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女子的服飾,俏麗修長而又時尚華美,現代人看了都為之動容

2020-12-20 小瑤掉進漢服坑

隋代詩人薛道衡在《宴喜賦》詩中寫道:「妖姬淑媛,玉貌花叢。織女下而星落,嫦娥來而月空。澄妝影於歌扇,散衣香於舞風」,詩人筆下那些宛若天仙、香豔如花的女子,穿著精緻的短襦長裙,構成一幅歌舞昇平的絢麗圖卷。隋代時,女子的日常服飾,就穿的是短襦長裙。這種裝束,表現為上衣短,下裙長,上下的比例搭配適宜,有一種黃金分割的美感,具有豐富的服飾美學內涵。

襦是上衣下裳中的上衣。據說,古時候炎帝神農氏,就穿著紅色的襦。後來襦衣的樣式一直沒有太多變化,只在長短寬窄上做文章。隋代女子穿的短襦長裙,有一個特點是,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系得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年輕貌美的姑娘穿上後,顯得特別的俏麗修長。就是現代人都要為之動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衫襦的袖口大多比較窄,窄袖衫襦始於南陳,到了隋唐之後,在士庶百姓之中間廣泛流行,成為一種人時的裝扮,在山東的隋墓,出土過一幅壁畫《徐侍郎夫人出遊圖》,從中可以看到,隋代女子穿著的短襦長裙,就是窄袖衫。窄袖衫流行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是受到胡服的影響,正如漢族人民以自己的服飾文化影響其他兄弟民族,北方少數民族也以自己獨特的服飾魅力,悄然影響著漢族服飾。而這一點,可能很多漢服愛好者還不知道。

儘管隋朝時間很短,只統治了37年,但隋代女子的服飾,卻趨於華貴。這一點從裝飾短襦長裙的圖案上,就可以看出。有出土的彩塑陶俑,描繪在衣服上的服飾紋樣,就有聯珠紋、獅鳳紋,團花織錦紋等,尤其以雲紋為多,色澤華美。有的衣服上,在菱形的格式中,布滿了白色的聯珠與黃色雲頭波形紋樣,秀美生動;有的衣服上,用忍冬卷葉和團花陪襯著雄獅和美鳳,新穎別致;有的衣服上,雄渾敦厚的蹲獅和體態輕盈的舞鳳搭在一起,金光閃耀,可與真實的織錦媲美,顯出隋代女服的俏麗華美。

像出土的隋俑,也多穿著相同樣式的小袖高腰的長裙,裙帶系在胸部之上。隋代的婦子髮型樣式也比較簡約,沒什麼特點大的變化,一般只有平頂式,將頭髮層層的堆上,形狀像帽子。額部的鬢髮被仔細地剃齊,這是承續北周以來「開額」的舊制,有一幅敦煌壁畫,描繪的是隋代貴婦進香的場景,圖中貴婦穿大袖衣,外披帔風或小袖衣。隋貴婦所披的小袖外衣,多為翻領式。侍從婢女及樂伎則穿小袖衫、高腰長裙,腰帶下垂,肩披帔帛,頭梳雙髻,人物眉目神情,均顯隋代時尚風姿。

