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車」傳統出版的日本網絡文學

2020-12-10 新華網客戶端

  在穩定而龐大的文化產業傳統的支撐下,日本網絡文學並沒有走上與傳統產業脫節、自足發展的道路,而是牢牢依附於傳統出版行業,並不斷為傳統出版業注入新的活力。

《環球》雜誌記者/梁賽玉(發自東京)

  津田彷徨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名網文寫手。他在一個名為「成為小說家」的網站上連載自己的作品。和他一樣在這個網站上連載小說的,還有約80萬名日本網文寫手。

  「成為小說家」網站的資料顯示,其每月訪問量達14億次,約700萬人登錄。自2011年以來,在網站上連載的熱門小說得以大量出版,但網站本身僅靠橫幅和廣告盈利,並未從出版中獲得利潤,在網站上連載的大部分小說家也並未獲得任何稿費。

  「憑著對小說的熱愛,我們勇往直前。」津田對《環球》雜誌記者笑稱。

中日網文平臺運營分水嶺

  2004年,或可視作一個中日網文平臺發展線的交叉點。

  在這年,剛開啟VIP閱讀收費模式的起點文學網被盛大文學收購——抱著打造中文網絡閱讀夢想的創立者吳文輝也許沒有注意到,也正是在這一年,「成為小說家」網站悄然在鄰國日本上線。彼時,日本的網速差不多是中國的3倍。

  但網速並不是決定商業模式的唯一條件。2005年,日本富士電視臺播出的《電車男》火爆世界,它就取材於網友們在網絡論壇2CH上真實故事的連載。

  當時,一個網名為「電車男」的青年男子在這個論壇上發帖,記錄自己與「愛瑪仕小姐」從偶然相遇到認識交往中的點點滴滴。這個故事後來被新潮社結集成小說出版並衍生出電影、動漫和動畫,成為當年標誌性的網絡小說作品。從線上直接過渡到線下出版——這一盈利模式一直延續到了16年後的今天。

  而16年後,吳文輝的閱文集團也已成為中國網絡文學陣營的頭部平臺,1120萬部作品衍生出超過1500萬冊圖書出版和價值過億的衍生IP。但一場「合同風波」卻讓人們從高揚的過億寫手光環中,窺見這個突飛猛進的行業中的「不穩定因素」。

  再看這一側,「成為小說家」已成長為日本最大的在線網絡小說平臺,到2016年已出版1544本書,並帶來了《我想吃掉你的胰臟》《魔法高中劣等生》等熱門動畫、電影作品。日本網文以輕小說率先開拓出的出版渠道為基礎,迅速被傳統出版市場接受,並且實現了與動漫、影視等成熟的文化產業的「無縫銜接」。而在日本著作權保護十分嚴格的大環境下,溫吞且傳統的網文模式卻在後端給人氣作家們帶來更多保障。

  比如,「成為小說家」導入了對作品的評分系統。它由「評分」和「收藏」兩部分組成,讀者對作品的「評分」最高為10分,每一個「收藏」另計2分。每天、每周和每月排名將根據作者所獲得的積分數變化,一旦成為前位排名,能吸引更多的讀者。總分數達到1萬分被視作出版的最低標準,1萬到3萬分的作品大概率會被出版社相中出版。

  對於作者來說,在「成為小說家」上連載的初期並不能帶來任何收益。津田寫的異世界小說也是在努力堅持連載了近一年,才逐漸有了穩定的粉絲讀者群。

  日本也有如Novelba的可賺錢網文網站。Novelba的網絡作者籤約制度是按照pv(網頁瀏覽量)來計算的,每pv作者可獲利0.1日元,再加上讀者打賞,就成為其最初的收入來源。

