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杭州網8月28日消息 (見習記者 沈曦霞) 從前期的暗潮湧動到「6·28」的爆發,經歷漫漫兩個月的紛爭,走到今天,雲頂業主的維權在人們的視野中漸漸遠去,不體面的「收場」著實讓不少業主心灰意冷,也讓同走在維權路上的人們無奈、尷尬。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個曾經沸沸揚揚、讓人們充滿期待的維權遭遇滑鐵盧呢?讓我們再一次回顧期間所發生的種種。
熱火朝天
25日晚,近百位業主與華庭高管的懇談會上,儘管華庭集團董事長李新海攜高層悉數到場,表現出一定的誠意,但在關鍵的問題上,華庭的態度依然十分強硬,6月28日數百業主當天拒絕收房,一石激起千層浪,掀起了杭州維權活動的高潮。
自「6·28」事件在杭城媒體鋪天蓋地的曝光下,業主在一開始就取得了社會和輿論的支持,有利的開端,鐵般的證據,似乎維權前景一片光明。
業主們也是熱火朝天,維權小組的成立,大會的召開,來自數百位業主的出謀劃策,搜集證據,一切都井然有序。
但此時,維權小組鑑於各種原因,並沒有採取司法渠道,這些證據雖然充足,卻只是作為一個給開發商的壓力工具,始終沒有進入法律渠道。
積極協調
在維權小組的無償勞動下,各種證據的搜集,為維權提供了大量的保障。7月8日的協調會終於在各方期待下出場了,但會議並沒有取得讓業主滿意的進展,開發商的「太極拳」讓不少業主開始質疑其整改誠意,此後的多輪調節不斷展開……
在持續的工作中,維權小組絲毫不敢懈怠,諮詢專業人士,策劃公證過程,和有關部門的聯繫,督促開發商進行相關整改;他們身上背負著數百名業主的委託,也擔負著這些人的希望和期待。
7月24日,開發商、政府、媒體再次面對面的進行了溝通,富陽建設局的首次進入協調,讓不少業主又多了一份希望,儘管各方面都顯示出了一定的耐心和誠意,協調會最後還是未能達成一些實質性的見解。
維權小組不少成員一直深信有關部門能夠給予此次維權支持和指導,給予開發商一定的壓力。
維權疲勞
7月15日,第二封致開發商的公開信發出,卻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與開發商的鬥爭,爭取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協調步步為營。開發商作出整改的姿態,但在綠化、水景、官道等一些大問題上卻始終沒有給予合理的解釋和答案,維權開始陷入僵局。
此時的業主,只有等待,等待富陽建設局的出面調節能取得進展,等待開發商能夠採取積極的態度進行整改。
矛盾激化
隨著時間的推移,擁有雲頂之夢的人們,在經歷漫長等待之後,仍未見到雲頂明顯的改善,激情在時間推移中逐漸消退,強烈的愛使不少業主採取了妥協,無奈收房。
而此時,維權隊伍也在發生著分裂,在8月13日在浙江大酒店召開了業主會議上,數百名業主分化成三個群體:要求開發商經過整改直至滿意再收房、堅決退房、要求賠償金,力量的分化更加導致早已存在的矛盾加劇激化,一時間,業主論壇上也是多了各種互相攻擊的聲音。
尷尬收房
隨著收房期限的臨近,收房的業主也越來越多,在無形的壓力下,業主維權小組中幾位領導人員因為個人原因忽然選擇了收房,事發突然,這令不少期待維權勝利的人們心灰意冷,維權小組開始遭受非議。
但此時,維權小組中仍有不少人在默默付出,面對壓力和謾罵,他們選擇沉默,他們的堅持受到不少業主的支持和讚賞,但此時的維權已經陷入僵局,再多的堅持也已經顯得單薄無力。
新的開始
一期業主的維權似乎走入困局,此時二期業主已經在策劃繼續維權,接過一期維權業主的接力棒,在吸取一期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重整旗鼓,在維權路上展開新的鬥爭。
來源:住在杭州網 作者: 編輯:沈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