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豆包、炸幹菓……在異鄉過年怎麼能少了家鄉菜?

2021-02-27 上海嘉定工業區

上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在這裡交匯碰撞,蘊育出了獨特的文化。在這樣一塊不大的地方,你能聽到不同的語言、感受到不同的習俗,甚至,還有不同的食物。春節,那些遠在異鄉的異鄉客,用食物寄託著對故鄉的思念,讓我們去看看各地過年都會吃些什麼呢?

「無魚不成席」,年夜飯裡更是少不了魚肉。家住綠洲豐怡園的陳阿姨準備這道魚菜可不一般,魚肉入口爽滑鮮嫩,聞起來糟香四溢,是用太倉特色糟油烹飪而來。

可別小看這瓶太倉糟油,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乾嘉年間。一百多年前,一個開醬園、釀酒的商人李梧江,偶發奇想在米酒中加入辛香料及佐料封缸一年成為糟油,後來還成為了慈禧太后欽點的貢品。1915年,大名鼎鼎的太倉糟油還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斬獲了金獎。

陳阿姨在四十多年前從太倉來到上海嘉定,一開始是做裁縫,後來還做過生意,經過幾十年風裡雨裡的打拼,如今已在上海定居。熱愛文藝的她是社區裡的活躍分子,跳舞、手工樣樣精通。

為了讓家裡人在春節吃上地道的家鄉菜「糟溜魚片」,她提前到太倉買了一瓶糟油,把新鮮的魚肉去骨、切片,放點蛋清、澱粉攪拌均勻,就可以準備下鍋了。當糟油一倒進熱鍋裡,滿屋子都洋溢著糟香,再加一些木耳、胡蘿蔔等配菜作為點綴,饞得人直流口水。

在匯旺社區的麻景才來自內蒙古,我們去到他家時,他正忙活著家人的晚餐。餐桌上已經擺上了一道金燦燦、圓滾滾的面點,就是傳說中的粘豆包。

它是一種用黃米麵製作的傳統面點。包粘豆包看著容易,但想要個頭相近、體態勻稱,手上的勁是關鍵,要用手心揉,兩隻手一起使勁,揉四五圈才能成型。然後就是放在蒸屜裡蒸,當熱騰騰的粘豆包出鍋的時候,故鄉的記憶便跨越時空來到身邊。

老麻介紹,在他的老家內蒙古,都是把蒸熟的粘豆包放在零下十幾度的室外凍上一個夜晚。凍過之後的粘豆包成型不散,容易保存,是過年必備之物。 

麻叔是在2013年和愛人一起搬到上海來定居的,每到過年的時候,一家人都會聚在一起做粘豆包。在老麻的記憶中,他小時候經常把好的東西都給別的孩子,回到家媽媽總說他:「你怎麼那麼傻,媽媽給你煎豆包吃。」「煎」字和「尖」諧音,暗喻希望他機靈一些。

居民胡敏阿姨的餐桌上是一道年味十足的上海菜——「八寶飯」。

江南地區盛產水稻,形成了上海人吃口偏糯的飲食習慣。胡阿姨做的這道「八寶飯」,用了糯米、紅棗、桂圓、果脯、白糖等等食材,光是聽到這些名字就足夠讓人流口水了。

在過年的時候,吃飯不僅講究色香味俱全,還得圖個好彩頭。八寶飯代表八種祥瑞之物,桂圓象徵團團圓圓,紅絲、綠絲含有祝福順利,象徵長壽之意,紅棗象徵早生貴子。

胡阿姨回憶,小時候就對八寶飯情有獨鍾,媽媽做的八寶飯又甜又糯,剛蒸出來的時候,陣陣香氣撲鼻而來,熱乎乎地來上一大口,香糯可口,還有蜜餞,回味無窮,怎麼吃都吃不夠。