  「截至目前,日本網文尚未出現像中國那樣成熟的在線付費商業模式,大多數日本網絡作家依然無法邊連載邊收益,在網上自給自足。收益仍需要藉助傳統的出版。」津田介紹說。

熱門網絡小說的盈利之路

  對於如《我想吃掉你的胰臟》這樣的熱門網絡小說的作者們,一旦其小說受到追捧,隨之而來的收益相當可觀,堪稱「坐地生財」。

  這本小說描寫了拾到患胰臟癌女孩的筆記本的少年與女孩故事線交錯的青春期心情,文中所蘊含的細膩和深刻的情感俘獲大批粉絲,於2015年被雙葉文庫出版社發行單行本,2017年作為文庫本出版,2018年其青少年文庫版再度發行,累計發行超過260萬冊。

  日本的出版書籍主要有三種類型——單行本、新書判和文庫。單行本也稱四六判,約32開大小,又分為硬皮和軟皮兩種。硬皮售價在2000日元上下(100日元約合6.6元人民幣),軟皮在1500日元上下。文庫本相當於中國的口袋書,價格一般在600日元上下。新書判介於兩者之間,有單行本的長度和文庫本的寬度,價格在800日元至1000日元之間。一般而言,一本小說會先出單行本或新書判,如果銷量尚可,會在3年之後改成文庫本裝幀重新出版。

  2016年開始連載的《我想吃掉你的胰臟》在一年後出版兩本單行本,同名電影2018年上映後大熱,首映周末就成為票房冠軍,上映兩周後得到12億日元的票房,4周票房達20億,累計票房突破30億。

  日本小學館出版社負責法律事務的哲郎大輝告訴《環球》雜誌記者,在日本出版界,約定俗成的版稅率約為10%,計算版稅收入是用書的價格乘以版稅率,再乘以銷量。但這裡的「銷量」指的並不是實際售出的數量,而是印數。一旦印了,就算在倉庫裡吃灰,出版社也要付錢給作者。再版的版稅收入仍會如數付給作者,而這種重複的印刷出版也會保持作者自身的熱度。

  計算一下,若一本書售價1000日元,印數1萬,按照10%的版稅率,作者能拿到100萬日元。在書本存在插畫的情況下,這筆稅率將會在插畫作者和作者間,根據工作量和投入量以5∶5或者6∶4的比例分成。

  在日本,版權的有效期是從籤署合同到作者身故後的50年,而出版社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個服務機構,為作者承接從出版到後期二次作品再利用的事宜,保證作者的權益不會受到損害。

  「在日本,出版社和作者的關係通常是前者成為後者的代理,並處理各種與海外用戶進行談判和會議的事宜,討論動畫和遊戲改編的版權費、海外版權發行收入的分成和授權衍生品收入分成等。」哲郎大輝說。

文化產業傳統支撐

  完善的法律法規是日本文化產業政策中非常重要的一環。2002年2月,日本發布「智慧財產權立國宣言」,希望把日本建設成為一個崇尚發明與創造的國家,除了製造業,還將注重技術、工業設計、商標、音樂作品、動漫、電影等有價的「內容創造」,以此謀求日本經濟社會的活力。

  該宣言孵化出了《智慧財產權基本法》和其後的《內容促進法》,不斷完善的法律法規對整體行業的促進效果顯而易見。

  2010年,日本文化產業的規模超過11070億美元,約佔GDP的20%,動畫(animation)、漫畫(cartoon)、遊戲(game)、輕小說(novel)四大支柱齊頭並進,形成一條高度互動和成熟的ACGN產業鏈。

  這為網絡小說被順利改編為漫畫和動畫、遊戲奠定了良好基礎。

  日本有一類遊戲為GALGAME(美少女遊戲),是日本獨創的文字冒險類遊戲,遊戲玩家會與遊戲角色發生各種對話並做出選擇,不同的選擇會導向不同的情節線索,其形式類似於交互式的輕小說。因其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和敘事性,網絡小說為動畫產業提供了豐富的腳本來源。

