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器+茶席+茶聲+茶事+茶會

2021-02-08 最陶瓷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最早制茶飲茶的國度。自上古神農時代的【藥飲】至唐代陸羽的【瀹飲】,再到明代的【泡飲】,茶文化涵蓋了修身養性之道。時至今日人們又應通過何種途徑來滿足內心的精神渴求?中國傳統茶道,承襲自唐宋茶人師祖的茶事風雅,在現代生活中以茶為媒介,來尋求內心的寧靜和平衡。


茶器


最讓人真切感受到這樣一席茶味道的,就是這些因茶而設的器具。說起來,無論是唐代陸羽創製的茶器二十八式,還是宋代審安老人的十二種茶器,抑或現代茶席包括煮水器、泡茶器、品茗杯這些茶器十餘種的選擇,不同的材質器形,以及它們之間彼此連接關係,都隱藏著神秘的符號,而經驗老道的喝茶人是符號的破譯者,從這隻壺、那隻杯的關係中,在心裡慢慢勾畫出將要喝到茶的性格和味道。

茶器的選擇,是對泡茶人的反作用,泡茶人對器皿的取捨尺度,從要衝瀹的茶品、所用衝泡手法來考量,進一步還要感知季節、時辰這些因素對茶的影響,最終呈現出一席茶。


茶席

茶席是茶事進行的空間,也是泡茶人對茶事認識的綜合表達。一個茶席的思考重點,是如何展現所要泡的茶。由此,茶席的季節性和地域性不是獨立於茶事之外的,而是由泡茶人結合當下和對茶性的理解而通過鋪陳的細節來呈現的。四季的更迭、晨昏交替,氣候的轉變、泡茶空間所在,這些因素都是日常泡茶擇茶要考慮到的因素,也是泡茶人積累的生活素養。

選擇契合的茶品,由對茶性的認識出發,選擇茶的泡法、再由此決定泡茶的茶器具,其他配合的器具圍繞這個內容而配合,呈現出的茶席,自然帶有鮮明的季節和地域性。當然不同的茶席也是可以觀察其中蘊涵的季節因素的。春天的某日,天氣微濛。選擇碗泡臺灣高山烏龍茶,高山茶的清冷韻致能夠在這樣的天氣裡更深長細膩的表現出來。


茶器除品杯以甜白釉的品杯來感受紆迴的香氣和細膩口感外,茶碗、杯託、花器多是暖色調的陶器,而藍色席布上一枝北方早春的海棠更是微帶清寒季節的鮮明意味。在暑氣漸生的時候,夏天的茶席常以簡淡的色彩和清簡的茶器營造清涼的夏日空間,一簇小黃楊的茶花、石硯的茶盤、景德鎮的白瓷杯,讓人有清泉石上流的涼意。這一席泡的是鳳凰單叢的黃梔香。黃梔香是單叢茶裡高香鮮爽的一種,口感微苦而生津迅速,正是適合溽熱天氣來消暑的。


茶聲




起炭從點燃一枝油薪竹開始,鵝毛扇扇動的風聲裡,油薪竹的火焰帶著一縷白煙自下而上地升起,龍眼炭開始有爆裂聲,讓人心生期待,不過這個時候的扇子舞動反倒更加透著舒緩和沉穩。直到炭爐裡噗地一聲,火焰結結實實地圍繞在逐漸泛白地炭塊之間。壺裡地水開始鳴叫,正是所謂「松風」的鳴響。注水溫壺、投茶入壺、出湯入杯,淅瀝水聲和器皿碰撞的聲響,如果靜下心來,就會聽到茶席上全然不同的情緒,隱約而細微,但是卻讓人清晰探尋到最無可隱匿的內心。


茶事

對喝茶這件事,古人說得直白,「飲茶以客少為貴,眾則喧,喧則雅趣乏矣。獨啜曰幽,二客曰勝, 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仔細思量,其中的深意並非單以形式上人數的多寡來斷定喝茶雅俗之別,避免嘈雜喧囂回歸內心的寧靜和疏淡才是喝茶的本意。

近年愛茶者人數日增,若不是把茶當做解渴的飲品或者攀比的名品,會漸漸覺察到喝茶的過程會帶給我們的更多滋養。這樣的滋養,隱於平淡生活中瞭然無痕地與茶的對話,由此養成對茶深切感知的思考習慣,又憑藉不同的喝茶形式傳遞,無論是獨啜還是約幾個朋友茶聚,是常年如同抽絲剝繭般積累得來的喝茶理念在特定時空的集中展現。


