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倒的地主資本家,後代為什麼能很快發達?

2020-12-16 騰訊網

「地富反壞右」,是解放後:地主、富農、私人企業家、持不同政見者、大知識分子的標籤。「地富反壞右」當年被搞得很慘、打倒在地,大量的處死、或者關進監獄、或趕進農村、窮鄉僻壤的地方勞動改造。也有大量「地富反壞右」逃到國外去。

現在社會有一個神奇的現象:社會精英階層,也就是學者、企業家、官員、大多數是「地富反壞右」的子女或孫子女輩,也就是這些人的後代又翻盤了,除掉死絕的,大多數翻盤了,按過去的政治術語來說:這些人又「復闢」了。

在名牌大學這種現象也是十分明顯,這些學生中大部分是「地富反壞右」的後代,在二本三本中,「地富反壞右」的後代數量也不少。鞠老師教過許多老闆,這些白手起家的人,感覺60%-70%的先輩是「地富反壞右」。在基層官員中,「地富反壞右」的後代也很多。

所以現在社會上形成一個風氣,總想把自己祖家攀上「地富反壞右」的關係,仿佛是十分光榮的,實在找不到的就給祖宗找一個皇上廚子的身份也是光榮的。

也就是說現在社會精英的構成大多數還是過去精英的後代,雖然沒有精確統計是經驗感覺,佔精英階層的60%-70%,但過去的「地富反壞右」可沒有佔比60%-70%,就連6%也沒有,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智商的遺傳是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我當了多年的老師,深刻意識到人智商差異是很大的,這是無法否認的。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鎮反」「反右傾」「文化大革命」搞死了很多人,和歷朝歷代死人不一樣,古代是笨人更容易死,而近代是聰明人更容易死,中華民族的基因被大大的劣化配置。另外一個因素是大家所忽視的,家庭文化的傳承。

「地富反壞右」的家庭文化和許多人想像的相反:他們比較正面、積極、比較感恩。比如感恩的家庭文化教育,可使子女調動周邊社會力量,幫助他成功,大家會覺得為這樣的人幫忙有價值感,於是事業容易成功。

我們需要重新認識中國地主

迄今為止,我們仍然能在教科書上看到,類似這樣的描述:地主依靠出租土地剝削農民為生,是封建社會的典型代表,是罪惡的剝削階級;他們品德敗壞,橫行鄉裡,欺男霸女,無惡不作……其典型代表有黃世仁、周扒皮、南霸天和劉文彩……

假如所有地主皆合上述所言,果真罪大惡極,天理不容。但問題是,中國地主真的是那樣嗎?有多少人,對這個已經被消滅的特殊階層,有足夠的了解?

何謂地主?

要認識中國的地主,首先要明白以下三點:

第一、中國的所謂地主的形成,從地主的土地和財富的來源來看,有學者指出,大體有以下三種:一是祖上傳下來的家業。二是在外地做官、經商發了財,回鄉興家置業,購買大量土地。三是勤勞儉樸,聰明好學,善於經營,一輩子省吃儉用,有點積蓄便買田,慢慢上升為地主。當然,也有靠欺行霸市、高利盤剝而上升為地主的,但這種人只是極少數。

第二、法律問題。地主的土地、山林、房屋等不動産,在交易、過戶的過程中,都是籤署了契約,按章繳納了稅負,並由當時的政府主管部門頒發了權證,既是公認的,又是合理合法的。

第三、歷史的合理性。地主這一階層當年在農村佔有的土地和財富較多,是多種社會力量長期碰撞取得的均勢與平衡,是兩千多年來皇權專制社會優勝劣汰、自然選擇的結果,是一種符合當時社會需求、合理合法的重要的政治經濟結構要素。

中國地主,其存在有幾千年歷史,就其土地來源而言,「地主」資產的原始積累也有一個過程,也有不同的類型,有些「地主」的資財是靠勤奮勞作積累出來的,有的是在外地經商賺了錢,回家買了地,也有的是來自祖輩的遺產,不能說全是不義之財,不能說「地主」的資財都是搶劫來的、都是罪惡的產物。

如此一來,中國地主的存在,完全是一種合法的自然現象。

中國地主有何作用?

