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唐代女子服飾思古代服飾鼎峰繁榮

2020-12-15 小小愛同學

由隋入唐,我國古代服裝發展到全盛時期,服飾空前繁榮,服裝款式、色彩、圖案等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面,而這一時期的婦女服飾是我國服裝中最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豐美華麗,妝飾之奇異紛繁,都令人目不暇接。

唐代婦女的服裝主要分為襦裙、男裝、胡服三種。

唐代婦女穿襦裙服,即上身穿短襦或衫,下身穿長裙,佩披帛,加半臂(短袖)。

唐代婦女短襦的領口形式多種多樣,有圓領、方領、直領和雞心領等。盛唐時代還有袒領,即領口開得很低。早期袒領短襦只在宮廷嬪妃、歌舞伎者間流行,後來連豪門貴婦也開始穿著。從唐代墓門石刻畫和大量陶製女俑來看,許多平民女子也有穿袒領襦裙的跡象。

唐代女供養人的襦裙

唐代襦裙的面料、色彩和樣式都大大超過了前代,可謂爭奇鬥豔、瑰麗多姿。

襦裙面料大多是絲織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別,通常以多幅為佳。

唐代襦裙的顏色豐富多彩,有深紅、杏黃、絳紫、月青、青綠等。其中流行時間最長的當屬石榴色,也就是紅色的裙子,稱為「石榴裙」。在很多詩句中就有石榴裙的描述,李白有「眉欺楊柳葉,裙妒石榴花」,萬楚有「眉黛奪得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石榴裙最大的特點是裙束較高,上披短小襦衣,兩者寬窄長短形成鮮明對比。這種上衣下裙的服飾是對前代服裝的繼承、發展和完善。從整體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長曳地,使體態顯得苗條和修長。

襦裙上的褶皺較多,形成了百褶裙的款式。

唐代婦女在穿著襦裙時,為了突出身材的修長,常將裙腰束到胸部或是腋部,上面僅穿抹胸,外披紗羅衫,使上身肌膚隱隱顯露。這是我國古代女裝中最大膽的一種,足以看出當時思想開放的程度。

半臂是一種與襦裙相配的衣服,衣袖只到手臂的一半。在盛唐時期,上身穿短襦,外罩一件半臂,下身穿襦裙,成為唐代婦女一種時髦的裝扮。

為什麼會興起女著男裝的風俗?

唐代婦女還喜歡穿男裝,這種現象在我國封建社會中是比較罕見的。這主要是由於唐代氣氛寬鬆,並且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影響,女著男裝才有可能蔚然成風。據說女扮男裝的風俗是由內宮興起的。一天,唐高宗李治在宮中設宴,太平公平以歌舞助興。當時太平公主身穿紫色襴衫,腰系玉帶,頭戴皂羅折上巾,完全一副男子裝扮。李治就笑著對武后說:「女子又不能做武官,打扮成男子模樣想幹什麼啊!」他對此雖頗有微詞,但是沒有發怒,默許了公主這一行為。此事傳出去後,宮女和民間女子紛紛穿起了男裝。

胡服對女子服飾有哪些影響?

初唐到盛唐間,北方遊牧民族匈奴、契丹、回鶻與中原交往很頻繁,加上絲綢之路的駱駝商隊絡繹不絕,對唐代服飾影響極大。隨著胡人而來的文化,特別是胡服令唐代婦女耳目一新。在眾多的胡服中,影響唐代婦女服飾最深的是回鶻服飾。唐代婦女穿戴的胡服為:翻折領連衣窄袖長裙,衣身寬大,下擺曳地,腰際束帶;翻領及袖口均加紋飾,紋樣多為鳳銜折枝的花紋;頭梳椎狀的回鶻髻,戴珠玉鑲嵌的桃形金鳳冠,簪釵雙插,耳旁及頸部都要佩戴金玉首飾;腳穿笏頭履。

大開眼界

到了唐代,因為婦女們都喜歡穿低胸的外衣,所以出現了一種沒有吊帶的內衣,當時叫做「訶子」。它的面料很特別,當時叫做「織成」。這種面料吸附性很強,可以保證內衣附在身上不會掉下來,只需要在胸下系兩根帶子就可以了。唐代婦女穿上這種訶子,既體現了女性的體態美,又免去了需要肩帶的麻煩,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迷人的一種內衣款式。

