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道經典魯菜背後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2020-12-15 大眾數字報

    魯菜歷史極其久遠,早在《詩經》裡就有食用黃河鯉魚的記載,而今糖醋黃河鯉魚仍然是魯菜中的佼佼者,可見其源遠流長。魯菜系的雛形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比如傳說中將自己的兒子蒸熟了獻給齊王吃的易牙,實際上是當時善於調味的烹飪大師。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每一道經典魯菜背後都有一段美麗的傳說……

  九轉大腸

    說到魯菜,很多人會想到九轉大腸。此菜是濟南傳統名菜,以豬大腸為原料,配以藥材,紅燒而成,味型鹹甜酸辣香,成菜色澤紅亮,大腸軟嫩,肥而不膩,久食不厭。

    相傳清光緒年間濟南縣東巷北首有一處「九華樓」飯莊,老闆杜九齡,是個富甲一方的商人,一生信佛,非常崇拜佛家的「 九九歸一」之說。有一次,他到一個做肉食的朋友家去喝孩子的滿月酒,酒後朋友回禮並額外送給他一掛豬下水。回到九華樓,杜九齡找來大廚於長寶,讓他做個肥腸嘗嘗,於長寶回到廚房,左思右想反覆試做,都不好吃,他又去肉鋪買了一些大腸回來繼續做,反覆試製多次,終於做出了一道色、香、味、形俱佳的大腸菜。杜九齡聽到消息,立刻趕了過來,見到盤中油亮金燦的豬大腸,夾起一塊送入嘴中,連聲稱香極了,於是決定第二天宴請生意場上的朋友嘗此菜並為之定名。次日,賓客們來到九華樓,店小二張羅著先上一些別的菜,就在客人們翹首以待的時候,大腸上了桌。人們品嘗過後,紛紛稱讚好吃,但未知其名,席中一位杜九齡的老朋友。由於杜九齡信佛,酷愛九字,提議就叫「九轉大腸」,此提議得到認可。此後,此菜聲名鵲起,並遍及山東各地,成為名菜。

    燒秦皇魚骨

    此菜是孔府的特色大菜之一,選用魚骨、鱖魚中段、鮮香菇、冬筍為原料,以燒法製成,味型鹹鮮香。

    據傳,在秦始皇下令焚書坑儒時,孔子的第九代孫孔鰣,將《尚書》、《論語》等經典書籍偷偷藏於孔府故宅夾牆內。到了西漢景帝三年,皇帝劉啟將其子劉餘封為魯王。魯王在治宮中,發現了孔鰣偷藏的這批經典書籍,重新加以保存,當時被秦始皇幾乎燒盡抄絕的史書和六經得以流傳至今。這就是「魯壁藏書」的故事。

    明朝重修孔廟,在詩禮堂的後面單獨建了一座「魯壁」,落成之日,孔府大擺宴席慶祝。廚師用鱖魚配合魚骨做了一盤菜餚獻到席上,為迎合「衍聖公」,就給此菜取名「燒秦皇魚骨」,以表達對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憤慨和對魯壁的紀念。

    「糖醋鯉魚」與範蠡

    濟南北臨黃河,盛產著名的「黃河鯉魚」,用它烹製的「糖醋鯉魚」 極有特色:魚頭魚尾高翹,顯跳躍之勢,寓意「鯉魚躍龍門」。此菜糖醋汁酸甜可口,十分開胃。

    黃河鯉魚鮮美肥嫩,營養極為豐富,故有「黃河之鯉,肥美甲天下」之美名。《食療本草》稱:「將鯉魚煮湯食,最有補益而利水。」至今黃河兩岸廣大地區,宴席必以鯉魚為珍餚。

    我國最早飼養鯉魚的,傳說是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王的範蠡。勾踐打敗吳王之後,範蠡大夫謝絕了越王重用他的好意,不願當權臣輔宰,卻要過平民生活。他攜西施泛舟五湖,離吳之後到了齊國。因他善於經營,又得齊威王重禮相聘,從事漁業。他認為「養鯉魚者,鯉不相食,易長,又貴也。」

