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別樣茶藝文化「執香捻茶」展現古典生活新美學

2020-12-26 中國新聞網

臺灣別樣茶藝文化「執香捻茶」展現古典生活新美學

圖為臺灣茶師表演的「執香捻茶」茶藝現場。 翟羽佳 攝

圖為「執香捻茶」茶藝表演現場,吸引眾人眼球。 翟羽佳 攝

圖為臺灣茶師表演的「執香捻茶」茶藝現場。 翟羽佳 攝

  中新網石家莊9月2日電 (吳潔)8月29日至9月4日期間,臺灣知名茶器具創作品牌陶作坊在石家莊舉行陶作坊經典作品展。其中,新穎的茶藝展演最為搶眼。伴隨著古典音樂的清雅節奏,掛畫、點茶、焚香、插花——「執香捻茶」展示別樣的茶藝文化,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圍觀。

  陶作坊1983年成立於臺灣,陶器創作已有30年歷史,並已成為國際知名的陶瓷茶器具領導品牌,在大陸已有41家直營店面。30年來,陶作坊不斷嘗試將茶藝與香道、書法、花藝等古典傳統文化相結合,推出了多種創新的茶藝文化體驗,「執香捻茶」的新穎演繹讓民眾耳目一新。

  此次茶藝表演沒有複雜的泡茶程序,而獨以「情」字貫穿其中。一人泡茶、一人焚香,茶香、薰香中瀰漫著兩位知音的濃濃相思情意,清雅古典音樂的細膩音符彷佛在訴說著茶人誠摯待客的溫暖誠意。這種誠意足以打動過往的市民,大家紛紛停下匆忙的腳步一起靜靜的欣賞,陶醉在這如詩如畫的美妙景象中。

  「我感覺通過這個活動讓我感受到了茶文化在中國的源遠流長,琴藝師高山流水的表演,配上畫師夢境般的勾勒,讓我充分體會了茶文化深厚的底蘊,確實有一種心曠神怡的美感。」在場觀看表演的劉先生說。

  此次演出是陶作坊最新推出的茶藝演繹方式,從傳統技藝出發的同時也加入了現代的設計元素。「我們今天借這樣的活動,把時空串聯在一起,將古代和現代用一種全新的嘗試表演出來,主要是讓年輕的一輩了解茶文化,喜歡茶文化。」陶作坊負責人張廖文告訴記者。

  張廖文說,「在中國,飲茶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南北方因地域的差異,飲茶習慣也有所不同,臺灣靠近閩南,以鐵觀音、烏龍茶為主,同時茶道因受日本人的影響,所以會有一些功夫茶;而北方則更偏向於喝花茶。「現在我們更希望把茶文化推廣出去,因為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在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更應將我們的茶文化推向世界,發揚光大。」(完)

