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傳媒專訪 | 陳善明:一壇好茶等你十年,喝出時間的味道

2020-12-20 茶傳媒

茶傳媒——中國茶領域第一原創媒體

2017年最受歡迎的故事——茶傳媒專訪

紅布蓋,白封條,金色罈子。每隻都有半人高。

寬闊高大的架子,亮晃晃,足足排了四層。

這是一棟藏滿數千壇窖藏「大紅袍」的茶倉。

乍一看,如同一座博物館的藏寶閣,神秘,震撼。

茶倉的主人叫陳善明,武夷山長尾村人。

在他心裡,武夷山腳下的這個小村莊,未來會變成一座「封堂小鎮」。為此,他推平了一整座茶山。

「以後,這裡是儒釋道同修的書院,這裡會建一排小木屋,你們可以來靜坐禪修。」

這個小鎮,是要為他的客戶服務,願意等他十年的客戶。

這些人,三三兩兩一起買了他的一種茶,可以封存時間和情感的茶。

這就是窖藏封茶。每一壇,十年後啟封。

少年成長 為信任交學費

陳善明的祖籍在浙江龍泉。

上世紀30年代,龍泉多山少田,生活困難。陳善明的爺爺帶著一家老小,來到武夷山,從此紮下根來。

1975年,陳善明出生於武夷山興田鎮仙店長尾村。

小時候,村裡有個集體經營的茶廠,爺爺是廠長。一到採茶季,爺爺就帶著茶農們進山採茶。好茶,必須在露水被太陽蒸發前採摘。爺爺他們經常天不亮就出門了。

在陳善明眼裡,採茶做茶,都是辛苦事。茶葉也太普通,武夷山家家戶戶都幹這個。

年少的他,總想幹點提氣的事情。

那時候,他家有個苗圃廠,除了茶樹苗,還有不少桑樹。

他想養蠶。那年他16歲。

他買來蠶寶寶,精心養育。家裡桑樹葉充足,蠶寶寶們健康又愉快。很快,他就收穫了一大袋子蠶繭。

16歲的陳善明賣出了自己的勞動成果,100多塊錢。人生第一次汗水換來的一筆巨款。

他花五十塊給家人買了十多斤牛肉。一路扛回家,發現都是不能吃的注水肉。

後來,有人說,你織襪子吧,織多少我收多少。他買了十多臺機器,僱了工人,熱火朝天。

織出的襪子總是不合格,通不過驗收。看著家裡上萬雙襪子,他懂了。他織的襪子,永遠不會合格的。

輕信他人,就得交付慘痛的學費。

生活給少年陳善明上了這一課。可他沒有低頭。

抬轎子 賺來第一座茶山

採訪前,陳善明泡了一款陳年大紅袍。

一杯飲下,身心通泰,有柔糯的時間質感。

陳善明說,這杯茶只窖藏了五年。十年的陳茶,會是什麼味道?現在不知道,但是他會用時間來等候。

他成長的故事,還在繼續。

織襪廠倒閉了,他們全家有了一輩子都穿不爛的襪子。

他又去開拖拉機。二手的拖拉機看起來很拉風,可每年賺的錢,還不夠維修。最後,他練就了方圓數公裡最好的拖拉機維修手藝。

家裡的錢,都被他折騰完了。還能做什麼?1995年,武夷山風景區開發沒多久,需要招聘抬轎工。陳善明報了名。

抬轎子是個體力活,可來錢快。

那時,茶農做茶一天最多只能收入12元,轎夫抬一個人一次大約能掙到7.5到15元。遇到和善的遊客,還會給小費。陳善明收到最多的一次小費,是一位80多歲的臺灣阿姨給的,有1000臺幣。

