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圃鰲山村:來自宋代,800年的時光定格

2020-12-21 騰訊網

看到這些畫面,會不會以為穿越回了古代?

前陣子,中山4個村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黃圃鎮鰲山村赫然在列。

鰲山村是黃圃鎮歷史最悠久的古村落,地處黃圃鎮東北部,西北與順德區容桂為鄰,東北與廣州市番禺區潭州、大崗隔河相望。

高山聳立,林場連片,江水清流,腴田連阡,夏屋渠渠。近800年風雨飄搖,鰲山村的時光仿佛還定格在宋代。

昔日的古坊、古廟、祠堂及古樹、古墓、古石徑、古碼頭等古建築,形成古樸的鄉村生活氣息,延續並保存著古村落的歷史文化脈絡。

村中著名的海蝕遺址景點,長期以來吸引眾多海內外旅遊觀光者前來一睹風採。

鰲山村風景怡人。

源自宋代的「不老古村」

從鰲山村居委會「抄近路」到海蝕遺址需翻越一座大山,還要跨過三社村,路途不近,所幸風光明媚,沿途也有許多景點。

黃圃公園「住在」大山裡,山頂的天福塔是中山海拔最高的景觀塔,2016年落成,樓高56米,共九層。

宋代建築風格使得它看起來格外莊嚴別致,塔內每層浮雕和壁畫都描繪了黃圃鎮歷史與民俗風情,從塔頂往外看,能將黃圃鎮的全貌盡收眼底。

往山下走,到了三社村,村道寬廣,車水馬龍,商賈雲集,壓根沒有「村」的感覺,仿佛置身發達城鎮之中。

沿途可見緊緊「挨」在一起的村屋,一間連著一間,幾乎沒有縫隙。

「為什麼要挨這麼近,沒有一點隱私?」小夥伴不解。

「土地金貴,大家挨著也沒什麼不好啊,千年百年都這樣。」騎單車買菜經過的劉姨為我們答疑。

一隻小狗出牆來。

拐了好幾個彎,上了坡又下了坡,終於到了鰲山村。

跟三社村的繁華忙碌截然不同,鰲山村原始古樸之風撲面而來。

屋與屋之間依舊緊挨著,但門外繁花勁草打造成的天然屏障,讓彼此多了緩衝和喘息的空間,這裡鄉村氣息濃厚,極具隱秘之感。

鰲山村由原來的崗東村、石嶺村、指北村合併而成。村內現存的南約坊、北約坊以及石嶺坊已有700多年歷史,每個坊間都有古廟宇,還有約20間大大小小的古祠堂。

整潔的村道。

準備回家做飯的村民穿過正午的村道。

井水依然在村民生活中廣泛使用。

作為黃圃鎮的村落,鰲山村民的家門口也少不了這些曬腊味的繩子。

村裡的祠堂。

古石徑,古碼頭,古榕樹

途中,我們看到「三十六級古石徑」的招牌,尋著林間小道而去,路的盡頭是一排排石階。

並不如想像中蜿蜒,這條石徑全長390米,寬1.1米,由三塊花崗巖條石並排鋪砌而成。顧名思義,共有36級石階。

旁邊是一些已被開發但並不十分熱鬧的花卉盆景或餐飲農場,淡淡的煙火氣氤氳繚繞,打破寂寥。

附近居民也會到此晨運,沿著石逕往前走,可通往宋代碼頭和北極殿。

不過,現在只能隱約從類似埠頭的石級看到宋代碼頭的絲絲痕跡了。

史料記載,在南宋時期,黃圃還是一座島嶼,水路暢通,人們出行、村民出海打漁等均要從這個碼頭出發。

後來,西江水帶來許多泥沙沉積,海岸線一直往前推,形成了大片的衝積平原,碼頭也漸漸被「埋沒」。

宋代古碼頭遺址。

碼頭南北面各有一棵大榕樹,樹齡超110年。

村裡老人說,北邊的榕樹長有「鬍鬚」,不開花不結果,是公樹;南邊的榕樹不長「鬍鬚」,年年開花結果,是母樹。

這「一對」榕樹如守護神般,庇佑建於碼頭上的北極殿。北極殿屬明代建築,清朝道光年間修葺過,屋簷下的灰雕保存得很完整。

北極殿。

海蝕遺址和仙廟

此行終點站是海蝕遺址公園。

佔地250畝,位於鰲山村的海蝕公園是廣東沿海迄今發現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海蝕遺址,且是廣東為數不多的保存完整的海蝕遺址之一,有著非常獨特的科學和美學價值。