  這種內容改編方式在日本被稱為MediaMix模式,類似於國內影視業大熱的IP思路,通常都會以某種載體形式的作品為基礎藍本,在奠定了一定人氣和受眾群之後,通過跨平臺的改編,衍生出多種媒介載體的作品。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穩定而龐大的文化產業傳統的支撐下,日本網絡文學並沒有走上與傳統產業脫節、自足發展的道路,而是牢牢依附於傳統出版行業,並不斷為傳統出版業注入新的活力。

  據日本亞文化記者飯田一史在《衝擊:當下的網絡小說》中的調查,日本網文市場增值極其迅速,在大型書店如蔦屋書店的暢銷排行榜上,來自網絡連載的小說已佔據一半以上。公開數據也顯示,專注出版網絡小說的Alphapolis公司在2014~2016年的盈利逐漸上升,利潤率在30%左右,這在整體業界也是亮眼的成績。

  直接與網站合作設立的小說獎項也大大增加,如《櫻子小姐的腳下埋著屍體》是2012年起連載於小說網站EVERYSTAR48的懸疑小說,2013年獲得了網站與角川書店聯合評選的小說獎項。

  據飯田一史的調查,這本小說雖然是網絡連載,但文字密度非常高,並沒有網絡連載常見的大量空格,相比網文,它更多借鑑了紙質類型小說的寫作方法,是一部「逆潮流」作品。但由於評獎重點並不在網絡連載的點擊量上,更多考慮的是受眾與品牌的融合與否,於是,「逆潮流」的小眾小說《櫻子小姐的腳下埋著屍體》在海量的網絡小說中脫穎而出,成功地與日本的圖書、影視、動漫傳統完成了勾連。

  飯田認為,過去日本的寫作者們是通過雜誌和寫作新人獎來獲得關注度,但日本當下整體出版業界狀況不佳,所以網絡小說網站代替了這個角色——讓更多小說家被看見。

來源:2020年5月27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1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相關焦點

