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傳媒專訪:可實操的臺灣生活美學,臺灣中華茶聯答茶小仙18問

2020-12-14 茶傳媒

茶傳媒——中國茶領域第一原創媒體

2018最受歡迎的故事——茶傳媒專訪

在小仙眼中,臺灣一直是東方美學的聖地。

臺灣人細膩入微的美學,不僅是藝術,更是生活。美,已然滲入了臺灣人日常生活之細節。

近日,茶傳媒採訪了30多年來致力於「茶文化生活美學」推廣的臺灣中華茶聯的核心主創人員。

中華茶聯兩岸事務部部長、臺灣茶學堂&舊居草堂古美術創始人馮文炫、 中華茶聯兩岸事務部執行長、臺灣掬月創始人許家菱,以及90後的年輕茶人Peter,聚首北京,和小仙一起暢談生活美學。

一直在踐行生活美學的許家菱老師,接受了茶傳媒的專訪,並回答了18個關於生活美學的核心問題。

下面,值得收藏的乾貨來啦!

生活美學之對話

1、什麼是生活美學?

就是如何能過一種美好的生活,如何在生活裡感受到美好。

我覺得這樣子的一個學習過程,甚至於說這樣一種學問,就叫做生活美學。

2、臺灣生活美學興起於什麼時代?有什麼特點?

我個人認為是沒有什麼特定的年代。它其實一直都存在著。

差不多把它當成一個話題,提出來,是因為人們的生活、物質條件達到了一定的水準。這時,他們就會去追求更精神方面的部分。

它的特色在哪裡呢?在細微處。很多人接觸臺灣人,會感受到臺灣人特別細膩。

3、中國傳統文化如何體現在生活美學中?

要去看怎麼定義中國傳統文化。

比方說,我們掛了一幅字畫,或者看到一些刺繡,或一件精美服飾,或是聽一首音樂,都是在五感之內。

五感的很多方面,都是可以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的。當然也包括了茶道、茶藝。

茶藝涵蓋比較廣,不指一泡茶,包括整個布置啊、音樂啊、香道、釋義等等。

4、生活美學追求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生活美學是什麼,它的核心價值就是什麼。

最主要的就是,如何讓我們去感受到生活之美,然後把自己的日子過得更美好,我個人認為這就是生活美學。

5、日式生活美學和臺灣生活美學有哪些異同?

日本推崇的是一個極簡主義。

臺灣美學,更傾向生活美學,是日常生活的美學。它也有一些獨特的地方性,或是叫鄉土性。

日式的生活美學比較注重儀式感。

臺灣的生活美學,相對隨性一點,自在體貼一些。兩者的共通之處,都是在於很細膩。

6、追求生活美學,在這個時代有什麼意義呢?

生活美學是用來感受的,而不是用來追求的。

它可以讓我們更加感受生活之美,自在的把日子過得更輕鬆愉悅。

中國茶事美學

茶和美之間的聯結在於寧靜的心。

謙和寧靜,賞物之美,理解其妙,用心感受。

茶席之美,不只是表象。

透過茶人涵養、構圖布局等,將茶席器具、景物呈現出來的意境亦是心境。

7、中國茶之美,體現在哪幾個方面或層級?

第一個美,是表象的。

喝茶時,注重茶湯的色香味,追求口感,覺得比較苦或者甜等,這是比較淺的。

第二個美,是高深的。

可以從茶中感受到茶之氣,或者說可以感受到一種境界。

8、一方美的茶席,需要具備什么元素或要素?

必須是由內而外的美。不是表面上看到席面的一些色彩搭配,當然,視覺上的美感也很重要。

茶席的關鍵在於茶。

選用器具,第一不是美感,而是能否合理泡茶,能不能為要泡的茶加分,這是很重要的元素,也是必要的因素。

9、完美的茶席策劃,分幾個步驟完成?