在上海,面點的種類數不勝數,口味及吃法更是千變萬化。在匯旺社區梁靈芝的家裡,我們看到一盤可愛精緻的面點——蝴蝶卷。

這道面點看起來難,實則簡單。把揉好的麵團攤薄後,均勻塗上一層豆沙,捲起來再切成拇指長的小段,把兩個卷拼在一起,中間用筷子夾緊,再用手捏出4個角,做成蝴蝶的形狀。

梁阿姨介紹,蝴蝶卷是過年裡一道寓意美好的食物,因為蝴蝶都是成雙成對的,寓意家庭和美,夫妻和睦,蝴蝶又有漂亮的翅膀,表示來年步步高升。

心靈手巧的梁阿姨還做了2隻小豬包,雖然比不上餐廳裡的小豬包那麼精緻,但是可愛至極,軟綿香甜。家裡的長輩說,小豬包圓滾滾的肚子裡裝的都是福氣,在豬年吃上一個小豬包,一年到頭都好運不斷。

這個看上去像一顆金色火炬一樣的面點,叫「炸幹菓」。匯旺社區的侯玉珍告訴我們,這是她的家鄉東北特有的過年吃食。在她小的時候,家裡沒什麼零食,過年的時候就會炸幹菓當零食吃。

將麵粉、雞蛋、白糖、植物油、芝麻、小蘇打等食材和成麵團,在不通風的地方餳20分鐘,就可以做成各種各樣不同的形狀。放到5成熱的油裡炸至金黃就可以出鍋了,吃起來外脆內軟,味道醇厚,帶著面點的香甜。

我們去到居民小李家的時候,他正在廚房準備一道「大菜」——辣子雞。這是貴州人在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會燒的菜,雞肉外焦裡嫩,雞皮香酥軟糯,回味無窮。

貴陽辣子雞用的是「餈粑辣椒」,這是貴州獨具一格的調味品。正宗的餈粑辣椒選的是辣而不猛、香味濃鬱的辣椒,和姜蒜一起搗碎製成。

用文火慢慢翻炒,直到雞肉與辣椒、香料的味道融為一體。配上冰啤酒,酣暢淋漓的吃上一盤,滿口留香。

嗜辣的小李說,自己是從小就是貴陽辣子雞的「死忠粉」,過年的時候和父母去菜市場買雞,一定要看看雞爪是什麼顏色,「黑腳公雞」做出來的辣子雞是最香的。如今,小李已經在上海成家,為了讓妻子也能嘗嘗家鄉的年味,他特地從網上買了一隻家鄉的「黑腳公雞」。

