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易地扶貧搬遷戶,於2018年搬遷到晴隆縣三寶街道新荷社區。原來我家居住在晴隆縣雞場鎮大地村東瓜林組,全家共有7口人——我的父母和弟弟、還有我的妻子、兒女。
晴隆縣三寶街道
2013年11月份,父親到黔西南州醫院檢查後發現,半邊身體麻木癱瘓,行走不便,醫治還要很長時間,且每天都要服200多元的中藥等,這個檢查結果打破了我家原本平靜幸福的生活。
怎麼生活下去,我對未來的生活感到既迷茫又害怕。那段時間,我吃不好飯也睡不好覺,每天閉上眼睛就是在想一家人今後怎麼過。但作為家庭的老大,為了讓一家人的生活重新振作起來,我必須要站出來。我下定決心要振作起來,一定要撐起這個家。
鎮、村幹部了解我家情況後,經常找我談心。同時,在各級審核評議後,2013年底,我家被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精準扶貧政策扶持。
之後,我們家又享受了健康扶貧,大病補充醫療保險、教育資助、生態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等扶貧政策,家庭條件逐漸變好,讓我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
2018年,我家搬遷到晴隆縣三寶街道,解決了一家人的房屋居住問題。
不過,我不想一直靠政策活著,因為我還年輕,我得靠自己的能力脫貧。村裡知道我想要出去務工掙錢養家餬口,就建議我在晴隆縣城裡學汽車修理,一是工資高又穩定,二是還可以照顧家裡、照看父親。
於是,在街道的幫助下,我到晴隆縣宋得軍汽車修理廠,開始了修理汽車的工作,按天計薪。因為剛處於學習期間,在車間工作一天能拿到50多元的收入。
工作期間,為了省錢,我午飯買個包子或者方便麵吃就繼續工作,雖不是太好,但是我非常的安心。
現在,汽車的很多問題我都能修理好,顧客都很滿意,說我修理技術好,對他們很客氣。我的工資也從以前的1500元增加到了現在的5000多元,逐漸擔起了家庭的頂梁柱。
經過這幾年的治療,我父親的身體也大有好轉,現在還可以到外面去務工,弟弟也大學畢業在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當臨聘教師,為家庭經濟收入增添了力量,我家的生活越來越好了。
我明白,意外的發生是我不可改變的,但未來的人生卻緊緊地掌握在我手中。我不等不靠,希望我脆弱的肩膀能夠擔起家庭的重擔,能夠為家庭撐起一片天。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允鳳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