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隱匿苗慄山鄉的客家文化印記

2020-12-24 中國臺灣網

尋訪隱匿苗慄山鄉的客家文化印記

2007年12月23日 13:58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新華網臺北12月22日電(記者陳鍵興 趙新兵)後龍溪畔,一片被山丘包夾著的綠野田園恬淡靜謐。沿著阡陌鄉道穿過幾個小村子,不經意間會發現一兩座傳統的客家民居散落著,或挨著新式的樓房,或孤零零地藏在稻田的一角。

  苗慄縣是臺灣客家人主要的居住地區之一,全縣人口中60%以上是客家人。據了解,清朝雍正、乾隆年間,廣東、福建一帶的客家人大量移民臺灣,其中一部分就是從後龍溪登岸,而後散居在苗慄縣內陸靠山一線,包括了記者造訪的公館鄉。

  在公館鄉公所,農業課長謝富源接待了記者。當記者說明想實地了解當地客家文化保存情況的來意時,這位土生土長的苗慄客家人笑著說:「沒什麼保存啦,現在都變了。」雖然這麼說,他還是放下工作,帶著我們深入到田間地頭,去尋找那些碎片般隱匿在山鄉間的客家文化印記。

  早前聽說,臺灣的客家聚落大都有一個廟宇作為信仰中心,並以此凝聚整個社群。距離鄉公所不遠的「五穀宮」,就是公館地區最具規模的信仰中心。這是一座高大恢弘的中式傳統廟宇建築,矗立在鬧市中。謝先生告訴記者,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老廟宇前幾年在一片爭議聲中被拆掉了,只留下幾幅老照片被影印在宮外牆的瓷磚上供人緬懷。

  出了公館中心區,穿過一片田野,就到了一個叫「石圍牆」的地方。

  「石圍牆」是苗慄平原的最後墾地,其發端要追溯到190年前。當時,於此拓墾的村民就地取材,以巨石築成堅厚的圍牆,將村子建得如堡壘一般。如今,仍可見到一石碑上如是記述:「清嘉慶廿三年,位後龍溪東岸,距縣治十三裡,由粵人吳琳芳,為開闢地方分八十股,與各佃開墾時,為防侵襲,築石為牆,圍繞二裡護衛,故後稱『石圍牆』。」

  客家愛國詩人丘逢甲曾有詩描寫苗慄:「田制奇零畝,溪流淺急聲。亂山多近市,新縣未圍城。土瘠遲官稅,民貧長盜萌。眼前無限感,過客此孤徵。」詩中可見當時的苗慄還是相當貧瘠之地,也可想見客家先民來此披荊斬棘、開荒拓墾的辛勞。而今天的石牆村,一片良田沃野,人們安居樂業。「城牆」早已傾頹,只有幾處田埂之下殘存的一些牆垣根基還默默地保留著歷史見證。

  見記者在途中下車拿著相機猛拍一處臺灣客家傳統民居,謝先生說:「我帶你們去一個村子,那裡有一家的房子特別漂亮,保存得也好。」

  這是一處隱沒在山丘之中的三合院,臺灣客家人稱之為「夥房」。主人羅仕通祖籍廣東梅縣,聽說記者從大陸來,這位年過六旬的老農興奮地說:「前幾年,我回去過,還看到了祖祠呢!」

  羅家不是大戶,這座已有百多年歷史的三合院規模並不算大,但建築細節卻頗為考究,依然鮮活的畫棟雕梁與石刻的楷書楹聯都顯見是早年的做工,古意盎然。聽羅先生說,建房所用木材都是從大陸運來的「福州杉」,在當時可算是上好的。

  按照客家傳統,正廳供奉歷代先祖,是家庭倫理的中心。記者看到,正廳內兩側門上分別寫著「入則孝」和「出則悌」。

  羅先生告訴記者,他的曾祖父那一代有十兄弟,其中兩房由銅鑼鄉遷居到這裡。現在,他和兄弟就住在兩側廂房。

  「孩子們現在都住到都市裡,不定期會回來看看。不過,整個家族要在過年時一起回來就困難了,老房子住不下一百多口子的。」羅先生說。

  羅家沒有將夥房申請古舊建築保護,因為列入保護就不能自行決定房屋的拆建。對於老房子的未來,羅先生淡淡地說:「老房子當然是好,但將來是孩子們的,我想還是讓他們決定吧,我能留給他們的就是這塊地了。」
 