  •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推介18部優秀網絡文學作品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司長張毅君表示,希望這18部作品為廣大讀者開啟若干色彩斑斕的窗口,使網絡文學愛好者能夠從多個側面領略網絡文學那熱血奔騰的激情、海闊天空的想像、絢麗多姿的夢想和浪漫溫暖的情懷。  作為本次推介活動承辦方,新華網副總編輯楊新華認為,在移動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文學借技術與資本之力日趨壯大,已成為網際網路文化中最受歡迎的門類之一。
  • 古墓玄幻恐怖青春 網絡小說挑戰傳統文學
    以《鬼吹燈》為代表的網絡小說走紅出版市場,已經成為近來一個不容忽視的文化現象。近兩年來,除了央視《百家論壇》推出了易中天、劉心武、於丹等人的暢銷書,其他暢銷書幾乎被網絡寫手包攬。昨天記者從著名網上書店當當網和卓越網上看到,《鬼吹燈》、《輸贏》、《夢回大清》、《後宮:甄嬛傳》等網絡小說在暢銷榜上佔據了醒目的位置。在濟南各大書店的暢銷書排行榜上,這些網絡小說也是風頭正勁。
  • 中國網絡文學,衝出國門闖世界(文化脈動)
    2012年,晉江文學城網絡小說《仙俠奇緣之花千骨》泰文版權合同籤訂,2013年該書在泰國一經上市便被搶購一空。2014年在泰國書展上,泰國版「花千骨」成為吸引泰國青少年的主力書籍。晉江文學城已同20餘家越南出版社、2家泰國出版社、1家日本合作方開展合作。通過晉江代理出版的中文圖書,發行地已囊括中國大陸、臺灣、香港以及越南、泰國、新加坡等地;日本、美國也表現出對晉江版書籍極大的興趣。
  •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2019年中國網絡文學作者達1936萬人 平均...
    第四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開幕式暨高峰論壇當日下午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交易中心舉行,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副理事長張毅君在開幕式上發布的《2019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網絡文學作者數量達到1936萬人,籤約作者數量達到77萬,女性作者數量提升較快,超越了男性作者。統計數據還顯示,網文作者平均月收入5133.7元。
  • 港臺文學在大陸出版熱潮如今趨於理性,反而更有利於港臺文學出版更...
    對此,作家出版社編輯李宏偉認為,相對於大陸整體出版市場來說,港臺文學本身就是一個小眾市場,因此這個出版熱現象,本身也沒有達到我們通常所以為的那種熱度,所以所謂的退熱也就沒有那麼大落差。而實際上,對於港臺文學在大陸出版這一事件本身來說,的確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冷到熱又逐漸平淡的過程。「港臺文學熱」落幕了?
  • 《2020網絡文學出海發展白皮書》發布 呈現三大趨勢
    在11月16日開幕的2020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上發布的《2020網絡文學出海發展白皮書》顯示,在全球文化交流背景下,目前我國網絡文學出海主要呈現出三大趨勢:翻譯規模擴大、原創全球開花、IP協同出海。以引領網絡文學出海的閱文集團旗下起點國際為研究樣本,此次發布的《2020網絡文學出海發展白皮書》首次披露了海外市場分析及用戶畫像。
  • 從排行榜看網絡文學流變
    2008年,中國作家協會中國作家出版集團和中文在線聯合做過一次網絡文學10年盤點;2015年和2016年,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和中國作家網共同推出了中國網絡文學排行榜。如果說「10年盤點」是面上的搜尋和發現,「中國網絡文學排行榜」的設立則是點上的深挖和開掘。
  • 中俄推動文學互譯 中國文學出版在俄收效明顯
    陳效衛/攝  新中國建立初期,中蘇互譯對方文學名著,結下深厚文緣。去年5月,中俄兩國籤署《中俄經典與現當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合作備忘錄》。中國文學名著在俄羅斯的發行量接近前10年的總和。  迎來中國文學春天  2013年5月,中國和俄羅斯籤署《中俄經典與現當代文學作品互譯出版項目合作備忘錄》,商定6年內雙方互譯並出版不少於100種圖書。項目啟動一年多來,俄羅斯的中國名著翻譯出版可謂立竿見影,呼谷傳響。
  • 當下文學翻譯為何難出大師?圍繞出版軸心轉
    在出版多將商業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時代,文學翻譯的嚴肅性越來越不重要。難道,我們的文學翻譯進入了一個「比爛」的時代嗎?  專題採寫:  記者 李文  本期嘉賓  餘中先  何剛強  林少華  趙武平  範曄  出版成軸心 翻譯問題多  我在很多場合都在講現在翻譯出版領域的問題。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文創融入出版文學點亮生活