相關焦點

  • 茶傳媒專訪:可實操的臺灣生活美學,臺灣中華茶聯答茶小仙18問
    美,已然滲入了臺灣人日常生活之細節。近日,茶傳媒採訪了30多年來致力於「茶文化生活美學」推廣的臺灣中華茶聯的核心主創人員。五感的很多方面,都是可以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的。當然也包括了茶道、茶藝。茶藝涵蓋比較廣,不指一泡茶,包括整個布置啊、音樂啊、香道、釋義等等。4、生活美學追求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 可實操的臺灣生活美學是這樣 臺灣中華茶聯答茶小仙18問
    在小仙眼中,臺灣一直是東方美學的聖地。臺灣人細膩入微的美學,不僅是藝術,更是生活。美,已然滲入了臺灣人日常生活之細節。近日,茶傳媒採訪了30多年來致力於「茶文化生活美學」推廣的臺灣中華茶聯的核心主創人員。
  • 臺灣茶藝文化的發展與展望
    一、 臺灣經濟成長,茶文化的提升  經濟是國家的命脈,也是文化的命脈,有好的經濟得以讓人民生活過得富裕安康安居樂業,臺灣茶文化在經濟成長的帶動下形成另一股藝術風潮。  在臺灣茶文化發展過程中,還有一些默默耕耘的團體,那就是茶藝文化雜誌,這茶藝雜誌無形之中對臺灣茶藝文化注入一股洪流讓臺灣茶藝文化得以快速發展真是功不可沒,例如茶與藝術雜誌、壺中天地雜誌、茶道文摘、茶與壺雜誌、天地方圓、普洱壺藝等,隨著時光流逝經濟不景氣這些雜誌都已成為歷史的名詞,而今只剩下普洱茶藝一家雜誌在經營,我們期盼更多有心人對茶藝文化能多貢獻一份心力。
  • 茶藝、茶俗與觀光農業
    茶藝美學與觀光農業 從美學的角度探索出,茶藝表演是一個茶藝文化中最直接最能體驗茶的精髓和精神。 茶藝文化的意境之美是從它的器具、水、茶中所表現出來的,茶藝表演從審美的角度能夠將美的行為藝術來表現出來,茶藝表演是一個過程的呈現,這個過程就是整個連貫動作的美的展示以及茶魅力的展示
  • 臺灣茶道文化: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
    一起來看下獨特的臺灣茶道文化吧。臺灣的茶道文化是獨特的,有別於大陸的熱鬧,也沒有日本茶道的嚴肅,臺灣茶道很靜默,主泡者用心沏出一杯杯清香的好茶,供來賓品茗,在寧靜的氛圍中分享茶道文化,讓人彷佛進入另一個清淨無染的國度。對許多臺灣人而言,他們享受的是一種品茶時的舒適感。茶具有包容的氣質,與親朋好友相聚時,一杯茶總能搭配天南地北的話題,讓聚會上的每一個人感到輕鬆自在。
  • 【茶世界】臺灣的茶藝及其發展
    這時候的臺灣經濟也已逐漸地開發,形勢大好,人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質量,茶藝於是應運而生,就是把茶產業予以文化的詮釋,賦予茶產業文化化,茶藝文化就是這樣產生的。因為臺灣經濟的發展,工業越來越強,而農業逐漸地萎縮,傳統農業想要繼續生存,就必須要精緻化,就必須要產業文化化,產業文化化之後,就形成了一種休閒產業。
  • 國家級茶藝技師的茶事美學基礎課--茶事入門,素色器皿的百搭法則
    茶席設計是茶藝、茶道的基礎環節,好的茶席設計既能烘託出主題,又為茶事營造舒適的氛圍,更助茶興。 △ 範俊雯  世界茶聯合會理事 國家級茶藝技師 評茶師 點茶非遺傳承人 在日常生活中,茶事美學的設計不一定要選用華貴的器物,我們可以巧妙地運用器皿間的搭配,將茶席布置的精美而富有意境。
  • 海峽兩岸文博會展現臺灣「生活美學」
    海峽兩岸文博會展現臺灣「生活美學」 2017-11-03 17:33「生活美學」  新華社廈門11月3日電(記者 付敏)第十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文博會」)3日開幕。
  • 廈門開啟「大有智薈」美學新空間 茶禮儀從娃抓起
    22日,廈門一家致力打造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教育培訓品牌的機構,升級設立「大有智薈」茶事美學空間,從小培養孩子的中華茶禮儀。 楊伏山 攝中新網廈門7月22日電 (楊伏山 燕紅)中國茶文化歷史源遠流長,茶禮儀更是歷久彌新。
  • 作為茶藝技師的需要學會的學問,你學會了嗎?
    茶藝技師是茶文化的傳播者、茶葉流通的「加速器」。成為茶藝技師,不僅僅需要識茶、泡茶、懂茶技藝的基本功。更要懂得茶藝美學、茶藝表演、茶席設計、茶席插花;將茶的更多美好展現給大眾。茶藝美學:茶藝美學是茶藝文化中滲透出的一種美學元素, 是從選茶、煮茶、品茶以及論茶等一系列活動中所升華出的一種美學藝術。茶藝的美學元素不僅包括物質形象上的茶葉、茶具、茶技, 還包括心靈精神上的茶德、茶思想、茶文化, 其涵蓋的內容極為廣泛。