茶席策劃,如同寫書法。

比如一個書法家,他寫的書法就是內心思想的呈現。

一個畫家也是,不是說他今天畫一頭牛,那就是牛。他肯定有一些想要表達的東西。他作畫時,用各種方式來留白,水墨素描、油畫、粉彩、水彩等,都是為了在一張畫布上去體現它的美。

茶席也一樣,茶為主載體,茶人為席主。

根據你的主題和理念去設計,你所表現或者表達的,就是你的茶席。

美,不止於表象。表象的美,是經不起考驗的,是單薄的。

比如,道觀裡的茶席,看著不是那麼華麗,甚至也有些孤寂、簡單,但它就是美。

10、如何根據不同的客人,布置一方茶席?

設置茶席,跟你的對象有很大的關聯。他們來自於哪裡,用他們可以接受的方式去布置茶席,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這種方式比較像自我介紹。要達到一個真正的茶席交流,這是正確的茶會方式。

一個真正的茶會,要從所有的賓客進場,一直到入座,在這個時間段裡面泡幾道茶,是不是有茶點,有什麼茶品,有沒有拿到茶帖。

有很多細節,都要一一安排到位。

11、臺灣的茶事美學,有什麼明顯特點?

茶事美學,一開始在臺灣,它就是一個茶館文化。

找時間去喝茶,在喝茶的過程中有一些表演。然後聞香,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這個就有了臺灣的雙杯泡。

近年來,臺灣發展出一些劇場式的茶會,它會涵蓋很多方面,不只是有茶。

很難確定說臺灣有哪些茶事流派。

總之,習茶人要謙卑,喝茶的人要感恩。不管我們在習茶這條路上多久,都要抱著一個學習者的心態。

12、茶席策劃和藝術策展有什麼相同之處?

藝術的策展,更多是在於觀賞。它是呈現出藝術家想要表現的東西。

茶席策劃,是互動的。席主策劃茶席的時候,不能只考慮自己,要知道怎麼樣的呈現,才有人來你這裡喝茶。

比如,茶人去國外參展,首先要考慮外國人能夠接受什麼設計,喝什麼茶比較容易接受等,才能開始去設計茶席。

13、臺灣從事茶事美學者,都是什麼群體?

從事臺灣茶事美學的,有一些是茶館的經營者。後來,更多的是結合琴棋書畫等,在文化方面更專業的的茶藝教學者。

現在有很多新形態的年輕人,他們喜歡用藝術家的方式來演繹茶,把它當成一種另類的藝術展現方式。

還有一些文字工作者、空間的設計者經營者、藝術家、陶藝家等,都有可能在從事茶相關的工作。

臺灣中華茶聯

14、1984年成立的中華茶聯,主要成員是哪些?

「中華茶聯」全稱是臺灣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成立於1984年。

30多年來,對於「茶文化生活美學」不餘遺力推廣。舉辦過12屆「中華茶藝獎」(每2年一屆),多次與《日本的茶道》與《韓國的茶禮》相互交流。也是世界華人來臺灣學習茶藝文化的最主要推動者。

中華茶聯有2000多名會員。

主要會員,除了相關茶企,茶農,茶莊等商家外,還有陶藝作家,書法藝術,茶藝茶席設計領域上專業的學者、教授、老師。

此外,還涉及了花道,香道,各類音樂家如古琴、二胡、尺八、古箏、琵琶…等,以及茶會所、古美術館、私人博物館、日本韓國茶道茶禮各家流派的傳人,茶文化培訓、傳播機構,及茶人服飾,家具,茶點,和果子…等,是一條全面、完整的學術商業結合的產業鏈。

15、中華茶聯和大陸的互動有哪些?

中華茶聯自1984年以來,一直著重在推廣茶藝文化。我們每一兩年會舉辦一個中華茶藝獎的大賽。

這是一個比較全面性的比賽。大陸選手,還有一些國外選手都來參加。

大陸茶的產量很大,種類也多,加上這幾年來大陸的經濟快速成長,這是很好的機會。兩岸結合,一起聯手會把傳統文化做得更好。

16、中華茶聯辦過哪些影響較大的主題茶會?