上帝關上一扇窗,會打開另一扇。

在景區抬轎子時,陳善明看到了遊客對武夷山的讚嘆,也看到他們對武夷巖茶的喜愛。他重新審視自己生長的土地,開始學習武夷山的歷史和文化。

998年,24歲的陳善明暗暗打算做茶。他要一鳴驚人,要挖一座茶山。

他一邊抬轎子,一邊攢錢。攢下錢, 就請來工人開山,造茶園。

圖說:湖對面,就是陳善明家的第一座茶山

他不僅自己種茶、採茶、制茶,還早貪黑地挨家挨戶送茶樣,尋找銷路。在他看來,做茶不能只當茶農,要放大格局,向產業鏈上遊走。他承包茶山,自己推銷茶葉,拓展人脈,事業慢慢步入正軌。

2003年,陳善明創辦了善明茶廠。之後,又創辦了茶葉研究所,以及帶動村民一起致富的合作社。

圖說:善明茶廠的茶山上,到處都是這種野生的小草莓

賣掉保時捷 方懂真情

善明茶廠的名聲越做越大,業績也越來越好。短短幾年,陳善明蓋了新房,買了車。

當朋友遍天下時,揚眉吐氣的他,覺得自己可以掌控一切。

殊不知有句古話說: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他開始大額貸款,承包山場、擴大生產,還給自己換了一輛嶄新的保時捷。

信貸是有利息的,茶廠的經營也不是一帆風順,在債務壓力下,陳善明很快從雲端跌落下來。

面對巨大的壓力,陳善明想盡了一切辦法。

保時捷也賣掉了。他心灰意冷。

幸運的是,生活並沒有完全拋棄他。陳善明的家人、朋友乃至茶廠的工人,都紛紛施以援手。

工人們拿出了自己的工資,說「老闆,你先用著。」

朋友們從外地趕來,陪伴他度過最艱難的這段時光。

人生最低谷的時候,陳善明感受到了什麼叫人間真情。

他發誓,一定要克服難關,把善明茶廠好好經營下去。

酒廠啟發 開創陳茶封壇

2015年,陳善明去貴州一家酒廠參觀,了解到「封酒」的銷售模式。

「封酒」,即在買賣雙方共同見證下,將一壇酒密封保存,到了約定時間再打開,或自飲,或出售。

這種形式,酒經時間的沉澱更豐厚香醇,也可以通過一壇酒,寄託「封酒人」對未來的嚮往。

這,激發了陳善明靈感的火花。酒可以存,茶是不是也可以?

回到武夷山,查閱資料和請教多名茶學專家後,他將「封酒」的經營模式搬進了善明茶廠,開創了窖藏「陳茶封壇」這一全新茶門類。

從古至今,喝茶的雅士都喜歡存茶,茶和酒一樣,是可以越陳越香。陳善明的「陳茶封壇」進入市場,帶來了無限商機。

從頭再來的他,嚴格控制每個環節。

封壇的茶,是武夷山的優質巖茶。根據不同山場的茶,壇選用了陶、青瓷、青花瓷等幾種不同的材質。

在善明茶廠的茶窖內,舉目四望,都是大大小小的陶瓷壇,裡面都是封存的茶。

陳善明與武夷山市巖上茶葉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國英的第一壇封茶,擺在最醒目的位置上。

「我要做的,是一件百年傳承的事情,真正的好茶,要能夠喝出時間的味道。」陳善明如是說。

目前,善明窖藏封茶已經獲得十幾項國家專利技術。最早的一批封茶,武夷學院茶與食品學院的多位專家,已經在採集數據,研究每一年的變化。

善明封茶的九張情感牌

經歷過人生起落,陳善明對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有太深的感悟。

他希望以茶為媒介,去連結人們寶貴的情感。

封存一壇好茶的同時,可以封存住親情、愛情、友情,封存住對過去的懷念,對未來的展望。有朝一日開壇時,多麼溫暖,多麼美好。

如今,善明茶廠已為各界愛茶人士封存了3000多壇茶。

主題各不相同。有紀念新生、新婚、金榜題名,也有祈願福祿、長壽的。

他說,我們現在有九個主題窖,分別是:出生茶、成人禮、金榜題名、結連理、立家業、福祿、長壽、百世流芳(祖傳茶)。

他這9張情感牌,讓人們和茶的關係,由弱關係開始變成強關係。

我們開玩笑說,陳總你很有網際網路精神啊。強化用戶關係,不是就是很重要的網際網路+思維嗎?