帔帛與腰帶並舉,成為隋代女子在穿短襦長裙的人時搭配。從一些資料來看,隋代女子在一些場合,如勞動、娛樂或出行,喜用一種輕柔的帔帛作為裝飾。帔帛,也稱畫帛,通常是以輕薄的紗羅裁成,上面印畫圖紋。已經結婚的婦女,喜歡披帛幅比較寬,長度較短些的帔帛;沒有結婚的年輕女子,多愛披幅窄長些的帔帛,有的帔帛長度可達兩米以上。隋代的女性,穿著短襦長裙,將帔帛披搭在肩上,並盤繞於兩臂之間。走起路來,隨著手臂的擺動而不時飄舞,非常美觀,也為隋代女服譜寫了美麗的一章。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服飾演變,五分鐘帶你了解各個時期的服飾
    民間深衣流行,女子服飾以曲裾深衣和直裾深衣為主。冕冠,簡稱為冕,是指古代大夫以上的王侯所戴的禮帽。也是古代帝王最高等級的首服,冕冠由冕板、冕旒、筍、紘、充耳等組成。按規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繪有章紋。此外還有蔽膝、佩綬、赤舄等。組成一套完整的服飾。
  • 中國古代服飾有多美,古代女子如何穿衣時尚搭配?種類滿目琳琅
    大家知道服飾是怎麼出現的嗎?服飾的歷史可以追憶到原始社會時期。每個時代的服飾都有自己的特點,像顏色,樣式等等。在暢銷書《粉黛羅綺:中國古代女子服飾時尚》裡也介紹了很多中國古代女子服飾的特徵。一個民族的服飾史,也同樣是民族的文化歷史變遷的證明。
  • 看唐代女子服飾思古代服飾鼎峰繁榮
    由隋入唐,我國古代服裝發展到全盛時期,服飾空前繁榮,服裝款式、色彩、圖案等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面,而這一時期的婦女服飾是我國服裝中最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豐美華麗,妝飾之奇異紛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從唐代墓門石刻畫和大量陶製女俑來看,許多平民女子也有穿袒領襦裙的跡象。唐代女供養人的襦裙唐代襦裙的面料、色彩和樣式都大大超過了前代,可謂爭奇鬥豔、瑰麗多姿。襦裙面料大多是絲織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別,通常以多幅為佳。
  • 從古至今,中國女子有什麼樣的歷史變化?
    從古至今,中國女子有什麼樣的歷史變化?漢代:以柔弱優雅為美,特別注重服飾裝扮,比如王昭君的沉魚落雁之美。唐代:唐代是一個開放的朝代,女子裝束鮮豔時尚、灑脫不羈。宋朝:盛行淡雅純樸之美,宋朝女子大多文弱嬌小。
  • 中國傳統服飾——初唐女服
    隋代女服 隋代時期婦女的日常服飾,大多以上身著襦還、襖、衫,下身束裙子。短襦長裙是最為基本形式。它的一個特點是裙腰系得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本圖為隋朝時期的短襦、長裙及翻領窄袖女服穿戴展示圖。
  • 中國傳統服飾之美齊胸襦裙,也是唐代女性服裝的代表
    一、何為齊胸襦裙齊胸襦裙是對隋唐五代時期特有的一種女子襦裙裝的稱呼,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的一種,漢晉以來裙子的裙腰束於腰上。在古代,一般女子的襦裙裝裙子束的都不是很高,而隋唐五代時期出現的一種裙腰束的非常高的襦裙,一些服裝史上多稱之為高腰襦裙。
  • 盤點古代各個朝代女子的服飾變遷,沒有最美只有更美!
    華夏五千年文明,從古至今的風俗文化,生活習慣,衣著服飾都在不斷的變遷。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盤點古代各個朝代女子的服飾變遷,沒有最美只有更美!先秦時期我國古代服制的建立。根據有關數據記載,在先秦時期就相繼建立了服制,並對以後各個歷史朝代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
  • 中國各朝代服飾設定圖(國內首發);
    秦漢男女服飾 秦漢時期的男子服裝,以袍為貴。袍服一直被當作禮服。它們基本樣式,以大袖為多,袖口有明顯的收斂,領、袖都飾有花邊。 曲裾,即為戰國時期流行的深衣。漢代仍然沿用,但多見於西漢早期。到東漢,男子穿深衣者已經少見,一般多為直裾之衣,但並不能作為正式禮服。
  • 民國時期女子的服飾
    民國女子主要服飾:  (1)襖裙,①襖以大襟,七分倒大袖,下擺圓角,裙下擺上升,款式不時變換。②受日本女裝影響,上穿窄而修長的高領衫襖,下穿黑色長裙,不施繡紋,樸素淡雅,成為「文明新裝」。③北伐後,女生校服為上衣藍或淺藍,下穿神色裙,白色紗襪和圓口布鞋,成為那個時代的特徵。