中華茶聯有4個分會,臺南、臺中、高雄、臺北,各個分會有自己的特色主題茶會。

臺南,會在每年的春夏間舉辦春日茶會。

臺中的年度梅花茶會,在冬天。

高雄有真愛碼頭的海上茶會,有一年我們在海上看夕陽。雖然是海上茶會,每年的茶會主題都不一樣。

臺北,有很多經常的茶事講座。也有英國貴族山莊party式茶會、鶯歌陶瓷博物館的百大茶席.....

中華茶聯兩岸事務部部長馮文炫

17、中華茶聯8月來北京交流,有哪些體驗和心得?

這次來北京我們有三場文化交流。

其中一場是跟老舍茶館的「北京雅生活對話臺灣雅生活」。

老舍茶館為了這個活動,前期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很多細節的安排都很用心,很細膩。

我們這次是從濟南去參加茶博會,然後直接帶著這些茶器具來到北京。

我們將「春夏秋冬」四季展現在席面上,是用一種比較特別的方式介紹不同風味的臺灣茶。

圖說:中華茶聯主創在老舍茶館,左二為中華茶聯總會長王武正

18、未來計劃和大陸茶人有哪方面的互動?

我很期待有這個機會,在北京辦一次有主題規劃的茶會。

可以是一個提前設定的主題,不限用一種方式,去呈現不一樣的茶席,或者不一樣的表達方式。

我希望,所有參與的人都能內心真正感動。這就是一個比較成功的茶會或者茶席。

中華茶聯兩岸事務部執行長許家菱

尾 聲

許家菱說,茶道藝術,是一個茶人泡茶所有風範的總和。

簡單的事情反覆做,會呈現很多讓你靜心和美的東西。

臺灣的生活美學,在代代傳承著。

90後的Peter,他是新一代的臺灣茶人。

他說, 生活美學,就是要回歸生活的。 把有溫度的東西帶到生活裡,體現出一種儀式感,它可能是感性的,不是那麼理性。

從國外留學回來的他,現在也是一個創業者。

他承接了上一代人的使命,遊走在當代藝術和傳統藝術之間,用年輕人的方法,表達著自己。

本文圖片,全部由被訪者提供,在此鳴謝。

相關焦點

  • 可實操的臺灣生活美學是這樣 臺灣中華茶聯答茶小仙18問
    在小仙眼中,臺灣一直是東方美學的聖地。臺灣人細膩入微的美學,不僅是藝術,更是生活。美,已然滲入了臺灣人日常生活之細節。近日,茶傳媒採訪了30多年來致力於「茶文化生活美學」推廣的臺灣中華茶聯的核心主創人員。
  • 茶傳媒報導:北京雅生活對話臺灣雅生活,十方茶席感知東方美學
    茶傳媒——中國茶領域第一原創媒體8月21日下午,一場雅致、極致的美學盛宴在北京老舍茶館舉行。說是美學盛宴,一點不誇張。人美。老北京地道的京八件茶點;老舍茶館廚房精心製作的烤鴨、素餃子。這,是「一脈茶香,北京雅生活對話臺灣雅生活」的海峽兩岸中華茶文化美好生活雅集的概貌。
  • 臺灣「中華茶聯」廈門設代表處 盼兩岸同推茶文化
    6月26日,「中華茶聯」廈門代表處在海滄自貿園區臺灣創業館揭牌。 陳悅 攝   中新網廈門6月26日電 (記者 陳悅)臺灣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以下簡稱「中華茶聯」)廈門代表處26日在廈門海滄自貿園區臺灣創業館揭牌,這是「中華茶聯」在大陸的首個正式代表處。
  • 茶空間靈感|東方生活美學,藏在六家臺灣知名茶空間
    茶空間靈感|東方生活美學精髓,都藏在這六家臺灣知名的茶空間裡了家居餐廳
  • 問茶遊山,臺灣溯茶之旅
    當然,你還可以和林炳輝老師對話,茶事問答:茶與生活的美學,茶席的體驗。從一片茶園到如今的茶品牌,遊山茶訪歷經幾代傳承,成為臺灣茶及臺灣茶文化的代表。一方面勇於創新,出品獨一無二的甜香型烏龍茶;另一方面堅持傳統,用心做好茶。