圖說:陳善明與央視紀錄片導演、國家一級編劇夏蒙封茶

他說,對。我就是要讓人們有第二次、第三次來武夷山的理由。

未來,「封堂小鎮」將成為武夷山與愛茶人的深層連結。讓這些愛茶尋茶的人,可以時常相聚,為好茶,也為情感。

採訪手記

乾隆下江南時,在杭州嘗到上好的茶,便封了茶樹專為御用。

大臣們效仿皇帝,將嘗到的好茶,書寫大紅福字貼於茶罐封存,寄託福壽好寓意。

如今,善明茶廠傳承中華封茶文化並加以創新,重現了窖藏封茶之精彩。

善明茶窖裡的茶壇,都會講故事。看著它們,如同一場隔著時空的對話,在告訴我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十年約定,重於千金。陳善明為自己的君子約定,在踐行著。

受訪人介紹

陳善明,出生於福建武夷山,祖籍浙江龍泉。

武夷山善明茶業董事長,善明陳茶封壇創始人。

國家級評茶師,現任武夷山龍泉商會常務副會長。

(部分圖片來源於受訪者)

相關焦點

  • 茶傳媒專訪 | 中國茶修第一人王瓊:茶讓我感知一種無法言說的輕安
    茶傳媒——中國茶領域第一原創媒體2017最受歡迎的故事——茶傳媒專訪綁著馬尾的女子,身著素色長袍。她走過你身旁時,步伐輕柔,幾近無聲。她的茶空間,大,亦整潔,空,亦豐富。她有150多位員工,在這裡每天忙碌。每個人都掛著淺淺的微笑,每個動作都自發於心,卻充滿禮儀的美感。
  • 茶傳媒專訪:可實操的臺灣生活美學,臺灣中華茶聯答茶小仙18問
    茶傳媒——中國茶領域第一原創媒體2018最受歡迎的故事——茶傳媒專訪在小仙眼中,臺灣一直是東方美學的聖地。臺灣人細膩入微的美學,不僅是藝術,更是生活。近日,茶傳媒採訪了30多年來致力於「茶文化生活美學」推廣的臺灣中華茶聯的核心主創人員。
  • 茶傳媒專訪 | 靜清和:他把寂美的山林之氣,注入一方茶席
    茶傳媒——中國茶領域第一原創媒體2017年最受歡迎的故事——茶傳媒專訪一扇不起眼的門,推開才發現:日常生活的庸碌平凡裡,也存在著美好。武夷山腳下,藏在居民院的一個茶修書院裡,一堂茶席美學課正在進行。不大的空間,擺著十張雅致的茶席。八九位女子,正在認真聽課。她們都生的好看。
  • 酒店「好茶」喝出茶梗茶末 免費茶水多用茶梗泡
    市民點好茶竟是茶末茶梗10月26日上午10時許,家住高新區蓉花路國安巷的王先生向記者反映,他25日在奎文區福壽東街與四平路交叉口南一家酒店宴請朋友時,點了一壺好茶。在品嘗茶水後,他們覺得味道特別古怪。打開茶壺發現,所謂的好茶就是一壺用茶葉末和茶梗浸泡的茶葉,茶杯底部還殘留了一些黑色的物質。
  • 高山好茶,如何茶出本色
    人生之道、一杯好茶 好茶出好色,英雄本色,茶歸本色。
  • 品茶過程十大講究,讓茶味道更好,喝茶更高雅,喝出好心情
    文人喝茶,講究的是風雅,喝的是一種境界。商人喝茶,喝的是一種價值,資源共享。萬丈紅塵千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我喝茶是為了什麼?喜歡泡茶的感覺,喜歡品茶的味道。泡茶時間根據水溫高低、茶的嫩度適當調整。一般情況下,第二次時間比第一次稍長一些,以後隨衝泡次數逐漸延長,綠茶、紅茶、黃茶衝泡水溫90度,其他茶類100度。2、茶水比例比例要恰當,茶水比例一般為1:50。
  • 六堡茶喝出黑茶好品味