                     最是鄉音,難忘。

                   最是鄉味,難厭。

                   最是鄉俗,難改。       

                   最是鄉情,難卻。

你的家鄉有哪些過年的傳統菜?留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責編:朱雅君

撰稿:張先琳

編輯:張先琳

素材提供:匯旺社區、綠洲豐怡園

相關焦點

  • 家鄉的粘豆包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這句俗語,不知道讀者朋友聽說過沒?這是我家鄉人比喻對人不該輕視時常說的話呢。比如,要說你別不拿人家當回事兒,就會說,你可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啊。提起這個豆包來,在我們這裡有兩種:一種是用麥麵(白面)做皮子的,一種是用粘米麵做皮子的。今天我要說的就是粘米麵做皮子的粘豆包。在我的家鄉,我沒有考證過鄉親們吃粘豆包的歷史,但我卻知道它應該是由來已久的。
  • 家鄉的味道,媽媽的味道,東北粘豆包的正宗做法
    粘豆包是東北的一道傳統美食,對於生長在東北的70-80後的我們來講,小時候在冬季粘豆包即是我們的主食也是我們的零食,要說沒有見過、吃過粘豆包的,出去了真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東北人。粘豆包又名「年豆包」,是在冬季臨近過年時蒸製的一種美食,在民間寓意年年發財,蒸蒸日上,也是是每家每戶冬天至年底必備的美食之一。
  • 東北人過年必備的粘豆包,有金有銀,還有蒸蒸日上的美好寓意
    東北人過年必備的粘豆包,有金有銀,還有蒸蒸日上的美好寓意今日大寒,俗話說小寒大寒整一年,馬上過年了,年貨備好了嗎?在東北過年粘豆包是必不可少的,小時候,過了小年家裡幾乎天天都要蒸各種食物,蒸年糕、蒸粘豆包、蒸饅頭,因為「蒸」有「蒸蒸日上」的象徵,而且蒸之前要發麵,「發」則意喻著「發財」,黃色和白色意為有金有銀,所以每到年根兒家家戶戶都會蒸上幾鍋粘豆包,借喻自己家來年「發財」,生活「蒸蒸日上」一年更比一年強。尤其是蒸粘豆包,那時候白面很少,豆包要蒸很多,不是一天就能蒸完的,連蒸幾天,那可真是蒸蒸日上!
  • 家鄉的美食粘豆包,軟糯香甜,既是兒時的記憶,也是媽媽的味道
    就像香噴噴的粘豆包一樣,黏黏的纏繞著我,欲罷不能欲嚼欲香回味綿長……出生在90年的我,那是家庭並不富裕,1毛錢的零花錢都不知道怎麼花,還好村裡沒有那麼多誘惑,只是傻傻地盼著過年,因為只有過年才有好吃的,過年是一個盛大的儀式,殺年豬、蒸豆包、蒸饅頭、打掃屋子貼對聯、殺公雞、拜年等等,這樣一個環節套著一個環節,就伴著歲月的流逝走過了一年又一年,實現了一個願望又一個願望
  • 粘豆包帶你回到小時候的梅河口!
    說起粘豆包,梅河口人是很有發言權,每到寒冬臘月,家家戶戶都開始張羅做粘豆包,熱氣騰騰的粘豆包,軟軟糯糯,一定要蘸點白砂糖,吃上一次,一輩子都忘不了,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粘豆包可是小時候的「珍饈美味」,別看它長的不起眼,土生土長的梅河口人,都對粘豆包情有獨鍾,因為我們從小吃到大。
  • 東北人愛吃粘豆包的原因竟然是這樣
    說起粘豆包,在東北可謂是家喻戶曉。但是大家都想不明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一道主食會成為東北的一個特色名吃。在東北過年的時候有粘豆包吃才算是真正的過年,才算是有年味。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粘豆包的的歷史。東北居住著很多滿族人,因為東北天氣寒冷,為了滿足滿族人在野外狩獵砍柴等戶外活動所需的熱量,滿族人就喜歡上了吃粘性的食品。
  • 糯米粘豆包怎麼和面?
    糯米粘豆包怎麼和面,糯米粘豆包和面的方法有兩中,一種是用開水燙麵,另一種是用溫水和面,可以根據自己的口感喜好來選擇,糯米粘豆包粘軟香甜,口感細膩,老少皆宜,深受大家的喜歡。糯米粘豆包軟糯香甜,口感細膩,非常好吃,大人孩子都喜歡吃,特別是小孩子都喜歡吃,糯米粘豆包製作簡單,自己在家做,製作簡單又好吃,吃著也放心,不過每個地方做糯米粘豆包的方法也都不一樣,和面的方法也都不一樣,有的是用燙麵,有的是用溫水和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下面就來分享一下糯米粘豆包怎麼和面。
