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無愛婚姻的張氏:可以活出自己,只因有個權勢娘家靠山

2020-12-15 江南楊柳依依

張氏是英國公的嫡女,迫於家族利益下嫁給新貴沈國舅,父親英國公三朝元老在京城是首屈一指的貴族,張氏從小受父母寵愛金尊玉貴長大,低嫁給沈國舅這個皇親國戚,很無奈。

沈家比自家門戶低的就罷了,沈國舅不僅二婚還帶三個孩子,沈國舅又對過世妻子表現的情深義重難以忘懷,又納妻妹小鄒氏為妾,還封妾氏為誥命夫人,小鄒氏又是個要強愛搞事情的性子,還處處擠兌張紙,這讓高傲清高的張女士很受不了。

張氏的情形和當年顧廷燁的母親白氏很相似,都是二婚男並且都對亡妻情深義重,念念不忘。

可悲的是白氏散盡家財被人利用完之後早早離開人世,張氏也在渣男沈國舅差不多寵妾滅妻的情況下被壓垮,不過還好她有個強大的娘家,可以站起來,活得很好。

小秦

小妾小鄒氏恃寵而驕不知天高地厚,處處欺負張氏,在她臨場之際差點害了張氏的性命。

驕傲清高的張氏一直不屑和小鄒氏一般見識,張夫人暗地裡為女兒籌謀策劃,順便給傲氣的女兒的洗腦。講道理擺事實的告訴她,光有清高驕傲是不行的,不要總說都是命,你不壓在命頭上,命就要壓到你頭上。然後舉例了永昌侯府的梁夫人。

永昌侯府的梁夫人,那是我打小要好的姊妹,真真跟你一個性子。當初,她也是嫁了不中意的人,便使起了小性子,三天連頭冷著臉,夫妻生了嫌隙,叫通房鑽了空子,趕在她前頭生下兒子。唉……我去勸她也不聽,鬧到如今庶長子爬到他們母子頭上。」

「芬兒呀,世上哪有事事如意的。好日子要過,壞日子也得過下去,還得過好了。」

張氏忍著淚,點點頭,母親的話聽進去了。

另外老父親英國公薑是老的辣,只一番話幫女兒討回了公道。

英國公心疼女兒被一個小妾欺壓差點在生孩子的時候丟了性命,去見皇上的時候仿佛蒼老了10歲,皇帝很愧疚。

英老公爺半句追究之意也無,反還諫言皇帝不必掛懷。「陛下乃天下之主,便是要張家血戰沙場,以命死搏,兒郎們哪個又會皺下眉頭!無論何時,陛下意之所向,老臣劍鋒指向,本是臣子應盡的本分。何況區區兒女婚嫁之事,陛下莫要為婦人哭啼所擾。」

這番話說得鐵骨錚錚,皇帝十分感動,連連道:「愛卿乃國之磐石,寡人之幸。」

感動完了回宮,皇帝慢慢回過味來。

同樣一樁婚事,人張家不樂意,但還是好好履行義務,英國公府的嫡出小姐被個小妾騎在頭上,居然張家也一聲不來抱怨,強自忍耐,這是為何?人家這是在盡忠!

而沈家恰恰相反。

和張家結親是皇帝的意思,報答鄒家是沈家的意思,現在你們姐弟幾個處處抬舉小鄒氏,慢待張氏,到底是什麼意思?莫非是對聖意不滿,不能公然抗命,所以私下報復?!