每次茶會有不同形式的表達,茶品茶器的選定、茶席的鋪陳,花木的選擇、空間的安排,凡此種種細節,遠超想像。茶品的選定,關乎對茶客人的體貼,除季節氣候而外所要瀹泡的茶品前後邏輯也同樣要考慮到對味覺體感的影響。茶會上容易被忽略的茶譜,如同古曲的工尺譜,其實是茶會的法度。讓茶與器之間輝映出另一番神韻,使不同茶品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是長期養成的功夫。


茶會



茶會不同的茶席空間錯落組合,移步易景的觀念來自中國傳統園林的風致。在一個空落的廳堂裡,「無中生有」構建出傳統的花木掩映、心手閒適的意境。這些形式的背後,由無數個細小的信念和綿密的行為在做支撐。愛茶人的行為理念總是如同細流在茶事中涓涓流過。


入口屏風前陶罐裡粗大的枝條,並非是為了營造氣氛而砍伐的樹木,是前幾天經過離家不遠的路邊時,看到園林工人正修剪花壇裡的枯死的樹木,理下長長短短的枝條是為了保證花木過冬保留必須的養分,一大捆用麻繩綑紮的不同種類的枝條被我欣然討要過來,將要丟棄在路邊的枝條在茶會上恰恰就是意態天然的點睛之筆。這大概就是所謂無用之用,這樣的器物在每次茶會裡都會出現,都會喚起很多人內心的柔情,也都會成為提亮茶事的一筆。


一場茶會,對於泡茶人和喝茶人來說,是彼此的成就。交織而成的視覺嗅覺味覺聽覺的饗宴,其實只有短短的幾個小時。但在被視為瀰漫著粗浮氣息的時代,能夠專心去成就一瞬的絢爛,是一種雋永的深意。茶會對客人來說,喝到一杯感懷於心的茶湯,他也許不會看到背後瑣碎的過程,但正是這些不斷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日常瑣屑,讓小小的茶湯能夠幻化萬千的心意。


茶會結束的時候,打包整理器具、家具收拾整理搬運——又回到最初的空落,似乎一切了無痕跡。朋友來告別,有了依依不捨的傷感,這也許是一場茶事另一個不在預料中的提醒,對每個當下珍惜就好。



