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聯手 「客家之歌」唱響臺灣苗慄(圖)

2020-12-13 鳳凰網

5月26日晚,「客家之歌 龍耀千秋」大型電視綜藝晚會在臺灣苗慄縣巨蛋體育館舉行。這是「客家之歌」電視綜藝晚會自創辦以來第三次在臺灣上演。 杜燕 攝

5月26日晚,「客家之歌 龍耀千秋」大型電視綜藝晚會在臺灣苗慄縣巨蛋體育館舉行。這是「客家之歌」電視綜藝晚會自創辦以來第三次在臺灣上演。 杜燕 攝

中新網苗慄5月26日電 (記者 杜燕 董會峰) 「客家之歌 龍耀千秋」大型電視綜藝晚會26日晚在臺灣苗慄縣巨蛋體育館舉行。這是「客家之歌」電視綜藝晚會自創辦以來第三次在臺灣上演,並向全球觀眾直播。

據介紹,苗慄是臺灣客家大縣,客家人佔人口總數的六成五左右。自清朝以來,客家人在苗慄開墾拓荒、創業安居,與其他族群共同推動了苗慄的發展,也使客家文化在傳統中不斷融合現代文明,使苗慄縣成了臺灣客家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一個重要風向標。

當晚的晚會以「龍耀千秋」作為創作主題,凸顯海峽兩岸客家人龍行天下的精神特質與性靈之美。晚會分為《蛟龍出海》、《見龍在田》、《飛龍在天》、《龍行天下》四個篇章進行。

一開場,來自北京的創意團隊翼星堂,就用雷射光幕表演將晚會的主題龍耀千秋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其後的《光耀未來》用雷射將客家文化符號一一展現。

來自客家祖地的福建龍巖漢劇團,以大型舞蹈《闖海》和《節節高》,配合大型LED熒幕的光影,呈現客家人海納百川、勇於探索和堅忍拓荒的精神,而結合漢樂和戲曲兩種經典藝術形式的新式蹺功舞蹈《踩韻》,則展現客家女人的柔美、勤勞和堅韌,博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來自臺灣的客籍歌手陳正航將民歌和流行樂結合創作的歌曲《流浪》,展現客家人從中原輾轉兩岸的千年歷史;第五屆閩歌賽冠軍林偉龍一首為晚會專門創作的《足跡》,更是將客家人千年遷徙的堅韌和從容展現無遺。而以詩朗誦形式表演的《千秋家國夢》和臺灣饒舌樂團戴士堯的《命印在手》,展現了從古至今無數客家優秀兒女為民族大義英勇付出的偉大精神,引起了現場觀眾的共鳴。

此外,龍巖客家土樓、苗慄桐花季、客家花布、客家姓等兩岸客家元素也在晚會上精彩呈現。

節目最後,來自臺灣客家最集中的新竹、桃園和苗慄等地的嘉賓等,在龍巖和苗慄的兩岸舞龍表演中,眾人高唱《客家本色》。

據悉,「客家之歌 龍耀千秋」大型電視綜藝晚會由福建省龍巖市政府、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發起並聯合中華廣播影視交流協會、中華文化聯誼會、福建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臺灣苗慄縣政府共同主辦,福建海峽電視臺和臺灣苗慄縣政府文化觀光局共同承辦。當晚,福建、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多家媒體面向全球觀眾直播晚會盛況。完