1、地主代表農村先進生產力

兩千多年前,孟子說:有恆產者,始有恆心。這話的意思是:只有財產較多的人,做事才有責任心。因為他要對自己的財產負責,對自己的家庭負責,對自己的聲譽負責……絕對不會亂來。當年,地主階層以其財富、道德、學識和聲望,責無旁貸地擔負了政府職能缺失部分的職責,在農村中起著穩定社會的中流砥柱作用。

農村中有一批勤勞儉樸、善於經營「田秀才」——用農民的話來說,就是種田的「好把式」,他們上升為富農、地主後,代表著當時農村的先進生產力。他們農具比較齊全,資金比較充足,生產具有一定規模;他們經驗豐富,接受新生事物較快,有能力選擇和改良作物的品種;他們的農、副業產量總是達到當地最高水平;他們先進的耕作方法給貧苦農民起了示範、帶頭作用……如果讓他們繼續富下去,其子女留學美國歸來後辦農場,中國的農業或許會改變面貌,跟上世界前進的步伐。

2、地主進行土地經營能解決貧農就業問題

就經濟而言,當年地主將土地出租,解決了貧苦農民的就業問題,與資本家辦工廠給城市貧民提供就業機會,與當今外資進入中國解決城鄉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是一碼事。地主收租是土地投資的回報,工商企業利潤提成是資本的回報,同樣是一碼事。 地主中有為非作歹之人,貧農中何嘗沒有為非作歹之人?

3、地主是中國傳統鄉紳社會的傳承者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因為有地主這一階級存在,中國傳統的鄉紳社會才能在農村真正建立,從而也避免了中國鄉村的空洞化。這些人讀的是四書、五經,「孔孟之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新一代或者上新式大學,或者到外國留學,有的儒家思想深入骨髓,有的民主自由思想鑄造人格,成為新的紳士,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具有憐貧恤老、救濟鰥寡孤獨、助教興學、救災賑災、修橋補路、興修水利、調解糾紛、倡導文化活動(舞龍燈、賽龍舟、唱大戲等)的善舉,舉凡農村中一切需要錢、物的公益事業、慈善事業,他們帶頭髮起、熱情贊助並充當捐資、獻物、出力的主角。經過較好教育進入官場、文壇、教育界、商場、工廠等上層社會的,大多數是地主家的子弟。

4、地主是維護農村社會秩序的重要力量

一般而言,它由正直誠信、發家致富、知書識禮的人所組成。這一群體沒有國家俸祿和職稱,只是憑藉個人素質而形成的潛在勢力,掌握著鄉村的話語權。他們不妨一領青衫躬耕草野,但往往卻一言九鼎,安撫平息著鄉村的裂紋和創傷。不管政治是如何周期性動蕩,皇朝是如何興衰更替,是他們在小心翼翼地呵護著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在很多意義上說,都是他們在代行政府職責,在充當太平盛世的守護神。

歷朝歷代的入登大寶者,多數很在意對士紳階層的培育和保護,即使滿人入關,也不敢完全消除江南的縉紳門第。

地主厄運降臨

上世紀50年代,土地制度改革鬥爭在新解放區開展得轟轟烈烈,新政權要求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一夜之間,全國數百萬地主變成被消滅的對象。

地主和資本家的子女考上大學的比例為什麼那麼大呢?大概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他們有文化基礎,幾千年來的封建文化都是屬於地主文化,他們的祖祖輩輩都有一定的封建文化教育基礎。

第二:他們家族中對教育文化的重視。地主豪門本來有文化,知道文化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所以他們注重對兒女的文化教育。

第三: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他們在政治上不可能有出頭之日,唯一的希望就是掌握知識,在自然科學領域裡有所發展。

