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兵敗的主要功臣就是陳霸先和王僧辯,陳霸先是漢族人,王僧辯本是鮮單人,姓烏丸氏。在陳箱先與王僧辯共同扶持梁王朝小皇帝的時候,北方鮮卑責族建立的北齊王朝發兵南犯,同時,派來使臣同王僧辯說:「梁朝正值多事之秋,皇帝年幼易生變故,推個長君為宜。蕭淵明年長,擔當大任比較適宜。梁朝如願立蕭淵明為皇帝,齊國願立即回師,齊梁永遠和好。」蕭淵明是梁武帝的侄子,八年前梁齊在寒山大戰,兵敗被俘。北齊要送一個俘虜來做南朝皇帝,其用心是顯而易見的。
王僧辨不顧陳霸先的堅決反對,竟將蕭淵明迎回建康,立為皇帝。梁敬帝被改為皇太子。漢族的梁王朝聽命於鮮卑人的齊王朝改立皇帝,這意味著屈節投降。王僧辯這樣做是很不得江南民心的。於是,陳霸先當機立斷,毅然從京口秘密起兵,襲殺了王僧辯,又廢掉蕭淵明,重新擁立蕭方智為皇帝。
北齊聞訊大舉南來,進至鍾山(即南京市東的紫金山)。王僧辯的殘餘勢力也乘機作亂。陳霸先率軍抗敵。時值連日大雨,平地水深丈餘。兩軍都遇到很大困難。陳霸先又軍糧不濟,無以為食。江南父老姐妹聞訊,家家在夜晚以荷葉裹飯,夾上鴨肉,去慰勞陳霸先軍。在老百姓的支授下,這支軍隊為保衛鄉,奮勇殺散,獲得大捷,把北齊軍打得七零八落,倉皇北竄。王僧辯的殘餘勢力也被肅清了。陳霸先軍不負江南民眾的企望,保衛南方免遭北齊的蹂躪,保持了南朝的政權。
公元557年,陳霸先受禪登上帝位;改國號為陳,是為陳武帝。他做皇帝不到三年就死去了,繼任者陳文帝和陳宣帝完成了他的未竟事業。陳朝的轄境在江南四朝中是最小的,西不過蜀,北失淮、現,始終侷促在長江中、下遊以南。然而,廣州、桂州都先後歸附,江南總算統一在陳氏的江東政權之下了。
陳宣帝的兒子陳叔寶,是南朝的最後一個皇帝,也是個荒淫的君主。他在位時,南朝統治集團在豪侈的物質享受和精神放縱中,日益沉溺,腐敗不堪。陳叔寶還自作靡靡之音《玉樹後庭花》,在與妃嬪飲酒作樂時恣意演唱。這靡靡之音也就成了亡國之音,並為後世用作亡國的隱喻。故而唐詩人杜牧曾寫詩諷喻道:「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公元589年,隋朝的開國君主文帝楊堅從北方興兵伐陳。陳後主(即陳叔寶)從後宮的一眼枯井中被吊了出來,成為隋軍的俘虜。南朝的一百七十年歷史也就到此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