  • 茶藝,觸手生春!......茶藝、評茶開課公告
    >二、招生對象  1.茶文化愛好者、愛茶之人  2.希望提升茶藝、茶學專業素養者  3.喜愛傳統文化、品味高雅人士  4.茶行業從業者或即將從業者三、報名須知  1.年齡16歲以上,學歷初中以上皆可報名,小班教學,每班限招10人。
  • 臺灣茶藝的文化,一樣的茶喝出不一樣的味道
    範增平:1970年代開始從事茶藝推廣運動,主張把茶帶入家庭,讓麻將遠離門外,他認為最有品質的社會是充滿茶香、書香、花香的健康文明社會,強調茶是中國的國飲,可以拉近民族感情,兩岸品茗,一味同心。黃訪談部分:臺灣茶藝館在1977年出現,到1980年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 臺灣「中華茶聯」廈門設代表處 盼兩岸同推茶文化
    臺灣「中華茶聯」廈門設代表處 盼兩岸同推茶文化 2017-06-26陳悅 攝   中新網廈門6月26日電 (記者 陳悅)臺灣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以下簡稱「中華茶聯」)廈門代表處26日在廈門海滄自貿園區臺灣創業館揭牌,這是「中華茶聯」在大陸的首個正式代表處。
  • 臺灣四季茶會鷺島飄香 盡顯兩岸茶席之美
    精緻的臺灣茶席文化也首次在文博會登場,淋漓盡致展現茶道美學。臺灣「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臺中會會長李以德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臺灣在茶道美感、器具搭配、人文展出上都是強項,這些茶席搭配的美學非常吸引大陸茶人。這不,文博會期間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愛茶人前來賞茶。
  • 臺灣的茶藝及其發展
    這時候的臺灣經濟也已逐漸地開發,形勢大好,人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質量,茶藝於是應運而生,就是把茶產業予以文化的詮釋,賦予茶產業文化化,茶藝文化就是這樣產生的。因為臺灣經濟的發展,工業越來越強,而農業逐漸地萎縮,傳統農業想要繼續生存,就必須要精緻化,就必須要產業文化化,產業文化化之後,就形成了一種休閒產業。
  • 臺灣花藝和茶藝專家到梅州授課
    臺灣花藝和茶藝專家到梅州授課 2017年05月05日 15:5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5月5日梅州訊 近日,為推廣生活美學及精緻休閒農業,臺商獨資企業梅州客林農業休閒開發有限公司分別舉辦為期兩天的中華花藝培訓和茶藝培訓活動。
  • 茶文化 | 臺灣的茶藝及其發展
    這時候的臺灣經濟也已逐漸地開發,形勢大好,人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質量,茶藝於是應運而生,就是把茶產業予以文化的詮釋,賦予茶產業文化化,茶藝文化就是這樣產生的。因為臺灣經濟的發展,工業越來越強,而農業逐漸地萎縮,傳統農業想要繼續生存,就必須要精緻化,就必須要產業文化化,產業文化化之後,就形成了一種休閒產業。
  • 茶藝在臺灣的復興
    茶被人類發現和應用已經五千多年,相比起來,臺灣茶業的歷史不長,只有一百多年,根據可考的文字數據,臺灣是在清朝嘉慶年間開始有茶業的。
  • 茶培訓 | 探尋師資系列——茶藝師資自創茶藝《茶和世界》欣賞
    由第六屆茶藝師資班學員自創的茶藝演示《茶和世界》講述了茶葉的前世今生,從鍾靈毓秀的葉子演化出千變萬化的茶湯滋味,滋養著人們的身體和心靈,在人們心中埋下「和」的種子,堅定了民族的文化自信,增強了人民的精神動力,世界各國人民在茶湯品鑑中深化文化的交融互鑑,使茶文化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精神財富,也讓東西方文明在交融互鑑中實現「美美與共、世界大同」。
  • 中國茶文化:獨特的臺灣茶道文化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很喜歡茶,中國的茶道文化源遠流長。家裡來客人,喝茶聊天、聊人生,節日送親朋好友。茶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被稱為美的哲學。每個地方的茶文化是不同的。一起來看下臺灣文化中,獨特的臺灣茶道文化吧。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