    好的六堡茶,品質應有如下特點,即茶葉色澤黑褐光潤,葉底為紅褐色,特別耐衝泡,衝出的茶湯色澤紅濃似琥珀,口感則醇和甘爽、滑潤可口,細品有檳榔味。 喝六堡茶,有些人講究必須有「金花」。研究發現,六堡茶中呈金黃色的「金花」是在晾置陳化後產生的黃黴菌,這不是有害的黃麴黴菌。
  • 茶、喝茶、茶文化,一杯茶喝出人生滋味
    不過,再不喜歡喝茶的,不會喝茶的,要說不知道茶,那是不可能的。因為舉目望去,城鎮鄉村都市處處茶樓茶館,尤其是我們大四川,無論公園也好,路邊也好,庭院也好,只要有空地,就有不少露天茶館。周末或者假日,三朋四友邀約在一起,隨便找一個茶樓或者露天茶館,一杯茶,一盤瓜子就可以坐一天。
  • 好茶不怕開水燙,你喝的是啥茶?
    後臺回復【 文玩 】攻略姐送你一個錦囊衝泡每種茶都有特定適合的水溫,有的茶類一定要用沸水直接衝泡,而有的需要降溫後再衝泡,否則會泡得很難喝。原則上是所有的茶類都可以用高溫衝泡,只要茶葉品質過硬,即使用沸水衝泡也沒有太大問題;而質量稍差的茶,在高溫下就很容易暴露缺點。烏龍茶,毋庸置疑,原料採摘成熟度高,也講究高香,一定要用沸水衝泡。沸水衝泡,對老茶倉儲氣味的消除,有一定作用。且老茶中的物質經過長時間的轉化,豐富深厚的韻味更需要沸水去激活。且很多老茶煮著更好喝。
  • 茶,喝茶,喝好茶
    而酒桌上談生意的時候,都在大吹特吹,一喝起酒來,都覺得自己行,比別人行,並且還想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行,喝完了回家睡覺,第二天繼續喝,繼續吹。2、茶是什麼?茶是對春天記憶的收藏,不管什麼時候什麼季節喝茶,總能感受到那春日慵懶的陽光。忙碌過後,坐下來,靜靜的泡一壺茶,看著茶葉在沸水中肆意的飄落翻卷,便常常萌生出許多的感慨。
  • 茶喝出了「水味」,是什麼意思呢
    聽過有人說茶太淡,聽過有人說茶苦澀、聽過有人說茶鎖喉,但你聽過有人說茶有「水味」嗎?「水味」不就是水的味道嘛?可是水是無色無味的呀!怎麼會從茶中喝出「水味」呢?打個比方,糖是可以溶到水裡的,我們喝糖水的時候會覺得「這就是糖水的味道」,即使是很淡的糖水,也只會說「甜味很淡」,而不是說「喝出了水味」。但油與水就不融合,試想油與水攪拌在一起,喝起來水味與油味就是分離的,不協調「水味」與「味淡」不一樣。
  • 老了也有好茶喝:錢要存,茶更要存!
    比如普洱茶、黑茶之類,經過人工的加速發酵,喝起來確實是醇厚濃香的,但若後期有機會「非人為」的發酵,茶葉的一些特徵性的味道會變得溫和,喝起來更鮮,更舒服,甚至連湯色都更為明豔。 再比如「白茶」,所謂「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但市面上賣的白茶能真正有七年的確實不多。如果能存下白茶,其寒性、涼性也有所收斂,多年以後再喝,味道更溫順,更是存下了一份健康。
  • 養出好氣色、喝出好身體 衍生茗方茶的「鮮制」花草茶
    很多年以前,人們都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喝著純淨的好水,吃著營養豐富的食物,擁有著白裡透紅的氣色和健康的身體。而到了現在,我們呼吸的空氣含有汽車的尾氣,喝的桶裝水是礦物質含量很少的軟水,吃的食物是營養所剩無幾的無機食品,所以我們的臉色不像前人那麼白裡透紅,身體素質也沒有前人那麼健康。
