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到了,這些習俗禁忌你知道多少?

2021-03-03 中華道家

在中國傳統裡,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節,而五月初五,也是道教的地臘日。道教中的祭「地臘」風俗,被認為是端午習俗的一大起源。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那麼,今日與大家分享一些常用而且有意思的別稱,透過別稱讓你更加了解端午節,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臘,古稱「蠟」,為中國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即傳統的祭祀神農和祖先的重大典禮,秦漢後祭祖和祭百神的蠟禮合而為一,臘為歲終祭眾神之名。臘祭原置於農曆十二月,此月稱為臘月。南朝時,將臘日定於十二月八日;後來道教在《赤松子章歷》卷二將其含義擴大,把全年分為五臘,全稱「五臘日」,即正月一日天臘,五月五日地臘,七月七日道德臘,十月一日民歲臘,十二月八日王侯臘,是道教祭祀祖先、集會建齋的重要日期。

在《道書》中,地臘成為祭祀祖先和請求贖罪的重要日子:「五月五日為地臘,此日可謝罪,求請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地臘節之名也因此而來。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稱掌管鬼魂的酆都北陰天帝,在五月五日考校鬼魂,以該鬼魂現在人間的親戚所做的善惡,作為確定鬼魂罪、福的依據。只要通過法力和祭祀儀式,才能減輕其苦。

 

地臘節的主要宗旨,是祭祀祖先。追溯其源,為中國遠古時期原始崇拜中的鬼魂崇拜,而此正是道教的核心。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道教曾成為國教,其教理深入民心,因此五月初五的地臘祭祀活動,融入端午節俗並成為重要組成部分,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端午節有時還稱為浴蘭節、蒲節、女兒節。因為古代有於是日蘭湯沐浴的風習,故稱。五月又稱蒲月,端五則稱蒲節,這是因為五月菖蒲成熟,而端五又有懸蒲於門首、或以菖蒲浸製藥酒飲用之俗。菖蒲、艾蒿長期被相信具有巫術和藥用的雙重價值,因此而生成一系列的習俗。艾蒿歷來被製成艾人、天師艾、艾虎等厭勝之物。艾人早見於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該書記云:「五月五日,四民並蹋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五月五日午,天師騎艾虎。赤口上青天,百蟲歸地府。」這段俗諺生動描繪了在天師在端午期間為百姓驅魔求安的形象,可見在百姓心中,將天師和端午聯繫在一起由來已久。天師指道教法師張(道)陵,是五鬥米道的創始人,俗傳他善於捉鬼降妖。 吳自牧《夢粱錄》記南宋行都杭州端午的天師艾說道,「以艾與百草縛成天師,懸於門額上,或懸虎頭白澤。」宋陳元靚《歲時廣記·畫天師》引《歲時雜記》說:宋代的端午節,京都的人們除畫天師像販賣外,又作泥塑的張天師像,以艾為須,以蒜作拳,置於門上,稱「天師艾」。

 

此外,更著名的是艾虎。艾虎有的是用艾枝艾葉編成的,有的則是布帛剪成的老虎上粘艾葉。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說:「端午以艾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為小虎,粘艾葉以戴之。」古詩云『玉燕釵頭艾虎輕』,即此意也。」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汙為俗。漢代《大戴禮》云:「午日以蘭湯沐浴」。

古人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遊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在湘南地區沿古俗,於在在夏日來臨之時的「五月初五」,在門上掛艾葉,用艾葉洗澡驅蚊的一個洗禮。人們認為經過洗禮,可以驅走瘧疾,能夠安全的渡過這個夏日多蚊的季節。

五月是整個熱天的開端,此時的陽氣達到最旺,火旺至極,天上的熱氣降於地面,地上的溼氣往空氣裡蒸騰,溼熱交織,最容易滋生病菌,醞釀各種邪氣,使人生病。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古人設置端午節,是在提醒大家注意養生防病,也因此這一天有許多喝雄黃酒、插艾草、佩香囊等避邪驅毒的儀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經驗的傳承。