所以,就造成在77年恢復高考後,地主豪門子女考上大學居多的情況。這些人也因此改變了自己乃至整個家族的命運。

相關焦點

  • 地主到底多有錢?為什麼地主後代還是富人?
    聽老人家講,在南方過去有錢的地主老財。他們利用土地所有權,以地租形式剝削農民的土地所有者。封建社會中領主制經濟下的一切大土地所有者,如封建領主亦稱地主。
  • 資本家都那麼有錢了,為什麼還要剝削窮人?難道他們也「內卷」?
    最近「資本家」又闖入人們的視野內,何為資本家?他們那麼有錢,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都花不完,為什麼還要繼續壓榨員工,增加員工的工作強度?難道他們看著自己的員工累倒在辦公桌前心不痛嗎?這些問題我想不止我思考過,在座的各位肯定也想過這個問題。為什麼「資本家」對剝削的追求如此樂此不疲呢?剝削的本質是什麼?
  • 狄仁傑或為古代羌人後代 揚名武周時期恰逢其時
    狄仁傑或為古代羌人後代 揚名武周時期恰逢其時 你的君主和父親都得病快死了,這時有一顆藥,誰吃了誰能活,該給君主吃啊還是該給父親吃?大家議論紛紛,有說給君主的,有說給父親的,有個叫邴原的重臣一直不吭聲,結果曹丕特地問他的意見,邴原當時聲色俱厲,大聲回答:「給父親!」曹丕也不敢難為他。邴原出身不是貴族,但是他為當時貴族所推崇,代表著他們的思想。由此可見,貴族對於忠,起碼可以說不是放在絕對第一位的。
  • 為什麼總有人喜歡為資本家辯護?
    世界上不乏有比較有良心的資本家,但由於資本的本性,大多數的資本家都是唯利是圖的,至於為什麼會有人為資本家辯護,那麼小編在此只能說一句,任何存在的事物,不管他是對是錯,總歸是有道理的。資本家,什麼叫資本家?
  • 論資本家是怎麼變成萬惡的資本家的:資本家是怎麼壓迫你的
    難得有時間更一回,探討一個粉絲提出的問題:難道每一個資本家都會變成萬惡的資本家嗎?緊接著又有一位粉絲提出疑問了:狹義的講,可以把能稱之為「萬惡的」的東西歸結為兩類:「吸人血的」和「吸國家血的」。就刻板印象而言,說資本家是萬惡的,實在是實至名歸。資本家是怎麼賺錢的?/資本家是怎麼壓迫你的?每個資本家都逃不出馬克思的資本循環公式。
  •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仇富、反對資本家?
    3、當有人用貨幣來產生貨幣的時候,貨幣同勞動和社會貢獻脫鉤了,為什麼最能賺錢的行業是金融?為什麼頂級富豪一定涉及金融,不要以為銀行保險才涉及金融,網際網路和製造業就不涉及金融,只要公司上市,那個市值就是金融的作用,而不是真實的勞動產出和社會貢獻,否則市值一下增長几百倍,一下千億都破產?市值同勞動和社會貢獻不掛鈎,它只與社會對未來行業和產品的預期心理掛鈎。
  • 「強盜」資本家範德比爾特
    當時荷蘭共和國還被地主和貴族將軍統治,而他的一生是時代進入到一個新紀元的見證。在他死的那年,蒸汽船、鐵路、電報、鋼鐵行業已經改變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儘管他並不能理解某些變化,但他還是能夠幸運地利用它們讓他在有生之年融入舊時代最後的繁榮,也進入了一個傑斐遜和加勒廷那一代人都無法想像的新時代。他有力的大手始終把握這權力的輪盤。
  • 去偽求真:再揭資本家剝削工人的手段和實質
    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論在繼承古典政治經濟學勞動創造價值的理論的同時,創立了勞動二重性理論,第一次確定了什麼樣的勞動形成價值,為什麼形成價值及怎樣形成價值,闡明了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在商品價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從而為揭示剩餘價值的真正來源,創立剩餘價值論奠定了基礎。
  • 顧漫非常刺耳的名言,揭露了資本家的真面目,真是一針見血!
