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仙眼中,臺灣一直是東方美學的聖地。
臺灣人細膩入微的美學,不僅是藝術,更是生活。美,已然滲入了臺灣人日常生活之細節。
近日,茶傳媒採訪了30多年來致力於「茶文化生活美學」推廣的臺灣中華茶聯的核心主創人員。
中華茶聯兩岸事務部部長、臺灣茶學堂&舊居草堂古美術創始人馮文炫、 中華茶聯兩岸事務部執行長、臺灣掬月創始人許家菱,以及90後的年輕茶人Peter,聚首北京,和小仙一起暢談生活美學。
一直在踐行生活美學的許家菱老師,接受了茶傳媒的專訪,並回答了18個關於生活美學的核心問題。
下面,值得收藏的乾貨來啦!
1、什麼是生活美學?
就是如何能過一種美好的生活,如何在生活裡感受到美好。
我覺得這樣子的一個學習過程,甚至於說這樣一種學問,就叫做生活美學。
2、臺灣生活美學興起於什麼時代?有什麼特點?
我個人認為是沒有什麼特定的年代。它其實一直都存在著。
差不多把它當成一個話題,提出來,是因為人們的生活、物質條件達到了一定的水準。這時,他們就會去追求更精神方面的部分。
它的特色在哪裡呢?在細微處。很多人接觸臺灣人,會感受到臺灣人特別細膩。
3、中國傳統文化如何體現在生活美學中?
要去看怎麼定義中國傳統文化。
比方說,我們掛了一幅字畫,或者看到一些刺繡,或一件精美服飾,或是聽一首音樂,都是在五感之內。
五感的很多方面,都是可以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的。當然也包括了茶道、茶藝。
茶藝涵蓋比較廣,不指一泡茶,包括整個布置啊、音樂啊、香道、釋義等等。
4、生活美學追求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生活美學是什麼,它的核心價值就是什麼。
最主要的就是,如何讓我們去感受到生活之美,然後把自己的日子過得更美好,我個人認為這就是生活美學。
5、日式生活美學和臺灣生活美學有哪些異同?
日本推崇的是一個極簡主義。
臺灣美學,更傾向生活美學,是日常生活的美學。它也有一些獨特的地方性,或是叫鄉土性。
日式的生活美學比較注重儀式感。
臺灣的生活美學,相對隨性一點,自在體貼一些。兩者的共通之處,都是在於很細膩。
6、追求生活美學,在這個時代有什麼意義呢?
生活美學是用來感受的,而不是用來追求的。
它可以讓我們更加感受生活之美,自在的把日子過得更輕鬆愉悅。
茶和美之間的聯結在於寧靜的心。
謙和寧靜,賞物之美,理解其妙,用心感受。
茶席之美,不只是表象。
透過茶人涵養、構圖布局等,將茶席器具、景物呈現出來的意境亦是心境。
7、中國茶之美,體現在哪幾個方面或層級?
第一個美,是表象的。
喝茶時,注重茶湯的色香味,追求口感,覺得比較苦或者甜等,這是比較淺的。
第二個美,是高深的。
可以從茶中感受到茶之氣,或者說可以感受到一種境界。
9、一方美的茶席,需要具備什么元素或要素?
必須是由內而外的美。不是表面上看到席面的一些色彩搭配,當然,視覺上的美感也很重要。
茶席的關鍵在於茶。
選用器具,第一不是美感,而是能否合理泡茶,能不能為要泡的茶加分,這是很重要的元素,也是必要的因素。
9、完美的茶席策劃,分幾個步驟完成?
茶席策劃,如同寫書法。
比如一個書法家,他寫的書法就是內心思想的呈現。
一個畫家也是,不是說他今天畫一頭牛,那就是牛。他肯定有一些想要表達的東西。他做畫時,用各種方式來留白,水墨素描、油畫、粉彩、水彩等,都是為了在一張畫布上去體現它的美。
茶席也一樣,茶為主載體,茶人為席主。
根據你的主題和理念去設計,你所表現或者表達的,就是你的茶席。
美,不止於表象。表象的美,是經不起考驗的,是單薄的。
比如,道觀裡的茶席,看著不是那麼華麗,甚至也有些孤寂、簡單,但它就是美。
10、如何根據不同的客人,布置一方茶席?
設置茶席,跟你的對象有很大的關聯。他們來自於哪裡,用他們可以接受的方式去布置茶席,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這種方式比較像自我介紹。要達到一個真正的茶席交流,這是正確的茶會方式。
一個真正的茶會,要從所有的賓客進場,一直到入座,在這個時間段裡面泡幾道茶,是不是有茶點,有什麼茶品,有沒有拿到茶帖。
有很多細節,都要一一安排到位。
11、臺灣的茶事美學,有什麼明顯特點?
茶事美學,一開始在臺灣,它就是一個茶館文化。
找時間去喝茶,在喝茶的過程中有一些表演。然後聞香,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這個就有了臺灣的雙杯泡。
近年來,臺灣發展出一些劇場式的茶會,它會涵蓋很多方面,不只是有茶。
很難確定說臺灣有哪些茶事流派。
總之,習茶人要謙卑,喝茶的人要感恩。不管我們在習茶這條路上多久,都要抱著一個學習者的心態。
12、茶席策劃和藝術策展有什麼相同之處?