    有趣的是,早在春秋時期,孔子生了兒子後,魯昭公以鯉相送,表示祝賀。孔子還給兒子取名「孔鯉」。那時山東的鯉魚不僅是美味佳餚,而且還被人們認為是一種吉祥的象徵。

    請乾隆皇帝吃豆芽

    孔府的豆芽名菜,始於乾隆,以後盛行不衰,一直是宮廷顯貴們愛食用的佳餚,清代食品專著中多有記載。《清稗類鈔》中就有一說:「豆芽菜使空,以雞絲、火腿滿塞之,嘉慶時最盛行。」

    相傳乾隆皇帝的女兒下嫁平民,給孔子後代當媳婦,乾隆曾幾次到孔府作客,光是用膳便讓孔府上下煞費苦心。有一次乾隆又駕臨孔府,於是孔府的廚師別出心裁,做了一款豆芽美饌。別看豆芽平常,可是經過掐頭去尾,將綠豆芽梗掏空,用竹籤向梗裡面裝雞肉泥、火腿泥,釀成紅白兩種,清炒入盤,色形味香均屬絕佳。不過,這可是很費工夫的菜品,就是兩個熟練的廚師,也需做幾個小時,方能端上餐桌。

    後來,孔府豆芽菜從宮廷走到了民間,各地都仿效起來。不過,孔府名菜還是孔府製作的精品。為了長盛不衰,孔府專設了一個「掐豆芽」的勞動部門,稱作「掐豆芽戶」,這也算是中國飲食史上罕見的了。

    宮爆雞丁

    傳說清同治年間,清朝重臣丁寶楨被派到濟南任山東巡撫,恰逢宦官安德海潛行出京,丁與皇帝密謀以違犯宮廷規矩為名殺這個慈禧太后的紅人,但此時慈禧不殺的旨意也到了,於是丁上演了一個前殿接旨後殿殺人的戲,而名揚天下。他不僅是個有膽有識的官吏,而且還是個著名的美食家,他在濟南最愛吃的菜是這裡的爆炒雞丁,因為他被賜封為宮保,人們便把這道菜稱為宮爆雞丁,原來本是不放辣椒的,但為照顧丁寶楨貴州人的習慣加上了紅幹椒沿用到今,因此這道菜頗有川魯兩大菜系相互結合的特色。

    鍋溻黃魚

    相傳,福山有一女廚娘善煎黃花魚,一次因主人催得緊,魚沒有煎熟,主人叫她重做一條,女廚娘想另做一條時間過長,主人又要發火,於是在情急之中,將鍋內添了些湯汁和調味品,將煎魚放入鍋內溻熟,湯汁將收幹時盛出端上,主人一吃綿軟香嫩,大加讚賞,問這叫什麼做法,女廚娘根據煙臺人叫幹東西受潮為溻的意思便說,叫「鍋溻黃魚」 ,女廚娘不僅發明了一道名菜,同時也發明了「溻」這一烹調方法。

    八仙過海鬧羅漢

    八仙過海鬧羅漢是孔府喜慶壽宴時的第一道名菜,從漢初到清末,歷代的許多皇帝都親臨曲阜孔府祭祀孔子,其中乾隆皇帝就去過七次,至於達官顯貴、文人雅士前往朝拜者更為眾多,因而孔府設宴招待十分頻繁,孔宴聞名四海,八仙過海鬧羅漢,便是孔府名菜之一,它選料齊全,製作精細,口味豐富,盛器別致,該菜取用魚翅、海參、鮑魚、魚骨、魚肚、蝦、雞、蘆筍、火腿等十幾種原料為主,以雞作為「羅漢」,其中八種主料為「八仙」,故名為八仙過海鬧羅漢此菜一上席隨即開鑼唱戲,一面品嘗美味,一面聽戲,十分熱鬧。

