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餐廳
中國人的喝茶之風,從唐代陸羽開始一直方興未艾。現代的喝茶雅趣,則是從臺灣刮回了大陸。
不僅是喝茶的儀式感,從茶空間布置開始,這六家來自臺灣的茶空間,給了我們不少布置茶空間的靈感。
紫藤廬
紫藤廬,可能是臺灣第一家有態度的茶館,由院子裡纏繞著的三株紫藤得名。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被改造成茶藝館。
紫藤廬由日式風格和西式風格的空間搭配而成。爽朗的陽光灑在溫暖的屋內,植物與實木家具相映成趣。
紫藤廬擅長將日式風格與中式風格相搭,圓桌與圓椅搭配亦精緻隨性。
冶堂
位於臺北永康街的冶堂,店主人是著名的茶人何建。他和他的朋友們,將普洱茶文化推上了新的高度。作家舒國治認為這裡是「臺灣茶文化的小小博物廳,或最貼切」。
這裡的家具形制古雅,透著簡單質樸的風味。因為經常使用,已經有了潤澤的光亮。桌、椅、櫃……以中國傳統的形制擺放,更能彰顯茶文化的可貴。
食養山房
這家沒有菜單的餐廳早就紅遍兩岸三地。食養山房由臺灣的著名茶人林炳輝先生創建,坐落山林之間,以中式禪意元素為基調,算得上東方美學的集大成者。
長矮桌、軟坐墊、幾則梅花,一幅水墨……仿佛讓你穿越回千年前的中國。
茶家十職
李曙韻老師在受到日本茶人千利休「千家十職」的影響,提出「茶家十職」的說法,並在北京開了這家名叫「茶家十職」的茶空間。
這個茶空間帶有明顯的明式美學,還有幾張亮色系的家具,很符合當下淺嘗輒止的愛茶之人們的審美需求。
罐子茶書館
茶和書,本就是一家。罐子茶書館的主理人李景容老師認為,這兩件事都很好玩。茶書館集茶文化、書香和藝術為一體。
空間以清透的原木色為基調,家具橫平豎直,傳統中國韻味和日本溫暖質感在這裡融合。不大的空間,也顯得並不侷促。
珍珠茶屋
這間茶屋帶有明顯的日本昭和風格。店主人曾經在巴黎工作,是金馬獎美術獎得獎者。
榻榻米椅、矮桌、格子床……日式元素的合理搭配,讓茶空間多了一份靜謐。
• 態度家居·茶空間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