相關焦點

  • 福建永定客家山歌唱響臺灣新竹「客家之夜」
    中新網永定2月18日電 (劉永良 陳丹妮)「雖然兩岸相隔的地域差異使他們口音濃淡略有不同,但一脈相承的客家話阻擋不了兩地客家人的親情。」18日晚,剛剛結束了在臺灣的表演回到永定的永定縣客家土樓藝術團藝術顧問賴永生對記者如是說。
  • 「苗慄土樓」:因鄉愁而起(圖)
    這座完全仿照福建土樓建造的土樓,寄託了當地客家人的思鄉之情,也展現了獨具魅力的客家文化和原鄉特色——採訪地點:臺灣苗慄縣「勸君切莫過臺灣,臺灣恰似鬼門關,千個人去無人轉,知生知死都是難;就是窖場也敢去,臺灣所在滅人山,臺灣本系福建省,一半漳州一半泉……」近日,由臺灣新古典舞團創作的大型客家音樂舞劇
  • 臺灣苗慄,就如客家妹子般,輕柔又多情
    臺灣苗慄風光全臺灣許多縣市都有客家鄉親,而桃園、新竹、苗慄這三個連在一起的縣市,又是客家人集中的地方。但苗慄和桃園新竹不同,桃園新竹都是經濟高度發展的地區,桃園縣有一半大的地方是居住著閩南人,苗慄則是標準的農業縣,客家鄉親又高度集中。
  • 兩岸在臺合辦「客家之歌」 端午之夜全球直播
    兩岸在臺合辦「客家之歌」 端午之夜全球直播 2010年06月16日 08:38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著名賞花慶典 苗慄「客家桐花祭」4月上演
    臺灣著名賞花慶典 苗慄「客家桐花祭」4月上演 每年春夏交替之際,不僅阿里山上櫻花盛開,而且俗稱「五月雪」的桐花也開滿客家大院,處處落英紛飛,繁花似錦,而一年一度的臺灣「桐花祭」也將在此期間舉行,四面八方的愛花之人紛沓而至,感受寶島美麗的春天。
  • 臺灣苗慄客家圓樓開幕 復古有現代味吸引數千人(圖)
    記者張裕珍/攝影(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10月2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苗慄縣政府在苗慄後龍高鐵特定區興建的「客家圓樓」遊客服務中心,建築仿大陸福建永定土樓「據報導,苗慄的客家圓樓曾經飽受爭議,多名客家籍學者、「立委」去年七月以「臺灣客家拒絕山寨土樓」為由,要求苗慄縣長劉政鴻停建。
  • 兩岸客家情 一位臺灣醫生的土樓春節
    新華社福州1月30日電(記者許雪毅)一個是臺灣客家小夥,一個是福建客家姑娘,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讀書時結緣。喜結連理6年,「80後」的臺灣醫生陳柏睿第一次和妻子張金燕回福建土樓過年。對他們來說,這個土樓春節特別難得。夫妻倆都在福州市皮膚病防治院當醫生,節假日免不了值班。
  • 從苗慄到梅州——記臺灣客家女彭茜柔的田園夢
    新華社廣州5月21日電(記者徐弘毅、查文曄、王攀)臺灣姑娘彭茜柔的一天通常是從「看花」開始的。她習慣踩著一臺電動平衡車在600畝的櫻花園林裡穿梭,沿路觀察著每一株花木的狀態。彭茜柔是廣東梅州愛麗絲莊園生態景區的「管家」,她經營這座園林已有3年時間。
  • 臺灣觀光年曆遴選 苗慄客家美食網絡票選獲冠軍
    華夏經緯網12月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交通部觀光局」舉辦的「HOW好玩臺灣」臺灣觀光年曆縣市國際活動遴選,「苗慄客家美食活動->粄仔節」拿下網絡票選冠軍,4日舉行現場簡報評選決勝負,苗慄縣長劉政鴻率縣府國際文化觀光局及市公所團隊北上力爭,期待融合傳統與創新的客家粄仔節活動能躍上世界舞臺。
  • 體驗苗慄鄉村之美(行走臺灣)
    趁著周末,記者從臺北搭臺鐵南下到苗慄大湖鄉採訪。苗慄縣觀光資源豐富,無論是逛南莊老街、泡泰安溫泉,還是到三義賞木雕、到客家莊體驗客家風情,苗慄每年都吸引很多島內民眾來走春。   「東方美人」很特別   認識洪宗峰先生頗有幾分機緣。去年9月,記者與其相識在山東濰坊魯臺經貿洽談會上。
  • 「黃梅調」唱響海峽兩岸《李時珍》亮相寶島臺灣