端午的習俗:

掛天師符和鍾馗像,用於驅散屋宅的煞氣,無論你是自己的屋宅還是租房,都會讓你住的舒心、活的自在。 

防止傳統位理學上禁忌入內的邪氣。過去插艾草、菖蒲是為了「避毒蟲」,現在應該是避煞氣。特別提醒朋友們:一定要在下午三點前插艾草和菖蒲。 

「五毒餅」是以五種毒蟲為飾的餅。五毒餅就是用刻有蠍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蓋在餅上、內有五種不同顏色的餅。吃五毒餅位理學三是把「五毒」吃掉,使它們不能毒人,能防止小人搗鬼。

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以鎮邪。對於經常受驚的孩子特別管用。

請用紅紙剪了葫蘆或蛇、蠍、蜈蚣、蟾蜍、壁虎五毒圖案,以白紙為襯,從農曆五月初起貼在門楣上,或用硬紙折成粽子形狀,纏上五色絲線佩戴於身,待五月初五一過,五色紙粽子和剪紙葫蘆一併扔至門外,可以驅散邪氣給你帶來好運。

用金銀絲或銅絲金箔做成形狀為小人騎虎飾物,亦有另加鍾、鈴、纓及蒜、粽子等的。多用在女性朋友,也可以饋送朋友,如此能夠給你帶來好運。

以艾編剪而成,或剪彩為虎,粘以艾葉,擺放在辦公室或屋宅,甚或放在隨身攜帶的包中,能夠驅鬼魅闢惡邪。

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上,或戴脖頸,或系手臂,或掛於小孩搖籃等處,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端午節可以佩帶一些香包,這樣能夠防病健身,又可以驅邪,香包裡的有的是中草藥,也可是雄黃、硃砂,也可以是避邪的符。過去香包是用五色絲線纏成,或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可以驅邪醒腦,為你增加運勢。

端午日用菊科的佩蘭煎水沐浴。也可用煎蒲、艾、鳳仙、白玉蘭等花草或柏葉、大風根、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焚燒艾蒿等以驅趕蚊蠅和邪氣。在湖南、浙江等地則採葛藤掛於門上,傳說葛藤是鎖鬼的鐵鏈子,可驅鬼闢邪。

因為農曆五月是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之時,位理學上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

過去專於五月五日午時於揚州揚子江心鑄銅鏡,以進貢皇帝,稱為「天子鏡」,這也是闢邪之意。現在多在門前掛鏡驅邪。

桃是民俗中驅鬼之物,源於神荼、鬱壘之神話,以桃刻印,亦為祛攘之意。

端午時貼「午時聯」:「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能夠趨吉避邪。

山丹方劑治癲狂,榴花懸門避黃巢,石榴花正是這個季節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為一常見的中藥。而石榴花和黃巢的關係,還有一段故事。

黃巢之亂的時候,有一次黃巢經過某個村落,正好看到一個婦女背上背著一個較大的孩子,手上牽著一個年紀較小的,黃巢非常好奇,就詢問原因。那位婦人不認識黃巢,所以就直接說因為黃巢來了,殺了叔叔全家,只剩下這個惟一的命脈,所以萬一無法兼顧的時候,只好犧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黃巢聽了大受感動,並且告訴婦人只要門上懸掛石榴花,就可以避黃巢之禍。

對於在端午節還要加班的朋友們,特別建議朋友們懷揣幾片艾草和菖蒲,或裝上少量雄黃酒。定能驅邪增運。對於端午節晚上要到郊外度過的朋友們,則建議還要佩戴護身符等吉祥物為宜。

因公曆6月18日端午當日,蛇日衝(乙亥)豬,因此屬豬的朋友則要特別注意,因為當天不適合你參加重要活動。建議你除了採用上述一種或幾種方法外,可以在手包裡放一面小鏡子即可,此招很簡單實用。

