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沈國舅妻妾之爭,小鄒氏完敗不僅是因被捧殺,娘家無人是根本

2020-12-21 錦書的情感小屋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皇后的弟弟沈國舅家有一齣好戲,妻妾之爭,哪邊都不是好惹的,大娘子張氏是英國公獨女,鄒小娘是沈從興亡妻的妹妹,大鄒氏是為了救皇后而死。兩位都是帶著恩情和權利進去沈家。

張大娘子和小鄒氏互相看不順眼,這場妻妾之爭,一開始小鄒氏佔盡優勢,最後卻被反殺,究其原因不外乎兩點,一人作死,二沒根基。

沈家為了鞏固政權,跟著皇帝從禹州打下江山,新貴和舊貴之間存在隔閡。為了緩解矛盾,也為了融合京城勢力,沈從興作為皇后弟弟,國舅爺地位尊貴,張氏是軍中大臣,有實力有能力。沈家和張家的結合是皇帝皇后做的媒,張家也是願意和沈家親近,這也不能說誰圖謀誰,政治聯姻,對彼此都好。

張氏嫁過來也想著和沈從興做恩愛夫妻,哪裡知道沈從興念念不忘亡妻大鄒氏。因為大鄒氏死的悽慘,又是為了沈家,於是沈家從皇后到國舅到妹妹都對鄒家感恩愧疚,在迎娶張家進門後又把大鄒氏的三妹妹納為貴妾。

小鄒氏有皇后給的誥命,又有沈家一家的寵愛,進入沈府後一直享受沈國舅的偏愛,不僅掌握家裡管事大權,連沈國舅自己也擰不清,事事都護著小鄒氏。

明蘭設宴請客,按理只有大娘子和將軍才能入席參加,可是小鄒氏看到請帖就硬跟著來,這本是不合規矩的,沈將軍也知道,但是他卻沒有阻止,這樣放縱,當然讓小鄒氏認為自己做的對。

宴會上小鄒氏嘲笑張大娘子不得將軍寵愛生不下孩子,被張氏聽到直接說她是狐狸精,一頓大吵,沈將軍出面,護著的還是小鄒氏。可憐張大娘子一個人站在那裡無依無靠,成為整個京城的笑柄。

這一爭,小鄒氏看著勝了,回去也不曾得到任何懲罰,明蘭上門探望生病的張大娘子,小鄒氏以為明蘭跟自己是一邊的,上趕著說話,卻被明蘭不客氣地指出她的問題。

既然有了沈家的寵愛,在這個府裡已經過得風聲水起,那就不要再咄咄逼人,為人處世自己不要犯錯,也不要因為別人的錯誤而跟著犯錯,這其實是隱晦地提醒了小鄒氏,不要因為沈家做錯了事,自己也看不清楚形勢,跟著犯錯。

可惜小鄒氏沒有那個腦子,也沒那個心機,只想著自己有皇后和桓王,又想著自己姐姐的恩情,根本不懼怕張家。她完全沒意識到明蘭擔憂的不是張家,恰好就是這個寵她的沈家。

張氏是個爽快的女子,有父親的風範,不拘於內宅不願意跟小鄒氏計較,她的風採是任何人都攔不住的,所以沈將軍看到打馬球的張氏,才會驚豔,原來我的大娘子這般迷人。

想必大鄒氏也是個爽朗痛快的人,不然也不會讓沈將軍久久不能忘記,可是這世上最難說的就是人心,過去的終究過去了,人還是要活在現在,活在將來。小鄒氏沒有認清這個理,一直想著將軍會因為姐姐一直疼愛自己,事實上沈將軍的疼愛讓鄒氏一家都忘了根本,自己家的榮華富貴全依託在別人身上。

這一次,張氏憑自己本事獲勝,小鄒氏再不情願也沒辦法左右沈將軍的動心。從沈將軍和張氏好上之後,小鄒氏就一直惦記著要奪回沈將軍的心。於是鄒氏一家打起了張氏肚子的主意,想著讓張氏一屍兩命,徹底解決問題。

可是,鄒氏完全沒想過如果張氏真的死了,沈家能留下鄒氏嗎?英國公張家能放過鄒氏嗎?鄒家憑什麼守住自己的富貴?鄒家兒子懦弱無能,既沒有戰功又沒有政績,一家人全指望沈家提攜照顧,而沈家在危機關頭,在真正核心利益面前,根不會顧著舊情。

