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其中時空相隔以及身體交換的設定讓觀眾把眼前一亮。不過這並不新海誠第一次以時間與空間為線的作品,新海誠以往的作品中都有類似的主線。新海誠的這種風格,從成名作《星之聲》開始一直有所延續,而今天晨希醬就來給各位看官簡單的談一談。
2002年這部《星之聲》上映,這部作品完全由新海誠一人獨立完成,劇中一系列畫面引發了業界震動,被譽為日本個人CG動畫時代的開端,而這部而這部作品也視為新海誠的成名之作。該作品的故事發生在未來世界,人類在火星發現了外星人的遺址多魯米斯,從而加快了人類的科技進程,但聯合國組建了宇宙艦隊想要消滅外星人。
艦隊面向全球對優秀的少年進行選拔,優秀的女主被選拔成功,即將前往宇宙中駕駛個人機甲Tracer,兩人就此分隔,一人繼續升學,一人前往宇宙踏上各自的旅程。在此之前,兩人放學路上的交談點明了女主對駕駛機甲的嚮往以及兩人之間的情愫,也為兩人兩地分隔以及後續打下基礎。在交談中,女主一直用嗯來回應的男主的問題,不過每一句嗯的語氣都不甚相同,其意境深遠。簡單的交談,簡單的應對,向觀眾們展現出感情的細膩之處,這也是新海誠作為大師的厲害之處。兩人分隔兩處之後,女主便用電子郵件的方式與男主進行聯繫,隨著距離地球的距離越來越遠,簡訊的來往時間也越來越長,兩人就像是被宇宙和地球分開的戀人一樣。
艦隊在冥王星遇襲後,選擇前往8光年外的天狼星,而兩人的郵件往來也變成了八年一個來回。然而艦隊在天狼星遇到多魯米斯星人,一場大戰過後,艦隊慘勝八艘飛船就剩一架,女主是否生還尚未可知。男主收到最後一次郵件時已經是八年之後,大學畢業的男主選擇了在飛船發射場工作,意欲尋找心愛女生的生還狀況。
新海誠最喜歡用一些自然事物當作意象來表達一些感情,勾起觀眾的思緒,而常用的則是雨水櫻花之類的,而在這部作品中也是如此。作品中曾經兩次展現了雨水的場景,那麼作用是什麼呢?下雨是所有人的共同記憶,不只是雨水過後的清新,更是對情感的寄託,若是心情低落的時候碰上一場大雨,那麼抑鬱之結可謂是更重。在劇中下雨作用表示襯託主角的心情,同時也起著勾動觀眾的作用。第一次雨景兩人一起在屋內避雨,要的是那種男女共處屋簷下那種曖昧感覺,雨中兩人的談話,是令人羞澀的話語,而這場大雨也為以後的分隔提供了渲染。而第二次雨景卻是出現異星之上,距離與時間上的間隔,不知敵人何時能到來,不知歸期又在何時,種種壓抑的情緒被雨水帶出也在雨水中爆發。也正是這第二場雨景將全劇的情感帶上了高潮之處,女主最後的一次郵件,24歲的阿升你好!我是15歲的美加子,我到現在也非常非常喜歡阿升,悲傷的情緒隔著屏幕向我們撲面而來。
櫻花是日本的國花,而櫻花在凋落是卻是最美,漫天櫻花的場景很是震撼人心,而日本文學的主流風格是物哀之情,而這種表現可以在很多動漫中可以看到。而新海誠又是日本文學系畢業的,可以說是將情感運用到了極致,在《星之聲》中櫻花只應用了一次,是在男主收到女主在火星發的郵件時候,開始晨希醬還不知道為何,看完才算明白。櫻花的飄落意味著兩人曾經的美好記憶,意味著兩人從此近乎無法相見,意味著女主在天狼星的生死不明,前後聯繫讓這部作品餘味悠長。櫻花飄落的速度是秒速五釐米,我要用怎樣的速度,才能走完我和你之間的距離!
《星之聲》隨時是一部25分鐘的短片,但其中表達的感情卻是極其的深刻和豐富。新海誠憑藉著對文學意象的應用,向觀眾們傳達一種情感,一種思念,一種寂寞……這些情感將這部作品刻畫的飽滿,細膩的表達出了自己的思想,向觀眾們獻上了一次視覺盛宴。全劇最後,思念突破了空間,男主與女主的最後一句話仿佛將兩人連在一起,也仿佛將新海誠的想法與觀眾們連在一起。我——就在這裡啊!
好了,晨希醬今天就皮到這裡,歡迎各位看官在評論區評論,若是你喜歡這篇文章那就關注一下晨希醬吧。
——END——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或截圖 ,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作者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