皇帝開始冷落皇后,又以嬉戲怠學為由斥責大皇子與二皇子。

後來皇后素衣請罪,說自己管束娘家無力。最後妥協的結果是,鄒家大舅爺流徙西南三千裡,二舅爺三十大板,另罰沒泰半家產以作賠償,沈國舅受聖旨申斥,罰俸一年,並閉門思過三個月。小鄒氏被禁足打耳光。

張氏為了孩子,不在是高高在上仙女,放下身段和沈國舅和解,不在冷言冷語,兩個人關係慢慢好起來。

張氏作為將門虎女本來就是又美又颯的,在京城大亂的時候,有小賊竟然跑到沈家偷竊,看到屋裡都一幫女人,欺負她們手無縛雞之力,滿口汙言碎語。

張氏火冒三丈,直接數劍削下兩賊首的耳朵,餵了黑獒。

至此後,沈府上下見了張氏都繞著走;張氏其後數十年的日子也過得極有派頭,妾侍不敢頂嘴,繼子女不敢囉嗦,若說因禍得福也未可知。

有個強大的娘家,自己又能夠立得起來,小妾不管如何作怎麼受寵,也威脅不了她當家主母的位置。

就鄒氏的情形,張家都不用出手,沈國舅收拾鄒家那些爛攤子也把情分給磨沒了,後來小鄒氏被關進來了家廟,白髮蒼蒼才出來,張氏一生生了六個兒女,頗有兒孫之福。

張氏無愛的婚姻裡也能夠過得很好,活出自己,離不開背後強大的娘家。

相關焦點

  • 知否:有個強勢的娘家有多重?張氏大出血,英國公霸氣護女
    美麗是平凡的,平凡得讓你感覺不到她的存在;美麗是平淡的,平淡得只剩下溫馨的記憶;美麗又是平靜的,平靜的只有你費盡心思才能激起她的漣漪,大家好,我是影視達人仙人掌,在知否這部電視劇中,明蘭要好的閨蜜張氏差點難產而死,相信不少觀眾看到這裡的時候都忍不住眼圈紅了。
  • 《知否》原著:白氏的婚姻,本可以另有天地
    總之婚後的白氏並沒有新嫁娘的歡喜,丈夫冷淡,府裡眾人漠視,白氏從娘家的珍珠寶貝鳳凰蛋變成了夫家的微如塵埃。但總算,她有了自己的血脈——第一個孩子顧廷燁。白氏有正室娘子的名份,有親生的兒子,有貼心的奶媽常嬤嬤,還有個那麼有錢的娘家,她大可以過得好好的。丈夫不愛她,她可以好好愛自己、愛兒子。但白氏太把「顧偃開妻子」當回事了,站在妻子的立場,她不能接受自己的婚姻是一場交易,不能接受白家的一百萬兩白銀填補了顧家的虧空,而自己連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
  • 《知否知否》原著張大娘子:真正被「富養」的女人,婚姻會好命!
    都說,婚姻是一座圍城,裡面的人有著各自的喜和悲。像盛明蘭閨蜜張大娘子這樣從小被「富養」長大的女人,能夠從容不迫地面對婚姻中的困境,活出自己的真我,會越來越好命!從小在英國公耳濡目染下長大的張大娘子,內心堅強,扛得起風波和挫折,她深知自己與沈國舅的婚姻是一場利益的權衡。然而,當母親問張大娘子是否考慮和離的時候,張大娘子的回覆十分理性,她明白了盛明蘭的一番箴言,日子是要自己努力過好的。
  • 《知否》原著賀弘文的無愛婚姻:成年人最好的狀態莫過於此
    人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可若這段婚姻從一開始就不存在所謂的愛情呢?當那個溫潤如玉的少年終失所愛,他還能夠在往後餘生中尋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嗎?也許並非每段婚姻都需要有愛情的存在,即使是無愛的婚姻用心經營同樣能夠擁抱不一樣的美好明天。
  • 《知否,知否》英國公救女:女人,有一個強大的娘家太關鍵!
    《知否,知否》英國公救女:女人,有一個強大的娘家太關鍵!《知否》中明蘭要好的閨蜜張氏在最新劇情中差點難產而死,想必觀眾們看得也是很著急,都怪沈國舅平日裡太過嬌縱小妾,才會使小鄒氏有如此大的膽子,居然扣留起前來救命的太醫了,她以為只要張氏死去,自己今後就能被扶正,但是她忘了張氏的娘家有多厲害,英國公就這一個女兒,事後自然不會罷休。