英國公要把小鄒氏趕出去,沈將軍不願意,這就傷了張家的心,他要用自己的能力和地位來逼迫沈家,直白要求和離。太后趁機從中作梗,施恩張家,又狠狠問責小鄒氏,褫奪誥命,掌嘴五十,沈將軍沒忍住還了手,徹底掉進太后的圈套。

最後,沈家沒有辦法,皇后聽從明蘭建議,主動請罪,她倒是和皇上來了一出夫妻齊心,母儀天下的風範,可是這背後損失的只有鄒家。

張氏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的將來,趕殺回來拼一場,沈家為了平息張家的怒火,緩解朝廷矛盾,更是為了沈家的未來,直接把小鄒氏捆了送走。

小鄒氏不敢相信,前一秒還在遍請名醫給自己看臉的將軍,這一秒便不留情面的打發自己離開沈家。沈將軍說什麼現在還能保住性命,沈大娘子因為大鄒氏的孩子也不再多言,實際上這一切都是因為沈家的利益。小鄒氏和張家無論怎麼爭,沈家是不會有什麼損失,反正都是為了沈家更好的將來。

小鄒氏如果一開始就知道沈家靠不住,即便為了姐姐留下的孩子,自己謹慎一點,在府裡安穩過日子,亦或者鄒氏能和英國公家一樣豪衡,有功於朝廷,有用於皇帝,鄒家也不會輕易被踢出貴族圈了。

說小鄒氏被沈家捧殺也沒錯,沈家一而再再而三地縱容和寵愛,才會讓小鄒氏變得無法無天,狂妄自大。但最根本的還是因為鄒家沒人,鄒家若和張家一樣有權有勢,沈家不會也不能輕易這樣處置了小鄒氏。

