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沈國舅的小妾小鄒氏恃寵而驕,是小說裡挨打最多的女人

2020-12-21 騰訊網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裡面小鄒氏是沈國舅的小妾,她的姐姐大鄒氏為了救皇后,在戰亂中殞命。鄒家眼看著沈國舅飛黃騰達,不忍富貴旁落,就想著讓大鄒氏的妹妹小鄒氏嫁給沈國舅。偏偏沈國舅既想和英國公家聯姻來提升自己家的勢力,又不願意涼了鄒家的心。

他又想兼顧情意,又想前途順遂,所以選擇了一個在他看來是一個兩全的法子,把英國公的獨女張桂芬娶進來續弦,讓小鄒氏給他當妾。其實按照沈國興懷念亡妻的意思,是想讓小鄒氏當個平妻,但是無奈英國公家勢力太大,沈國舅還不敢明目張胆這樣去做。但即便這樣,小鄒氏作為妾室,在沈家享受著和平妻差不多的待遇,她以小妾身份,而且還是沒有子嗣的小妾,卻被封為誥命夫人,這在歷朝歷代都是少見的。小鄒氏雖然是妾室,但是初入沈國舅府卻比英國公獨女張氏佔盡了先機,她的姐姐有恩於皇室,沈國舅和亡妻感情深厚,還有鄒氏留下的一兒兩女,都是小鄒氏腰杆強硬 的砝碼。然而就是這樣一副好牌,生生讓她打的稀巴爛。

1. 為了固寵,以身試謊

小鄒氏在沈府的優勢已經非常明顯了,但是她還不甘心,可能是覺得自己所有的優勢,都來源於自己的姐姐。為了鞏固自己的寵愛,她費盡心機,她懷孕以後,胎相不穩,大夫說胎兒是保不住的。既然知道保不住,鄒家人就利用她懷孕的事情,想做一齣戲,讓沈國舅永遠記住小鄒氏的好處。她們讓身邊的婆子哄騙大鄒氏的孩子去池塘邊玩耍,然後讓孩子不小心掉進池塘裡,小鄒氏趁機去救孩子,對外謊稱,她因為救孩子著了涼,流了產。

她的這點心機雖然騙過了沈國舅,讓沈國舅對她更加感恩戴德。但是她的這點兒小伎倆,卻騙不過英國公的獨女張氏,她暗中派人調查,終於搜集到了人證、物證:當初為小鄒氏診脈的大夫,落水後小鄒氏看的大夫,還有前前後後的藥方,還有哄騙孩子到池邊去的婆子。張氏找到證據以後,並沒有聲張,一直隱忍不發,等待最合適的機會給小鄒氏致命一擊。

2. 盛明蘭指點小鄒氏,她不以為然

原著裡盛明蘭和沈國舅的妹妹關係要好,英國公夫人因為這層關係,屢次在宴會上幫助明蘭,並要求明蘭去開解一下她的女兒(原著和電視劇略有不同,沒有明蘭和張氏打馬球,明蘭和張氏見面的時候,張氏已經懷孕了,張氏難產的時候,明蘭確實在,但是她卻不敢出頭摻和人家的家事)。

原著裡明蘭對英國公夫人的屢次提點,不好意思才去探望張氏。正聊著天,小鄒氏過來了,邀請明蘭去她屋裡坐坐,明蘭不肯,給小鄒氏講了一個故事:過去有兩位公主,分別許配了兩個駙馬,偏偏這兩個駙馬都不喜歡公主,都喜歡自己的小妾,其中的一個小妾張揚跋扈,獨得專寵,後來公主抑鬱而死,皇帝知道後把這個駙馬革爵流放,小妾被凌遲處死,她的孩子們都被貶為宮奴,生不如死。故事當中另一個駙馬的小妾,從不敢逾矩,還屢次勸說駙馬去見公主,自己也恭順的伺候公主,後來公主雖然和駙馬不和睦,卻待她如姐妹,待她所生之子如親子,還幫著她的孩子去求皇帝恩蔭,後來公主駙馬過世之後,這個小妾被兒女侍奉終老,享盡了享盡人間福貴,活到八十多歲才壽終正寢。明蘭講這個故事,是希望小鄒氏能明白,一旦張氏出現不測,鬧將起來,她將大禍臨頭,第一個被當成出氣筒。然而小鄒氏執迷不悟,覺得自己有可以依仗皇后、小姑子,所以一句也聽不進去。