重在分享,文、圖部分來源網絡、最陶瓷整理。對原作者及原整理者表示敬意。

-

加入最陶瓷私人微信朋友圈:請按「通訊錄」右上角「添加」,輸入微信號zui-taoci,即可

-

回復「1119」可查閱「殘缺之美」

回復「1122」可查閱「別太在意人走茶涼 物是人非」


相關焦點

  • 茶器 茶聲 茶會
    說起來,無論是唐代陸羽創製的茶器二十八式,還是宋代審安老人的十二種茶器,抑或現代茶席包括煮水器、泡茶器、品茗杯這些茶器十餘種的選擇,不同的材質器形,以及它們之間彼此連接關係,都隱藏著神秘的符號,而經驗老道的喝茶人是符號的破譯者,從這隻壺、那隻杯的關係中,在心裡慢慢勾畫出將要喝到茶的性格和味道。
  • 茶會記憶 | 茶會,愛茶人生活中的儀式(附最美茶席比賽獲獎名單)
    茶會是愛茶人的相聚,是愛茶人生活中的儀式,在儀式感中感受生活。清明茶會雖已結束,但美好的回憶仍是我們生活的中一部分,生活也在繼續前行,通過視頻形式的茶會記憶,讓我們期待下一場茶會,期待明年的清明茶會。  清明茶會期間共參與設計茶席31席,除了8位茶席外,還有動態茶席和靜態茶席23席,比賽活動設置有最美茶席獎1名,優秀茶席獎8名;獲得最美茶席設計獎者獎勵國香茶城廣告位使用權1年,並頒發榮譽證書;獲優秀茶席設計獎者頒發榮譽證書。
  • 清秋,不如布一局茶席,縱情茶事
    因為清秋季節,最適合的莫過於布一局茶席,縱情茶事。落葉繽紛,風聲冷冽,於天地之間,尋方寸之地,一場茶事,三兩小物,慢悠悠拿起茶杯,呷兩口,這副畫面比清秋的時光還要靜美。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黃庭堅寄詩友人:「何時來煮餅,蟹眼試官茶」。
  • 有茶席的茶會即是有精神規劃的茶會,無我茶會的特點是什麼?
    泡茶也罷、茶藝也罷、茶道也罷,任何地方都可實施,但如果只是單純地衝泡一壺茶或是一杯茶來喝,這樣的場所我們不稱為茶席』,茶席是為表現茶道之美或茶道精神而規劃的一個場所。」有茶席的茶會,即是有精神規劃的茶會。茶藝在現代社會興起並推陳出新,使現代雅集茶會呈現出一派流光溢彩的風貌。
  • 茶事 |「邂逅」一次茶湯會
    沿山路而上,半小時的車程終於到達目的地,徒步進入森林深處,尋一適合茶會的場地。其實,這個過程尤為艱辛,因為適合茶會的場地不僅要景色宜人,還要考慮布置茶席的可行性和參與者置身其間的舒適度,所以我們為了尋一個地方往往會搬著東西來回奔走。但是,最後發布的照片都是茶會上大家最美的狀態,所有的辛苦付出只為呈現最美最溫暖的茶湯。
  • 「品茗讀書會」《茶席設計》導讀初稿
    茶席的意義可類比於茶器中紫砂壺的意義,是個既古老又時尚的事物。早在唐代茶聖陸羽的《茶經》裡,就依稀可見。說他時尚,是因一度從我們視野裡完全消失。知道近些年,因受日本、韓國以及我國臺灣地區茶會與茶席活動的影響,茶席設計才從大陸悄然興起,且有蔚然成風之勢,其開風氣之先是上海。
  • 【今日推薦】身心自然的回歸——高山茶語主題茶會
    和:一場茶會,並不是事茶人的個人秀,而是境、茶、器、水、泡茶人、品茶人……眾緣和合的產物。而事茶人,只需恭敬地,為每位來賓遞上一杯好茶。       蒙山龍霧「高山茶語」主題茶會,從準備到結束,為期一月,茶人用心布置茶席,融合茶器、音樂,舞出茶趣。
  • 仲夏茶事 | 茶米來了 & 季野會心茶道文化」兩岸交流茶會
    「茶米來了 & 季野會心茶道文化」兩岸交流茶會,如期而至,來自兩岸的近200位茶人,因茶相遇在武夷山 陶然有山,陶然自得,有山有水,品茗論道。辦茶會,對茶人來說,是極為認真的事,本次茶會由「茶米來了」與「季野會心茶道文化」,精心準備。
  • 說野遊茶席風雅 | 瞰泉臨澗怎樣讓野外茶敘意趣盎然,郊遊有底蘊
    我們所謂的主題茶會,一般是以茶席的形式呈現的。主題茶會的茶席,要有所表達, 他說表現的可能是某個事件、某個節日、某種茶類、每個宗教題材或紀念活動等。白居易真實記錄了他們過去舉辦茶會的熱鬧景象,山上亭下,春色宜人,松風竹影中,有歌舞助興,有紫竹飄香。宋代著名的徑山茶宴裡,包含了張茶榜、擊茶鼓,恭請入堂、上香禮佛、煎湯點茶,行盞分茶等十多道禮儀程序,賓主或師徒之間用「參話頭」的形式問答交談,慧光靈現,成為中國禪茶文化的經典樣式,也是日本茶道形成的活水源頭。而當休閒旅遊成為生活的常態,野外茶席編應運而生。
  • 池宗憲:現代茶席的布置 入境隨俗 [茶百科]
