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博物館日,但這是一組震驚卻痛心數字:
一個世界博物館日,就是一部中國近代史被蹂躪、被劫掠的恥辱日!別的不說,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們只需去圓明園看一看那些殘垣斷壁,我們就能回想一下那些中華文明的精華被一夜間燒光搶完糟蹋盡的歷史。但彼時又過了幾年後,當政者的那個老婆子慈禧竟然還無恥地說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現在,中國至少有1700萬件文物流失到海外。什麼概念?中國最大的博物館——北京博物館所有館藏大概約有180萬件,但流失海外的所有文物差不多抵得上10個故宮!
而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全球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來自中國的文物精品高達164萬件。其中: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件;大英圖書館收藏中國珍貴古籍文獻6萬多種;法國羅浮宮收藏珍貴中國文物超2萬件;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中國文物近2萬件;我們記載於史書上的許多大名鼎鼎的文物實物:比如《女史箴圖》、《送子天王圖》、《歷代帝王圖》、昭陵八駿中的幾塊最精美的石雕、一大批數不清的珍貴雕塑和珍貴瓷器、器物,都在國外。
以前敦煌研究行業內有句實話,那就是敦煌研究地方在國內、開花在英國、結果卻在日本。儘管還有句話叫做越是中國就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但是其實,筆者在這裡要大聲疾呼幾句:世界博物館日真的不是中國所能紀念的,中國現在沒有一家博物館能夠稱得上是世界博物館。我們的博物館沒有達文西、倫勃朗、梵谷的名畫、我們的博物館也沒有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石柱、沒有埃及的方尖碑和木乃伊、沒有古希臘羅馬的雕塑。
據有關權威單位保守估計,中國至少有1700萬文物流失海外。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47個國家的200個博物館中,來自中國的文物精品達160萬件,相當於一個故宮的館藏,但是,流落於西方民間文物數量的館藏,則相當於這個數字的10倍。
比如:美國各博物館收藏的石雕比中國的還多;斯德哥爾摩東方博物館收藏的仰韶時期精品彩陶居世界之冠;《女史箴圖》不在中國,而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要研究《永樂大典》你必須還得去大英博物館;而你要研究敦煌文獻,你就必須去日本。
一個世界博物館日,其實就是一部中國半殖民地受欺凌被劫掠的歷史,在這部世界博物館的歷史裡,英美法西班牙荷蘭奧地利德國,書寫著著從1842年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前後的文物強盜史,日本在這之前是小幫兇,然後在抗日戰爭前後,也開始大肆劫掠。你想研究夏商歷史嗎?對不起,在3萬枚最精緻的甲骨片中,大概有1.3萬枚都在日本,你想還夏朝一個清晰地歷史嗎?對不起,你得去日本,低聲下氣求人家去。自1931年日本進關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被日本劫掠走的文物有統計的大概有1879箱,360萬件;即使是北京人頭蓋骨,也在抗日戰爭期間,早已被日本搞得下落不明……
我們還有最後一個精品文物的流失爛歷史,那就是改革開放後的一段時間裡,隨著洛陽鏟不停地向地下掏下去,隨著利慾薰心的一部分人恬不知恥的盜掘,甚至爆破,又有一批大墓被挖空,文物被轉移走,走香港,然後再次流失海外。所以我們不能提倡類似於《盜墓筆記》這樣的電影走紅,那是對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物的不尊重!
在世界博物館日,如何讓10個故宮1700萬珍貴文物回家去?面對如此光彩奪目的中國古代藝術瑰寶流失海外,我們在為我國文明傑出的創造力感到自豪時,也為如此之多的無價之寶流失海外而痛心疾首。近年來,隨著我國國力的上升和財力充盈,我們採取了追索和贖買的方式,但仍然有大批更加珍貴的文物,數百萬,數千萬,靜靜躺在異國他鄉的保險柜內,等待著回家去。
用人類的大尺度來看待歷史,如果中華文明還能存在上萬年,或者上十萬年,也許這些文物在現在看起來彌足珍貴,但在更遠的未來,也許這也只是滄海一粟。但西方文化對東方文化的侵略,它摘走東方文明皇冠上最精華的一部分,留下麥當勞肯德基的這些歷史,該停一停,並且我們也是有完全的自信和能力,讓它們停一停了。
就讓那些本來是屬於我們的最璀璨的精華留在它們那裡吧,它們留在哪裡不是證明他們有多偉大,而是有多野蠻,它們留在哪裡更是證明我們沒有侵略他們,而是他們想炫耀但以後卻只有恬不知恥的炫耀機會。從人類文明的大尺度來看待這些事,未來,也許會很遙遠,這些文物,也許哪裡就真的是他們的新家了。
中華文明沒有老去,她還年輕,她要和人類文明的大融合再一次共生,所以這些文物,也許它們的家,本來就是在這些博物館中,但它們走過的路,卻值得現在的我們一直警醒!!!
那麼你認為呢?自媒體號一個人的浩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