3. 明目張胆的阻攔太醫,導致張氏難產

張氏懷孕以後,小鄒氏故意給張氏添堵,每當有太醫過來給張氏診平安脈的時候,小鄒氏總是裝腔作勢的扣留太醫給自己看病,故意給張氏添堵。後來張氏生產的時候,不僅小鄒氏還有她娘家的哥哥,一起扣留太醫給自己看病。張氏不滿捧著大肚子去理論,最後被推倒在地,導致提前生產,以至後來難產。英國公家不肯善罷甘休,所以小鄒氏成了槍口上的活靶子,雖然沈國舅和皇后想回護,無奈英國公家不肯。最後,小鄒氏被皇宮裡的太監掌嘴,臉頰被打破,據說牙齒都被打落了好幾枚。後來,張氏沒有再繼續處罰小鄒氏,故意留著鄒家,然後讓鄒家的人不停的惹事,讓他不停地收拾爛攤子,到時候牽連了沈國舅,讓沈國舅對大鄒氏的深情厚誼被生生磨完,這就是張氏的高明之處。

4. 京城變亂,小鄒氏引狼入室

在京城發生動亂的時候,小鄒氏故意對沈國舅的兒子說,國舅爺在外頭重傷,鼓動世子繼承爵位。在外面胡言亂語,被地痞聽見,地痞趁著趁京城變亂,在黑夜中打著鄒家的名號騙開沈府後門,進去後砍殺搶掠。幸虧張氏臨危不亂,抓住賊人之後,刷刷數劍削下那賊人的耳朵,甩在地上餵了大黑狗。張氏也因禍得福,自此以後沈府上下見了張氏都繞著走;張氏其後數十年的日子也過得極有派頭,妾侍不敢頂嘴,繼子女不敢囉嗦。沈國舅回府之後,痛斥小鄒氏,打了她二十大板,並讓淨餓三日敗火,小鄒氏的臀部也開了花。沈國舅一度想把小鄒氏放出府去,給她找個好人家嫁了,無奈小鄒氏不同意,他的兒女們不同意,張氏也不同意。她覺得自己的目的還沒達到,她就是要看著鄒家到了不能收拾的地步,家破人亡。

後來因為小鄒氏的存在,沈國舅的嫡長子議親不順,最後只能親上加親,娶了公主。娶了公主之後,小鄒氏還不消停,一直插手公主房裡的事情,給駙馬送通房丫頭,幫著找相好的。後來皇后大怒,讓宮裡的嬤嬤狠狠地揍了小鄒氏一頓。後來小鄒氏不服氣,挑撥公主兩口子打架,沈國舅實在看不下去了,哭著求自己的嫡長子把小鄒氏送去了家廟,後來公主夫妻和睦,很快有了子嗣。小鄒氏年老之後,才被大鄒氏的小女兒接回家中,養老,最後還算有個善終。

小鄒氏在整個《知否》當中是挨打最多的女人,而且挨得的打大多數來自皇家,她的姐姐為了救皇后慘死。而她自己作死,屢次挑戰皇家權威,被狠狠地收拾了好多次。但是即便這樣也不思悔改,她在家廟裡度過了美好的青春年華,即使被接回家也已經垂垂老矣,滿頭白髮,估計想鬧,也沒有精力了。

