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發航材院研究員唐定中:跨過高壓渦輪葉片合格率"大山"

2020-12-12 大河報網

資料圖:高壓渦輪葉片在渦扇發動機中的位置(黑色箭頭)示意圖。(本圖可查看/保存大圖)

作為飛機的心臟,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而高壓渦輪工作葉片則是這顆「明珠」最難打磨的部分。高壓渦輪工作葉片處在航空發動機中溫度最高、應力最複雜、環境最惡劣的部位,是航空發動機中最核心、最難研製的部件之一。提升這一重要零件的生產合格率和產能,成為我國航空發動機自主研發、製造的關鍵。

不久前,中國航發航材院(以下簡稱「航材院」)對外公布,高壓渦輪葉片鑄造合格率和產能實現大幅提升,有效滿足了國產航空發動機的生產配裝需求。啃下這塊「硬骨頭」的,是看上去有些瘦削的唐定中。這位航材院研究員帶領團隊,僅用一年半的時間便跨過了合格率這座「大山」。

■鑽進凝固爐,「灰頭土臉」找問題

2016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成立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以下簡稱「中國航發」)的決定,舉全國之力突破航空發動機核心技術,實現航空發動機的自主研發和製造生產。為了確保國產裝備的穩定可靠, 提升航空發動機高壓渦輪葉片的鑄造能力與合格率成為當務之急。

了解唐定中的人都知道,攻克渦輪葉片製造技術難關是他多年的願望。經過四十年積澱,唐定中早已成為業內知名的全能型專家,既懂高溫合金材料,又懂葉片製備工藝,還精通熔煉設備。儘管如此,當集團領導找到唐定中時,他仍感到肩上這付重擔的沉甸。接過任務後,他很快便進入了分秒必爭的工作狀態:在集團生產部牽頭下組織攻關團隊;第一時間從航材院和位於西安、貴陽、瀋陽等地的中國航發分廠邀請專家,建立廠所聯合攻關機制;帶領團隊馬不停蹄地開展現場技術摸底、工藝研討和設備改進。

「提升合格率,必須要到現場仔細看。」這是唐定中的口頭禪。「那半年,唐老師基本沒怎麼回過家,常常連續出差,飛行裡程幾乎能繞地球一圈。」一位攻關團隊成員說。一次在西安,為解決葉片疏鬆問題,唐定中竟然直接鑽進了不過半人高的爐門,逐一「診斷」各關鍵部件。「當時爐壁沾滿爐灰,滿是金屬灼燒的刺鼻氣味。」一位團隊成員回憶說。幾番進出後,「灰頭土臉」的唐定中終於確定,凝固爐各部件的匹配問題是導致葉片疏鬆的主要原因。之後,他迅速給出了針對性極強的解決方案,不僅解決了葉片疏鬆的問題,澆鑄效率也得以大幅提升。

敢為人先,已成為唐定中的標籤。早在三十多年前,在航材院條件簡陋的廠房裡,唐定中和同事開始了單晶合金研究。從「一片空白」開始,他們自己設計、組裝控制器和閥門,終於研製出了渦輪葉片生產的核心設備——我國第一臺高梯度單晶爐,實現了我國真空單晶凝固設備的「從無到有」。

■言傳身教,悉心培育年輕力量

唐定中出生在貴州省貧困山區,這位曾經的布依族少年,一直在用優異的成績回報黨和國家的培養。「國家強盛,人民生活才會幸福;國家不強大,我們也低人一等。」親歷祖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唐定中的初心始終堅定。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如果說這「一分鐘」,是唐定中與團隊快速響應、集智攻關的風雨兼程;那麼這「十年功」,便是堅守渦輪葉片鑄造領域近40年的唐定中與老中青三代人的不懈努力。

左圖:中國航發航材院研究員唐定中。右圖:唐定中鑽進凝固爐查找設備問題。(本圖可查看/保存大圖)

