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蒸汽機車時代,學開蒸汽火車

2020-12-16 聽雪心理

回溯歷史,珍惜當下。人類是尋求意義的動物,所以2019年1月17日的鐵嶺聚集了很多攝影人。這一天,第12屆蒸汽機車旅遊攝影節在鐵嶺市調兵山隆重拉開帷幕。

調兵山市原稱鐵法市,遼寧省鐵嶺市下轄縣級市,位於遼寧省北部,鐵嶺和法庫之間,丘陵地帶。從1960年到2002年,蒸汽機車是鐵嶺鐵法礦區、鐵法市主要的運輸工具。在蒸汽機推出舞臺之際,當地保留了21臺蒸汽機車,建成蒸汽機車博物館,成為世界上擁有 能正常運行的蒸汽機車最多的城市,也稱為國內外蒸汽機車愛好者的心儀之地,曾有100多部影片在這裡拍攝。

蒸汽機車也叫蒸汽火車,是利用煤為動力,以蒸汽機為核心的最初級最古老的火車。這是世界上的第一代火車,蒸汽火車通過用煤燒水,使水變成蒸汽,從而推動活塞,讓火車運行。一般蒸汽火車的速度為60千米/小時。

儘管屬於它的時代已經過去,但那歷史的轟鳴與時代印記已經深深留在很多人心中。對有些人來說,那是兒時嚮往的詩與遠方。

出發總是快樂的,在路上本身就是一種心靈的放~飛。於日常瑣事的逃離,或許是很多人喜歡攝影的一個理由。

且讓我們一起見證曾經的輝煌,在寒夜裡一起守候這份歷史的情懷。攝影的快樂也是友誼的快樂.......

我們最後離開,很幸運有機會進入駕駛室。原來開火車是不用方向盤的...這個扳手往前推,火車就前進,往後扳火車就後退。它會按照鐵軌自動轉彎,腳下一踩就鳴笛。一輛火車有兩名司機,一位技術監控。從調兵山到瀋陽,車頭大概需要燃煤四十到五十噸。如果用於客運或貨運,則需要更多。