做人,終究還是要自己靠得住,或者娘家靠得住,不然,遇到事情,任何關係好的,都不會真正幫到自己,求人不如求己。

相關焦點

  • 知否:沈國舅的小妾小鄒氏恃寵而驕,是小說裡挨打最多的女人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面小鄒氏是沈國舅的小妾,她的姐姐大鄒氏為了救皇后,在戰亂中殞命。鄒家眼看著沈國舅飛黃騰達,不忍富貴旁落,就想著讓大鄒氏的妹妹小鄒氏嫁給沈國舅。偏偏沈國舅既想和英國公家聯姻來提升自己家的勢力,又不願意涼了鄒家的心。
  • 《知否,知否》英國公救女:女人,有一個強大的娘家太關鍵!
    《知否,知否》英國公救女:女人,有一個強大的娘家太關鍵!《知否》中明蘭要好的閨蜜張氏在最新劇情中差點難產而死,想必觀眾們看得也是很著急,都怪沈國舅平日裡太過嬌縱小妾,才會使小鄒氏有如此大的膽子,居然扣留起前來救命的太醫了,她以為只要張氏死去,自己今後就能被扶正,但是她忘了張氏的娘家有多厲害,英國公就這一個女兒,事後自然不會罷休。
  • 《知否》:沈國舅對小鄒氏並沒有愛,為了彌補亡妻,卻辜負了張氏
    沈從興亡妻大鄒氏還在的話,沈國舅應該是一個好丈夫,雖然大鄒氏是為了沈皇后而死的,但總歸是大鄒氏深明大義的表現。沈從興對亡妻大鄒氏念念不忘,不光是懷有感激之意,更有深愛之情,妻子死後都是如此掛懷難忘,那生前一定是百般疼愛妻子的。
  • 《知否》原著:小鄒氏插手沈國舅嫡長子婚事被關進家廟,蒼老悲涼
    看《知否》原著和電視劇,讓我覺得差別最大的人是英國公之女張氏。 電視劇裡,張氏經產子一事後變得強大起來,和沈國舅的感情也慢慢緩和起來。很符合電視劇的結局。
  • 《知否》原著被送進家廟小鄒氏,她的人生,毀在太貪
    小鄒氏是沈國舅的貴妾,沈國舅為報大鄒氏的恩情,在大鄒氏去世後,納了大鄒氏的妹妹小鄒氏為貴妾。那麼為什麼不直接娶了小鄒氏呢?因為鄒氏的娘家不夠硬,對沈家沒幫助,但沈從興又想報答大鄒氏,納了小鄒氏為妾。對沈家有幫助的是根深葉茂的英國公府,作為老貴,英國公也藉此機會向皇帝表忠心,願意把嫡女下嫁給新貴沈國舅,兩家聯姻。皇帝本來就是為了維護皇權穩固聯姻,主張新貴和老臣結為姻親。
  • 《知否》原著:小鄒氏結局悽慘,因毀容成了瘋子,最終被幽禁至死
    小鄒氏原是沈國舅的小妾,但由於大鄒氏的離去,沈將軍內心愧疚,想把姐姐的那份尊榮都給這個小鄒氏,原本小鄒氏嫁給沈國舅就是陰差陽錯,但沈國舅與大鄒氏夫妻情深,因大鄒氏被叛軍誤殺,自此後沈國舅就對小鄒氏上了心。
  • 《知否》英國公夫婦前來救女:有一個強勢的娘家真的很重要!
    《知否》英國公夫婦前來救女:有一個強勢的娘家真的很重要!春節就快要過去了,《知否》也進入了大結局階段,之前,因為小鄒氏私自關押了前去給張大娘子接生的醫生們,所以張大娘子差點和孩子一起死去。對虧了及時趕到的盛明蘭拔刀相向,尖峰直指小鄒氏,才找到了醫生去給張大娘子接生和止血,而且聰慧如明蘭,明蘭直接在出發的時候就趕快派人去通知英國公夫婦,還有沈國舅。多虧了明蘭的這一番舉措,不然事情真的會如小鄒氏所願,人美心善的張大娘子真的會被害死,那可是另一種結局了。
  • 知否:一樣是續弦,小秦氏可以嫁姐夫做正妻,為何小鄒氏只能做妾
    在《知否》中,小秦氏和小鄒氏兩人的境遇既讓人可恨又讓人同情,同樣都是因為姐姐去世,妹妹續弦,小秦氏嫁了顧老侯爺成了正妻,而小鄒氏嫁了沈從興成了妾氏。秦家與顧家素來交好,鄒家於沈家來說也是有大恩情的,但是為何小秦氏和小鄒氏一個做了正妻,一個只能做妾呢?小秦氏和小鄒氏的身世不同小秦氏出身東昌府,是個高門大戶的人家,作為正經的侯府嫡女,有著尊貴的身份和體面的榮耀。
  • 《知否》原著:英國公夫人太彪悍,一番話罵醒張氏,打敗小鄒氏!
    由於皇后對大鄒氏深深愧疚,補償給了小鄒氏由於沈將軍的髮妻是大鄒氏,被叛軍以為是皇后,直接誤殺了,這讓皇后深感愧疚之心,而沈將軍與大鄒氏感情十分要好,沒想到大鄒氏就這樣走了,相當於沈家欠鄒家一個人情。沈從興愛屋及烏,寵妾滅妻沈從興其實並不愛小鄒氏,只是對鄒家深感愧疚,所以納了她為妾,小鄒氏可不像大鄒氏一樣知書達理,潑辣的很,時不時就作妖,還敢怒懟當家大娘子,大娘子就是英國公府家的張大娘子。
  • 知否明蘭閨密英國公獨女張桂芬,冷清孤傲婚姻活得通透?
    沈國舅(皇后)的妹妹反而嫁了小鄭將軍,所以婚後哪位小沈氏長期不給自己嫡親大嫂好臉,其實並不是因為和傳說中前大嫂鄒氏的感情好,而是因為張桂芬和小鄭以前的關係。如果不是新皇陰差陽錯登基,這個沈國舅、沈家妹妹跟小鄭還有張桂芬就是雲泥之別。