「做得越多,我越感到學得不夠,急需補課。」出差時,在飛機上靜心閱讀文獻成了唐定中的習慣。「跟唐老師出差,我們都不好意思不帶書。」他的學生笑著說。在唐定中看來,研發一代發動機的渦輪葉片,需要十餘年時間。渦輪葉片性能的提升靠的是設計、材料、工藝等多個要素的集成優化,絕非朝夕之功。實現這一任務,光靠自己還不夠,還需要後來人的努力,「把年輕人培養好」成了他的另一項重任。工作中,唐定中竭力推動廠所聯合攻關模式,並鼓勵共同現場調研。「合作能讓來自不同廠所組建的專家團隊消除行業技術壁壘、取長補短,能將問題看得更透徹。」團隊成員一致認為,葉片合格率之所以在短時間內得到快速提升,廠所合作模式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攻關團隊不僅攻克了合格率提升難關,還培養起一支行業級專家隊伍,使國內複雜空心葉片精密鑄造技術上了一個臺階。」中國航發如是評價唐定中的攻關團隊。

2016年9月11日至15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七泉鎮。在此舉行的第十三屆國際高溫合金大會上,航材院與北京科技大學聯合培養的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趙雲松榮獲大會最佳牆報論文獎。這是自1968年以來,中國培養的博士生首次在該系列性國際學術會議上獲此殊榮。談起這篇論文,趙雲松最想感謝的人就是唐定中。「這一成績離不開唐老師的悉心指導。」趙雲松回憶說,讀博時他的研究曾一度陷入停滯,看著同學都發了好幾篇論文,很是著急。那時,唐定中主動找到了趙雲松,師生倆一起分析、探討課題,並將相關工藝流程細節一一復盤。最終,這篇論文讓中國培養的博士生得到國際同行認可。如今,唐定中的許多學生和團隊成員都已成長為技術骨幹,慢慢沉澱在航空發動機材料研製的各個領域、默默前行。

■爭分奪秒,總是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為儘快研製出國產一流發動機,必須在拼得起的時候努力拼。」在我國高溫合金材料技術發展的徵途上,唐定中一直在與時間賽跑。在同事和學生們眼中,唐定中是個急性子,做什麼都爭分奪秒。不過,這樣的脾氣也幫了他。無論何時遇到技術難題,他都會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團隊成員向科技日報記者回憶了一項緊急任務的攻關過程。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唐定中不僅經常同技術及操作人員一起加班加點工作,而且親自跟了整個流程。「一次出差回來已是晚上10點多,唐老師不顧舟車勞頓,直接從機場趕到工作現場,與大家一起開展技術攻關,親自測溫和澆注,並手把手指導年輕技術員。直到深夜2點多他才肯離開,次日一大早又到現場了解實驗進展情況。」一位團隊成員向科技日報記者說。就這樣,經過數十天的攻關及反覆驗證,唐定中帶領團隊解決了技術難題,保證項目按節點交付。歲月似乎沒有讓他放緩前進的步伐,與年輕人一起熬夜加班時,他忘卻了年齡。這樣「爭分奪秒」的工作狀態,深深地感染著他身邊的每一個人,也逐漸凝聚成為團隊的精神力量。