    孔府一品鍋

    「孔府一品鍋」是由皇帝賜名的一款孔府名菜。據說清朝歷代皇帝常到孔府,而孔府也常帶廚師進宮製作孔府佳餚,請皇太后、皇帝和娘娘品嘗。清朝繼承明朝品官等級制,把官銜分為一至九品,一品為最高,九品為最低。清朝將孔府列當朝一品官的官府。因而,皇帝對孔府用雞、豬蹄、鴨、海參、魚肚等各種珍貴原料一起烹製成的湯菜,賜名為「當朝一品鍋」,成為孔府及所有一品官府的名菜。

    本報記者  王紅妮  李萌博整理

相關焦點

  • 山東人最稀罕的三道魯菜,每道都饞的不行
    中國各地都有著非常經典的美食,並且分為八大菜系,魯菜起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春秋戰國時期,齊魯餚饌便嶄露頭角;而在西周、秦漢時期,魯國都城曲阜魯是相當繁華的城市,飲食行業盛極一時,可見魯菜的歷史有多麼悠久,位居八大菜系首位。接下來要介紹的三道魯菜,每道都讓人饞得不行,你吃過沒?
  • 這道菜是魯菜經典,在黃縣很出名,不要錯過
    這道菜是魯菜經典,在黃縣很出名,不要錯過,很多人都喜歡到一個城市去旅遊,再順便品嘗一下當地的美食,而今天要跟大家推薦的是滷菜中的經典之作。在黃縣非常聰明,這道美食就是七彩拉皮兒。拉皮兒製作手法比較簡單,大多數人都非常喜歡吃老黃縣的七彩大拉皮兒。而老黃縣的拉皮兒靈魂在於裡面的醬汁,都是以辣椒醋為主攪拌出來的拉皮兒,口感超讚,特別是在夏天不喜歡吃飯的小夥伴們是這樣一到拉皮兒絕了,而且在黃縣相當有名氣,這也是魯菜中的經典之作。
  • 舌尖上的中國,不可錯過的5道經典魯菜(筷說食話)
    有一次杜氏設宴,賓客無不對這道紅燒大腸讚不絕口,一文人覺得美食佳餚應該配美名,就根據杜氏喜愛九的癖好,取了九轉大腸之名,象徵此菜可與九轉仙丹媲美。從此,九轉大腸就流傳下來,聲名遠播。(蔥燒海參)一道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傳統魯菜,幾乎每一個魯菜名廚都會,是一道非常考驗火候和廚師耐心的一道菜。
  • 這道豬大腸製作的美食,是魯菜中的經典,吃過就忘不了
    在中國的八大菜系中,如果要選出一個最具有儒家氣質的,我覺得非魯菜莫屬。最早的魯菜發源於春秋時期,大概是當時齊國和魯國一帶,也就是今天山東地界。早在宋代,魯菜就已經自成體系。山東是孔子的家鄉,所以有多魯菜都能找出典故。魯菜還傳承了山東人豪爽樸實的性格,捨得用料,分量十足。
  • 山東最有名的4道魯菜,最後一種很多人都沒聽說過
    大家都知道我國有八大菜系,分別是魯菜、川菜、粵菜、蘇菜、浙菜、閩菜、湘菜、徽菜,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魯菜正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其實有很多菜系都是起源於魯菜的,因為魯菜在古代的時候就已經很受歡迎了。隨著時代的變化,年輕的人都開始喜歡上吃重口味的菜餚,因此魯菜就開始慢慢從很多人的餐桌上消失了。但是魯菜作為經典菜系,在山東還是依舊很受歡迎,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山東最受歡迎的四道魯菜,很多人都沒聽說過。
  • 分享幾道經典魯菜,簡單易學讓美食變成你餐桌的家常菜
    好久沒和大家分享魯菜經典菜品了,好多朋友私信問我有沒有可以在家就能簡單製作的經典魯菜,既要經典又要簡單還要美味,好吧那本大廚就和大家分享這3道魯菜垮燉魚,這裡用的主料是鯉魚1條,兩面打上花刀切成3段,五花肉50克切丁,蔥姜蒜切片,起鍋燒油下入五花肉丁煸炒出油