相關焦點

  • 了解「客家文化」本土文化及歷史發展
    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創造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包括客家方言、客家民俗、客家民居、客家山歌、客家藝術、客家人物、客家山水、客家詩文、客家歷史、客家飲食、海內外客家分布等多方面。農民工雕塑,山間勞作人物雕塑客家文化主要流行於廣東的深圳、惠州、河源、梅州、韶關,江西的贛州,福建的龍巖、三明,廣西的賀州、玉林、 防城港,臺灣新竹、苗慄、桃園等地及國內外其他客家人聚居地
  • 臺灣傳真:兩岸記者在臺尋訪客家文化
    臺灣傳真:兩岸記者在臺尋訪客家文化 2012年10月29日 08:4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美濃、六堆、土牛  文物館訴說客家故事  臺灣生活著400多萬客家人,他們來自同一個故鄉——大陸。300多年以前,為了生存發展,客家先民不畏艱險,陸續來臺。他們堅韌不拔、勤勞開拓的客家精神被客家兒女發揚光大。
  • 兩岸聯手 「客家之歌」唱響臺灣苗慄(圖)
    杜燕 攝中新網苗慄5月26日電 (記者 杜燕 董會峰) 「客家之歌 龍耀千秋」大型電視綜藝晚會26日晚在臺灣苗慄縣巨蛋體育館舉行。這是「客家之歌」電視綜藝晚會自創辦以來第三次在臺灣上演,並向全球觀眾直播。據介紹,苗慄是臺灣客家大縣,客家人佔人口總數的六成五左右。
  • 臺灣苗慄,就如客家妹子般,輕柔又多情
    為什麼叫「客家苗慄」?全臺灣許多縣市都有客家鄉親,而桃園、新竹、苗慄這三個連在一起的縣市,又是客家人集中的地方。但苗慄和桃園新竹不同,桃園新竹都是經濟高度發展的地區,桃園縣有一半大的地方是居住著閩南人,苗慄則是標準的農業縣,客家鄉親又高度集中。18鄉鎮中,除了「海線」4鄉鎮,與泰安鄉是山地鄉外,其餘13個鄉鎮市,全部都是客家人為主的地方。「客家正宗」是苗慄的特點。
  • 臺灣觀光年曆遴選 苗慄客家美食網絡票選獲冠軍
    華夏經緯網12月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交通部觀光局」舉辦的「HOW好玩臺灣」臺灣觀光年曆縣市國際活動遴選,「苗慄客家美食活動->粄仔節」拿下網絡票選冠軍,4日舉行現場簡報評選決勝負,苗慄縣長劉政鴻率縣府國際文化觀光局及市公所團隊北上力爭,期待融合傳統與創新的客家粄仔節活動能躍上世界舞臺。
  • 臺灣苗慄客家圓樓開幕 復古有現代味吸引數千人(圖)
    苗慄「客家圓樓」一旁水池放養綠頭鴨、黑天鵝,景色優美。據報導,苗慄的客家圓樓曾經飽受爭議,多名客家籍學者、「立委」去年七月以「臺灣客家拒絕山寨土樓」為由,要求苗慄縣長劉政鴻停建。「客家圓樓」昨天開幕,福建客家土樓風味建築融入現代設計,從白天到晚上人潮不間斷,吸引數千人爭睹,館內打造客家戲曲館、客家音樂館等展區,成為苗慄高鐵特定區新地標。遊客有人拍手叫好,但也有人看了覺得少了點「土」味。遊客陳清喜說,「客家圓樓」像縮小版土樓,建築設計很漂亮。
  • 穩固客家票源 馬英九將長住桃園、新竹、苗慄
    人民網9月24日電 中國國民黨2008參選人馬英九桃竹苗(桃園、新竹、苗慄)愛鄉向前行請益行程今天展開,這次的三大主軸包括「高科技廊道、客家大本營、精緻農業」。馬英九競選辦公室發言人蘇俊賓說,穩固客家票,除了提出客家政策外,還將視桃竹苗是北臺灣生活圈的一部分,提出治國願景。
  • 節慶民俗|臺灣客家文化活動
    ,客家文化早已成為臺灣旅遊的一大特色。    ▼為加強桐花意象與在地客莊文化之結合,特別凸顯地方特色,由新北市、桃園、新竹、苗慄、臺中、彰化及南投等7縣市 ,引領鄉鎮及社團,共同辦理超過百場以上的藝文活動;另為提升臺灣客家特色產業之發展,本會結合地方傳統產業及異業結盟業者 ;並與知名客家美食餐廳合作,推出客家美食等各式好康活動。從客家生活工藝到客家美食,在桐花祭的帶領下,整體呈現客莊的文化活力。
  • 臺灣著名賞花慶典 苗慄「客家桐花祭」4月上演
    臺灣著名賞花慶典 苗慄「客家桐花祭」4月上演 為了讓讀者感受臺灣最具濃鬱客家風情的浪漫「桐花祭」,南京日報VIP讀者服務部特聯手江蘇省中旅,獨家推出7晚8天環島溫泉美食賞花高品遊:線路不僅包含「苗慄客家大院桐花祭」這一寶島著名的花海,還獨家安排了1晚溫泉、2晚臺灣美食夜市,而101大樓、日月潭、阿里山、墾丁、太魯閣、佛光山等臺灣著名風景名勝一個都不少!
  • 隱匿在成都的神秘古鎮,古樸的西部秘境,體驗獨特的客家文化