  • 好吃的粘豆包溫暖家鄉記憶,蒸粘豆包教程詳細解析
    寒冷冬日,一鍋鍋熱騰騰的粘豆包已是兒時回憶不在故鄉住,依是故鄉人小時候的冬天,老家的雪似乎不曾斷過,路邊、牆根兒、山上的陰坡面到處都是雪,每年一進臘月,家家戶戶蒸豆包,要蒸一天,一鍋兩大屜,院子裡的帘子上放得滿滿的都是豆包
  • 農村百吃不厭的粗糧,「東北粘豆包」!
    東北粘豆包」也叫「年豆包」,顧名思義,就是過年時包的年餑餑。尤其是農家,過去鄉下過年,包豆包可是一年一盼的大事,大人孩子齊上陣。蒸出鍋後放在蓋簾上在外面室溫正常凍上。蒸熟凍完後的粘豆包成型不散。4.蒸鍋添好水,鋪上酸菜葉子,一會豆包放在上面蒸,省得粘屜。5.糯米粉和白麵粉頭天晚上用溫水和好面,發一晚上。儘量和的不要太軟,軟了豆包蒸完後易塌,影響美觀。6.就一塊面,揉成長條。7.揪一塊如餃子皮大小放在手裡,不要弄太薄。
  • 東北美食之粘豆包
    在俺們東北這嘎達,一到年根挨家挨戶都會準備一種好吃的乾糧~粘豆包!這在南方是絕對見不到的,粘豆包:其實就是用黏米麵包上豆沙或者紅小豆餡,餡先用沙塘拌好!上屜一蒸,即可食用!因為有用黃黏米麵和白黏米麵的,所以又分為白粘豆包和黃粘豆包兩種!
  • 我的粘豆包
    昨天來看望父母親,知道上次給她們蒸的豆包已吃完,於是回家後就做豆餡,發麵,今天早晨起來,兩籠白靈靈,虛騰騰,毛楞楞,香噴噴的粘豆包呈現在眼前。出鍋後才想起今天是2021年的第一天。哈哈,那就點紅點,用這香飄滿屋的粘豆包迎接嶄新美好的一年吧!
  • 吃粘豆包就粘上啦!
    粘"和"年"諧音,粘豆包又叫"年乾糧"。"成粘了!"粘豆包出鍋時一定要說上這句吉利話兒,意味著有了"粘"豆包,能過一個好"年"。  一入冬,收完了莊稼的家家戶戶開始準備包豆包。  咋做?  第一步:淘米、磨粉、和面。
  • 舌尖上的東北——粘豆包
    粘豆包是一種極具東北特色的食品,稱之為「粗糧細做」。熱氣騰騰的蒸氣,金黃誘人的色澤,粘糯的外皮,香噴噴的味道,看著就想大口地咬下去。東北人在過年的餐桌上,總少不了這道食品。粘豆包最早是東北人供奉祖先用的祭品,也是滿族人出門打獵時隨身攜帶的食物。後來,努爾哈赤帶兵打仗時。粘豆包就成了冬天裡的軍糧。當年清朝的半壁江山,也有粘豆包的一份功勞。製作粘豆包的工序很複雜,首先要先把大黃米放進水裡泡上半日,然後淘淨沙子,這叫「淘米」。
  • 粘豆包的做法 家常 粘豆包的做法家常做法
    粘豆包的做法 家常進入臘月後會先殺一頭豬,請村裡人吃一頓,以示慶祝。然後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由大黃米作皮包上豆餡製成,幾乎家家都做,多則上百斤,少的也有幾十斤,可以吃上一個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餃子。
  • 【東北美食】粘豆包
  • 粘豆包酸菜火鍋,殺豬菜烤冷麵還有鍋包肉,去東北必須得嘗嘗
    粘豆包酸菜火鍋,殺豬菜烤冷麵還有鍋包肉,去東北必須得嘗嘗說到東北,很多人都會想到那裡豪爽的人和極富有感染力的東北話。雖說東北人比較粗獷,但在美食方面卻是一點都不含糊,今天就跟大家說幾樣去東北必須得吃的美食。
  • 能粘掉你大牙的東北粘豆包
    小編雖然是一名東北人,但是對於粘豆包卻實陌生的。據資料所述,粘豆包是咱們東北人春節最喜歡吃的一種食物,是黃米麵和小豆餡兒做成的。起初,粘豆包還是祭祀用的祭品,是打獵時候的食物,更是努爾哈赤帶兵打仗時的軍糧。 以前的東北可以算是「地廣人稀,物資匱乏」。
  • 粘豆包又稱黃豆包,一種滿族的美食,是粗糧細作的先河
    粘豆包屬傳統天然食品的典範。粘豆包不但營養均衡,更包涵了古老的文化傳承,是粗糧細作的先河。那麼,製作粘豆包用發酵嗎?粘豆包,又稱黃豆包或豆包。它是一種源於滿族的豆沙包類食物。滿族人傳統上喜歡粘性的食品,有利於在寒冷的天氣裡長時間地進行戶外活動,如狩獵,砍柴等。
  • 地道的東北粘豆包來啦,掌握這2個做法,粘豆包軟糯好吃不塌餡
    地道的東北粘豆包來啦,掌握這2個做法,粘豆包軟糯好吃不塌餡。哈嘍,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臨近過年時節,相信很多朋友在刷美食視頻的時候,總能看到一些誘人的美食吧!
  • 東北粘豆包,每年春節我都做,三個竅門掌握好,豆包光亮又筋道
    導讀:東北粘豆包,每年春節我都做,三個竅門掌握好,豆包光亮又筋道東北的臘月裡,特別冷,年豬殺完了,現在正是蒸粘豆包的時候,室外就是天然的大冰櫃,做多少都有地方凍,家家院子裡都有幾個大缸,裡邊裝的都是過年的硬貨。爸媽念叨著要給我寄點過來,我趕緊把自己做的黏豆包和備的肉給他們看,瞧著我有的吃了,這才不惦念了。