    這是人民文學出版社首次嘗試與網絡IP聯名推出文創產品。動漫與手帳結合,「網紅」遇上「經典」,為出版社文創「打破次元壁」提供了新的方向。  故宮文創的大火,助推文創市場不斷升溫,博物館、影視、漫畫、旅遊景區等多行業掀起「文創熱」,出版業也開始探索自己的文創之路。
  • 【華音環洋】網絡文學海外揚帆
    中國網絡文學誕生20餘年,以傳承本民族優秀文化為體,以接受消化外來先進文化為用,開創了中國特色的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此前在烏鎮舉行的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中國作協和浙江省委宣傳部聯合宣布,將每年一度在杭州舉辦的「中國網絡文學周」正式更名為「中國國際網絡文學周」,旨在順應網絡文學出海大趨勢,與世界各國共商共享網際網路文化的發展成果。
  • 「中泰文學翻譯與出版」研討會在曼谷舉辦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李敏):3月30日,中國科技資料進出口總公司、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及北京外國語大學在曼谷聯合舉辦2019年「中泰文學翻譯與出版」研討會。中泰學術界、翻譯界、出版界和企業界代表以及在泰中文教師、翻譯愛好者等參會。
  • 網絡文學十六講之內容為王,在上遊好故事的網絡文學分得汩汩活泉
    在北京舉辦的第三屆2019中國「網絡文學+」大會上,會議相關方發布了權威數字。截止2019年初,中國各類網絡文學作品累計達到2442萬部,籤約作品已達129.1萬部。僅2018年一年,海外輸出的中國網絡文學作品數量已達11168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國內新增紙質圖書出版1193部,新增改編電影203部、電視劇239部、動漫569部、遊戲96款。
  • 專訪丨陳德文:讀書界冷落了純文學和傳統文言文學
    陳德文深耕日本文學50餘年,他的翻譯涉及日本古今物語、小說、詩歌、俳諧、散文、隨筆、戲劇等各領域,由他翻譯的夏目漱石、三島由紀夫、井上靖、永井荷風等人的作品,都成為該作家在中文世界中的譯作典範。本文借陳德文譯作《陰翳禮讚》新版的重新修訂,進行了有關谷崎潤一郎和日本文學翻譯等話題的訪談。
  • 中國當代文學作品走入法蘭西——小說《匠人》法文版在法國出版發行
    中國當代文學作品走入法蘭西——  ——小說《匠人》法文版在法國出版發行  本報駐巴黎記者 黃昊  近日,中國知名作家申賦漁的小說作品《匠人》在巴黎阿爾班·米歇爾書店舉行了法文版的新書發布儀式及現場籤售活動。
  • 一套書渡日本文學翻譯之海
    老先生年近八十,常住日本愛知縣,因為年事已高,現在都是隔一兩年才回國一趟,探親訪友。他在南京的住所離他曾經工作過的南京大學不到四公裡,我們這次前來,是和老先生商討即將出版的「陳德文譯文選」。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有出版翻譯家譯文集的傳統,近些年出版了「梁宗岱譯集」「智量文集」「周克希譯文選」等一系列名家作品,語種覆蓋英、法、俄、德文本經典,裝幀雅致,在文學圈和讀者群中傳閱甚廣。
  • 青年網絡文學作家「冰城論劍」
    17日上午,由哈爾濱市作家協會主辦的網絡作家作品研討會在哈爾濱舉行,這是哈爾濱市作協多年來首次對網絡文學作品進行研討。哈爾濱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齊燕出席活動,哈爾濱市文聯副主席、哈爾濱市作家協會主席唐飆主持研討會。
  • 談談網絡文學發展前景的七個顯著特徵和三大突出問題
    一、首先來談一談網絡文學發展前景的七個顯著特徵:1.網絡文學成為出版、有聲、影視遊戲動漫等文化衍生品改編的主力軍20年來,從呱呱墜地到煥發生機,從飽受質疑到擁有一席之地;從生意到生態,從「碼」出來的江湖到發力影視、有聲、動漫全產業鏈……中國網絡文學以令人驚詫的速度,成長為出版、有聲、影視遊戲動漫等文化衍生品改編的主力軍,各項改編取材網絡文學,均達到了
  • 網絡文學平臺有了更多洋寫手
    在此期間,傑克重拾文學之筆,開始寫小說,發表在網絡文學平臺「起點國際」上。「我的作品分成兩個系列:吸血鬼系列和龍系列。一個來自西方的民間傳說,一個來自中國的傳統神話。主角的身上都背負著巨大的秘密,去趕赴一場奇幻的探險之旅。這種融合神話和傳奇色彩的故事,在東西方都很受歡迎。」傑克說。
  • 2018年網絡文學行業報告
    龐大的移動網際網路用戶群體及付費意識的提升,旨在打擊盜版的劍網行動,迎合95後的各類交互式創新閱讀平臺的興起,聯合推動整個網絡文學行業的蓬勃發展。目前,國內網絡文學作品無論從題材還是數量上都可以與傳統文學匹敵。以內容為核心的IP全版權運營模式,特別是向遊戲、影視、動漫延伸的全產業鏈開發,將網絡文學推向新的發展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