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場。 鍾欣 攝
中新網成都1月25日電 (記者 安源)「咫尺之境——成都武侯祠館藏扇面精品展」於25日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拉開帷幕。
展覽現場。 鍾欣 攝
此次展覽精選了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館藏扇面50餘幅,通過「草蟲趣」「鳥獸戲」「山水逸」「世間樂」四個單元,引領觀眾神遊畫境,徜徉咫尺之間,小中見美、近中見遠、物中見情,感受雅致國風。
展覽現場。 鍾欣 攝
據了解,扇,亦稱「搖風」「涼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承載著典雅與精緻。歌扇呈藝,妙舞蹁躚,執麈清淡,詩酒歡宴,它優雅的身影中蘊含著內斂含蓄的審美意趣與文化品格。中國扇文化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古有「舜作五明扇」的傳說,據晉人崔豹《古今注》載:「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堯禪,廣開視聽,求賢人以自輔,故作五明扇焉。」目前考古發現的最早扇子實物,是出土於湖北沙洋馬山磚廠一號墓的戰國時期竹扇。戰國以降,扇子開始流行,並漸成風尚。秦漢以後,扇子主要用於宮中,故又稱「宮扇」。隋唐兩代,羽扇與紈扇盛行於世,少量紙扇也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宋以後,摺扇流行;明清時期,浙江、蘇州、四川等地盛產摺扇,題字作畫亦興於此。本次展覽的扇面展品,題材豐富,妙趣生動。行楷草隸,勾提點捺、飛白頓挫之間,呈現書法形意之美;漁樵船夫、仕女佛像,惟妙惟肖,花木草石、鳥獸蟲魚,生機勃然,纖毫工筆繪摹自然造物之妙;春江煙波、幽谷鳴泉,尺幅墨色之間道盡世人田園之羨、山水之夢。
展覽現場。 鍾欣 攝
據悉,本次展覽,觀眾不僅可以了解到中國扇文化歷史的演變,還可通過品讀展品,探索清代至近現代畫壇多元風格的生成與畫風的發展,以及書畫表現形式的轉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