這是操作臺上的壓力表與減壓閥門。

看到溫暖的火倍感親切……人類文明,薪火相傳。

相關焦點

  • 去草原追尋最後一輛蒸汽機車
    (原標題:去草原追尋最後一輛蒸汽機車)  導語:一場開著汽車追蒸汽火車的浪漫之旅(來源:愛自駕 作者:子胥)  蒸汽機車帶領著人們向著一個新的時代加速前進。  它華麗的誕生於西方,舉世矚目,最後落寞的消失在東方廣袤的草原。  曾經它是鐵路交通的主宰,今天縱使再有錢也乘坐不到。  奔馳在繚繞煙霧間的蒸汽機車,使我對那個遙遠的年代充滿了思念與遐想。  概述
  • 最後的蒸汽機車 內蒙古蒸汽火車攝影攻略
    它的上一次出勤,還是在2010年的年底,實際上從2006年開始,它已經屬於「返聘」表演的工作狀態了,為了滿足很多蒸汽機車迷和攝影愛好者的懷舊心情,每年年底它都連續在集通線的某個段落上跑上幾天。很多人至今還記得六年前的那個凌晨,整個大板車務段人聲鼎沸,最後三臺退役的蒸汽機車一字排開,煙囪在凜冽的寒風中吐著白煙。
  • 蒸汽機車 時代的記憶[組圖]
    蒸汽機車的出現使人類加快了進入工業時代的腳步,並成為這個時代文化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和關鍵工具。中國網圖片庫 劉傑/攝作為工業革命時代的產物,蒸汽機車曾氣勢恢宏地走過自己輝煌的鼎盛時期,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
  • 為什麼火車沒有「火」? 蒸汽機車為什麼被淘汰了?
    為什麼火車沒有「火」? 蒸汽機車為什麼被淘汰了?時間:2017-05-07 11:14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火車沒有火? 蒸汽機車為什麼被淘汰了? 1804年2月21日,英國發明家特裡維西克在威爾斯展示了他發明的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車。
  • 科技日曆|蒸汽機車時代結束 「野鴨號」曾創下火車歷史極速
    科技日曆|蒸汽機車時代結束 「野鴨號」曾創下火車歷史極速  olivia chan • 2020-01-07 16:40:
  • 宣紙上的火車:用國畫畫蒸汽機車
    原本在陸地上馳騁的火車如今也可以在宣紙上「暢行無阻」。2014年4月18日,Stage1論壇網友woxihuan23 貼出了十數副關於火車頭的國畫作品。畫作上的這些蒸汽機車類型多樣,有DB1型蒸汽機車、人民型機車、FD型機車等等。這些描繪火車的國畫出自於陳海濤的手筆。
  • 蒸汽機車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記錄中國最後的蒸汽機車(組圖)
    與此同時,另一個工業革命的產物——蒸汽機車逐漸淡出歷史舞臺。目前,國內僅有黑龍江省富拉爾基、內蒙古的平莊、遼寧阜新、四川的嘉陽、新疆哈密的三道嶺等地還有為數不多的蒸汽機車在工作,由於缺少配件及維修繁瑣,大多蒸汽機車都已退役或報廢,在國內運行的蒸汽機車將會越來越少。
  • 時代的記憶,漸行漸遠的蒸汽機車
    在中國,在大多成年人的記憶裡,很多人曾坐過蒸汽機車,哐嘰!哐嘰!嗚嗚嗚……一聲長笛。隨著科技的發展,蒸汽機車已經淡出人們的視線,成為時代的記憶。近10多年來,在遼寧鐵嶺調兵山,每年搞一屆蒸汽機車節,今年已是第十三屆,當地還設立了蒸汽機車博覽園,為蒸汽機車愛好者、攝影師、遊客,參觀、記錄、體驗蒸汽機車提供方便,探尋蒸汽機車的前世與今生!蒸汽機車的歷史已有200多年,英國人史蒂芬孫於1814年發明了第一臺具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車,加快了人類進入工業時代的步伐。
  • 中國最後的蒸汽機車一本Steampunk
    1804年,英國工程師特裡維西克發明了世界首臺蒸汽機車本世紀初,我國也逐步讓蒸汽火車退出歷史舞臺,對於許多80、90後的年輕人來說,除了兒時的一點點模糊記憶外,「蒸汽機車不過,新的動力機車肯定會逐漸代替蒸汽火車,全國最後的蒸汽火車也將在哈密三道嶺謝幕。 開蒸汽火車至少需要三個人:一名司機、一名副司機和一名司爐。
  • 尋找蒸汽機車(圖)
    嚇得我一頭撲進母親的懷裡,母親一邊拍著我一邊笑著說,不怕,這是蒸汽火車,它帶我們回姥姥家。我這才敢抬起頭來,看見車頭上寫著「毛澤東號」幾個大字。從那時起,蒸汽機車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  隨著歲月的流逝,窄軌鐵路和蒸汽機車逐漸被寬軌鐵路和內燃機車所取代。在乾淨明亮的車廂裡,蒸汽機車的模樣已經逐漸被淡忘了。童年的回憶讓我萌發了探尋蒸汽機車的想法。