  • 唐朝服飾之美:延續千年,美在過去,活在現在
    看似迥異,其實趨向一致唐人服飾紛繁華麗、變化多樣,在紡織印染技術、圖案樣式、服裝種類上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而唐朝女子追求美的熱情與自信,以及獨特的審美,影響了後世的一千多年。這也使得不管多麼迥異的文化服飾,都被大唐女子們融匯貫通,穿出來的始終是一派大唐風流。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服飾與人體之美
    古代將人類發明的物質產品歸結為衣、食、住、行四大類,並把「衣」排列在首要位置,恐怕也是出於這種認識。以倫理道德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服飾美學思想也很重視實用性,但不是從與人為用,而是從與札為用的角度來關注服飾美醜的。
  • 這才是中國風服飾,東方傳統文化與全球流行時尚的碰撞融合
    張馨予紅綠棉襖禮服什麼是中國風服飾?簡單概括就是以中國元素為靈魂,將中國古典文化與時尚結合,能夠順應全球時尚趨勢,適應現代人需求的服飾。中國風服飾的要點有兩個,一是中國元素為服飾靈魂,也就是服飾要能表現中國元素,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輸出,二,也是很多設計師都忽略的一點,那就是順應全球時尚,能夠讓現代人接受的。只有中國元素的堆砌,而不考慮與全球時尚相結合,不滿足現代人的需求,那設計的服裝不叫中國「風」服飾,應該叫中國古代混合服飾。
  • DIY玩法全新升級 《雲裳羽衣》為你量身定製華美服飾
    DIY玩法全新升級 《雲裳羽衣》為你量身定製華美服飾 新聞 官方 ▪ 2018
  • 古代女子的時尚穿搭什麼樣?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12日電(記者 上官雲) 《清平樂》《大明風華》……近一段時間播出的幾部古裝劇,都頗受關注。除劇情外,或精緻華麗、或簡單大方的女性服飾,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服飾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原始社會。時代不同,服飾擁有不同特點,包括顏色、款式等等。
  • 苗族人服飾:為什麼苗族女子,都喜歡戴銀飾?
    苗族人服飾:為什麼苗族女子,都喜歡戴銀飾?我國地大物博,光從民族上來看就有56個。這56個民族文化習俗各不相同,但是都是十分的豐富多彩。例如今天要說的苗族,她們在服裝打扮上就有著很濃的文化韻味。那看過苗族服裝的朋友們,你們知道苗族女子為什麼戴著在我們看來多、大而又重的銀飾嗎?
  • 中國人的服飾之魅力,既有民族性,又有時尚性!
    就中國來說,傳統服裝往往強調外形上的縱向感覺,衣領自然下垂,不誇張身體曲線的比例,過手的長袖,筒型的袍裙,縱向的裝飾等手法,使著裝人體顯得修長,這種服飾使男性顯得清秀靈俊,女性顯得窈窕大方,整體上的感覺是柔和的,這就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含蓄風格,追求完美而又不外露。
  • 時尚靈感——華美富麗的巴洛克風格
    「巴洛克」一詞來源於葡萄牙語barroco,意為不合常規的珍珠。這個崇尚高度華麗的年代對於18世紀的洛可可和19世紀的浪漫主義都有重要的影響。巴洛克時期服飾造型裝飾華麗,富於動感。材料選擇優質的皮革、錦緞,並配以奢華的裝飾,如絲綢帶、大扣子、刺繡、珠寶。
  • 舉手投足間,感受或華美或溫婉的魅力和風
    和服女子是川端康成《雪國》中純淨清秀的少女是永井荷風筆下明豔婀娜的藝妓是小津安二郎電影裡柔光下的溫婉倩影和服主要式樣振袖ふりそで振袖是如今未婚女性最正式的服飾,也是和服中最華美的一類。「振」在日語中即為「揮舞」,因此"振袖"或取名自年輕女孩兒揮舞衣袖時的俏麗風姿。振袖根據"袖丈"(袖子下擺長度)分為大振袖(114公分)、中振袖(100公分)、小振袖(85公分)三種,以中振袖最為常見。通常穿著振袖出席成人禮、披露宴(婚宴)、畢業式、派對、相親等場合。
  • 穿和服的俏麗美女,像一朵正在綻放的櫻花
    日本的和服,源自中國漢唐時期的服飾,在本土經過改進後,才形成了如今的樣式。但就總體來看,和服和中國漢唐服飾十分相似。因為,和服不怎麼挑人的身材,普通人穿著也能很好看,加之布料上總繪製一些美麗的圖案,讓穿著者顯得更加優雅,所以受到許多人的追捧,包括很多中國女孩在拍寫真時,也會選擇穿著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