想當年她躊躇滿志的走進沈府,以小妾的身份榮封誥命,想著把寵愛和榮耀攬到自己一個人身上的時候,肯定沒有想到這種結局,估計到了家廟裡反思的時候,她會想起盛明蘭的忠言逆耳,然而再想後悔,已經沒有回頭的路了。所有的過往榮華,不過是一場可觸不可及的過眼煙雲。

相關焦點

  • 《知否》原著被送進家廟小鄒氏,她的人生,毀在太貪
    小鄒氏是沈國舅的貴妾,沈國舅為報大鄒氏的恩情,在大鄒氏去世後,納了大鄒氏的妹妹小鄒氏為貴妾。那麼為什麼不直接娶了小鄒氏呢?因為鄒氏的娘家不夠硬,對沈家沒幫助,但沈從興又想報答大鄒氏,納了小鄒氏為妾。沈從興想著完美算盤,納小鄒氏為妾,他好好對她,可以報答大鄒氏恩情;娶英國公的嫡女,三朝元老英國公府可以提升自家的勢力。沈從興的這個決定,讓他的後宅極不安寧。小鄒氏性格和大鄒氏完全不一樣,小鄒氏太好強,又愛搞事情,沒有大鄒氏的格局和寬廣的心胸。
  • 知否沈國舅妻妾之爭,小鄒氏完敗不僅是因被捧殺,娘家無人是根本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皇后的弟弟沈國舅家有一齣好戲,妻妾之爭,哪邊都不是好惹的,大娘子張氏是英國公獨女,鄒小娘是沈從興亡妻的妹妹,大鄒氏是為了救皇后而死。兩位都是帶著恩情和權利進去沈家。張大娘子和小鄒氏互相看不順眼,這場妻妾之爭,一開始小鄒氏佔盡優勢,最後卻被反殺,究其原因不外乎兩點,一人作死,二沒根基。
  • 知否:一樣是續弦,小秦氏可以嫁姐夫做正妻,為何小鄒氏只能做妾
    在《知否》中,小秦氏和小鄒氏兩人的境遇既讓人可恨又讓人同情,同樣都是因為姐姐去世,妹妹續弦,小秦氏嫁了顧老侯爺成了正妻,而小鄒氏嫁了沈從興成了妾氏。秦家與顧家素來交好,鄒家於沈家來說也是有大恩情的,但是為何小秦氏和小鄒氏一個做了正妻,一個只能做妾呢?小秦氏和小鄒氏的身世不同小秦氏出身東昌府,是個高門大戶的人家,作為正經的侯府嫡女,有著尊貴的身份和體面的榮耀。
  • 《知否》原著:小鄒氏插手沈國舅嫡長子婚事被關進家廟,蒼老悲涼
    看《知否》原著和電視劇,讓我覺得差別最大的人是英國公之女張氏。 電視劇裡,張氏經產子一事後變得強大起來,和沈國舅的感情也慢慢緩和起來。很符合電視劇的結局。
  • 《知否》:沈國舅對小鄒氏並沒有愛,為了彌補亡妻,卻辜負了張氏
    沈國舅把小鄒氏納為貴妾之後,形象就一跌再跌了,當然,沈皇后為了幫助夫君穩固朝堂,便刻意安排了沈從興續弦英國公府獨女張桂芳,英國公是三朝元老,具有根深蒂固的威望。沈從興續弦迎娶張桂芳實屬無奈,一來是皇上的賜婚,不可違背,二來自己對亡妻大鄒氏一直愧疚,不想再娶。
  • 《知否》小秦氏和小鄒氏都為姐夫續弦,為何一個正妻一個妾室?
    在《知否》中有兩個人都嫁給了自己的姐夫,那就是小秦氏和小鄒氏,但是兩人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劇中小秦氏成為了正室,但小鄒氏卻只能做沈國舅的妾室。為什麼同樣是嫁給自己的姐夫,結局卻不一樣呢?
  • 《知否知否》:張大娘子,活出了女人真正的樣子
    《知否》讓人忍不住一刷再刷,如果說最強悍的女人是盛明蘭,那最讓人羨慕的女人就是張大娘子。因為她就是女人該有的樣子!張大娘子嫁給國舅沈從興本就並不是她情願的,而是皇帝賜婚,是她和家人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沈國舅最愛的女人是死去的妻子大鄒氏,大鄒氏為了救國舅的姐姐、也就是當朝皇后而死,沈國舅為了提高大鄒氏娘家的地位,想娶小鄒氏為妻,張大娘子家裡也為她相看好了別的門當戶對的人家。