藝術的策展,更多是在於觀賞。它是呈現出藝術家想要表現的東西。
茶席策劃,是互動的。席主策劃茶席的時候,不能只考慮自己,要知道怎麼樣的呈現,才有人來你這裡喝茶。
比如,茶人去國外參展,首先要考慮外國人能夠接受什麼設計,喝什麼茶比較容易接受等,才能開始去設計茶席。
6、臺灣從事茶事美學者,都是什麼群體?
從事臺灣茶事美學的,有一些是茶館的經營者。後來,更多的是結合琴棋書畫等,在文化方面更專業的的茶藝教學者。
現在有很多新形態的年輕人,他們喜歡用藝術家的方式來演繹茶,把它當成一種另類的藝術展現方式。
還有一些文字工作者、空間的設計者經營者、藝術家、陶藝家等,都有可能在從事茶相關的工作。
14、1984年成立的中華茶聯,主要成員是哪些?
「中華茶聯」全稱是臺灣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成立於1984年。
30多年來,對於「茶文化生活美學」不餘遺力推廣。舉辦過12屆「中華茶藝獎」(每2年一屆),多次與《日本的茶道》與《韓國的茶禮》相互交流。也是世界華人來臺灣學習茶藝文化的最主要推動者。
中華茶聯有2000多名會員。
主要會員,除了相關茶企,茶農,茶莊等商家外,還有陶藝作家,書法藝術,茶藝茶席設計領域上專業的學者、教授、老師。
此外,還涉及了花道,香道,各類音樂家如古琴、二胡、尺八、古箏、琵琶…等,以及茶會所、古美術館、私人博物館、日本韓國茶道茶禮各家流派的傳人,茶文化培訓、傳播機構,及茶人服飾,家具,茶點,和果子…等,是一條全面、完整的學術商業結合的產業鏈。
15、中華茶聯和大陸的互動有哪些?
中華茶聯自1984年以來,一直著重在推廣茶藝文化。我們每一兩年會舉辦一個中華茶藝獎的大賽。
這是一個比較全面性的比賽。大陸選手,還有一些國外選手都來參加。
大陸茶的產量很大,種類也多,加上這幾年來大陸的經濟快速成長,這是很好的機會。兩岸結合,一起聯手會把傳統文化做得更好。
16、中華茶聯辦過哪些影響較大的主題茶會?
中華茶聯有4個分會,臺南、臺中、高雄、臺北,各個分會有自己的特色主題茶會。
臺南,會在每年的春夏間舉辦春日茶會。
臺中的年度梅花茶會,在冬天。
高雄有真愛碼頭的海上茶會,有一年我們在海上看夕陽。雖然是海上茶會,每年的茶會主題都不一樣。
臺北,有很多經常的茶事講座。也有英國貴族山莊party式茶會、鶯歌陶瓷博物館的百大茶席
中華茶聯兩岸事務部部長馮文炫
17、中華茶聯8月來北京交流,有哪些體驗和心得?
這次來北京我們有三場文化交流。
其中一場是跟老舍茶館的「北京雅生活對話臺灣雅生活」。
老舍茶館為了這個活動,前期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很多細節的安排都很用心,很細膩。
我們這次是從濟南去參加茶博會,然後直接帶著這些茶器具來到北京。
我們將「春夏秋冬」四季展現在席面上,是用一種比較特別的方式介紹不同風味的臺灣茶。
中華茶聯主創在老舍茶館,左二為中華茶聯總會長王武正
18、未來計劃和大陸茶人有哪方面的互動?
我很期待有這個機會,在北京辦一次有主題規劃的茶會。
可以是一個提前設定的主題,不限用一種方式,去呈現不一樣的茶席,或者不一樣的表達方式。
我希望,所有參與的人都能內心真正感動。這就是一個比較成功的茶會或者茶席。
尾 聲
許家菱說,茶道藝術,是一個茶人泡茶所有風範的總和。
簡單的事情反覆做,會呈現很多讓你靜心和美的東西。
臺灣的生活美學,在代代傳承著。
90後的Peter,他是新一代的臺灣茶人。
他說, 生活美學,就是要回歸生活的。 把有溫度的東西帶到生活裡,體現出一種儀式感,它可能是感性的,不是那麼理性。
從國外留學回來的他,現在也是一個創業者。
他承接了上一代人的使命,遊走在當代藝術和傳統藝術之間,用年輕人的方法,表達著自己。
本文圖片,全部由被訪者提供,在此鳴謝。
這個國慶節
茶傳媒隆重推出
第一個中國小淑女國際營
✦
想讓您家的小美妞
提高英語口語,變得更加自信
還能提升對美的感知力
那就趕緊給她報名
早鳥價有優惠哦
文字版權|茶傳媒
商務合作|請後臺留言
chameit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