據專家研究,海蝕地形主要形成於晚全新世之前海侵時的古珠江口海灣中島嶼時期(距今約7000-2000年)。島嶼與海面接觸處由於長期的海浪侵蝕,形成多處海蝕洞。

海退之後,由島嶼變成了丘陵,海蝕洞變成為山腳一帶連串的巖洞。由於長期風化,巖層產生裂隙和剝落,形成了飛來石、滴水巖等形態各異的山體奇觀。

海蝕遺蹟。

風格各異的山體奇觀。

海蝕遺址的盡頭有間同樣出名的廟,名為「仙廟」,也叫玉泉洞,實際上是坐落山腳的巨大海蝕巖洞。

從洞口到裡面都是彎彎的弧形,上方沿著斜坡生長了許多古老又茂密的闊葉榕樹,榕樹的根像鋼筋一樣把整個山洞固定住。

相傳呂洞賓雲遊四海時,想尋覓一個地方感受人間煙火。他途經黃圃,見到千裡碧波環繞萬頃農田,像是到了世外桃源。於是呂洞賓降下雲頭,選擇了稻熟魚肥、蕉香蔗甜的鰲山村,駕於玉泉洞。

1894年,當地村民以洞為廟,供奉呂洞賓像,並稱之「仙廟」。

仙廟香火鼎盛,每逢初一十五和農曆七月十四仙誕等節慶,村民都會前來為上香跪拜祈福,廟裡時長擠滿人,相當熱鬧。

仙廟對面有一家香燭店,住著一對老夫妻劉叔和韓姨。劉叔原是仙廟的廟祝,守廟生涯從他爺爺的爺爺已經開始,一直傳承至去年。

守護仙廟的劉叔。

在去年仙廟的承包招標中,年過八旬的劉叔失標,此後只能以販賣香燭元寶等祭品的方式,繼續守護仙廟。

「廟口的對聯還是我親筆題的呢,明年招標我還是會參加。」

聊天時,老人始終看向仙廟,那份堅守,讓人動容。

回望鰲山村,留下一份眷戀。

END

圖 / 周宏陶

編輯 / 黃小鵬

圖文為中山畫刊原創

相關焦點

  • 中山公布黃圃古碼頭保護規劃,將投670萬用於修繕整治
    結合考古與研究工作要求,形成「黃圃古碼頭遺址及古石徑一軸三區」的多方位立體展示格局:「一軸」是指「黃圃古碼頭遺址及古石徑遺蹟展示軸,主要為古石徑遺蹟展示、古碼頭及民俗活動展示、鰲山村古村歷史環境展示。「三區」是指包括黃圃古碼頭遺址及古石徑展示區、民俗文化展示區、歷史環境要素展示區在內的三個主要展示區。古碼頭遺址。
  • 歷時5年打造!中山又一省級新公園免費開放
    中山人遊玩又有好去處了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正式免費對外開放!2015年,海蝕遺址獲批建設省級地質公園。市鎮兩級耗資2350萬,歷時5年打造,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成功通過評估驗收,市政府批准正式向公眾開放。
  • 歷時5年打造!中山又一省級新公園免費開放
    2015年,海蝕遺址獲批建設省級地質公園。市鎮兩級耗資2350萬,歷時5年打造,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成功通過評估驗收,市政府批准正式向公眾開放。>古海聽濤見證中山滄海桑田黃圃地處中山最北部,歷史悠久,形成於晚全新世之前海侵時的古珠江口海灣中島嶼時期(距今約7000-2000年)。
  • 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今日揭碑開園 2020年鄉村休閒旅遊文化...
    9月29日,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揭碑開園暨2020年鄉村休閒旅遊文化美食節啟動儀式在海蝕遺址景區舉行。廣東省林業和草原局二級巡視員謝偉忠、中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關瑞麟等省市領導嘉賓約300多人出席活動,商戶農戶、文藝團體以及名優農產品評選、民俗文化藝術巡遊等共同「吹響」黃圃鎮鄉村休閒旅遊文化美食節「集結號」。
  • 慶國慶賀重陽 中山黃圃飄色樂萬家
    為了慶國慶賀重陽,中山市黃圃鎮舉辦了「我們的節日」飄色巡遊活動,十萬名群眾共同分享飄色文化藝術盛宴,共同感受黃圃獨特的古鎮魅力。參演人員達700多人,其中參與26版飄色活動就有350人,更有從外省外市來工作生活的新黃圃人主動加入到巡遊隊伍中來,體現了新老黃圃人和諧共處同慶歡樂的一面;扛抬人員中還有不少是年輕人和婦女,也體現了黃圃飄色逐步年輕化和後繼有人的一面。
  • 800年來無人知,廣東中山有個世外桃源般的古村落,美如畫!
    遠眺黃圃鎮標誌天福塔   三社始建村於宋代,距今已逾800年歷史。由靈會、鼓樓和三社坊三坊組成,因此古時又稱為三坊。   李家巷(現存800多平米的古民居群),是鎮級文物保護單位   村中現存有始建於宋代的古石板路,路分36級,故名三十六級古徑,這古徑連通著宋代碼頭
  • 暢遊大美黃圃
    那就跟隨我們的腳步去暢遊大美黃圃吧! 黃圃行第一站:報恩禪寺   位於黃圃鎮觀仙路1號的報恩禪寺原名觀音廟,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三年(距今約320年),佔地6670平方米,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  1995年,香港慧皆老法師再次倡起重修,海內外釋子、善男信女踴躍資助,因成果就,山門、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齋堂拔地凌空,氣勢巍巍。  1999年被中山市宗教科接管,改為報恩禪寺。後禮請原廣州市六榕寺青年僧人(前廣東省兼廣州市佛教協會會長、六榕寺住持釋雲峰老和尚的侍者)釋明一法師為首任住持。2001年2月,經省、市政府批准對外開放,成為中山市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