  • 歡迎來到你要說的經典魯菜
    魯菜是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它的起源是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它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同時也是八大菜系)(四川、廣東等有影響的菜系相對於淮揚)中唯一的一種自創菜系,歷史最悠久,技藝最豐富,難度最高,威力最大。宋代以後,魯菜成為「北方菜」的代表,先後形成沿海膠東菜(主要是海鮮)、內陸濟南菜和自製孔府菜三大體系。其經典菜品有:蔥燒海參、九轉大腸、糖醋鯉魚、扒原殼鮑魚、炸腎花、一級豆腐等。讓我們一個一個地介紹他們。一。
  • 地地道道的六道正宗魯菜,飯店基本都有賣,你吃過幾道?
    蔥燒海參,蔥燒海參是魯菜中很具代表性的一道菜,也是地地道道的傳統菜。整道菜的最大特點在於:蔥味濃鬱、色澤紅亮、鹹鮮適口、造型美觀,濃濃的醬汁包裹著軟糯的海參,養血潤燥、滋補強身,是一道不可多得的海鮮營養食品。糖醋鯉魚,是山東濟南傳統名菜。
  • 盤點幾款最有代表的經典魯菜,魯菜經典
    魯菜講究原料質地優良,以鹽提鮮,以湯壯鮮,調味講求鹹鮮純正,突出本味。大蔥為山東特產,多數菜餚要要用蔥姜蒜來增香提味,炒、熘、爆、扒、燒等方法都要用蔥,尤其是蔥燒類的菜餚,更是以擁有濃鬱的蔥香為佳,如蔥燒海參、蔥燒蹄筋;餵餡、爆鍋、涼拌都少不了蔥姜蒜。
  • 為什麼魯菜是八大菜系之首,很多人都吃過的這道菜,原來是山東菜
    說起八大菜系大家都會朗朗上口,都知道八大菜系之首是魯菜,為什麼會是魯菜呢?聽我給你慢慢道來。其實每個菜系都有幾百上千道菜,而且每個菜系都有很多代表作,要說哪種菜系最好吃最有名,還真的不好說,每個菜系都有自己的製作工藝和特點,其實也不能具體區分哪個菜系最好,那為什麼魯菜為首呢?
  • 「老飯館、老師傅、老味道」,大師親為傳播魯菜經典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到現在,「老飯館、老師傅、老味道」魯菜大講堂—— 每周一菜已經做了100期,在業界形成很大影響,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魯菜經典,讓傳統美食進入千家萬戶發揮了重要作用。魯菜之都,文化傳承,技藝先導,大師親為談到為何執著「老飯館,老師傅,老味道」每周一菜的拍攝製作,程偉華說,魯菜是中國四大菜系之一,也是中國飲食文化中的寶貴財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內涵。山東是魯菜發祥地,重視對外宣傳推廣,也是魯菜發展復興的重要工作。
  • 源於山東的六大宮廷御膳,每道你都耳熟能詳,你吃過幾道?
    大家好,這裡是魯菜美食精品推薦專欄,前期推薦了魯菜精品美食,相信大家對滷菜已經有了一些了解。看過前期關於魯菜介紹的應該都知道,魯菜分為孔府菜、膠東菜、濟南菜,而孔府菜在每次皇帝參觀孔府時都是必點之菜,由於孔府菜本身經過多年的傳承改革與創新,已經變得精美華貴,漸漸地許多菜都被選為宮廷菜,這些菜每道都是精挑細選、如雷貫耳,你肯定聽說過。今天我們談談那些被評為宮廷御膳的魯菜美食,話不多說,直接為大家上乾貨!
  • 魯菜的經典代表菜,您都吃過嗎?
    蔥燒海參——經典的傳統名菜,中華特色美食。「古今八珍」之一,魯菜的當家菜;膠東半島素有「山東明珠」之稱, 海產品極為豐富。從山東源入,以水發海參和大蔥為主料,海參清鮮,柔軟香滑,蔥段香濃,食後無餘汁,蔥香味醇,營養豐富,滋肺補腎。九轉大腸——開始名為「紅燒大腸」。