道教慈悲為懷,邪魔懼怕道教法咒,在端午節誠心稱念「尋聲赴趕太乙救苦天尊」,持誦本咒即特別啟請太乙救苦天尊的加持,能驅邪增運。

最好的消業方法,莫過於放生。你能依我的話,趕快量力買生。」因此,建議朋友們利用端午節參與放生活動,你會好運多多。

端午節這天讓上學的朋友吃棗粽,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至今中學、高考的早晨,有很多家長要做棗粽給考生吃,以求高中。

此外,觀看或者參與賽龍舟,也是重要的趨利避害好時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特別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末期。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此,端午節觀看賽龍舟不僅僅是一項娛樂活動,更重要的是增加人們的正能量。

小編特別提醒:

01. 上述端午增運闢邪21法則,並非人人每招都要用,只要朋友們用了其中一招或幾招,就能夠保你今年吉利平安、驅邪增運。否則隨意過端午節,你會後悔一整年。

02. 請留神端午那天當地是否下雨,如果下雨則不吉,需要你再增加其中任意一招,因為「端陽無雨是豐年」。

03. 端午節最好是遠離陰氣太旺的地方,醫院,墓地之類的最好是遠離,不去為好。

04. 要想一生運勢好,調理自身和屋宅風水很重要。比如衛生間為藏汙納垢的地方,這個地方要注意多打掃,多保持乾燥,這樣利於自己的健康運。

05. 進入農曆的五月後,朋友們尤其是男性朋友要謹慎「五毒月」。

歡迎關注中華道家微信公眾號!

隨喜群發,轉發,朋友圈轉載,本公眾號文章惠及大眾 功德無量,福生無量天尊!