    成都這個地方有很多景點,其中最有名的有金裡,寬齋巷等,除了這些地方,成都還有很多古鎮,其中最有名的是羅帶古鎮,在這個古老的城鎮,仍然有非常古老的習俗,非常有特色,對於許多當地居民來說,這是一個放鬆的好地方,它不僅擁有山川秀麗的景色,還隱藏著許多美食,而且可以感受到許多歷史文化,這是一個不可錯過的度假勝地
  • 從苗慄到梅州——記臺灣客家女彭茜柔的田園夢
    彭茜柔是來自臺灣苗慄的客家人,苗慄和梅州儘管相距470多公裡,但是共同的客家文化在兩地間架起了交流的橋梁。作為客家人聚居的地方,苗慄近年來已有不少客家臺商來到大陸創業,而有著「世界客都」之稱的廣東梅州成為他們青睞的目的地。2016年,一直在家鄉苗慄從事農地房地產工作的彭茜柔萌生了出來闖蕩的念頭。
  • 嶺南印象:客家印記,專屬客家的美麗
    每個民族和群體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印記元素,就像一提起法國就會想到浪漫的艾菲爾鐵塔,提到美利堅就想到自由女神像,提到中國就想到了萬裡長城,客家就想到了圍屋……而每當提起客家民系,自然少不了這些:客家桐花祭客家桐花祭主要流行於臺灣,客家桐花祭以雪白桐花為意象,傳遞客家人敬天地、重山林之傳統,更以桐花、山林之美為表,客家文化、歷史人文為核心,展現客家絕代風華。
  • 一頁 | 苗慄
    苗慄縣是臺灣客家族群最多的地方,在這裡能感受到別的縣市所沒有的獨特文化風情。無論是文化館、建築、美食小吃到風土民情,都有濃厚的純樸客家風味。除了能了解不同族群文化之外,還有許多景點適合踏青、拍照。這次推薦苗慄十大旅遊景點,從教育人文到嬉戲遊玩應有盡有!何不來場多樣化的豐富之旅呢?!
  • 小澤推薦8大景點玩出苗慄客家味
    當然也不會忘記走一趟苗慄啦~對小澤來說,苗慄就像是他的第二個家,雖然從來沒長住在這裡,但苗慄的風土人情跟秘境遊點讓他沒幾天就往這裡跑。想知道小澤到苗慄客家莊都怎麼玩,繼續往下看就對啦!這裡把苗慄的好山好水全部集結在一起,讓孩子遠離電視和手機的吸引,重新找回對大自然的好奇。
  • 「苗慄土樓」:因鄉愁而起(圖)
    「客家圓樓」已經成為苗慄旅遊的新地標。這座完全仿照福建土樓建造的土樓,寄託了當地客家人的思鄉之情,也展現了獨具魅力的客家文化和原鄉特色——採訪地點:臺灣苗慄縣「勸君切莫過臺灣,臺灣恰似鬼門關,千個人去無人轉,知生知死都是難;就是窖場也敢去,臺灣所在滅人山,臺灣本系福建省,一半漳州一半泉……」近日,由臺灣新古典舞團創作的大型客家音樂舞劇
  • 尋訪歷史印記 紀錄片《長江之戀》到李莊古鎮取景
    該紀錄片以長江作為中華經濟命脈「黃金水道」的歷史地理位置為切入點,從上海出發,沿長江一路向西溯源,以遊學的形式重走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黃金水道,尋訪長江流域的歷史印記,感受沿途文化風俗,反映長江沿線社會、經濟、人文、生態等發展面貌
  • 節能簡樸有客家味 陳衝主持臺灣高鐵苗慄站動土
    (苗慄縣政府提供)東南網1月29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高鐵苗慄站28日下午動土,預計2015年竣工,將是全臺第一座節能減碳的太陽能高鐵車站,造型簡潔,象徵客家的簡樸精神。臺灣「行政院長」陳衝、「交通部長」毛治國、苗慄縣長劉政鴻、苗慄縣議會議長遊忠鈿、高鐵公司董事長歐晉德、高鐵局長朱旭、「立委」徐耀昌、陳超明等人,27日下午共同執鏟動土,並率與會鄉親焚香祈福,祝禱工程進展順利。
  • 山野美食 | 苗慄,山林裡無菜單客家餐
    在苗慄卓蘭鎮,山中有這樣一塊園地。
  • 苗慄
    苗慄                 苗慄地處臺灣西北,面積1820餘平方公裡,人口54萬。昔稱"貓裡",原為清代平埔族道卡斯人的社名。
  • 廣西玉林市與臺灣苗慄縣客家文化參訪團座談交流
    3月26日,廣西玉林市與以臺灣苗慄文化觀光局局長甘必通為團長的臺灣苗慄客家文化參訪團開展座談交流。玉林市委常委、副市長何文格,玉州區委副書記陳天寧等出席座談會,玉林市臺辦主任楊海潔主持座談會。  何文格對參訪團到玉林市參加「壯族三月三」活動表示歡迎,他介紹了玉林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客家人文歷史。他表示,兩岸同胞都是中華兒女,同為炎黃子孫,有著割不斷的血脈聯繫和文化淵源,希望通過此次座談加深了解,增進共識,進一步深化文化和旅遊交流,促進兩岸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