    應臺灣客家演藝文化協會、臺灣中華經濟文化交流協會的邀請,6月10日至17日,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繼平率湖北省黃梅戲劇院大型古裝黃梅戲《李時珍》劇組一行63人,分別在苗慄縣苗北藝文中心、桃園市中壢藝術館音樂廳、新北市市民廣場舉辦了三場公演,演出現場氣氛融洽,掌聲熱烈。4000多名臺灣觀眾不僅為黃梅戲的優雅唱腔所折服,更被李時珍勤研本草、治病救人的大愛精神所感動。
  • 「反殖民與臺灣光復」系列演講在臺灣苗慄舉行
    新華社臺北7月14日電(記者何自力 石龍洪)由臺灣知名作家藍博洲策劃的「反殖民與臺灣光復」系列主題演講近日在臺灣苗慄舉行,吸引聽眾關注和反思臺灣的歷史與現實問題。身為客家人的藍博洲通過臺灣民眾抗爭史的研究,從南北二路客家民眾反日軍佔領的武裝遊擊,到辛亥革命前後客家民眾的反日起義,從「武鬥「到「文鬥」,還原從大陸原鄉移墾臺灣的歷史過程中的客家人。作家藍博洲正在演講。
  • 「海峽兩岸暨港澳」客家山歌邀請賽東莞舉辦
    「海峽兩岸暨港澳」客家山歌邀請賽東莞舉辦 2018-12-17 18」客家山歌(東莞·鳳崗)邀請賽在廣東東莞鳳崗鎮落下帷幕。
  • 武漢苗慄雙城交流,國民黨籍縣長提九二共識:兩岸血脈相連
    武漢市臺資企業協會及臺灣客家總商會共同舉辦的「山水相依雙城情深」,上午在苗慄與武漢同步進行,苗慄縣長徐耀昌、議長鍾東錦都出席,武漢則有湖北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理事長李建紅、武漢市長周先旺一起到場,在疫情打亂兩岸交流活動,再度牽起兩岸情誼,重要性不輸給上海臺北的雙城論壇。
  • 兩岸電影展苗慄首映
    兩岸電影展苗慄首映 2010-05-20 14:20     來源:華夏經緯網     編輯:張蕾  據臺灣媒體報導,第2屆兩岸電影展25日將在苗慄展開島內首映,屆時將播放大陸6部電影,包括臺灣演員徐若瑄、蘇有朋出演的《星海》。
  • 臺灣苗慄縣長率團訪問武漢推介觀光旅遊
    「歡迎武漢民眾深度遊苗慄,體驗客家風情!」臺灣苗慄縣長劉政鴻28日晚率該縣部分鄉鎮長、農會及旅遊協會負責人等100餘名代表在武漢江灘三峽石廣場推介當地觀光旅遊。  劉政鴻20年前曾到武漢旅遊。他當晚乘坐遊輪,一邊欣賞長江兩岸夜景,一邊稱讚武漢城市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
  • 《中國新歌聲》在苗慄開啟赴臺音樂交流之旅
    10月30日,兩岸歌手在演出現場與觀眾互動。當晚,大陸知名音樂選秀節目《中國新歌聲》跨越臺灣海峽,在苗慄開啟兩岸音樂交流之旅。據介紹,本次在臺交流活動持續6天,將在臺北、新北、苗慄、南投4地舉行8場演出,演出地點既有校園也有社區。新華社記者朱祥攝  新華社臺北10月30日電(記者付敏)30日晚,大陸知名音樂選秀節目《中國新歌聲》跨越臺灣海峽,在苗慄開啟了兩岸音樂交流之旅。
  • 尋訪隱匿苗慄山鄉的客家文化印記
    尋訪隱匿苗慄山鄉的客家文化印記 2007年12月23日 13:58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沿著阡陌鄉道穿過幾個小村子,不經意間會發現一兩座傳統的客家民居散落著,或挨著新式的樓房,或孤零零地藏在稻田的一角。   苗慄縣是臺灣客家人主要的居住地區之一,全縣人口中60%以上是客家人。據了解,清朝雍正、乾隆年間,廣東、福建一帶的客家人大量移民臺灣,其中一部分就是從後龍溪登岸,而後散居在苗慄縣內陸靠山一線,包括了記者造訪的公館鄉。
  • 喝長江水、吃苗慄飯——臺灣大閘蟹的兩岸緣
    喝長江水、吃苗慄飯——臺灣大閘蟹的兩岸緣 2012年10月24日 0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傳真:兩岸記者在臺尋訪客家文化
    臺灣傳真:兩岸記者在臺尋訪客家文化 2012年10月29日 08:4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美濃、六堆、土牛  文物館訴說客家故事  臺灣生活著400多萬客家人,他們來自同一個故鄉——大陸。300多年以前,為了生存發展,客家先民不畏艱險,陸續來臺。他們堅韌不拔、勤勞開拓的客家精神被客家兒女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