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防寒
科普
今天氣溫「大跳水」,一覺醒來感覺入冬了!天氣預報說,接下來幾天大風將持續,還會伴隨「溼冷」的魔法攻擊。寒潮天氣可以做好哪些準備?氣溫驟降時需要注意什麼呢?詳↓
1、寒冷天氣或氣溫驟降期間哪些人群更需要特殊關注?
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和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腦中風、冠心病等)、呼吸系統疾病等慢病患者以及長時間在戶外工作或活動的人群,容易受到寒冷天氣影響,需要特殊關注。
2、為什麼寒冷天氣或氣溫驟降對老年人影響更大?
老年人較年輕人更怕冷,由於老年人體力漸衰和活動能力減弱,代謝功能降低,產熱相對減少,體溫調節功能差,以致在低溫環境或接觸寒冷後,很容易發生寒顫,出現身體失溫,因此在寒冷的季節,特別要警惕老年人身體失溫的發生。
3、寒冷天氣或氣溫驟降易引發哪些敏感性疾病?
(1)心腦血管疾病:低溫刺激會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栓形成,因此環境溫度的驟變會加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導致高血壓患者血壓急劇上升而發生腦卒中;也可誘發冠狀動脈痙攣而導致心肌梗死。
(2)呼吸系統疾病:冷空氣可使鼻咽部的局部黏膜變得乾燥,以致發生細小破裂,病毒、細菌容易乘虛而入,造成呼吸道疾病高發。氣溫驟降可以誘發哮喘等疾病的加重。
(3)其他疾病:長時間在寒冷地帶工作、生活或氣溫驟降期間長時間在室外工作和活動的人群, 容易引起凍傷、使腰腿痛和風溼性疾病病情加重;對孕婦和胎兒也會造成不良影響。
防護措施
01
寒冷天氣和氣溫驟降可以做好哪些準備?
關注天氣預報,關注相關部門發布的寒潮消息或警報,及時購置衣物及保暖用品用具。應對冷空氣可能帶來的霧霾天氣,可以提前儲備適當的保暖物品和食物,減少戶外運動。
02
寒冷天氣下出現身體不適時怎麼辦?
寒潮期間居民出現身體不適,尤其是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和心腦血管病人、呼吸系統病人等慢性病患者等脆弱人群身體出現不適,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有公共衛生和健康方面的問題需諮詢,可撥打公共衛生熱線電話12320。
03
寒潮天氣或氣溫驟降時要注意什麼?
(1)當氣溫發生驟降時,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別是要注意手、臉的保暖。
(2)關好門窗,固緊室外搭建物。
(3)外出當心路滑跌倒。
(4)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和心腦血管病人、呼吸系統病人等慢性病患者應注意保暖,加強營養,適度鍛鍊,減少外出。
(5)注意休息,不要過度疲勞。
(6)採用煤爐取暖的家庭要提防煤氣中毒。
(7)大風天氣,外出注意高空墜物。
來源: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
↓分享
↓點讚
原標題:《暖冬科普 | 降溫啦!這些知識你必備→》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