    什麼是資本家?資本家就是跟打工一族相對的,資本家是僱傭勞動者為其生產通過企業從中獲利的人,可以說現代的社會經濟發展有現在這個樣子,都是離不開資本家的。再簡單點來說,資本家就是給我們發工資的,我們工資多和少,都是資本家說的算。
  • 重讀地主史:收租:地主老財如何敲骨吸髓_網易歷史
    作為一個業已徹底消亡的群體,地主的形象沒能在今天獲得理性的重建,是一種深刻的悲哀——不能正確理解地主群體在中國近代社會秩序中所處的位置,不能正確理解地主與佃農在合作與鬥爭中如何達成利益均衡,就不可能得出一個比較靠譜的中國近代社會的真實面目
  • 如果資本家的存在也是個錯誤,那這個社會就不存在邏輯了!
    沒有資本家打工人確實什麼也不是,資本將可以利用社會資源進行資源調配,對生產力進行搭配,人力資本,物力達成統一,生產出產品,帶動經濟增長,而打工人只是其中的一個螺絲釘。多人反對甚至抱怨資本家的存在,因為資本家從頭到尾都是邪惡的,都是帶血的,都是剝削的。
  • 鄭板橋春節前給地主寫了四個字,幾天後意思全變了,地主大怒
    鄭板橋一邊開倉放糧,老百姓打個借條就能領糧食回家,同時又大興工役,修築城牆,讓遠近饑民能赴工就食。但是,鄭板橋個人能力畢竟有限,就打算請縣裡的有錢人幫個忙。濰縣很繁華,城中住了很多富商大地主,有樂善好施的,但一毛不拔的也不少,大量的糧食被他們存起來,囤積居奇,等著高價出售,大發橫財。
  • 王貴與安娜:安娜出生資本家,瞧不上王貴!
    安娜出身資本家,從小就條件優厚。後來家道中落了,沒有讀上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學,她被安排在廠裡上班。這是安娜一輩子的傷疤,因為她和自己的初戀情人早就想好了自己的人生路。安娜的主任給安娜介紹了一個對象,就是大學老師王貴。安娜是一個很漂亮的大齡女青年,在當時能夠嫁個大學老師就已經很不錯了。可是當安娜見到王貴的時候安娜太失望了,她看到王貴的時候就覺得王貴長得很老氣。
  • 如果在史前存在過高度發達的文明 為什麼我們現在找不到他們?
    而隨著考古學對越來越多史前文明的發現,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人類可能不是什麼自然進化的產物或者存在的時間並不只有幾百萬年,史前的人類可能擁有著高度發達的文明。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真的存在一個或者數個高度發達的史前文明,為什麼我們找不到他們的蛛絲馬跡?
  • 鬥地主:玩不洗牌怎麼叫地主,你知道嗎?
    我也要去趕趕潮流,但發現不少人對不洗牌玩法叫地主有些不解,下面就讓我給你們說說吧!  我們玩普通模式,叫地主的重心是放在牌順不順,大牌多少,而不洗牌的重心是放在炸彈的質量和數量,剩下的牌只要不是太散都沒有問題。
  • 企業家和資本家的區別
    在現代經濟中,企業家和資本家的區別很明顯,二者的分工很明確。區別如下:其一,資本家負責投資企業,企業家負責管理企業。在資本主義初期,資本家自己投資辦廠,自己管理企業。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進行,資本家管理企業的職能剝離出來,出現了專門管理企業的企業家。
  • 被點名後,資本家的「遮羞布」被扯了下來,多家供應商斷貨反擊
    這些成果都是資本家在背後一手操作起來的,資本家涉及了那麼多領域後,現在又把目光放在了社區團購上,與菜市場的老頭老太太、小商小販搶起了生意。資本家們一頓猛虎操作後,人民日報都忍不住出來點名評論了下資本家搶奪的社區團購,還指出了資本家們不要總是惦記著白菜蘿蔔和土豆雞蛋,到時多想想科技創新的未來該是什麼樣的。
  • 鬥地主:不洗牌模式,怎麼當好一個胖胖地主?
    歡樂鬥地主又更新啦,大家是不是都看了呢?反正我是很喜歡的。不過今天我要講的是不洗牌模式技巧。《歡樂逗地主》第三集主要就是講地主想減肥,但是減不掉。我個人覺得作為地主,本來就應該是胖胖的,這樣才顯得富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