  • 《知否》原著:英國公夫人太彪悍,一番話罵醒張氏,打敗小鄒氏!
    由於皇后對大鄒氏深深愧疚,補償給了小鄒氏由於沈將軍的髮妻是大鄒氏,被叛軍以為是皇后,直接誤殺了,這讓皇后深感愧疚之心,而沈將軍與大鄒氏感情十分要好,沒想到大鄒氏就這樣走了,相當於沈家欠鄒家一個人情。沈從興愛屋及烏,寵妾滅妻沈從興其實並不愛小鄒氏,只是對鄒家深感愧疚,所以納了她為妾,小鄒氏可不像大鄒氏一樣知書達理,潑辣的很,時不時就作妖,還敢怒懟當家大娘子,大娘子就是英國公府家的張大娘子。
  • 《知否,知否》英國公救女:女人,有一個強大的娘家太關鍵!
    《知否,知否》英國公救女:女人,有一個強大的娘家太關鍵!《知否》中明蘭要好的閨蜜張氏在最新劇情中差點難產而死,想必觀眾們看得也是很著急,都怪沈國舅平日裡太過嬌縱小妾,才會使小鄒氏有如此大的膽子,居然扣留起前來救命的太醫了,她以為只要張氏死去,自己今後就能被扶正,但是她忘了張氏的娘家有多厲害,英國公就這一個女兒,事後自然不會罷休。
  • 《知否》無愛婚姻的張氏:可以活出自己,只因有個權勢娘家靠山
    沈家比自家門戶低的就罷了,沈國舅不僅二婚還帶三個孩子,沈國舅又對過世妻子表現的情深義重難以忘懷,又納妻妹小鄒氏為妾,還封妾氏為誥命夫人,小鄒氏又是個要強愛搞事情的性子,還處處擠兌張紙,這讓高傲清高的張女士很受不了。張氏的情形和當年顧廷燁的母親白氏很相似,都是二婚男並且都對亡妻情深義重,念念不忘。
  • 知否,英國公算不算是個好爸爸,把張桂芬嫁給沈國舅
    知否,英國公算不算是個好爸爸,把張桂芬嫁給沈國舅  老話常說:「寧拆一座廟,不毀一樁親」能夠因為愛情走到一起的婚姻,是令人羨慕的更何況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呢?  在電視劇知否當中也有這樣的一個例子,就是英國公,讓自己的女兒張貴芬嫁給沈國舅,那他算不算是個好爸爸?
  • 知否明蘭閨密英國公獨女張桂芬,冷清孤傲婚姻活得通透?
    沈國舅正房大娘子大鄒氏在叛亂的時候救皇后一命死了,皇后連帶著沈國舅一直惦念沈家救命之恩,帶著對亡妻的思念之情沈國舅和張貴芬開始了政治的聯姻。續弦張貴桂芬,鄒家的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又把大鄒氏的妹妹小鄒氏嫁給沈國舅為貴妾。
  • 知否最可憐的大娘子並不是張氏,而是被親姐利用,被家族遺棄的她
    《知否》中的女人一個個精明強幹,很多的生活卻十分可憐。明蘭的小娘從一出場,就可知她相貌端正,聰明機智,在大宅爭鬥之中懂得要收斂自己,謹小慎微,無奈的是碰到不懂疼愛的丈夫和貧窮的家族,讓她處處受限,最終被林小娘陷害難產而死。這是古代女子家庭內鬥的產物,讓人唏噓。
  • 《知否知否》原著張大娘子:真正被「富養」的女人,婚姻會好命!
    文/羅小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由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等領銜主演,根據關心則亂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庶女盛明蘭從盛家庶女蛻變為一品誥命夫人的勵志故事。像盛明蘭閨蜜張大娘子這樣從小被「富養」長大的女人,能夠從容不迫地面對婚姻中的困境,活出自己的真我,會越來越好命!在張大娘子身上看到了一個女人富養最好的樣子,她是身份高貴的將門虎女,卻沒有被寵壞,更沒有驕縱的氣質,而是內心堅強,面若桃花,巾幗不讓鬚眉。