「我還能再發光發熱一陣呢!」唐定中總這樣調侃自己。擇一事、終一生,這是他的科研哲學。「我這輩子就做了這一件事,研製中國人自己的渦輪葉片。」唐定中如是說。

來源:千龍網•首都網

相關焦點

  • 中國航發航材院副院長陳祥寶:發動機研製必須遵循科學規律
    3月10日,在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發航材院副院長陳祥寶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說。尊重規律 發動機研製沒有捷徑可走在國家「十三五」規劃中,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項目位列未來五年中國計劃實施的100個重大工程及項目之首。陳祥寶認為,這充分體現了中央決心和國家意志。
  • 央企優秀故事結果揭曉 中國航發碩果纍纍!
    12月23日,第三屆中央企業優秀故事在京發布,中國航發6部作品從70餘家央企推薦報送的1600餘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入選中央企業優秀故事。中國航發航材院《單色的彩虹》獲評一等獎,中國航發動研所《升旗》獲評二等獎,中國航發渦輪院《我有一條紅哈達》、西航《航發人的家與國》、黎明《刺鳥》三部作品獲評三等獎,中國航發西控《決戰》獲評優秀獎。
  • 【行業新聞】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2021屆招聘啟動
    我們在中國航發渦輪院等你......我們渴望超越夢想的90後我們期待激情四射的00後當打趁年少,我們因你而不同來吧,一起做個奔浪觸碰夢想的高度院情簡介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代號624所),創建於1965
  • 航發核心資產
    此外在外貿方面,國產航發伴隨國產戰機走出去的可能性也在逐步增強。2020年11月21日,網傳大運已裝備四臺WS-20發動機進行飛行試驗。若大運確認換裝了 4 發 WS-20,那麼可以認為 WS-20 的研發以進入尾聲,後續經過一定調整將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屆時將基本解決我國大型軍用飛機發動機的瓶頸,WS-20 也將成為航發動力業績的重要貢獻力量。葉片是航空發動機的最核心部件,它的製造佔據了整個發動機製造 30%以上的工作量。
  • 滿足夜間降落希斯羅機場:GE90發動機燃燒室、高壓渦輪簡介
    GE90高壓壓氣機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圖1、GE90發動機高壓壓氣機結構及葉片與CF6和CFM56比較GE90高壓壓氣機葉片採用了小展弦比葉片,比常規的要寬許多。圖3、GE90發動機的低汙染物排放的雙環腔燃燒室高壓渦輪GE90的高壓渦輪 (如圖4 所示) 也是採用了高效節能發動機( E3發動機) 的設計 。渦輪葉片用N5單晶鎳基合金鑄成。渦輪採用具有損傷容限能力的粉末合金Rene88DT高溫合金。
  • 三轉子航發RB211渦扇發動機的燃燒室、渦輪和滑油系統結構介紹
    渦 輪高壓渦輪為單級氣冷的。鈷基合金鑄造的導向葉片的冷卻空氣由葉片的上下兩端進入葉身空腔,然後經葉身上許多小孔射出形成冷卻氣膜。此相對速度很小,因此,流入空心葉片的冷卻空氣的溫度較不採用預旋措施的低40~60℃,加之,進入渦輪葉片的燃氣溫度,在三轉子結構中較雙轉子結構中的低27~55℃,綜合這兩項,可使葉片材料所承受的溫度低60~85℃。這種冷卻空氣用的預旋導向葉片在很多發動機中採用。
  • 中壓渦輪工作葉片腐蝕斷裂導致787夢幻客機發生重大故障
    另外,以往的客機都是由發動機高壓壓氣機中引出高壓空氣,對飛機座艙增壓,由發動機附件傳動裝置驅動液壓泵的。但是在787中一改以往的設計,改為由發動機通過附件傳動機匣驅動兩臺大功率(每臺250千瓦)的變頻交流發電機,驅動向座艙供高壓空氣的空氣壓縮機,並驅動液壓泵。
  • 中航集團取得突破性進展,國產航發的春天還會遠嗎
    中航集團取得突破性進展,國產航發的春天還會遠嗎?就在前不久,國產CJ2000大涵道比航發完成了一次點火測試,雖說點火測試僅僅是一個航發的起點,但CJ2000點火測試取得成功無疑意味著中國的航發產業一直處於飛速提升狀態,在這些航發的研發歷程中,我國科研團隊不但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更是能夠讓殲20從中受益,因為大涵道比航發的研究成功意味著再過不久,殲20的航發也能實現「完全」國產化,而C919這類的客機也將有救了,國產航發的春天即將到來。
  • 中國航發每日一學:南徵北戰馬背吟