  • 年夜飯,山東人的「壓軸菜」都吃啥?幾道菜漏出魯菜底蘊
    早兩千五百年前,儒家孔子就提出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飲食之道,再加之山東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環山傍海,種種因素造就了魯菜的包羅萬象,拿得出手的菜品也數不勝數。臨近新年,善於烹飪的山東人自然也少不了豐盛的年夜飯,一起來看一看,山東人的年夜飯上都有什麼不一樣的壓軸大菜。
  • 犇羴鱻,可能有你不知道的故事,它其實是魯菜中的三道菜
    犇羴鱻組合在一起,傳說是魯菜中最為經典的三道菜;也是魯菜中烹飪技藝最為複雜、最為耗時、最經典的三道菜品。但是這三個字用在魯菜這三道菜時候讀音並不是讀作:犇(bēn)奔;羴(shān)羶;鱻(xiān) 鮮。而是讀做:奔bēn三 sān鮮 xiān ;大意應該是魯菜當中最有鮮明特色的三道菜。
  • 茂名這座「斷橋殘月」,難道真的是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
    這座南海之濱的城市,每天都在用自己最完美的姿態迎接來來往往的人群,留下了一張張最動人的照片。而在茂名的縣級市裡,有著一個叫做高州,而這高州也是風水極好,景色優美。在高州有著一個良德水庫,裡面有著一個本地人所熟知的景點,那就是「斷橋殘月」,據說,這斷橋殘月還有著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呢!
  • 這家店在肇慶火了10年,專做經典魯菜
    ��星標「西江網」,與肇慶相約在肇慶,有這麼一家店,它由魯菜主廚親自坐鎮,這裡的魯菜味道正宗,份量足,
  • 濟南特色美食之經典魯菜篇
    據分析,每百克對蝦,含蛋白質20.6克,脂肪0.7克,鈣35毫克,磷150毫克,還含有維生素A等營養成分。「紅燒大蝦」歷來是魯菜中膾灸人口的名菜佳餚,其色澤之美、口味之佳,久為人們所稱道。九轉大腸 以下為民間傳說: 「九轉大腸」出於清光緒初年,由濟南「九華樓」酒店首創,九華樓是濟南富商杜氏與邰氏所開。杜氏是一巨商,在濟南設有9家店鋪,酒店是其中之一。這位掌柜對「九」字有著特殊的愛好,什麼都要取個九數,因此他所開的店鋪字號都冠以「九」字。
  • 舌尖上的四川,這四道四川美食,每道菜都是川菜中的經典
    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美食文化更是獨樹一幟,中國有八大菜系,老李現在連魯菜系都沒吃完,而且每一道菜都很經典,味道都很不錯。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去四川必須要吃的四道菜,除了四川火鍋。製作原料主要有豬後臀肉、青椒、
  • 新疆某縣這些特色地名 每一個背後都有傳說故事
    新疆某地這些特色地名 每一個背後都有傳說故事標籤:中國新疆人文歷史地理、新疆伊犁察布查爾縣、伊犁河南岸地名、新疆地名傳說掌故歷史、人文歷史地理文化隨筆在新疆伊犁河南岸的察布查爾縣,住著一個從東北西遷來這裡的民族,就是錫伯族。他們在這裡居住250餘年了。這個民族早在東漢以前是活動在大興安以北一帶地區,也是一個歷史悠久,早期依靠遊牧打獵為生活來源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