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傳媒報導:北京雅生活對話臺灣雅生活,十方茶席感知東方美學
北京和臺灣兩地的90多位茶人,白衣獵獵,仙氣飄飄。席美。十方茶席,中華文化。一邊講述四季變遷,一邊展現五雅之美。茶美。餐美。老北京地道的京八件茶點;老舍茶館廚房精心製作的烤鴨、素餃子。這,是「一脈茶香,北京雅生活對話臺灣雅生活」的海峽兩岸中華茶文化美好生活雅集的概貌。
-
第二屆國際茶席設計大賽圓滿落幕 開啟兩岸茶席美學之路
「2017國際茶席之美設計大賽」就是這樣一場有關茶席之美設計的視覺盛宴,大賽頒獎典禮於11月25日上午在臺灣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隆重舉行。國際茶席之美設計大賽弘揚東方茶文化及茶席美學在前一屆頒獎典禮上,陶作坊亦受邀為典禮活動表演嘉賓,特別以代表臺灣茶文化新體驗的Tea PartyⅡ展演為活動開場,並為茶席動態展演提供展場視覺設計及所需臺灣茶品,讓現場民眾感受到茶飲文化的新浪潮。今年的國際茶席之美設計大賽創作題材聚焦於異材質茶器作品創作,參賽共有26組團隊、收到茶席作品共計44組。
-
臺灣寫真:阿里山茶飄香海峽兩岸
韓勝寶 攝 中新網嘉義10月28日電 題:阿里山茶飄香海峽兩岸 中新社記者 韓勝寶 陳立宇 到臺灣嘉義縣參訪,第一站來到平均海拔1200米的阿里山風景區番路鄉隙頂。記者看到,這裡雲霧繚繞,土壤為紅土,非常適合茶葉生長,大大小小的茶廠數不勝數。
-
茶傳媒專訪 | 「茶席魔法師」江昭慧,她把大自然搬入了一方茶席
鳥的色彩——盡顯極致之美前段時間,一隻來自東方的鴛鴦,出現在美國的紐約中央公園。沒有刻意的技巧,也沒有藝術家肆意的渲染,它就是最好的視覺之美和靈動之美。」視覺之美——你看到它時,內心會產生驚豔。靈動之美——你眼神與它接觸的剎那,跨種族生命有了一種無聲的交流。
-
茶傳媒專訪:可實操的臺灣生活美學,臺灣中華茶聯答茶小仙18問
美,已然滲入了臺灣人日常生活之細節。近日,茶傳媒採訪了30多年來致力於「茶文化生活美學」推廣的臺灣中華茶聯的核心主創人員。中華茶聯兩岸事務部部長、臺灣茶學堂&舊居草堂古美術創始人馮文炫、 中華茶聯兩岸事務部執行長、臺灣掬月創始人許家菱,以及90後的年輕茶人Peter,聚首北京,和小仙一起暢談生活美學。
-
海峽兩岸茶人茶席交流活動在廈舉辦 融入四藝的茶席成為活動亮點
兩岸除了血脈相連情牽外,中華文化就是兩岸和平統一的穩定器。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精隨,兩岸以此內涵交流,培養富含中華文化的人才,就是培養國家穩定與文化藝術的種苗。所以兩岸茶席交流活動是一個傳承百年茶藝與弘揚中華茶文化的最佳平臺。
-
宜興:茶禪論壇與茶席大賽盡顯「朱顏蓮華」
2018首屆雲湖茶禪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兩岸茶禪文化交流論壇暨茶席設計比賽頒獎儀式昨天下午在宜興雲湖禪居小鎮舉行,設置在佛光祖庭大覺寺的兩岸茶禪文化交流論壇現場,來自臺灣的茶藝專家陳志宏、湯家鴻等,對識茶、擇器以及寂靜修煉等茶禪文化作了表演和詮釋。
-
茶席之美:茶席設計的九個要素
韓國也有「茶席」一詞的出現,一則觀光公社的廣告語上說:「茶席:為喝茶或喝飲料而擺的席。除擺放各種茶、糖水、蜜糯湯、柿餅汁以外,還放蜜麻花和各式茶食、油果等。」並配有圖,圖上擺滿各式點心,可見指的是茶果茶點。近年,我國臺灣「茶席」一詞出現頗多,但多指茶會,或茶會環境的布置。如設立某種主題茶會,叫「露雪茶席」等。
-
可實操的臺灣生活美學是這樣 臺灣中華茶聯答茶小仙18問
在小仙眼中,臺灣一直是東方美學的聖地。臺灣人細膩入微的美學,不僅是藝術,更是生活。美,已然滲入了臺灣人日常生活之細節。近日,茶傳媒採訪了30多年來致力於「茶文化生活美學」推廣的臺灣中華茶聯的核心主創人員。
-
臺灣「中華茶聯」廈門設代表處 盼兩岸同推茶文化
「中華茶聯」總會長張富欽表示,希望能利用自貿試驗區的優勢,將代表處打造為臺灣茶藝及茶業文化的展示空間,成為臺灣茶人在大陸展示及交流的窗口,並與大陸茶業相關專業人士展開合作,兩岸共同將中華茶藝文化向海外推廣。 「中華茶聯」成立於1984年,成員由分布臺灣各地的茶藝館業者、茶道教室、個人工作室及愛茶人士組成,目前會員數量超過2000家。
-
茶會記憶 | 茶會,愛茶人生活中的儀式(附最美茶席比賽獲獎名單)
茶會是愛茶人的相聚,是愛茶人生活中的儀式,在儀式感中感受生活。清明茶會雖已結束,但美好的回憶仍是我們生活的中一部分,生活也在繼續前行,通過視頻形式的茶會記憶,讓我們期待下一場茶會,期待明年的清明茶會。 2018國香清明茶會篇一:源起 2018國香清明茶會篇二:遊園 2018國香清明茶會篇三:茶會 https://v.qq.com/x/page/t06356kc4ur.html?