相關焦點

  • 唐代女子服飾對日本和服的影響
    【摘要】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先進的政治制度、繁榮的經濟、先進的文化,對亞洲及世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唐朝服裝的奢華、開放及多民族性也使得周圍國家爭相學習、模仿。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在唐朝三百年時間裡, 歷時了飛鳥、奈良、平安3 個時代。讓唐服紮根落戶,最終演變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服裝——和服。
  • 唐代服飾的瑰麗發家史
    由隋入唐(618-907),中國古代服裝的發展到達全盛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發達,生產和紡織技術進步,對外交往的頻繁等促使了服飾空前的繁榮,服裝款式、色彩、圖案等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面,而這一時期的女子服飾,可謂是中國服裝中最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豐美華麗,妝飾之奇異紛繁,都令人目不暇接。
  • 打破傳統,標新立異,唐朝服飾文化何以如此開放繁榮?
    文化藝術在這個時期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由於開放包容的社會環境,服裝樣式的發展迎來了繁榮。唐朝由於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生產力水平和棉紡業、採桑業的發展和進步,以及對外交往的頻繁等都促使唐代的服飾得到了的空前繁榮。無論是服裝款式、色彩,還是圖案等都呈現出與前代完全不同的新樣式。
  • 中國古代服飾有多美,古代女子如何穿衣時尚搭配?種類滿目琳琅
    現如今,各種古風服飾也在慢慢形成潮流,相信大家也經常看到很多女生都穿著漢服等古風附屬出現在大街上。大家知道服飾是怎麼出現的嗎?服飾的歷史可以追憶到原始社會時期。每個時代的服飾都有自己的特點,像顏色,樣式等等。在暢銷書《粉黛羅綺:中國古代女子服飾時尚》裡也介紹了很多中國古代女子服飾的特徵。一個民族的服飾史,也同樣是民族的文化歷史變遷的證明。
  • 中國古代服飾演變,五分鐘帶你了解各個時期的服飾
    商:服飾的基本形式為上衣下裳,右衽交領,呈現出中國古代服飾的基本特點。周:宗法制的產生決定了服飾的尊卑,如冕服、弁服等,出現深衣(衣裳相連)。民間深衣流行,女子服飾以曲裾深衣和直裾深衣為主。冕冠,簡稱為冕,是指古代大夫以上的王侯所戴的禮帽。也是古代帝王最高等級的首服,冕冠由冕板、冕旒、筍、紘、充耳等組成。按規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繪有章紋。此外還有蔽膝、佩綬、赤舄等。組成一套完整的服飾。
  • 唐代服飾裝飾部分對日本和服裝飾的影響
    本文從唐代服飾與日本和服起源上解說兩者的淵源關係,並著力從唐代服飾的裝飾部分,如顏色、紋樣、配件、袖領細節等方面,說明唐代服飾上裝飾部分對日本和服上裝飾的影響。  作者:吳小帆,江蘇師範大學  【關鍵詞】唐代服飾;和服;裝飾  唐代政治、文化、經濟呈現一派繁榮,服裝更是多彩、華麗、端莊、性感。
  • 淺談古代婚姻史:宋代女子的服飾發展情況
    而結束了割據局面的宋代,當權者的國策也對宋代服飾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宋代女子的服飾,也發生著一系列的變化。我們跟著小編來了解下,宋代女子的服飾發展情況究竟怎麼樣呢?「蓋頭」和「蠟燭」在宋代婚禮中的新運用。翻閱史料發現,「蓋頭」出現於南北朝時齊代的可能性較大,而在當時更多的作用是避風禦寒。
  • 盤點古代各個朝代女子的服飾變遷,沒有最美只有更美!
    華夏五千年文明,從古至今的風俗文化,生活習慣,衣著服飾都在不斷的變遷。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盤點古代各個朝代女子的服飾變遷,沒有最美只有更美!先秦時期我國古代服制的建立。根據有關數據記載,在先秦時期就相繼建立了服制,並對以後各個歷史朝代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
  • 中國古代布料、服飾的特點及演變
    因古代染色技術不高,「暑天近汗之衣必無色」,最初的內衣面料多採用本色葛布。漢代有「羞袒」(鄙袒)、「汗衣」(汗衫)的內衣形制,汗衣與其他內衣的不同在於男女、貴賤皆服。而女子的「心衣」 上端用「鉤肩」,背部袒露無後片,平織絹作為常用面料。
  • 《唐宮仕女圖》:民族融合下由簡樸到豐腴,唐代女性服飾演變之路
