序:印象中的烏篷瓊影,夢中水鄉一、尋味孔乙己:一壺黃酒、一碟茴香豆二、十年樹木,百年「周樹人」三、早早早,三味書屋哪裡「早」四、沈園:愛情令人淚流滿面五、濃情咖啡結語「三山萬戶巷盤曲,百橋千街水縱橫」,提起紹興,腦海中就浮現出穿梭在古橋、古道下的烏篷船。
  • 周末在紹興逛倉橋直街,除了臭豆腐茴香豆,看看還有什麼好吃的
    大名鼎鼎的鹹亨酒店就在旁邊,我二十年前來這裡也是這個樣子,只不過整修過了,後面有個比較大的鹹亨酒店,專門做餐飲,以前只有大家門口的幾張桌椅,專門賣黃酒和茴香豆等小食。現在還是賣黃酒和茴香豆,黃酒有好幾種任選,在寧波,紹興黃酒又常被叫做紹興加飯酒,好一點的用來喝,品質差一點的做料酒。
  • 86版西遊記多個取景地,孔乙己的茴香豆:紹興文化在這裡
    茴香豆說起茴香豆,很多人第一印象應該就是他不回答,對櫃裡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茴香豆本身是比較堅硬的,但是包裹著的外殼很好吃,也叫老人豆,紹興人在做喪事的使用較多。
  • 紹興小吃除了茴香豆,你還聽說過哪些呢?
    2 紹興茴香豆茴香豆是浙江紹興著名的傳統小吃,屬於民間閒食,亦是城鄉酒店四季常備之下酒物。民謠云:「好吃茴香豆,嚼嚼韌糾糾,要用謙豫、同興好醬油。」(謙豫、同興,為紹興兩家老牌醬園)。3 紹興香糕紹興香糕是浙江省紹興地區的特色傳統糕點。
  • 從紹興的烏篷船到鹹亨酒店的茴香豆
    茴香豆於是我也來了份茴香豆、臭豆腐、米豆花。以前讀魯迅的《孔乙己》,以為這種可以下酒,名兒還有點文調調的茴香豆是一種不可方物的美食,端上來一看,它其實就是在四川再平常不過的胡豆。其實,這臭豆腐和茴香豆吃起來真與想像中的佳餚相去甚遠,要說味同嚼蠟,可能有點誇張,但的確算不上什麼美食啊!唉,附庸了點風雅,隨了點大流,總算嘗過茴香豆啦!
  • 中國「最出名」城市,黃酒和茴香豆人人熟知,其悠久文化被忽略
    眾所周知,我國地大物博、地土遼闊,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保留下來眾多的歷史古蹟和風景名勝,而隨著我國旅遊業的發展,這些風景古蹟也被逐漸開發為旅遊景區,而我國有一個小城市,大家都是在教科書中就認識了這裡,而且人人都知道這個城市的黃酒和茴香豆最出名。
  • 新孔乙己:江南老城裡,食茴香豆的讀書人
    阮大舅鎖好電瓶車說:「這裡老酒儂回了上海喝不到的。」店是老店,但來人不多,座位未滿。阮大舅指派我在一張空桌上坐下,便去了前臺。前臺的姑娘伸手操作幾下,便將物什擺放在託盤上遞給阮大舅,阮大舅小心翼翼地端到我面前,託盤上是一碟茴香豆,和一碗老酒。
  • 昔日十裡洋場,今日國際大都市,到上海旅遊有感
    【原創圖又】【青雲自薦】夜上海!夜上海!上海是個不夜城,燈紅酒綠!這是我以前看電影看到電影中的場景。我曾是湖北武漢著名十大球迷,第一次第二次到上海完全是湖北足球這根紐帶把我紐到上海去的!我們球迷最初到外地去遠徵,都是坐臥鋪旅遊車出徵,帶上鑼鼓,到收費站鑼鼓一敲,收費站馬上放行!
  • 茴香豆的「茴」字四種寫法很難?看看關於馬的寫法,網友:扎心了
    孔乙己在文中雖然被描述成一個不願意放下讀書人的形象去做工,而以盜竊為生的落魄書生形象,他雖然是個迂腐的舊社會文人,但他那句「竊書不算偷書」和「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卻引人深思。當今社會,正在處於「去書寫」時代,提筆忘字是常有的事,不要說「茴」字的四種寫法,可能很多人平日裡連「茴」都忘記怎麼寫了。當然,魯迅先生當時也不知道還有四種寫法。
  • 「二維碼」用上海話怎麼讀?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前兩天和朋友約在文廟隔壁的孔乙己酒店吃飯,一邊吃一邊說起這位老先生,話題扯到「茴香豆的茴有幾種寫法
  • 我國「最牛」的小城,所有人在教科書上認識她,黃酒和茴香豆出名
    在美食方面,有傳統的美食木蓮羹、甜美的梅乾菜、筋道的茴香豆、名揚天下的老酒, 不管怎樣,仔細搜索的話,會發現數不清、玩不夠、吃不完的特徵。
  • 上海名片 · 國民記憶 | 五香豆
    五香豆在上海的發展歷史也不短了,一直到現在還是經久不衰。五六十年前,上海的老城隍廟內開設了一家名為「興隆郭記」的五香豆店,專門經營自產的奶油五香豆,生意興隆非凡,口碑載道,遠近顧客紛至沓來。不久,就成為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上海風味特產。
  • 帶著酒香品美味 盤點上海夏日必備下酒菜
    一說下酒菜,很多時候我們就會想起那篇魯迅的《孔乙己》,這位落魄文人在鹹亨酒店喝酒吃茴香豆的場景白描讓人終生難忘,是怎樣曼妙的滋味讓人哪怕衣衫襤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