  • 廣安區鰲山村:邁上「跑道養魚」的特色產業發展路
    【現場直擊】 「跑道養魚」好新鮮 11月1日,記者在廣安區石筍鎮鰲山村生態智能高效循環流水養魚(跑道養魚)產業扶貧項目現場看到,項目基礎工程已完工,「跑道」已安裝完畢,池塘已完成蓄水。 廣安區石筍鎮鰲山村是省定貧困村,如何幫助該村脫貧摘帽? 長效脫貧,項目是支撐。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中負責對口幫扶廣安區的浙江省南潯區主動幫忙牽線搭橋,將南潯區菱湖鎮先進的「跑道養魚」項目引入當地。為幫助該村發展該項目,南潯區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還捐贈了175萬元「啟動資金」。
  • 2019黃圃飄色巡遊舉行
    2019黃圃飄色文化節來啦!重頭戲黃圃飄色巡遊於9月13日上午隆重舉行,巡遊隊伍有飄色隊、大鼓隊、國旗隊、醒獅隊、民族服飾高蹺隊、秧歌隊、腰鼓隊、麒麟舞隊、舞龍隊等各類精彩的民俗表演。據了解,黃圃飄色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並被授予「中國(黃圃)飄色之鄉」的稱號。
  • 中山黃圃飄色:老幼傳承,萌娃「出色」
    2017年,謝女士聽說當地招募學生參加黃圃飄色表演。熱愛傳統文化的她便帶著兩個女兒報名。一來到飄色館,孩子們便被斑斕的飄色服裝和獨特的表演方式所吸引,面對飄色表演毫不怯場。2019年7月,兩姐妹再次入選,參與「武松打虎」、「八仙過海」兩個色版的表演。7歲的劉俊廷坐在一匹棕色駿馬上,身穿三層服裝,頭戴特製發冠,威風凜凜。
  • 蘭州照相館裡定格的幸福時光
    照相館裡定格的幸福時光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李明娟春節是合家團圓的日子,照一張全家福是很多家庭的選擇,用他們的話說,這是定格幸福時光。在照相館二樓和三樓的牆壁上,展示著多張不同年代的照片,從兩人的結婚照,到十多人的美滿大家庭;從個人單照到四世同堂;從青春煥發、靚麗自信的懵懂少年,到白髮蒼蒼、拄著拐杖的耄耋老人,年齡、樣貌各不相同,唯一不變的是他們臉上共同的笑容,這一張張笑臉被攝影師定格,留在了時光裡,留在了幸福裡。一張張相片的浮光掠影,記錄著無數人的人生軌跡。
  • 中山黃圃2018年成績單出爐,GDP迫近150億元,多項數據亮眼
    ……  黃圃鎮近日召開中共中山市黃圃鎮第十五屆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總結2018年工作,部署今年工作。全鎮2018年成績單出爐,多項數據引人關注。據國內研究機構預測,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到2020年將超過3500億元,擁有深厚家電生產製造基礎的黃圃也不斷加快引導企業往智能化轉型,搶佔千億產業新藍海。  2018年,黃圃家電在技術和智能創新方面取得突破,獲評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家電)。
  • 定格|打開一顆北大時光膠囊
    定格|打開一顆北大時光膠囊 2020-07-05 12: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探村浙江瑞安|東源古村,木活字印刷術穿越800年時光
    東源木活字印刷是已知的我國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堪稱世界印刷術的活化石。東源村位於飛雲江畔,三面環山,東源村人們安靜棲息於此甚少與外界打交道。在這平凡的竹籬瓦舍間,生活著一群堅守刻木活字的手藝人。據說他們祖先原住在河南,後來遷居福建安溪,一部分人遷入浙江瑞安東源村這個風水寶地。一個叫王法懋開始把木刻活字應用於譜牒印刷。
  • 中山黃圃腊味美食文化旅遊節開幕
    說起腊味,不得不提中山黃圃腊味,黃圃鎮是全國最大的廣式腊味生產基地,此外,黃圃腊味傳統製作工藝更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11月20日,黃圃鎮在黃圃國際會展中心啟動2020年黃圃腊味美食文化旅遊節。本次美食旅遊文化節以「腊味名鎮文旅黃圃」為主題,將從11月20日持續至26日,現場展覽面積近2萬平方米,近300多個展位,參展企業和商家以黃圃腊味和黃圃特色酒樓為主,同時還有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參展企業,參會參展美食品種超過1000種。中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徐小莉出席活動開幕式。
  • 中山黃圃海蝕遺址
    黃圃海蝕遺址位於中山市黃圃鎮西面尖峰山北段石嶺山東面山腳黃圃海蝕遺址揭開了黃圃作為廣東四大古海鎮之一,幾千年滄海桑田的神秘面紗。據中國科學院廣東地理研究所地理專家何大章等考證,該遺址是中山境內尚存二處海蝕遺址之一。2015年9月8日,黃圃海蝕遺址被省國土廳授予省級地質公園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