-
茶空間|會泡茶不一定會布置茶席,茶席竟有如此講究
茶席上的壺承,是為了保持席面的清潔乾爽之用。壺承的選擇,顏色宜略淺於席布的顏色,不應太惹眼而喧賓奪主,大小則應當與茶壺相匹配,不宜太高,以免茶壺產生不穩定的感覺。如果有條件,可以挑選早期柴燒的瓷盤作為壺承。4、公道杯公道杯避免了因泡茶出湯的先後造成的濃度不均勻現象。在茶席的設計中,我們選用的公道杯大都沒有把手,公道杯要儘可能高於泡茶器,以形成視覺上的高下錯落。
-
因茶而席,茶才是茶席的主角
茶是茶席的靈魂,因茶而有茶席,茶應該始終處於茶席的核心地位,茶席設計應將茶品的美充分烘託並升華。茶品是茶席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元素之一。茶品的選擇是否恰當,將直接影響茶席的主題定位是否合理,影響茶席設計的整體結構是否協調。
-
中式茶席,禪意之美!
現在人喝茶不僅僅是單一的喝茶,還融入了花道,香道,以及茶席,其目的是為了泡好一壺茶,享受一杯茶。所謂茶席設計,就是指以茶為靈魂,以茶具為主體,所共同完成的一個茶道藝術組合整體。我們以一般的基本構成因素加以敘述。
-
第二屆日照茶會:茶人的美,茶席的韻味
5月9日,第二屆日照茶會在日照市萬平口海濱風景區演藝廣場舉辦,本屆茶會借鑑無我茶會的形式,大家圍成圈圈泡茶,一味同心,打成一片。布置茶席者都自帶茶具,布置的茶席各具特色,體現了茶的包容性。茶席主題為《不負茶席》,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茶、香、花、樂的盛宴。
-
聽《人文茶席》(一)人文茶席之定義
第一章 茶席如何人文第一節一 人文茶席之定義 茶席是指以茶為中心,以具有東方美學和人文情懷所構成的茶空間及茶道美學理念,它不僅僅拘於茶的層面,而是一種復興與發揚中的生活美學。茶事是在我們在對茶從種植到品啜,從物質到思想的體悟過程,並在此過程中不斷通過實踐並日益完善的。茶人不僅要有清明之思想,廣博之知聞,虛懷之胸襟;更在於親手操持一水一器,「格」茶致知的實踐精神。以茶湯作品為自己的言語,以茶席外貌為茶之內涵與人文精神的結合。空言妄語,不將理論結合於踐行;或只注重程序的操作,未將思想注入其間,都難達化境,行神遊離。
-
茶器+茶席+茶聲+茶事+茶會
茶席是茶事進行的空間,也是泡茶人對茶事認識的綜合表達。一個茶席的思考重點,是如何展現所要泡的茶。由此,茶席的季節性和地域性不是獨立於茶事之外的,而是由泡茶人結合當下和對茶性的理解而通過鋪陳的細節來呈現的。
-
臺灣茶藝師將抱團入廈 設立代表處服務兩岸
臺灣哈密瓜烏龍茶驚豔寧波文博會。 臺灣茶藝與寧波零距離 「中華茶聯」在寧波文博會現場分享臺灣茶席文化、茶道美學,吸引當地愛茶人士前往賞茶。「中華茶聯」常務理事馮文炫告訴晨報記者,此次該促進會聯合臺北、臺中、臺南、高雄各分會長同來參展,並遴選50家臺灣藝術人文、陶藝、茶藝老師及知名茶文化特色工作坊,涵蓋茶文化方方面面,淋漓盡致分享臺灣茶藝文化。 而分享互動方式,則是別開生面的茶會。4天6場茶會,每一場主題、奉茶人和茶品都不一樣,各有講究。
-
有茶席的茶會即是有精神規劃的茶會,無我茶會的特點是什麼?
泡茶也罷、茶藝也罷、茶道也罷,任何地方都可實施,但如果只是單純地衝泡一壺茶或是一杯茶來喝,這樣的場所我們不稱為茶席』,茶席是為表現茶道之美或茶道精神而規劃的一個場所。」有茶席的茶會,即是有精神規劃的茶會。茶藝在現代社會興起並推陳出新,使現代雅集茶會呈現出一派流光溢彩的風貌。
-
你來的正是茶席盛開時——記「麻粟正山紅」杯第三屆海峽兩岸茶席茶藝衝泡大賽
已經連續舉辦了兩屆的一年一度的海峽兩岸茶席茶藝衝泡大賽於11月17日又在武夷山開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