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4月10日電 綜合美國媒體報導,兩年前,69歲的美國亞裔醫師陶大衛(David Dao)在乘坐美聯航客機時候,因拒絕將座位讓給臨時登機的美聯航員工,遭安保人員強行拖拽出飛機並受傷。當地時間4月9日,他公開露面,分享了暴力事件之後的生活。並向所有支持過他的人表達感謝。
2017年4月9日,陶大衛在芝加哥搭乘聯航3411班機飛往肯塔基州的路易維爾(Louisville),當他已經登機坐在位子,並綁好安全帶,卻被告知因為班機超賣必須下機。
2019年4月9日,陶大衛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回憶說,他當時正打電話跟一位朋友諮詢看看是否自己應該下飛機,然而電話還沒打完,自己就被人硬從椅子上拉起來,接著他的頭撞到低矮的天花板,並聽到很大的噪音,之後則什麼都不記得了,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醫院,且身旁圍繞著醫護人員。
這次事件對陶大衛的身心健康造成持久的影響。發生好幾個月後,他都不太能夠去觀看同機乘客拍攝的事發影片,因為一看就哭,當天拒絕下機是因為覺得受到歧視。
同時他還面臨來自媒體關注的巨大壓力,他「好幾個月」都沒有離開家。
據悉,陶大衛在此次事件中口鼻撕裂,還有幾顆牙齒被打落,撞擊引發腦震蕩。
受傷後的幾個月「很可怕」,陶大衛表示,醫院工作人員還對他進行了自殺監視,後來他花了好幾個月學習走路。事故發生前,他跑過20多場馬拉松,但現在他只能跑大概3公裡,而且有時僅能步行。
儘管事件過了兩年,到現在陶大衛還是有睡眠問題,且注意力、平衡感也仍有狀況。
如今,陶大衛積極從事慈善救助工作,一次活動過程中,有一年老男性問他「你是不是飛機上那一位?」,陶大衛說,「這讓我很感動」。他這次決定公開露面,是想要向所有支持過他的人表達感謝。
回顧此次事件,陶大衛說自己不會後悔這樣做,也因為他的堅持,迫使航空公司重新仔細檢查相關政策。「最重要的是,這件事最終轉向了積極的方向。」
事件發生後,美聯航最初將陶大衛描述為「具有破壞性和好戰性」。之後該公司改了口風。
「3411航班是美聯航的決定性時刻,我們有責任確保我們作為一家公司,我們所有的9萬名員工都將繼續從這次經歷中學習,」該航空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我們自那次事件以來所實施的變革更好地為我們的客戶服務,並進一步賦予我們的員工權力,」聲明說,聯航絕不希望員工忘記3411班機的經歷,這起事件讓聯航成為更好、更有愛心的企業。
陶大衛於2017年4月底與美聯航達成和解協議,和解金的數額沒有公開。
據研究機構Airline Quality Rating的最新報告顯示,乘客被強行拖下飛機的事件已經有所減少,從2017年每100萬名乘客中有34人被拖下飛機的比例下降到去年的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