    2.系統培訓強管理近日,中國航發黎陽舉辦幹部管理能力提升培訓班,講授管理工具應用、精益管理與信息化建設等內容,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3.廠所協同,共同提升近日,中國航發渦輪院、成發團委聯合組織開展青年學用馬克思主義「領航」工程交流活動,協同推進青年「領航」工程融入中心工作。
  • 中國航發全力以赴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
    「勇擔使命、奮力攻關,堅決奪取『十三五』各項任務全面勝利」,年初中國航發工作會的要求言猶在耳;「全力以赴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奠定堅實基礎」,中國航發黨組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號令十分明確。面對奪取全面勝利的硬任務,展望即將展開的大藍圖,中國航發各單位奪取全年科研生產任務勝利的衝鋒號愈發響亮。
  • 當年美國用MD-82擠掉運10,如今這樣對C919,航發依舊被卡脖子
    按照一般航發的開發規律,一般是先研究核心機三大件,包括高壓壓氣機、燃燒室和高壓渦輪。核心機完成點火後達標後,在研發搭配的渦扇和低壓渦輪,然後組合成技術驗證發動機,確定總體設計、工藝、氣動結構等等。所以CJ1000A短期還不能真正滿足C919的用途,保守估計試飛順利也要等2025年才能投入,這還要保證在油耗和全壽命的關鍵參數上一切順利。
  • 國際航發格局已呈中美俄三足鼎立之勢,六代航發或將破局
    因此從國際民用航發格局來看,就是美國一家獨大,但是隨著中俄民用航空的發展,俄羅斯的PD14和PD35發動機的研發成功,俄羅斯也將掌握民用航發技術,而中國更是加快了長江大推力發動機的發展,用於替換C919的LEAP-C發動機和PD35發動機,所以說,未來國際民用航發技術將掌握在中美俄手中,雖然在市場份額上很難對通用、普惠、羅羅公司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是從國際民用航發技術格局上來說,技術將掌握在中美俄手中
  • 新航發推力增加2倍,國產大飛機C919迎關鍵進展,將迎井噴
    國產化長江1000系列大涵道對我國C919發動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了這顆中國心才能徹底不懼外國斷供禁運的威脅,打入國際市場。新發動機的進展標誌著國產先進航發在不斷投入下即將迎來井噴。
  • 中國航發水平超越法國?法國研製新型航發,俄羅斯水平只能打下手
    圖:蘇57圖:俄式戰鬥機的新款發動機實際上法俄的航發合作,遠不止於拉扎克和SAM146兩個項目。比如在發動機設計技術上,法國是俄羅斯中央航空發動機研究院的重要合作夥伴,法國向其提供了包括先進葉片設計在內的大量技術諮詢指導業務;在發動機製造技術上,法國將CFM-56的部件交給俄羅斯航發企業代工,使俄國獲得了先進大涵道比發動機的大量關鍵製造技術……凡此種種,不甚枚舉。
  • 一分鐘看懂中國航發 | 每日一學:推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向縱深發展
    7月9日,中國航發組織總部及部分京區單位職工赴北京市民防災教育館開展消防安全演練,進一步提升職工消防安全意識,增強應急救援能力。7月9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行先後到中國航發動力所、黎明走訪交流,就產品研發、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入交流,並表示將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為航空發動機自主研發貢獻力量。
  • 戰機尾部噴火不斷,發動機工作溫度高達2000℃,葉片材料是關鍵
    現代航空發動機工作時內部溫度可以達到2000℃,這樣的一種高溫考驗是非常嚴峻的,然而鋼鐵是最初航發系統以及製造發動機最主要的一種材料,但是航發內部的高溫已經讓鋼鐵緊逼熔點。關於鎢的提取大多數都將它投放到了我國的自身的開採上,我們當大多數礦開發都來自於內蒙古的白雲鄂博,雖然說現代技術有很多的人造物金屬能夠達到這樣的一些葉片航班標準,但是如果沒有完全的一些資源儲備的話,是很難以再達到這樣的人造過程的。
  • 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渦輪內部流動機理及氣動設計技術研究進展
    高壓渦輪內部複雜流動機理及氣動設計技術高壓渦輪作為核心機關鍵部件之一,為得到更高的性能,其熱負荷和機械負荷不斷提高。目前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渦輪前溫度已達到1800K,轉速已超過15000r/min;並且為了燃氣在很短的距離內膨脹做功,高壓渦輪還處於強壓力梯度和強溫度梯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