  • 臺灣茶藝的文化,一樣的茶喝出不一樣的味道
    初期從事茶藝館事業的老闆都是「文化人」,他們有這樣的文化審美和文化追求,並不是簡單的販售茶葉,那時開一家茶藝館也比較簡單,大約10萬臺幣就可以,一杯茶120臺幣,一份小吃也是120臺幣,所以坐下來,一個人的最低消費就是240了,和現在也差不多吧,那個時候,文科畢業的同學很好找工作,因為有很多跟藝術和審美相關的內容可以參與,不像現在。
  • 茶傳媒專訪 | 非遺傳承人遊玉瓊:我有責任把祖宗的手藝傳給後代
    茶傳媒——中國茶領域第一原創媒體2017最受歡迎的故事——茶傳媒專訪「我有責任和義務,要把這門祖宗的手藝傳給後代。我要讓這門傳統的手藝走出山外,讓現代人看到它,欣賞它,讚嘆它。」搖青,換醒了茶的生命,搖一搖,它先活起來,再一搖, 才會有香。(我)每天都在感知茶的變化。有時候,你以為自己聞到的茶香出來了,但或許只是假象。制茶,靠的是一步步扎紮實實的經驗 。」
  • 一杯茶就能喝出一個人的喜怒哀樂靜躁,是真的嗎?
    記得2012年的時候,我還是個初接觸茶的小小營業員,只知道泡茶的流程,然後給客人泡茶。有客人說,一杯茶,能喝出你的情緒。我當時不以為然,甚至覺得有些荒謬。時過境遷,我亦到了這以茶為鏡的階段。茶,是有靈性的。
  • 喝懂老六堡茶:如何辨明品質低劣的老六堡茶?
    大品牌的茶十年以內容易判定,因為根據六堡茶陳化的規律,在這個區間,陳化的節點特徵明顯,十年以上的六堡茶,對於品飲經驗不多的茶友判定年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年份越久遠,變化越不明顯。 二、品質低劣的老六堡茶用哪些方法可以辨明除了年份認定問題,主要是品質低劣問題,老茶不一定都是好茶。恰恰市場上,這種品質低劣的老六堡茶很多,一不留神,很容易「吃藥」,交學費。
  • 勐海茶山行(二)用十年時間來等一款好茶,沒有捷徑,也無法偽裝
    用十年的時間,來等待一款好茶。於茶人來說,也許普洱茶的魅力,就來自於那一點一點細微的變化吧。三年、五年、十年,就如歲月能帶給人獨特的氣質,沒有捷徑,也無法偽裝。喝酒,喝茶,聊茶,做茶……許是一見如故,看我對古茶樹如此感興趣,林總的朋友、另一位茶人——韋總決定明日帶我們前往茶山,充分滿足一下我的好奇心。第二天一早,天陰小雨,依然沒有阻擋我們的行程。
  • 古代人都喝什麼樣的茶?對好茶的定義是什麼
    在南北朝的時候,人也有類似於這種合法,這中間差了好幾百年了,我們說的是主要流行的方式,與此同時我們也知道宋朝有很多的大文豪,他們寫的文章非常的動人,他也在寫這個茶,也在描述當時的那個茶的細沫沫的那個程度,蘇軾把這東西叫飛雪清,你就可以想像這個茶麵的有多細,人魚這個衝泡的方式不一樣,源於人們的口味發生了改變,所以好茶的定義也變。
  • 「嗜茶如命」的潮汕人,是怎樣泡出一杯好茶的?
    在潮汕,人們管茶葉叫「茶米」,他們對茶的執著,已經不局限於消遣,而是喝出了虔誠和智慧。他們能把茶當水喝,不僅是因為口中的芳香醇厚,還因為整個衝泡過程中的「細緻用心」。關公巡城,將泡好的茶在三個茶杯之間「巡迴穿梭」,直到每個茶杯都剛好是七分滿。這裡頭講究每一杯的濃度水量均等,而不是先斟一杯再斟第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