  • 知否,英國公算不算是個好爸爸,把張桂芬嫁給沈國舅
    知否,英國公算不算是個好爸爸,把張桂芬嫁給沈國舅  老話常說:「寧拆一座廟,不毀一樁親」能夠因為愛情走到一起的婚姻,是令人羨慕的更何況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呢?  在電視劇知否當中也有這樣的一個例子,就是英國公,讓自己的女兒張貴芬嫁給沈國舅,那他算不算是個好爸爸?
  • 《知否》無愛婚姻的張氏:可以活出自己,只因有個權勢娘家靠山
    張氏是英國公的嫡女,迫於家族利益下嫁給新貴沈國舅,父親英國公三朝元老在京城是首屈一指的貴族,張氏從小受父母寵愛金尊玉貴長大,低嫁給沈國舅這個皇親國戚,很無奈。沈家比自家門戶低的就罷了,沈國舅不僅二婚還帶三個孩子,沈國舅又對過世妻子表現的情深義重難以忘懷,又納妻妹小鄒氏為妾,還封妾氏為誥命夫人,小鄒氏又是個要強愛搞事情的性子,還處處擠兌張紙,這讓高傲清高的張女士很受不了。張氏的情形和當年顧廷燁的母親白氏很相似,都是二婚男並且都對亡妻情深義重,念念不忘。
  • 知否:有個強勢的娘家有多重?張氏大出血,英國公霸氣護女
    美麗是平凡的,平凡得讓你感覺不到她的存在;美麗是平淡的,平淡得只剩下溫馨的記憶;美麗又是平靜的,平靜的只有你費盡心思才能激起她的漣漪,大家好,我是影視達人仙人掌,在知否這部電視劇中,明蘭要好的閨蜜張氏差點難產而死,相信不少觀眾看到這裡的時候都忍不住眼圈紅了。
  • 《知否知否》:張大娘子,活出了女人真正的樣子
    張大娘子嫁給國舅沈從興本就並不是她情願的,而是皇帝賜婚,是她和家人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沈國舅最愛的女人是死去的妻子大鄒氏,大鄒氏為了救國舅的姐姐、也就是當朝皇后而死,沈國舅為了提高大鄒氏娘家的地位,想娶小鄒氏為妻,張大娘子家裡也為她相看好了別的門當戶對的人家。
  • 《知否》小秦氏和小鄒氏都為姐夫續弦,為何一個正妻一個妾室?
    在《知否》中有兩個人都嫁給了自己的姐夫,那就是小秦氏和小鄒氏,但是兩人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劇中小秦氏成為了正室,但小鄒氏卻只能做沈國舅的妾室。為什麼同樣是嫁給自己的姐夫,結局卻不一樣呢?
  • 知否:英國公獨女張氏如此優秀,嫁給沈將軍到底可不可惜?
    小鄒氏和張氏爭寵,是《知否》中一個著名的橋段。 原本就囂張的小鄒氏封誥命成為貴妾後更加跋扈了,完全不把正妻大張氏放在眼裡。在沒有遇到明蘭之前,耿直的張氏屢屢受挫,受了很多委屈,就連生產的時候都差點遭到小鄒氏的設計。
  • 知否:沈國舅繼室張氏大娘子,有不甘,有絕望,卻終獲幸福
    只是那場動亂後,新皇登基,為了平衡各個家族的勢力,將張氏嫁給了剛剛喪妻的沈國舅,卻將沈國舅的妹妹小沈氏配給了小鄭將軍。沈國舅和大鄒氏感情深厚,為了報答亡妻娶了妻妹為妾沈國舅是個重情之人,他和大鄒氏是恩愛夫妻,大鄒氏也是為了救沈皇后時,被刺客所殺。
  • 《知否》原著:沈從興嫡子婚配困難,小鄒氏看好戲,張氏撒手不管
    沈從興,小沈氏的哥哥,也就是國舅爺,並且沈國舅對官家有恩,沈從興的第一個妻子大鄒氏,就是為皇后而死,在皇帝還未上位還是王爺的時候,皇后不知道為什麼染上重疾,當時已經有身孕的大鄒氏去照顧皇后,最後皇后身體恢復,大鄒氏卻病倒了,沒多久就走了。
  • 《知否》原著嫁給外戚作繼室的張氏: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看了《知否》原著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嫁於國舅爺沈從興為繼室的張氏,原本應該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身為英國公府的嫡女,她自打一出生起就受盡了寵愛。
  • 《知否》原著:老蚌懷珠的英國公夫人,叱責女婿、整治小妾、教導...
    張桂芬嫁沈國舅,是低嫁。可沈家沒人稀罕她的低嫁——沈國舅只記著鄒家的恩情,小鄒氏登鼻子上臉,頂替了張桂芬好姻緣的小沈氏也不喜歡這位嫂嫂。尊貴美貌又豪爽的張桂芬,一度困守在自己的院子內,不想出門不願見人。張桂芬頹廢,她的母親卻強悍,常常託人來開解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