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身邊有沒有一種人,經常會抱怨自己的命運不濟,自己在工作上努力了很久卻得不到一個好的結果,看到別人沒做什麼就取得了具大的成功,而自己永遠做綠葉;或者還有一種人,只是想著自己從來不為他人著想,別人對他的好,他都覺得那是他應該得到的;抱怨上天不公平、人間不值得……甚至你就是這樣的人呢。
《心》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以往的想法是錯誤的,只要我們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去思考人生,去思考我們自己手中所做的工作,成功就在眼前。
作者:稻盛和夫
193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工學部。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Kyocera),52歲創辦第二電電,目前在日本為僅次於NTT的第二大通訊公司,這兩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進入世界500強。
晚年,在他的領導下宣告破產的日本航空公司,在2019年東京證券交易所再次上市並宣告:我回來了!
著有《活法》《京瓷哲學》《幹法》《心》等多部著作。
稻盛先生的「心之多重結構」的理論耐人尋味,具體來說包括坦誠心、上進心、謙虛心、反省心、感謝心、知足心、利他心、樂觀心、勇猛心等等。
針對稻盛先生這本書當中的內容,總結出三點個人感悟,跟大家一起分享。
一、 感恩
認識個姐姐在閒聊的時候,跟我說她的領導總是讓她辦一些很細小、很麻煩的事。每到這時她就要說:「怎麼這種小事總是讓我去做?」幾次三番下來,領導便不再去找她去做這樣的事情了……她自己還很高興的以為終於把領導給「懟」回去了。
《心》這本書中也有這樣的例子。稻盛先生說,不管好還是壞我們都要感謝,帶著感恩的心去做事情。不要悲嘆,不要怨恨,不要總是憤憤不平,要對災難苦難和不幸的事說「謝謝」,用積極的態度接受一切,並加以感謝,抱著樂觀的心態不斷的向前。
稻盛先生闡明無論何時何事,都以感謝之心應對,這其中實際上是隱含著積極的重要的意義的。只要心懷感謝,困難都會變成財富。稻盛先生經營的京瓷工廠的初期接到來自「松下電器」的零部件訂單。但是對方對訂單的要求非常的苛刻,而且還有價格方面的要求,稻盛先生從來沒有抱怨,再苛刻的訂單他們都絞盡腦汁,拼命努力去完成。只要是對「松下先生」有利,京瓷二話不說,依照對方的價格,照單全收,此後不久京瓷進入美國市場,從當時蓬勃發展的美國半導體公司獲得了訂單。
同一時期,那些一味發牢騷憤憤不平的企業,很多已經消失了。稻盛先生說態度謙虛,常懷感恩之心,能不能做到這一點,此後的命運將大相逕庭。
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遇到這樣愛發牢騷鳴不平,怨天尤人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有時候就是那麼奇怪,你越是發牢騷,好像好運就越離你遠去,比如我說的這個姐姐,她如果默默的把這些事情做完,可能她的領導會把更多、更大、更重要的事情慢慢地交付給她,也許工作和生活的狀態就不一樣了呢。
二、 利他
無論做什麼事,只要動機是善良的事情,自然會朝好的方向發展,如果動機是利己的,是自私的或者是邪惡的,那麼不管自己有多麼努力,事情都無法順利的進行。
那些缺乏同理心,具有操控意識,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都是自私的,沒有利他心的人。比如在完成項目工作的時候,總是有一些人以儘快的完成自己手中的項目為目的,不去考慮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有與其他部門的工作有衝突,也不進行正面的溝通,只要自己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好了,結果就會在很多環節當中出問題,導致項目進行不下去,或重頭來過。浪費了別人的時間,也影響了項目的進度。
《心》這本書中,稻盛先生說,利他的行為會讓自己受益,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運自然就會好轉。稻盛先生還告誡我們說,不與心術不正的人交往。比如有人甜言蜜語介紹一些,似乎可以輕鬆賺大錢的項目,有人道貌岸然,目的是以利用別人欺騙別人,這樣的人,在現在的生活和工作當中都層出不窮。如果我們的內心被欲望蒙蔽,很快就會跌入他們設下的陷阱。
利他這個詞,就意義本身來講很簡單,就是有利於他人,就是先人後己,把自己放在後面,優先為他人著想。比如,思考可以為鄰居可以做一些什麼事情;有了家庭可以如何讓家庭幸福;如果在工作上,就要為職場同事、為客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換句話說要儘可能的、多做有益的事,有利於他人的事。這是做人的樸素而單純的行為,而這種微小的行為,就是利他心的萌芽。
三、 堅持
身邊有朋友知道我用英文處理日常工作時的往來郵件的時候,經常會用帶有一些羨慕的口氣說:「我也想學英語」,我都會以很鼓勵的方式對他們講,「好呀,去學呀!」然後會發現他們下載一些學習英文的軟體,或者查一些培訓班的相關信息,之後就再也沒有聽到任何學習英文的消息了。
開始做一件事情不難,難的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去堅持做這件事情,就好像在《刻意練習》這本書當中說的,練習之前除了要有目標,有好的導師,就是自己堅持練習1000個小時左右,你會發現沒有難成的事。假設每天練習一小時,差不多兩年多的時間都會學到一門技能。但很多人連一個月都堅持不下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沒有成功,而堅持下來的人取得了成功的原因。
稻盛先生的京瓷工廠,需要生產再結晶寶石。因為這個領域處在已有技術的延長線上,可以發揮他們的長處。但實際上,實在不是一個隨隨便便就能幹成的事,其中困難,沒有人能想像,他們夜以繼日的投入研發工作,寶石結晶幾乎沒有絲毫進展。但稻盛先生仍然不斷的鼓勵員工,「雖然現在只是製造很小的結晶體,但如果最後我們成功了,就能成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創舉」。在不斷堅持,扎紮實實的研發之下,因此工廠最後還是成功的讓這個結晶,長大了。最終京瓷工廠製造出透明的、大尺寸綠色六角柱狀結晶體。將結晶部分取出,就接近祖母綠寶石。
這就是鍥而不捨,堅持挑戰的「願望」的結晶。
《心》雖然是一本關於成功學修行的一本書,但我個人認為還可以把稻盛和夫先生的「心之多重結構」裡的各種「心」用在家庭上、用在對待我們父母,孩子,家人的態度上,要更有耐心的對待他們,由其是我們年邁的父母,他們給與我們的不僅僅是生命,而是他們的全部。
心在哪裡,雖然看不見、摸不著、說不清,但因為心實在太重要了,所以我們總是絞盡腦汁努力來描述和表述,表達這個心。稻盛和夫先生終生追求的問題也是心的問題,所以有了《心》這本著作。
讓我們始於心,終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