    裙在古代稱為「裳」,男女皆可穿,傳至隋唐時期,裙已經轉變為女性的專用。唐初流行緊身窄小的服裝款式,顏色多為青綠色,腰高至胸部、長至齊地。由於古代帛布幅面較窄,為方便行走,製作每條長裙時都要用幾幅帛布拼接而成,初唐時的裙大多是由六幅布製成。
  • 「魏晉玄學」和「程朱理學」兩方面,對古代服飾的影響
    而最為突出的就是魏晉南北朝和兩宋這兩個不同歷史時期文化意識上的差異對服務文化有不同的影響,今天我們就從「魏晉玄學」和「程朱理學」兩方面,看看是如何影響古代服飾的。宋朝服飾的審美觀念與當時統治者大力提倡儒學、重文輕武、尊孔復古有密切的關係,切合了當時文人士大夫既好古又追求閒逸的心理。宋代的官服禮儀也比以前歷朝代要嚴格,官服的式樣、顏色不得有絲毫的逾越。這點,看宋代官帽的設計就能看出來,這樣的設計可以有效防止官員交頭接耳。
  • 女扮男裝絕非戲說:唐代的日常服飾有哪些外來元素?
    彩繪胡人牽駝木俑,唐,1973年吐魯番市阿斯塔那206號墓出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圖片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編《古代西域服飾擷萃》彩繪胡裝女立俑,唐,陝西歷史博物館藏。女俑頭戴卷簷虛頂帽,身著翻領小袖上衣,綠色小口褲,足登紅色錦靴。俏麗瀟灑的裝扮,是唐代婦女崇尚胡服的真實寫照。
  • 從《說文解字》看中國古代服飾
    從《說文解字》看古代服飾樣式《說文解字》中的"衣"部共收字110餘個,根據分類與整合,可以分成頭衣、體衣、足衣三類樣式。1.從《說文解字》看古代服飾材質中國古代服飾的材質主要有以下三種。1. 動物毛皮動物毛皮是最早的服飾材質。《說文解字》中也提到"以毛為表。"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唐代服飾美學思想
    唐代的裙裝從用料上看,為了體現寬大飄逸的時代特徵,唐代婦女的裙子大多要用六幅以上的布帛拼制縫合而成。仕女圖從顏色上看,唐代婦女的衣裙一反以顏色辨身份等級的傳統,一般都很喜歡穿著色彩豔麗的服裝,很少受官方的服制約束。比如有一種石榴裙,十分受年輕女性的喜愛。
  • 真實再現唐代風尚與妝容服飾:聊聊《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的造型
    與短襦和披肩相配一體,盡顯盛唐女子雍容華貴的豐腴風韻。女著男裝在中國封建社會中是較為罕見的現象,但在氣氛非常寬鬆的唐代,女著男裝蔚然成風。電影中的女子全身仿效男子裝束,身穿白色圓領窄袖缺胯袍,腰系搭鏈,足蹬黑色的黝靴,一身典型的男兒裝束。女著男裝使本來已經色彩繽紛的唐代女裝更加富有魅力,是大唐文化博大精深、包容開放的具體表現。
  • 漢服是我國古代的傳統服飾
    漢服是我國古代的傳統服飾。與日本和服相比,漢服歷史悠久。與和服的寬敞典雅相比,穿著漢服的女性更加優雅、典雅,展現了中國禮儀之鄉的魅力。那麼,漢服在不同朝代之間有什麼區別? 漢服的歷史發展 《史記》認為,「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各國服飾
    褲褶服不但為當時漢族男子穿著,漢族女子也有穿著的。當然北魏孝文帝強令本族人改穿漢服與漢人改造並服用北族褲褶服僅僅是兩個突出的例子,南北各民族服飾間的相互影響又豈止於此兩例。尤其是唐代,穿著胡服成了極為普遍的社會風尚。這裡所說的胡服,實際上包括西域地區的少數民族服飾和印度、波斯等外國服飾。唐代,既是中外服飾大融合大發展的時期,也是服飾觀念最為開放的時期,這一點典型地體現在女子服飾的解放上。婦女敢於穿著表現體態美的袒胸露背的「性感時裝」,在這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史上絕無僅有,是女子服飾最為解放的年代。西域少數民族和波斯等中亞、西亞各國的舞蹈,對唐代的服飾也有很大影響。
  • 中國傳統服飾之美齊胸襦裙,也是唐代女性服裝的代表
    一、何為齊胸襦裙齊胸襦裙是對隋唐五代時期特有的一種女子襦裙裝的稱呼,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的一種,漢晉以來裙子的裙腰束於腰上。在古代,一般女子的襦裙裝裙子束的都不是很高,而隋唐五代時期出現的一種裙腰束的非常高的襦裙,一些服裝史上多稱之為高腰襦裙。
  • 國畫《簪花仕女圖》:盛世氣象繪就的唐朝女子服飾,美若錦繡
    一、半露酥胸,長裙曳地:唐代女子服飾中的「花樣百出」唐朝的服飾種類繁多、花樣多變,再加上當時的民風開放,婦女相對自由,無論是從外形還是裝飾,都大膽吸收外來元素中的精華,在同中原本地民俗文化相融合,讓唐朝的服飾更加豐富多彩、風格獨特。
  • 從千年前的日本服飾研究唐代漢服,你覺得靠譜嗎?
    中國唐代實力鼎盛,日本遣唐使在領略繁華的長安和高度的中國文明後,不禁對大唐頂禮膜拜,將大唐服飾、制度、律法、節俗、技藝等各類文明帶回日本,日本天皇下詔:「男女衣服皆依唐制。」從此中國唐代服飾在日本生根發芽,,尤其奈良時代,仿唐之風更是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