  • 《知否》原著嫁給外戚作繼室的張氏: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看了《知否》原著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嫁於國舅爺沈從興為繼室的張氏,原本應該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身為英國公府的嫡女,她自打一出生起就受盡了寵愛。
  • 《知否,知否》英國公救女:姑娘,有個強大的娘家做後盾很重要!
    1.也許最近大家看到《知否知否》裡英國公救女這一幕,都有很大的感觸吧。如果這個世界上多一些疼愛自己女兒的父母,或許這個世界上就少一些不幸的女兒了吧。離婚之後她過得沒有大家想得那麼艱辛,兒子下個學期就去初中了,自己的女兒有父母幫襯帶著,也可以過著自己舒適的生活了。雖然這位朋友不是獨生子女,但是家裡的父母知道自己寵大的女兒怎麼可能讓一個渣男欺負一輩子,在委屈的婚姻裡過一生,只能讓欺負你的人得寸進尺。
  • 「無愛的婚姻可以將就一時,卻無法將就一世。」
    那婚姻也可以。如果全世界都把我置於嫁不出去的十字架上審判,那嫁出去就可以了。不過是和另一個人過日子,總不會比現在更糟。」曾經小爽以為被所有人逼婚是絕境,到步入婚姻和一個人過日子才知道,無愛的婚姻就像心被放在案板上,遭一刀一刀「凌遲」,冰涼涼,血淋淋,每一分鐘都是煎熬。1.
  • 《知否》原著:英國公夫人太彪悍,一番話罵醒張氏,打敗小鄒氏!
    張大娘子雖然出身高貴,而且是個又颯又厲害的女人,但由於沈從興的偏袒皇后的愧疚,這讓張大娘子十分為難,身為沈從興正妻的張氏,何其委屈,自己的丈夫深愛著前妻,偏袒這妾室,只能隱忍。小鄒氏張狂到什麼地步?而英國公夫人利用此事,再加點火,直接讓所有人一位張氏難產,把這件事鬧得很大,最後張氏想到自己經歷的苦難,在加上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大喊了一生:「爹,女兒盡孝了。」此時英國公當然忍不下去了,等沈從興一來,直接冷冷的說一句:「和離」,簡直就是霸氣救女,這一幕都讓人十分感慨,有個強大的娘家,就是最大的後盾啊。
  • 《傾城之戀》:大齡離婚女脫離無愛的婚姻,卻掉進無愛的親情
    白流蘇是一個年近三十的大齡女人,她離過婚,在第一段婚姻中由於不滿前夫性情暴躁、嗜賭成性且對她家暴而離的婚。她是一個逐漸敗落的大戶人家的女兒,儘管與前夫家中門當戶對,但她不顧親人和旁人的反對,執意離開無愛的婚姻,是一個心中有主見,不忍氣吞聲,追求家庭婚姻幸福的女性。但在舊式社會,一個經濟不獨立的女性很難在男權社會中尋得容忍之地。
  • 知否:沈國舅繼室張氏大娘子,有不甘,有絕望,卻終獲幸福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英國公的女兒,也是明蘭的好閨蜜張氏的婚姻經歷了諸多考驗,其實在原著中,張氏和沈從星的結局是很幸福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本已有良配,卻被皇帝指婚給了沈國舅原著中,英國公府原本為張氏選擇的佳婿是小鄭將軍,兩人可謂良配。
  • 為什麼說娘家強大很重要?老公會有多不同,過來人告訴你真實感受
    @小果凍凍:結婚的時候,媽媽告訴我老公,不管你有多生氣,都不要對她動手,因為你沒有權利打我的女兒。如果我的孩子做了錯事,或者你們矛盾不可調和時,你把她還給我就好。說起娘家強大有什麼用,就不得不提前些天的熱播古裝劇知否裡面的一場戲,「英國公救女」。
  • 知否明蘭閨密英國公獨女張桂芬,冷清孤傲婚姻活得通透?