    書堂、藥室、茶亭三樣都有,山家清事可謂備矣。茶的物境營造著大自然茶席的安寧祥和,才能在平靜田園盡享品茗樂事。  陸樹聲《茶寮記》「園居蔽小寮於嘯軒埤垣之西,中設茶灶,凡瓢汲罌注濯沸之具,鹹庀擇一人稍通茗事者主之,一人佐炊汲,客至則茶煙隱隱起竹外。」 表明舊時茶人會特意經營、選好茶席位置。
  • 茶席清幽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最早制茶飲茶的國度。
  • 茶席布置淺談
    一葉一石、一花一草,即興借景的作品充滿了極富張力的獨特韻味,令人不由驚嘆:「茶文化居然可以如此美妙。」 所謂茶席,即指以茶為靈魂,以茶具為主體,在特定的空間形態中,與其他藝術形式相結合,共同完成的一個有獨立主題的茶道藝術組合。其廣義可包括由茶室、環境、音樂、茶具等綜合元素組成的茶席布置,狹義上僅指泡茶和喝茶的平臺。
  • 茶會活動即是奉茶會,親友們聚在一起其樂融融是茶會的意義嗎?
    流水席茶會以茶席之美取勝,展示出各具風採的茶藝,成為它最大的亮點。從茶會組織來看,舉辦一場室外的大規模流水席茶會要充分考慮到它的難度。它對茶席設計的要求較高,藝術層面的集合考驗著茶藝師的設計水平;呈現出獨特個性的茶具、茶席等,以及茶席較大體量的移動,也都需要有一定的經濟條件作保證。
  • 茶席插花:花與茶攜手,為品茶增添一份美學的體驗
    近年,中國傳統插花逐漸發展,不少花店為了引流,開始進軍傳統插花的領域,茶道插花中的茶席插花就是較為典型的例子。雖然有花店與茶館尋求合作,承接茶席插花布置,或在雅集上進行插花表演,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茶席插花並非那般簡單,在開啟合作時還需要了解背後的文化,做好充足的準備。
  • 茶席美學乾貨!這樣擺放的茶席才順手
    日常的茶席布置,怎樣才能既實用又美觀呢?每當我們說起擺茶席,難免先想到「茶席設計」。的確,茶席作為茶道中美感最直觀的呈現,被許多茶人所學習、研究。席,本是一種布置,因茶的介入,有了生命與氣質。茶、器、物、境相融的美學空間,更是泡茶之人對茶事認識的體現。很多朋友一到茶席布置,面對五花八門的茶器選擇就想放棄,美好的器物千千萬,要挑一個就很難;而在泡茶過程中,又常將茶席擺放的亂糟糟。
  • 重慶九龍坡將舉行千年禪林福地春季茶會
    今日,從九龍坡旅發委獲悉,4月20日在華巖寺舉行春季茶會。屆時,市民朋友可前往千年禪林福地品茶祈願。通過本次千年禪林福地春季茶會,將助力九龍坡區打造春季特色文化節會,推廣千年禪林福地淨心之旅。4月20日,恰逢穀雨節氣,「茶品清淨地 華巖吃茶去」2018千年禪林福地春季茶會將在華巖旅遊風景區隆重開幕。禪與茶在千年的發展中交融貫通,品茶修禪演變成了一種感悟生活的智慧之道。百家茶席、佛前供茶、煮茶論道等充滿禪意的儀式彰顯千年禪林福地的文化底蘊。
  • 茶席之美│一方茶席,一種茶鏡
    但是,茶席更多的是茶人茶間悟道以及個人思緒、情感的表達一種外在表達。茶席上選用的器具有顏色、溫度、質感和深度,都蘊含著茶人的一種精神。茶席可以很小,小到僅僅是一個託盤,一塊印花布,一人也可成席;也可以很大,以天為席,以山水為畫,蟲鳴鳥叫的天籟為樂,於自然間成席。茶席,對於喝茶人來說,不只是裝點茶桌的席布,更是慰藉喝茶人心的小天地。
  • 茶傳媒專訪 | 「茶席魔法師」江昭慧,她把大自然搬入了一方茶席
    茶傳媒——中國茶領域第一原創媒體最好的茶席,是一方山水。有格局、有構圖、有色彩、有氣勢。但到了至高點,便是「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的魔法境界。她把你認為的不可能,在茶席上變成可能。無論什麼樣的茶席布、什麼樣的茶器,眨眼間,她讓你面前,千姿百態。
  • 「宋塔茶會」暨首屆浮梁茶席設計大賽舉行
    「宋塔茶會」暨首屆浮梁茶席設計大賽舉行 大字 日期:2020-11-16 來源:景德鎮在線   景德鎮在線訊
  • 茶器的初相
    茶室的主人會根據季節的不同而選擇茶道具、料理和菓子。往往還要考慮牆上掛的畫、茶室裡裝飾的茶花、道具的組合及茶席的清掃,賓客可以從一點一滴細微的變化中感受到主人的用心、體會其中的趣味,並以此為契機和主人展開對話,這些都是茶道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