修行交流

點右下方"寫留言"發表評論

相關焦點

  •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你會想到什麼呢?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怎麼樣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習俗夠詳細吧!全國各地不同的習俗可能不太一樣但是其寓意都是在為家人祈福、趨吉避兇保佑家人平安,身體健康那端午節有這麼多習俗你經歷過哪些呢?
  • 農曆「五月初五」吃粽子,它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哪些?趕緊來了解
    農曆「五月初五」吃粽子,它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哪些?趕緊來了解大家好,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美食故事,現在每年到了農曆五月初五的時候,咱們大家也都知道是啥日子了,那就是端午節。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端陽節,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習俗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在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會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但是有一點就是在這個節日裡面一定要吃粽子,對於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你們知道嗎?肯定知道的很少,今天我就給大家來普及一下它的由來和習俗。在端午節的時候咱們大家都會吃粽子紀念,但是你們知道為啥要吃粽子嗎?吃粽子和屈原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你要了解的都在這裡了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你要了解的都在這裡了時間:2020-06-25 11: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你要了解的都在這裡了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裡外。
  • 頭條| 五月初五話端午,最全的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到了,除了吃粽子、划龍舟以外,其實還有許多的習俗,你都知道嗎?讓我們一起從端午節的傳說、別稱、習俗等方面重新認識一下這個傳統節日。3習俗美食多端午節習俗1、吃粽子——傳統食物粽子,又叫「角黍」、「筒粽」。端午節的飲食習俗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吃粽子。它是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和東南亞諸國。
  • 五月初五話端午,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重午節。。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天中節。。
  •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吧!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也稱"端陽節、龍節、天中節、龍舟節等",固定在農曆的五月初五。提起端午你的腦海中一剎啦會想到什麼?慚愧的是提起端午在我的腦海裡只有"屈原"、"粽子"、"香包",其他的則是一片空白。端午節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而確定的節日嗎?
  • 端午節禁忌知多少?下面這些事情一定不能做!
    農曆五月初五即端午節,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 《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 端午節是幾月幾號?中國農曆五月初五新曆星期一
    端午節是幾月幾號:農曆五月初五,新曆2014年6月2日星期一;(漳州端午節習俗)端午節的來歷: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會習慣包粽子,舉家慶祝。
  •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稱端午節為「重五節,重午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 古時候五月稱為「毒月」,端午節稱為「毒日」,當天有哪些禁忌?
    端午節的習俗習俗較多,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吃粽子、賽龍舟等,還有一些地方性的習俗,比如放紙鳶、拴五色絲線、打午時水等等,當然,端午節這天除了習俗之外,在民間還有一些禁忌的說法,也就是說在端午節這天不能幹的事,具體有哪些?一起來看看。
  • 農曆五月這九天,夫妻儘量不要行房事,你一定要知道!
    很快就要進入農曆的五月了,朋友們都知道農曆五月開初,我國習俗中有一個重要的節日,即農曆5月初5的端午節,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正因為端午節重要,所以國家就將端午節列為法定節假日了。整個農曆五月的「流月」情況:根據中國傳統的位理學原理,農曆五月是「九毒月」,也就是男男女女都要慎重的一個月,這個月搞不好就會出岔子。
  • 五月初五端午節,你對它的習俗了解有多少?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五」與「午」吳語中諧音,午 時陽氣最盛,故又有端陽和重午(五)之稱。在先秦時代, 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 道,五毒並出。於是人們紛紛避疫,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吃粽子,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端午節這一天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但它在陽曆中的日期卻非常不固定。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就是「閏月」。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於我國地域廣大,再加上許多故事傳說,因此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俗話說「五月五,過端午」,除了賽龍舟和吃粽子,端午節的傳統習俗都有哪些?
  • 鮮為人知的端午節禁忌
    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為不吉之日。
  • 大年初五初五到十五還有這些習俗和禁忌 不看你就虧大了!
    大年初五初五到十五還有這些習俗和禁忌 不看你就虧大了!時間:2020-01-28 23:5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五初五到十五還有這些習俗和禁忌 不看你就虧大了! 時間過得真快,明天就到了大年初五。
  • 端午節別只知道吃粽子,它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呢?來看看吧
    端午節別只知道吃粽子,它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呢?來看看吧。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是我們傳統文化習俗裡面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在這一天會有很多風俗習慣。但是現在很多人只知道端午節就是吃粽子的節日,對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去,卻知之甚少。下面給大家詳細說一下它的由來和習俗,看看你知道多少呢?大家都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紀念,但是為啥要吃粽子呢?吃粽子和屈原又有什麼關係呢?它的由來是這樣的,公元前278年,在農曆的五月初五,秦國大將白起,率兵攻破了楚國的都城郢後(安徽省壽縣)。
  • 端午節的習俗禁忌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即將到來,你是不是想在端午節迎來好運呢?下面介紹一些怎樣祈福、保平安、開運旺運的方法,供各位道友參考,提前祝願您端午節快樂!請用紅紙剪了葫蘆或蛇、蠍、蜈蚣、蟾蜍、壁虎五毒圖案,以白紙為襯,從農曆五月初起貼在門楣上,或用硬紙折成粽子形狀,纏上五色絲線佩戴於身,待五月初五一過,五色紙粽子和剪紙葫蘆一併扔至門外,可以驅散邪氣給你帶來好運
  • 2020年6月25日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2020年6月25日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時間:2020-06-25 10: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6月25日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之一。
  • 端午節的形成原因是什麼?五月初五,為何稱為端午?
    又近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探尋傳統節日文化,了解文化習俗背後的淵源。目前關於端午節的形成原因,多以紀念楚國大夫屈原為主,認為他在這天自投汨羅江。楚地的人為表達哀思,每到每年的這一天,便「竹筒貯米祭之」。至於有關屈原文字的史料《史記》及《楚辭》,都沒有確切記載屈原死於五月初五。而《續齊諧記》 也不過是坊間傳說故事的文字版。提及端午節習俗,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紀念人物,如吃粽子、結五彩絲和划龍舟;另一類是與闢邪祛惡有關,如插菖蒲、艾草,踏百草,蓄蘭沐浴等。通過以上的習俗來說,顯然端午節是個雜糅的節日,應該先有所謂的「端午節」,再吸收屈原等人物的相關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