    我是小小小美呀兒,喜歡點擊關注我知否明蘭閨密英國公獨女張桂芬,冷清孤傲婚姻活得通透?知否可以說是眾生女子相,不同的人命運也不盡不同。本來她姐姐用命救了皇后,可以想像到她日子真的過得超級爽,一般人沒人敢惹她。結果自己作死掉了,也是無語可憐張氏,天之驕女,出身優越父母疼愛,自己人品性格也好,什麼人嫁不得?嫁給沈國舅做續弦不說,還差點被害了命去。其實明蘭講公主駙馬小妾的故事時,我一直覺得駙馬的責任比小妾大。
  • 《知否》原著:有英國公夫人這樣的媽,才是張氏最大的福氣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張氏能從消沉、無望的生活中走出來,不再管別人的眼光,而是過自己的日子,最後與沈從興感情深厚,生了四個兒子,熱熱鬧鬧的過日子,算是一生圓滿,她能有這樣美滿的一生,主要是有英國公夫人這樣一個媽,才使得她一輩子過得舒心,幸福。
  • 相比於原著,劇版《知否》裡申氏有4個優點,讓齊衡愛上了她
    三任妻子都早逝,齊衡落得個克妻的名聲,無人敢嫁。齊衡也心灰意冷,不再娶妻,一個人撫養子女成人。 不得不說,原著裡齊衡的結局真的讓人覺得意難平。好在,劇版《知否》給了他一個不錯的結局,讓他遇到了一位溫柔懂事的妻子申氏。 相比於原著,劇版《知否》裡申氏有4個優點,讓齊衡愛上了她。
  • 知否沈國舅妻妾之爭,小鄒氏完敗不僅是因被捧殺,娘家無人是根本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皇后的弟弟沈國舅家有一齣好戲,妻妾之爭,哪邊都不是好惹的,大娘子張氏是英國公獨女,鄒小娘是沈從興亡妻的妹妹,大鄒氏是為了救皇后而死。兩位都是帶著恩情和權利進去沈家。張大娘子和小鄒氏互相看不順眼,這場妻妾之爭,一開始小鄒氏佔盡優勢,最後卻被反殺,究其原因不外乎兩點,一人作死,二沒根基。
  • 《知否》「惡姑子」康姨媽:聰明的女人,不會隨意插手娘家的事
    當母親幫不了她的時候,就把自己所有的過錯都推到母親頭上,將母親氣得臥病在床。除了視祖母為最重要的親人的盛明蘭外,最恨康姨媽的人應該就是她的嫂嫂王舅母了。對於王舅母而言,康姨媽絕對是個惡姑子。我在看電視劇《知否》的時候,感到最不滿意的一點就是電視劇把王舅母奚落康姨媽的那段給刪掉了。
  • 《安家》:世上沒有永遠的靠山,只有自己活成一座山才能有安全感
    但是為了四個孩子,馮玉華選擇原諒,畢竟闞文濤心裡還是有她的。她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女人,她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在闞文濤後來的不斷偷腥事情暴露以後,馮玉華冷靜的搜集證據,掌控公司的財務,為自己的離婚做準備。
  • 知否知否?你要做白蓮花還是綠茶精?恐怕你只能寄人籬下!
    新劇趙麗穎主演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刷爆了朋友圈,我也興衝衝跑去看了。電視劇製作精良,可是我還是想翻出小說來看,為什麼把劇情設定在古代呢?明明是很日常的劇情,原來對古代的女人來說,婚姻對她們意義重大,也與她們性命攸關,而現代的女人終於不用收到婚姻的束縛了。
  • 《知否知否》原著中四個男子都愛慕盛明蘭,最適合婚姻的卻是他!
    劇版中愛慕盛明蘭的男子總共有三個,一個是小公爺齊衡,一個是賀弘文,一個是顧廷燁。而在原著中,愛慕盛明蘭的卻有四個,被改編少了一個,而最般配的卻是在囿陽老家的李鬱。李鬱是明蘭遠方親戚家的兒子,曾經和文炎敬一起讀過書,年紀輕輕就中了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