  • 《知否》原著:小鄒氏結局悽慘,因毀容成了瘋子,最終被幽禁至死
    小鄒氏原是沈國舅的小妾,但由於大鄒氏的離去,沈將軍內心愧疚,想把姐姐的那份尊榮都給這個小鄒氏,原本小鄒氏嫁給沈國舅就是陰差陽錯,但沈國舅與大鄒氏夫妻情深,因大鄒氏被叛軍誤殺,自此後沈國舅就對小鄒氏上了心。
  • 知否:英國公夫人和女兒張氏,各用了一次刀,換得夫婿一生愛與敬
    他與妻子攜手一生,恩愛有加,定然不會為了兩個女人,搞得夫妻離心、家犬不寧。無奈,只能把小妾退回去,可是這是皇帝的賞賜,既然下旨,哪有收回的道理呢?於是,英國公在趴在殿外,苦苦哀求,皇帝見他的確是十分為難,無奈作罷,收回了成命。
  • 知否:沈國舅繼室張氏大娘子,有不甘,有絕望,卻終獲幸福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英國公的女兒,也是明蘭的好閨蜜張氏的婚姻經歷了諸多考驗,其實在原著中,張氏和沈從星的結局是很幸福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本已有良配,卻被皇帝指婚給了沈國舅原著中,英國公府原本為張氏選擇的佳婿是小鄭將軍,兩人可謂良配。
  • 知否:英國公獨女張氏如此優秀,嫁給沈將軍到底可不可惜?
    小鄒氏和張氏爭寵,是《知否》中一個著名的橋段。 原本就囂張的小鄒氏封誥命成為貴妾後更加跋扈了,完全不把正妻大張氏放在眼裡。在沒有遇到明蘭之前,耿直的張氏屢屢受挫,受了很多委屈,就連生產的時候都差點遭到小鄒氏的設計。
  • 知否:英國公張夫人,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在小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有許多令人佩服的女子,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當屬英國公張夫人。作為武將家屬,張夫人行事果斷且有勇有謀,可以用彪悍二字來形容她的人生。英國公在朝中地位非常高,英國公夫人在女子中的地位也不容小覷,真真應了顧廷燁那一句,我在男人堆裡是老幾,你在女人堆裡就是老幾!不過,人家英國公張夫人在女人堆裡的地位不是靠男人得來的,而是靠自己拼出來的!
  • 《知否》英國公一出場便讓觀眾淚崩,老戲骨王永泉一人分飾兩角
    《知否》英國公一出場便讓觀眾淚崩,老戲骨王永泉一人分飾兩角《知否》中明蘭可以交心並且志同道合的閨蜜,應該唯有國舅沈從興之妻張桂芬了,她們一個剛一個柔卻有著極為相似的三觀,迅速成為至交好友。只是這個閨蜜的婚姻卻不如明蘭幸福,她的丈夫沈從文娶了前妻鄒氏的妹妹做妾,小鄒氏處處與張桂芬作對,丈夫卻一味袒護對方。劇中原本生活抑鬱的張桂芬受明蘭開解重新恢復生活鬥志,卻生產之際被小鄒氏刁難扣下太醫,使張氏難產時無醫可看。這一情況幾乎與明蘭生母衛氏的遭遇如出一轍,深知時間緊迫的明蘭執劍對抗小鄒氏,終於在危急關頭找到太醫,救了張氏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