  • 餘江蒸汽機車供應商
    餘江蒸汽機車供應商哪裡還有蒸汽機車河北鐵路公司專業收藏鐵路老火車,建設,上遊,前進,國內現在大部分都是作為景觀展覽,博物館,大企業收藏。特別稀有。「蒸爺」——這是火車迷們給蒸汽機車起的敬稱,資歷與派頭盡在其中,同時透露著一種對英雄末路的感慨。
  • 【視覺】最後的蒸汽機車
    株洲,作為「火車拖來的城市」,百年前因株萍鐵路修建而興,蒸汽機車拖著株洲向前發展。 2005年底,我國最後一批在鐵路幹線上的蒸汽機車宣告退役,但它們依然允許在擁有貨運專線的大型企業內運行。
  • 兩臺蒸汽機車何去何從?
    退役後廢棄廠區,因城市開發面臨「無家可歸」——兩臺蒸汽機車何去何從?一對男女青年正以其為背景拍攝婚紗照,現代流行的服飾與古老滄桑的火車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記者現場採訪施工人員,想了解該蒸汽機火車頭該如何處理,大部分人員都稱還無定論,不過,因為這裡要搞房地產開發,遲早要處理的。據了解,1958年,原鐵道部都勻橋梁廠修建湘黔鐵路時建廠,廠區修建有5條鐵路專業線,外接黔桂鐵路線清泰坡車站。
  • 蒸汽機車讓旅行更加豐盛
    蒸汽機車讓旅行更加豐盛時間:2020-07-21 16:55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隨著技術進步,噴著濃濃白霧、鳴著低沉汽笛的蒸汽機車已被大量淘汰。然而,退役不等於廢棄。遼寧鐵煤集團積極發展蒸汽機車旅遊產業,將滿載著歷史記憶和文化積澱的工業遺產喚醒。
  • 碩果僅存的孤品,最後的蒸汽聖地,新疆天山腳下的建設型蒸汽機車
    對於蒸汽機車的迷戀不是一時興起,而是追尋年輕的記憶懷戀童年的時光。一個鐵道邊長大的孩子,伴隨童年成長的必定是那鏗鏘震撼的蒸汽機車,每天充斥與腦海的必定是呼嘯的機車和汽衝雲霄的畫面。童年裡每天看蒸汽機車就像今天的孩子看動畫片玩網遊一樣的必不可少,甚至上癮。現在看到蒸汽機就仿佛看到了我的昨天。
  • 遼寧鐵煤蒸汽機車博物館:探尋鐵軌上的蒸汽巨龍
    新華社記者潘昱龍攝新華社瀋陽1月18日電(記者王瑩、於也童)「吞雲吐霧」的蒸汽機車,需要兩人上下往復才能運行的手動軌道平板車,還有鏽跡斑駁的機車號牌……這些極具時代特徵的展品陳列於遼寧省調兵山市鐵煤蒸汽機車博物館。適逢遼寧(鐵嶺)第十二屆蒸汽機車旅遊推廣季近日開幕,大量遊人流連於此。
  • 從「蒸汽機車」到「復興號」——火車司機陳承儀的「飛躍」人生
    福州機務段動車組司機陳承儀中國日報6月25日北京電 (記者羅望舒)44歲的火車司機陳承儀年紀不大,但卻開過蒸汽機車,內燃機車他學的是內燃機車專業,單位卻只有蒸汽機車,他只好從學習司爐開始幹起。3個月後,單位引進了內燃機車,陳承儀成為第一批學習內燃機車司機。為了儘快提高業務技能,陳承儀常常深夜還打著電筒在機車上苦練,拆卸配件、尋找故障原因。汗水流了多少,只有機車知道。然而,吃苦過後,幸運並沒有如約降臨。
  • 鐵煤蒸汽機車博物館:探尋鐵軌上的蒸汽巨龍
    新華社瀋陽1月17日電(記者王瑩、於也童)「吞雲吐霧」的蒸汽機車,需要兩人上下往復才能運行的手動軌道平板車,還有鏽跡斑駁的機車號牌……這些極具時代特徵的展品陳列於遼寧省調兵山市鐵煤蒸汽機車博物館。17日,適逢遼寧(鐵嶺)第十二屆蒸汽機車旅遊推廣季開幕,大量遊人流連於此。
  • 7名異國蒸汽機車「忠粉」樺南尋憶森林小火車
    東北網4月4日訊(孫曉宇 王天馳 記者 霍梟涵) 悠遠的汽笛,冒著白色蒸汽的火車頭……被時代更迭成「歷史」的蒸汽小火車一直有一批「忠粉」,在世界各地搜尋著它們的蹤跡。近日,樺南林區森林窄軌蒸汽小火車就成功引來了7名異國蒸汽機車迷的到訪,他們之中更有時隔15年再次來到這裡尋找那段森林小火車記憶的「老朋友」。森林蒸汽小火車受到異國「忠粉」喜愛。與小火車合影留念。
  • 火車司機眼中的三個時代 蒸汽時代司機飯量要大
    蒸汽時代——司機身體要壯、飯量要大  「14.5噸煤,40噸水,有問題嗎?」  楊宏濤重重地點了點頭,堅定中透著一絲靦腆。  1995年,年僅18歲的楊宏濤初次與火車結緣。每每憶及那段青澀歲月,那個場景就定格在腦海中,楊宏濤說,那是師傅對他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