  • 茶傳媒專訪:常定華,她插的花是中國畫,畫出了生活下的生活
    茶傳媒——中國茶領域第一原創媒體她插的花,絕對不會只讓你看一眼。你輕輕的一瞥,就被牢牢抓住了。那些葉子、那些色彩,呼喚著我們向更深的內在潛入。喝著荷花芯裡睡了一夜的茶,再插上一束荷花,這樣的雅致生活,常定華希望屬於她的學生們。常定華說,古漢語裡,中華的「華」字與「花」字相通;到宋代,插花更是與點茶、焚香、掛畫,一起被列為文人「四藝」。
  • 臺灣別樣茶藝文化「執香捻茶」展現古典生活新美學
    臺灣別樣茶藝文化「執香捻茶」展現古典生活新美學 圖為臺灣茶師表演的「執香捻茶」茶藝現場。
  • 茶傳媒專訪 | 「茶席魔法師」江昭慧,她把大自然搬入了一方茶席
    茶傳媒——中國茶領域第一原創媒體最好的茶席,是一方山水。有格局、有構圖、有色彩、有氣勢。但到了至高點,便是「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的魔法境界。江昭慧的茶席課,入門的第一個美學法則,就是觀察鳥的顏色。鳥兒,是世間最偉大的美術師。世間極致的色彩都可在它們身上一一展現。
  • 臺灣四季茶會鷺島飄香 盡顯兩岸茶席之美
    精緻的臺灣茶席文化也首次在文博會登場,淋漓盡致展現茶道美學。臺灣「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臺中會會長李以德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臺灣在茶道美感、器具搭配、人文展出上都是強項,這些茶席搭配的美學非常吸引大陸茶人。這不,文博會期間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愛茶人前來賞茶。
  • 臺灣6家獨具特色的茶空間
    自18歲開始學陶,主要製作喝茶用的茶,創作靈感多數來自老古物。作品輪廓優雅,善用薄胎,展現精巧不造作獨樹一格的形體,不流於世俗的配色,具體表現其獨到眼光與真實自我。若是在炎熱午後,想要冰涼暢快可選擇提供冷飲的「南投18紅玉紅茶」與「坪林東方美人茶」,圖中紅茶色澤通透可見烘培或透曬時間拿捏合宜,品飲起來香韻滿繞,不見太多苦澀與焦味。
  • 臺灣茶道文化: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
    一起來看下獨特的臺灣茶道文化吧。臺灣的茶道文化是獨特的,有別於大陸的熱鬧,也沒有日本茶道的嚴肅,臺灣茶道很靜默,主泡者用心沏出一杯杯清香的好茶,供來賓品茗,在寧靜的氛圍中分享茶道文化,讓人彷佛進入另一個清淨無染的國度。對許多臺灣人而言,他們享受的是一種品茶時的舒適感。茶具有包容的氣質,與親朋好友相聚時,一杯茶總能搭配天南地北的話題,讓聚會上的每一個人感到輕鬆自在。
  • 火了這麼久的臺灣茶,究竟贏在什麼地方?
    談人文、會歷史:在臺茶發源地百年老街大稻埕,考察茶業起源發展及歷史,閒逛有品味的老茶館,如果不知道哪裡買茶,這是絕佳選擇。對談資深茶人、茶具藝術家與鑑茶大師。逛茶行、賞茶器:走進百年茶行,走進「臺灣景德鎮」鶯歌,訪當地藝術家作坊,200年歷史陶瓷老街尋賞有生命力的茶器。
  • 第三屆臺灣傳媒大學生實習暨航拍體驗活動啟動
    17日晚,臺灣銘傳大學學子林冠佑在四川省川劇院觀看川劇《白蛇傳》後發出驚喜的感嘆。  為期15天的第三屆臺灣傳媒大學生實習暨「大熊貓新視野」航拍體驗活動7日起在成都啟動。10位來自臺灣銘傳大學傳媒專業的大學生在進行新聞實操訓練的同時,感受四川發展魅力,川劇是他們重點關注的主題之一。
  • 臺灣茶事(全文)
    喝茶,人人都會,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國人喝了數千年的茶,是現代文學大師林語堂所形容:「只要有一隻壺,到哪兒都快樂」的民族,因此而發展出來的制茶工藝、飲茶藝術的講究,是世界少有的。但約略在同時,一海之隔的臺灣,卻將飲茶這樁雅事發展成休閒文化與家常生活的一部分,隱然成為承明繼清的「臺灣茶文化」。臺灣的生活與飲茶文化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說,飲茶這種風俗成為臺灣社會生活的一部分。與茶相關的產業深入到島內各個角落。「去吃茶」這句話已經變成臺灣人待客的口頭禪。
  • 愛上臺灣茶,臺灣名茶及茶區
    金萱茶最大的特徵是具有一股濃濃的天然「奶香」,這種天然的奶香很少品種可以做得出來,只有金萱茶有此特徵。翠玉茶則具有強烈的野香,所謂「清香撲鼻」就是翠玉茶的典型特徵,有時候翠玉茶可以做出類如「野薑花香」的香氣特徵。四季春則是近七、八年在臺灣逐漸受矚目的茶,其特徵是早春、晚冬和一年四季皆可產制,再加上四季春茶具有清揚濃烈的香氣,所以甚受消費市場青睞,唯滋味稍苦澀。
  • 安溪和臺灣茶緣深厚 共同把中華茶推廣成世界茶
    原標題:安溪和臺灣茶緣深厚 共同把中華茶推廣成世界茶  安溪和臺灣茶緣深厚,兩地民間茶人的交流亦日益深入。不少民間人士期盼,通過多形式、高層次、寬渠道的交流合作,共同把中華茶推廣成世界茶——   一位臺灣茶商的選擇   陽春三月,記者來到安溪龍涓鄉舉溪村海拔1000多米的茶葉基地,清新的涼風迎面撲來,淡淡的茶香沁入心脾。放眼望去,只見一片片茶山連綿起伏,一棵棵茶樹鬱鬱蔥蔥,猶如站在風景畫前。
  • 臺灣左如玉老師,培訓廈門外圖集團司茶隊
    為弘揚兩岸茶文化,廈門外圖集團今年3月28至3月31日,特邀臺灣茶葉研究所原副所長、臺灣南方生活報茶文化事業部總經理左如玉老師及其家族苗慄「東方美人茶」茶文化第五代傳人左芳儒女士赴廈門開班傳承,廈門外圖司茶隊10名隊員參加了此次專題培訓。
  • 一盞清香,兩岸滋味---臺灣七天輕奢茶事交流
    淡淡的茶館,卻是過去二十多年來在永康街引領茶文化發展的潛龍之地。黃權豪老師在這裡為您講述茶事的來龍去脈,從臺灣茶歷史及茶區分布到臺式茶的衝泡方法,從文山包種、鐵觀音到東方美人和凍頂烏龍一一品來,以此了解臺灣茶事。黃權豪1998年創立<露雪茶席>茶文化工作室,擁有<中華花藝基金會>正教授資格。
  • 茶傳媒專訪 | 陳善明:一壇好茶等你十年,喝出時間的味道
    茶傳媒——中國茶領域第一原創媒體2017年最受歡迎的故事——茶傳媒專訪紅布蓋,白封條,金色罈子。每隻都有半人高。寬闊高大的架子,亮晃晃,足足排了四層。這是一棟藏滿數千壇窖藏「大紅袍」的茶倉。乍一看,如同一座博物館的藏寶閣,神秘,震撼。茶倉的主人叫陳善明,武夷山長尾村人。
  • 網紅氣質茶器茶食!臺灣茶工藝精品館引爆成都茶博會!
    本屆茶博會規模3.5萬平米,匯集全國30多個名茶產區、800餘個茶葉茶具品牌,3萬餘種涉茶商品參展。今天為你推薦即將亮相茶博會的臺灣茶工藝精品館! 臺灣茶工藝精品區位於世紀城會展中心3號館,由近20家企業組成,總面積500近平米。今年,臺灣茶工藝精品融入成都生活美學,邀請柴燒、陶藝、香道、漆藝、茶器、天目、古美術等茶文化精品,加上臺灣各式茶葉,聲勢奪人,震撼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